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贸易技术范文

贸易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贸易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贸易技术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日韩农产品贸易

摘要:当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缓慢,农产品贸易问题一直是重要影响因素.出于食品安全和政治等因素考虑,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实施严格的农业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因此,了解并深入分析日本和韩国的农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思考其解决机制,将有利于中日韩缓解农产品贸易摩擦,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发展.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肯定列表制度

1引言

2012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但其自启动以来进展缓慢.当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在几个领域中的模式谈判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有望进入实质性谈判.而农业一直是多边贸易体制下的敏感性问题,日韩一直对农产品贸易采取较为消极的态度,我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成为阻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发展的因素之一.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但是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本文将通过探究日韩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机制,为缓解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摩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2技术性贸易壁垒

2.1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关税壁垒正在逐渐降低,而WTO也在严格限制直接非关税壁垒.所以,间接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GersToTrade,简称TBT),因其较好的隐蔽性和针对性成为了各国保护其产业的重要手段.根据TBT协定和SPS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增加进口难度而限制进口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联合国贸发会议2015年?贸易政策重要数据及趋势?报告,2014年,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到70%的世界贸易;而从行业来看,农业受非关税措施影响最大,绝大部分农产品贸易都受到检验检疫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2.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是积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保护进口国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使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社会效率.王志明、袁建新(2003)指出技术性贸易措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被滥用而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通过制定严苛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提高准入标准,以此保护国内的产业.Baldwin(1970)则认为TBT具有很大负面影响,应该被消除.这样的双重特性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纷争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尤其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等为由,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制定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其出口,而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点击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研究

1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网络信息安全性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应用,很多都基于互联网平台。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不断推广,针对国际贸易在线交易平台的网络安全危险也日益严重。2015年1月,英国知名的跨国贸易电商Office的美洲区贸易服务器被黑客攻击,超过100万客户的信息被曝光;2013年3月,全球电商龙头亚马逊旗下Twitch遭黑客攻击,数以千计的用户信息泄漏。上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为电商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使得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应用型人才素养不高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而支撑该方向实现优化发展的基础,便是人才。然而,就现有的情况而言,国内各企业中,兼具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双方面技术素养的人才十分稀缺,企业在构建信息贸易平台、产品的过程中,大多依靠外包的形式完成,即:委托专业的信息技术企业完成。在上述背景下,一旦信息化贸易平台、产品出现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便容易显得束手无策。

2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的优化发展建议

2.1提升国际贸易信息化平台的网络安全性

点击查看全文

技术性措施对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本文阐述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及甘肃省对外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原因,提出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 ;对策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中国的贸易市场和对外开放规模逐步扩大。甘肃,这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无疑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过去的封闭内陆,现在打开了经济贸易的大门,这是甘肃经济社会腾飞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是甘肃迎来全新发展的机遇。但是随着经济全球迅速发展,传统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贸易性技术措施逐渐被削弱,而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全球乃至全国、甘肃省外贸等方面的影响日趋明显,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影响甘肃省对外贸易的主要障碍。

1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概念及其作用

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协定》所管辖的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通常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为目的,通过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来加以实施。商品国际的自由流动会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一旦这种影响对国际贸易造成障碍,就意味着这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就是进口国在管制进口贸易时,制定并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依靠严格的技术标准,通过认证、检验、注册、监督等制度,提高进口产品市场准入的技术门槛,最终达到限值进口为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1]。其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本着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采用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他国进口;二是为了打开国外市场,维护本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推广本国专利技术,将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重要的谈判博弈手段;三是遏制输出国经济发展。同时,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市场准入技术门槛,倒逼本国经济发展、推动国际贸易。首先,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高标准,使它成为促进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倒逼手段,从而整体带动本国标准、技术升级和企业竞争能力;其次,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使部分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业萎缩,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推广使用国外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如ISO质量管理体系、注册备案制度等,这都是检验检疫部门为了适应出口需求引进的,后广泛推广到国内产品生产加工过程[1]。

2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甘肃省在2000~2008年对外贸易额连续8年持续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量连创新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甘肃省对外贸易也遭受严重冲击,虽然在国家推出一系列出口政策后外贸一度出现回暖迹象,但总体上仍呈现出继续下滑的态势。2009年全年甘肃外贸进出口总值38.6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7.30%。2009~2015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好转,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乏力。受外部环境影响,甘肃省进出口仍在低位运行,但总体呈现回暖向好的态势。“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累计进出口2795.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5.1%。就贸易差额看,2005~2013年甘肃省进口额一直大于出口额,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直至2014年,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实现贸易顺差20.13亿美元,这是近十年来首次出口额超过进口额,2015年贸易顺差达到36.1亿美元。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明显提升了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

点击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际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等与输出国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需要对引进技术的进行适应,会刺激引进国进行“二次创新”和“适应性创新”。并且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各区域存在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应该与自身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和区域创新能力相适应。

关键词:国际贸易;区域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和基点处。而大量研究发现一国或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强弱往往会对国际贸易技术溢出产生重大影响(kellerandWoflgang,2001)。然而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虽然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无论是在理论方面的探讨,还是在相关的实证检验中,关于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能否提升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依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存在巨大争议。因此从理论上梳理我国国际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对加快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理论与影响机制分析

