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旅游资源理论范文

旅游资源理论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旅游资源理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旅游资源理论

地理学下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探析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游览、观光、娱乐等目的而离开长期居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居留的人类活动,这种活动的特征及性质既受制于客源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也受制于目的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说,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针对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旅游地理学理论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旅游地理学认为,旅游活动需要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并且旅游资源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此外,还强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与地理环境相协调。我国旅游资源种类多样,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如何在地理学的视角下,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与规划旅游活动,在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成为研究者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

由万剑敏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篇》一书,解析了我国的整体旅游布局特征及成因,并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分类、地域分布及特征进行了阐述,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旅游资源的样貌。该书共分为十二章,为总分式结构。第一章为总述部分,作者首先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阐述,方便读者对基础概念形成先行认知,其次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地理环境和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总结了我国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第二章至第十二章为分述部分,在阐述中国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及其旅游价值的基础上,承接第一章所列的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的各个区域,分别介绍了各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和旅游资源类型,对各省级行政区的重点旅游资源等进行了描述,还对其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整体上看,该书针对我国旅游资源的研究内容翔实全面,除了理论阐述之外,还有大量图示和数据,论据充足。此外,该书每章还设置有思考题、自测题和实训题,可帮助读者加强理解。

该书在阐述旅游地理环境时认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成因与其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地理学视角下探析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对于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该书对我国旅游资源地理环境特征的阐述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地理学视角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依据两个方面的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只有充分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地理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才能与区域地理环境相协调,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分析如下:

一方面,要依据自然地理背景进行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可以依据地貌类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我国地貌种类多样,复杂的地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旅游资源,据此进行旅游开发,实际上对特殊地貌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其次,可以依据气候类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非常大,造就了不同的景观风物。冬季,东北地区已是天寒地冻、漫天大雪,而海南岛依旧阳光灿烂、暖如春夏。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南方与北方的植被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在旅游资源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把握气候条件的“红利”,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例如,黑吉辽地区的林海雪原火山生态旅游区、内蒙古地区的草原大漠蒙古族风情旅游区,以及沪苏浙皖赣地区的江南水乡都市园林旅游区,都是在依托当地气候条件、把握气候环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另一方面,要依据人文地理背景进行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旅游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联动被广泛关注,“文化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热门话题。文化旅游兼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可以依托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发掘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并将其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促进文化的发展其次,可以依托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居住区域不尽相同,受到地理环境和其他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风情正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如贵州凯里的苗侗文化、云南临沧的佤族文化、吉林延边的朝鲜族文化等目前,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已经成为我国具有较强活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人文旅游资源。

作者:邢誉馨 单位: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查看全文

谈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与效益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增进了文化交流,但传统单一的旅游项目已难以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式各样具有科技含量的工程项目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其中便包括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通常建设于山川河流之间,周边风光旖旎,环境宜人,可为人们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得到人们的日益推崇。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还可帮助人们提高对水利工程的认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水利旅游概论》是针对我国水利风景区经营情况与发展经验进行研究的书籍,在明确水利旅游基础理论的情况下对水利旅游的开发进行了深入探索。

该书总体可分为5篇、14章:第一篇基础篇,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介绍了水利旅游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国内外水利旅游发展情况等内容;第二篇资源篇,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介绍了水利旅游资源形成与特征、水利旅游资源主要类型等内容;第三篇开发篇,包括第七章到第九章,全书针对水利旅游规划流程、水利旅游策划等开发环节进行了分析;第四篇管理篇,涵盖了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归纳了其他国家开发水利旅游的经验,为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第五篇保护篇,涵盖了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节,对水环境保护、水文化遗产保护等生态人文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该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所建立的水利旅游学科概论体系,可有效提高相关人员对水利、水利风景区和水利旅游等的认知水平。

