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美术教学法范文

美术教学法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美术教学法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美术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术学习质量。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重视学生心理暗示,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文章主要围绕暗示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有效分析,从而为促进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美术教学;心理暗示;教学质量

一、暗示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暗示教学法具体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通过思想启发与学习引导,让学生正确认知并理解学科内涵。以往,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通常以直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习比较被动,美术思维也受到明显局限。而暗示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所发挥的教学作用更加显著。教师通过暗示教学,能够对学生美术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启迪,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学科,深入理解美术内涵,并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思维,提高美术修养。因此,美术教师应重视暗示法在美术课堂上的合理应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强化学生美术鉴赏思维。

二、暗示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其一,构建美术情境,激发美术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渗透,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时,需要重视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提高美术教师对学生美术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春天的色彩”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营造美术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就春天的色彩进行想象和联想,如春天的草是绿色的,春天的花是色彩鲜艳的。之后,教师与学生就“春天的色彩”进行交流和讨论,慢慢引导学生明确“春天的色彩”这个美术主题,并合理进行美术创作。其二,加强美术鉴赏,启发美术思维。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让学生在鉴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培养学生美术鉴赏意识,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美术鉴赏,让学生通过鉴赏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加深对美术课程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水墨画花”的教学时,可以搜集我国在水墨画方面的经典作品,并在美术课堂上将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鉴赏水墨画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术魅力以及所渗透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鉴赏心得与体会,自主进行水墨画创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美术鉴赏与创作能力。其三,加强心理引导,端正学习认知。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心理引导,从而端正学生美术学习思想,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自信,从而自主参与到美术课堂探究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比较自卑,甚至存在一定厌学情绪。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当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具有一定思路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建立起美术学习自信,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其四,组织合作教学,培养自主意识。美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组织合作教学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美术课堂学习中,将美术学习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发挥,从而实现学生美术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你会设计邮票吗”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邮票的构成要素以及设计思路进行探究与总结。小组合作能够实现优生带动弱生,在互助的学习环境下,实现班级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从各个小组设计的邮票作品中挑选出最佳作品,并在班级进行点评和表扬。也可以将学生的邮票作品张贴到主题墙上,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激励,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变得更加自信。其五,丰富文化内涵,加深情感体验。美术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将相关的文化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美术绘画技巧的同时,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加深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民间玩具”时,可以将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内涵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民间玩具中蕴含的文化特色以及美学特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结语

点击查看全文

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研究

美术教育专业的科任教师及师范生都未树立要养成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意识。仅靠一两门课程和相当有限的课时进行教学活动,成效是微小的。因此,许多美术师范生在实习准备阶段,暴露了严重的“教学技能不足症”,在讲台上或焦躁不安、语无伦次,或神态呆板、茫然无措,或低首垂眉、难发一言[2]59-60。“美术实习生不会上美术欣赏课和常识课,上课时也只有技法的搬弄,无思想的交流,根本谈不上开展创造性的美学教育。”[3]这种“美术师范生现象”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究其原因,归结起来大体有二:

其一,重“美术”而轻“教育”,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直接缺位或边缘化。近几年由于受高职院校某些教学改革的影响,师专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态下,忽略了学科与专业特点,一味趋同于高职专业,而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两年,第三年为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不再回校上课。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两年的有限时间里,为保住“美术”的帽子而不惜给“教育”动了刀子———以柳州师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2008级、2009级美术教育专业,除教师教育专业规定设置的公共课程“书写技能训练”课、“普通话训练”课外,唯一设置的1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学时数仅仅为32。2010级、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除增加了1门公共必修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仍沿袭上两届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如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48学时,另外设置有96学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又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了32学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实训”课程;再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有“学校体操”、“运动训练学”、“体育游戏”等相关课程。相比之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严重缺失,仅有的课程也被边缘化。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点击查看全文

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教学的运用

摘要:为了弥补传统教育的局限,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章探究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然后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创设生活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表演体会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美术;艺术教育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不断完善教学目的

开设初中美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美、展现美。为此,教师要主动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美术学科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自身通过情境得到的体会运用到美术中,尽心的展示[2]。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若仅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接受并记录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显然是比较乏味也是比较枯燥的[3]。但是情境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解彩虹时,教师可以一改往常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图片、视频、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具象化的方式更加直观的了解彩虹。

点击查看全文

主题教学法在服装美术设计教学的探究

摘要:主题教学法改变了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状况,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学生以教学的主体地位,促使其高效地参与学习。本文就主题教学法的意义及其在职高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详细探究,以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力。

关键词:主题教学法;服装美术设计;学习能力;创新

服装美术设计在服装生产流程中的重要性,确立了《服装美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地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主题教学法改变了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状况,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学生以教学的主体地位,促使其高效地参与学习。有鉴于此,本文就主题教学法在职高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详细探究,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美术设计水平。

一、运用主题教学法的意义

主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主题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主题”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他们需要通过对知识的探索去构建结构体系,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美术设计对学生的素描基础、人物速写及其在人物比例、结构、透视方面的把握有一定的要求,但因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为防止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教师便可将主题教学法应用于《服装美术设计》中,在培养目标的倾向性方面,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尽量淡化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主题教学法在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教学法的流程可以概括为:确定主题—收集素材—提炼元素—概括方法—实践运用—共享与促进。但是,仅凭学生一人之力要完成所有环节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讨论、互助来共同完成任务。

点击查看全文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

【摘要】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多数学生和家长容易忽略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重视,这就使得很多初中美术课程的开设成为了摆设,完全起不到作用。美术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效美术课程的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要真正让美术学科的价值发挥出来,教师就要让学生沉浸到学科学习中,兴趣教学法能够助力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科学习中。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美术教学

美术学科与初中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比较紧密,美术学科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改革和优化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真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活动产生内在的情感需求,而不是只是单纯因为美术课比较放松而喜欢上美术课。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需求、情绪、动机等,教师要善于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兴趣。

一、初中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1、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学生认为美术的学习对自身的考试成绩作用不大,而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压力不大,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美术教学[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致,这也是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教师习惯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绘画技巧,然后让学生照着教师的绘画技巧训练。初中生对单调的东西往往容易产生排斥的情感,刚开始组织学生绘画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但是如果每次都按照这种流程来开展课堂活动,学生的兴趣会慢慢消退。情绪是影响兴趣的重要因素,单一的课堂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正面的情绪,学生自然难以保持浓厚的兴趣。

2、缺乏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