(一)国际贸易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

开放条件下,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发展中国家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提高技术创新的变迁速度。就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进口国外先进资本品是吸收技术溢出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其影响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先进资本品输入发展中国家后,由于技术差距的存在,输入国产生模仿动机,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模仿、吸收和再创新,进口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升;其次,当进口商品本身需要复杂的技术指导,伴随着商品进口而来的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对本地生产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由于进口商品挤占了大量国内市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出于自身发展和生存的考虑,进口方企业会提升自主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活动。但是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的创新的影响受到输入国家现有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市场环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进口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影响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创新效应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一旦实行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会限制本地企业对进口先进商品的模仿,丧失其仿制和再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得发达国家先进产品在南方市场更具有竞争力,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最终影响我国企业对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因此,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却受到我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制约。

点击查看全文

数字技术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影响浅析

摘要:随着新时代数字技术的演进,其在金融服务贸易的应用不断拓展加深,并不断改变着金融服务贸易中的生产方式。本文通过理论机制分析,说明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成本的降低、分散风险、提升产品差异化程度来促进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接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基于萨格瑞模型验证了数字技术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关键词:数字技术;金融服务贸易;萨格瑞模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金融服务业的应用对金融服务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通过减少贸易成本、改进提升金融服务贸易的经营效率、规避贸易风险等有效机理,为培育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新竞争优势带来了契机,以此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一、文献综述

在数字技术与对外贸易方面,李海晓(2020)从贸易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国际贸易数字化,促使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张鹏飞、汤蕴懿(2020)认为数字技术推动的数字化服务在贸易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考虑数字技术对金融的影响的文献方面,陈志坚(2020)认为金融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郝毅(2019)提到通过加深金融数字技术和金融领域的结合,会给金融商业实践、行业发展等带来焕新力量,使其迈向新台阶。何宏庆(2019)认为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业的应用结合越来越紧密,它会对整体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驱动作用。从对数字技术的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较少有文献研究数字技术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而随着其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近年来大部分学者主要侧重于对国际竞争力的探讨。肖德、李坤(2016)研究发现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通过将互联网和金融结合能有效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王彤、姚秉琪(2018)通过进行实证检验发现FDI、贸易开放度等因素能显著促进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综上,近年来国内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采用和竞争力有关的模型,且较少有将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相结合进行分析的文献,已研究的少数文献也大多为对策研究,实证分析较少,并且也没有从萨格瑞模型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文献。基于此,本文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借鉴萨格瑞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其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对促进该领域出口有重要作用,同时弥补了当前该方面文献资料研究的不足。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步伐其实就反映在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开放的这一系列过程中。按行业分类,其开放顺序是按银行、保险和证券的顺序逐渐向公众开放。按地区分类,其开放顺序基本上是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内陆城市的顺序进行开放的。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步伐。具体来说,中国承诺其银行金融服务不再对外汇业务施加区域性限制,允许外国金融机构直接向中国公司提供外汇金融服务,并逐步分阶段取消对人民币服务的区域性限制等,同时逐步开放相应的保险市场和股票市场。2014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出台规定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机构申请人民币业务管理的限制。截至2019年7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272.8万亿元,同比增长7.3%。2002年中国保险业规模仅为6320亿元,而到2017年达到169377亿元,其中2015年到2017年间保险资产规模达到年均19%的速度增长,整体来看,中国保险业的资产规模在2002年到2017年的16年间增长了26.8倍。截至2019年4月,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数量分别达到13家和48家,截至2018年底,在上海、深圳上市的公司有3584家。

1.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

2018年全球金融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8450.65亿美元,其中美国和英国的总额远高于其他国家,居世界第一。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曾导致此期间美国金融服务贸易下降,但并未影响美国在该服务贸易领域的领先地位,而英国紧随美国其后。英美两国贸易总额占比全球超过50%,分别占全球的31.75%和21.38%,属于名副其实的金融服务贸易强国。接下来是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虽然总额不如英美大,但也基本包揽了世界份额中除英美外的绝大部分。然而,中国在世界的占比很小,与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相比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占比全球只有3.53%。在2018年,从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份额来看,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中国在全球金融服务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却只有0.71%,仅占美国的3%。综上所述,从金融服务贸易规模来看,无论是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还是出口总额,中国都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金融服务业的逐渐开放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金融服务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对外货物贸易发展也刺激了对金融服务贸易的需求,如下图所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基本保持增长态势。自2011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扩大金融业的开放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且随着GDP的稳定快速增长,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01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额为31.13亿美元,之后呈上升趋势。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总额出现下滑。这之后总额又开始持续增长,并于2014年上升至最大值365亿美元。2015年全球经济低迷,大幅下滑跌至119亿美元。2016年以后呈小幅波动态势,2018年总额数值达到168.02亿美元,和2001年相比增长了5.7倍;分别从进出口来看,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从2000年到2014年,增幅达到十倍,由2000年的26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274亿美元;2015年进口额减幅相对较大,减少了将近160亿美元,这其中包含着世界市场整体衰退的因素。从2016年到2017年间,进口额增速放缓;在出口方面,额度一直较小,年均出口额为32.5亿美元,但其一直在缓慢上升,伴随有小幅的波动,直到2007年才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较2006年增幅达到62%。之后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出口额上升幅度加快,2014年达到峰值91亿美元,2015年出口额减少后又保持着小规模的增长势头,但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