结合《水利旅游概论》相关内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能够拓展经济效益、产生社会效益、起到保护生态等作用。首先,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通常会结合当地人文风俗、传统娱乐项目等,实现了旅游开发与当地文化的有效融合,以此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增长地方产业链,提高当地居民就业率,并且可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创造经费来源。其次,社会效益。水利工程周边风景旖旎、环境宜人,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有效缓解旅游者的生活工作压力,使人们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明确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促进保护水利文化遗产。最后,生态效益。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推动地方政府实现对地方诸如河流、山川、道路等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虽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创造诸多效益,但也面临不少困境。首先,当前一些水利工程旅游景区仍推行粗放集中式的管理,缺乏科学完备的运行维护,景区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分工不明,开发资金有限,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难度,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其次,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涉及水体保护、工程安全等多个方面,景区普遍是建设在各种水利工程基础上的,应充分集合水利工程现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推进开发工作。鉴于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所能创造的各项效益及其面临的困境,笔者针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革新思想观念,开展合理规划。相关部门应明确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结合旅游资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规划。要在保证水利工程有序运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考虑水利工程旅游功能的实现;同时,应有效防范水体污染,保障流域健康,注重开发水文化及地域特色文化,有机整合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地方其他规划。第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景区内涵。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要建设完善各类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同时,加强水利旅游产品设计,以“水”元素为主题,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比如建设自然灾害教育馆、水文化展示馆,或者借助节水灌溉设施、污水处理系统等开展水知识宣传教育。第三,争取财政扶持,完善投入机制。在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经费、为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还应不断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推动水利工程的产业化发展,调动市场主体及地方群众参与水利旅游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张有山 李韵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广大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逐步趋于个性化、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各地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并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其中便包括水利工程旅游。近年来,水利工程旅游凭借其宏伟的水利工程、宜人的生态环境而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众多水利工程在实现发电、灌溉、供水、防洪、航运等一系列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还被赋予了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及促进人水和谐等重要作用,通过对其工程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开发出了丰富的水利工程旅游资源。

《水利旅游概论》一书以开发流程为主线,创建水利旅游开发模型,对水利旅游建设与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下面在该书指导下,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进行分析。《水利旅游概论》对水利旅游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系统论述,共分为5篇14章。第一篇为基础篇,包括水利旅游概述、水利旅游发展、水利旅游理论基础;第二篇为资源篇,包括水利旅游资源形成与特征、水利旅游资源主要类型、水利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三篇为开发篇,包括水利旅游规划体系、水利旅游策划、水利风景区规划;第四篇为管理篇,包括国外水利旅游管理、中国水利风景区管理。第五篇为保护篇,包括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文化保护、水工程保护。《水利旅游概论》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尤其所建立的水利旅游学科概论体系,可为提升相关人员的水利旅游理论知识水平提供有效帮助。

该书不仅可作为高校水利、旅游等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还可供水利、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研究使用。通过《水利旅游概论》可了解到,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丰富,为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建立起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特征的深刻认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特征主要包括:一是水利工程大多依山傍水,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景观与水利工程等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使旅游者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还可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二是水利工程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诸如古代水利工程历经岁月的沉淀,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由此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留下大量的文化胜迹。三是通过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实现突出的科普教育价值。水利工程不论是规划设计环节,还是施工管理过程,都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科学技术,涉及领域包括建筑工程、环境科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科普教育价值。参观游览水利工程景区,可开拓旅游者眼界,进一步培养旅游者的水患意识,对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另外,一些地区在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中打造了水利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科普教育价值。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丰富,但从整体而言,对于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对《水利旅游概论》一书的通览,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对水文化的挖掘力度。新时期社会大众对旅游资源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打造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协同的水利工程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依托景观设计传达文化内涵,比如通过对水文化中可吸引旅游者的因素进行挖掘,依托具体的形象展现抽象的文化,使旅游者获得精神享受。

同时,还应预留出理想的观景位置,为旅游者观赏主题景观创造便利。另一方面,可借助独特的地域风情展现文化魅力,比如通过将与水利工程相关的地域历史、人文风俗、传统饮食、文学艺术等地域文化融入水利工程旅游产品中,打造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提升水利工程景区的吸引力。二是丰富景区景点群。水利工程的一大不足之处在于其宏伟的外部形态之余,往往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倘若缺乏完善的配套景点,势必难以留住旅游者。因而,应注重丰富景区景点群,一方面对相关大型景观予以不同角度的呈现,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丰富水利工程的内涵。三是加强环境保护。《水利旅游概论》保护篇中提到,为推动水利资源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开展好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保护等工作。鉴于此,在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创造经济效益,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还应考虑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保证开发与保护的协同开展。比如,对于影响到生活供水区等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水体,应禁止进行旅游开发。即使水域与生活供水不相关,也应确保采取可靠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后,方可开展旅游活动。

