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绿色经济理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对绿色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充分的探析,指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共赢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基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原则与要点,解读当前经济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挑战,最后基于绿色经济理论提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战略对策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加强区域内部分工协作,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经济一直在转型的道路上曲折前行,只有通过改变以往经济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对于当前中国来讲,最大的矛盾和特殊性在于自然资源的稀缺以及生态理念的落后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发展的硬约束[1]。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城乡可持续发展问题时,需基于经济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协调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衡量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效率性与合理性时考虑环境的硬性约束。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中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能源消耗、环境以及社会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即发展绿色经济,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及趋势。
一、绿色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概述
1.概念分析。(1)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一词最开始是在1989年由皮尔斯提出,其主要目的是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到了后期,根据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提高人口福利,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同时降低环境恶化和减少环境风险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2],这一阶段绿色经济不再仅仅是协调生态保护与增强经济效益方面,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生态、经济以及社会三个系统相互协调的一种革命性经济模式。(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要在不损害下一展需求的情况下,满足这一代人的需求。”“发展、协调与持续”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本质,表明了“效率、数量与质量”的绿色运行。
2.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十八大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重要的战略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报告强调,实践城乡可持续发展应推动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绿色经济的发展体系,这一系列举措都表明发展绿色经济迫在眉睫。当前传统产业经济下的环境问题突出,促使经济增长模式未进行根本转变。此外,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压力日益增大,资源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其必然选择。绿色经济追求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传统的产业经济为基础,并且以经济和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因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推动经济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步骤,也是推动环境资源节约以及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3]。
二、发展绿色经济的原则与要点
摘要:本文以绿色经济为研究视角,针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展开分析讨论。期待为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成就,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党和政府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于是先后提出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推动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对绿色经济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发展,纵观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1989年-2006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比较单一,只是强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去采取的相关经济措施;第二,从2007年-2009年,人们对于绿色经济的认知开始深化,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进而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目标;从2010年之后,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开始有了新的认知,于是绿色经济具备了较为全面的定义,也就是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实现和谐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考核。文章主要从单位CDP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用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投资这一角度来分析和审视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现阶段,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不断的加快。与GDP的增长情况相比较来看,绿色经济几乎与GDP的增长速度相同,截止到2017年绿色经济在全国GDP总量当中的占比情况已经达到了10%,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范畴当中,对于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从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交通领域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2015-2017年三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增长了54%。据国家部门发表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7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万元GDP的能耗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17年万元GDP的能耗为0.635万吨煤/万元,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0个百分点。在科学发展观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于是国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从2005-2017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基本上都维持了年增长1.2%的水平,在2014年达到了1.9%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强,一方面将极大程度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摘要:绿色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了满足人类对环保和健康的需求而表现出的一种发展状态。2012年6月举办的联合国里约20周年世界峰会便提出以绿色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可见,绿色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技术支撑,其在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据此,本文主要从绿色经济视角,浅析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自动化技术;发展前景