作者:李宝华 单位:山东济南人

点击查看全文

旅游地理筛选理论的茶文化旅游模式

摘要:快速增加且供不应求的旅游需求,使得整个旅游市场呈现质量层次不齐的状况,这不仅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成熟和有效发展,同时也使得部分区域错失旅游行业发展的契机。因此,旅游开发要在充分发挥项目地环境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等一系列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结合整个项目发展,根据相关理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本文拟从旅游开发的背景出发,结合旅游地理筛选理论的相关内容,通过深度融合茶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从而探索契合实际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关键词:旅游地理;筛选理论;茶文化旅游模式;开发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旅游业已经从幕后,走向台前。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旅游当中,但生态环境的蜕变和恶化,使得人们向往生态游。目前生态环境的客观状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更为严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就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加之国家政策的推动,旅游市场的庞大需求被有效激发。然而在这一市场环境下,自然资源被破坏,使得人们的旅游需求很难被满足,整个旅游行业自身发展也遭受制约和限制,很难实现长远发展和实质突破。

1旅游开发背景分析

随着国家新政策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旅游投资,还是开发建设都有更为宽松的政策空间。完善的政策体系,也让相关涉游投资企业感知到市场发展的先机,这也是实施旅游投资开发的首要要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多数家庭愿意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当做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就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市场空间和实际需求。市场的需求就是投资的热点和风向标,也是决定投资的重要导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旅游服务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品,这就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与合理,以旅游业发展为先导,融入时展需求,调整产业内容,实现重点突破,就成为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全新方向,这也是旅游开发的新思路。需要通过实施旅游开发,以新组建的旅游公司为主体,整合旅游资源,孵化旅游需求,对接政策支持,必然能够为产业转型突围寻找到精准的市场突破口和发展切入点。

2旅游地理筛选理论及茶文化旅游认知分析

2.1旅游地理筛选理论概述

点击查看全文

谈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与效益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增进了文化交流,但传统单一的旅游项目已难以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式各样具有科技含量的工程项目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其中便包括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通常建设于山川河流之间,周边风光旖旎,环境宜人,可为人们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得到人们的日益推崇。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还可帮助人们提高对水利工程的认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水利旅游概论》是针对我国水利风景区经营情况与发展经验进行研究的书籍,在明确水利旅游基础理论的情况下对水利旅游的开发进行了深入探索。

该书总体可分为5篇、14章:第一篇基础篇,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介绍了水利旅游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国内外水利旅游发展情况等内容;第二篇资源篇,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介绍了水利旅游资源形成与特征、水利旅游资源主要类型等内容;第三篇开发篇,包括第七章到第九章,全书针对水利旅游规划流程、水利旅游策划等开发环节进行了分析;第四篇管理篇,涵盖了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归纳了其他国家开发水利旅游的经验,为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第五篇保护篇,涵盖了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节,对水环境保护、水文化遗产保护等生态人文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该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所建立的水利旅游学科概论体系,可有效提高相关人员对水利、水利风景区和水利旅游等的认知水平。

结合《水利旅游概论》相关内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能够拓展经济效益、产生社会效益、起到保护生态等作用。首先,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通常会结合当地人文风俗、传统娱乐项目等,实现了旅游开发与当地文化的有效融合,以此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增长地方产业链,提高当地居民就业率,并且可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创造经费来源。其次,社会效益。水利工程周边风景旖旎、环境宜人,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有效缓解旅游者的生活工作压力,使人们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明确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促进保护水利文化遗产。最后,生态效益。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推动地方政府实现对地方诸如河流、山川、道路等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虽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创造诸多效益,但也面临不少困境。首先,当前一些水利工程旅游景区仍推行粗放集中式的管理,缺乏科学完备的运行维护,景区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分工不明,开发资金有限,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难度,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其次,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涉及水体保护、工程安全等多个方面,景区普遍是建设在各种水利工程基础上的,应充分集合水利工程现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推进开发工作。

鉴于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所能创造的各项效益及其面临的困境,笔者针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革新思想观念,开展合理规划。相关部门应明确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结合旅游资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规划。要在保证水利工程有序运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考虑水利工程旅游功能的实现;同时,应有效防范水体污染,保障流域健康,注重开发水文化及地域特色文化,有机整合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地方其他规划。第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景区内涵。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要建设完善各类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同时,加强水利旅游产品设计,以“水”元素为主题,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比如建设自然灾害教育馆、水文化展示馆,或者借助节水灌溉设施、污水处理系统等开展水知识宣传教育。第三,争取财政扶持,完善投入机制。在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经费、为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还应不断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推动水利工程的产业化发展,调动市场主体及地方群众参与水利旅游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张有山 李韵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