0引言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与自动控制、液压气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电子学、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技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绿色经济事关工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正确判断和识别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现阶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正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其中制造技术以数字化为发展的核心,这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与现代管理科学共同发展的结果。近年来,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日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应坚持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据此,笔者首先介绍绿色经济的相关知识,然后从绿色经济视角讨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绿色经济理念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和产业经济发展状态,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时,亦能保证自然不会发生衰退发展。换而言之,绿色经济是通过投入自然资本来推动经济增长。褐色经济是一种与绿色经济相对的经济发展模式,两者的区别主要是采用了不同的资本配置方式。其中,绿色经济主张以控制自然资本消耗和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强调将主要资本投在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级工业效率等十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领域。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是组成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其中低碳经济要求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经济发展环节的碳排放量及实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则可将之看作能源流上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要求控制自然资源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重复利用率及将经济输出端的废弃物转化成资源,则一般称之为物质流上的绿色经济。当前,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纷纷面临生态足迹与人类发展的双重挑战。在绿色经济背景下,发达国家应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减少生态足迹,而发展中国家则应在改善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控制生态足迹的增加。联合国研究强调,应从观念、技术和政策等角度发展绿色经济,其中在技术上,应集中全力促进绿色创新长波。绿色经济学专家指出:目前,世界经济长波(一周期为50年)正处在以追求稀缺自然资本生产效率最大化为标志的第六个周期,而绿色经济长波以低碳能源技术及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为出自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的世界经济的双重挑战。为世界创新长波与绿色经济创新。综上,从自然、社会和人力资本来看,绿色经济分别具有可观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从绿色经济视角探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提高自动化技术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
2绿色经济视角下的自动化技术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业型态,它融入了“三产”(第一、二、三产业)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增效。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农业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休闲农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休闲农业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却也造成了植被与土壤破坏、固废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在当代循环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已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的循环经济模式,试图提出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的实现路径,以期能更好地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是针对日益增长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流动型经济形式。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以指导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2]。循环经济理论把社会经济活动看成是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认为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应运用生态学规律来发展经济,认为经济活动必须在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开展和运行,要求物质和能源要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要求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减小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实现物质生态价值的全面回归。
2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的循环经济模式
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需建立起一定的循环经济体系,以实现休闲农业资源与能源的多级利用。本研究以休闲农业所涉及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为基础,以沼气池为纽带,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通过产业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构建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该模式中,种植业是整个生态链条的生产者,它既为养殖业供应饲料,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养殖业是生态链条中的初级消费者,它与种植业共同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共同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生态链条中的次级消费者,它的加工废弃物可反哺于养殖业,为其提供饲料来源,也可直接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沼气池作为生态链条中的纽带,通过对种植业提供的枝叶、秸秆、养殖业提供的禽畜粪便、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固体废弃物、休闲旅游业提供的人粪便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加工处理可发酵成为沼气[3]。沼气可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休闲旅游业供应能源,而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及沼渣经过技术处理可形成绿色肥料为种植业提供肥料来源。
3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路径
3.1理顺休闲农业环境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管理作用
摘要:供给侧经济学思想其实产生已久,我国春秋时代的管仲应是鼻祖之一。目前,世界经济面临增长乏力新常态,如何走出困境,客观需要经济学新创新。另外,面对经济新形势,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经济战略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学重大创新。
关键词: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改革
经济问题总是供给侧问题与需求侧问题的有机统一,分析供给侧问题,不可能完全脱离需求侧问题,同样,分析需求侧问题,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供给侧问题。但我们可以根据经济理论分析的起点或关注点不同来对二者进行区分。起点或关注点主要在供给方面的,可以认为是供给侧经济理论;起点或关注点主要在需求侧方面的,可以认为是需求侧经济理论。另外,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经济战略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学重大创新。
一、中国古代经济学大体属于供给侧经济学
管仲(约公元前730年至前645年)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早对经济学有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现存《管子》76篇中,约有三分之二涉及经济问题,约有三分之一专谈经济问题,这在先秦各学派的著作中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看,管仲的经济理论,总体应属于供给侧经济学。
第一,《管子》认为,土地是财富重要的生产资料,劳动是财富的重要源泉。
第二,提倡分工。管仲主张将被统治的广大群众按照他们的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同时主张四大集团不能混合杂处,必须各按其职业“群萃而州处”。[1](P21,P127,P129)第三,提倡减税。管仲在对齐国的治理实践中,采取了大规模减税措施。据《管子'大匡》记载:“桓公践位十九年,弛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岁饥弛而税。”意思是说,在齐桓公在位19年中,将关税税率和商业税率降至2%,农业税按土地面积征收,且改为两年征收一次;收成好时农业税率为30%,收成中等时农业税率为20%,收成差时农业税率为10%;有饥荒就免征,或缓征。总之,管仲的供给侧管理政策,有力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为齐国崛起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奠定了好的经济基础。[2](P11)我国古代先秦法家李悝(约公元前450至约前390年)的经济思想也大体属于供给侧经济学。李悝是重农主义者,认为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记》)。同时,李悝重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治田则勤,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汉书'食货记》)但为了稳定粮食价格,李悝又提出了平籴政策[1](P107),这属于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结合的一种政策。所以,李悝的经济思想,也有一些需求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