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美术课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文章首先对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状,最后提出了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包括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在创作中渗透德育;以美术教学为基础,用情感渗透德育;创新评价机制,灵活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德育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指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小学教育中,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非辨别能力较低,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又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正处于“你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德育,进而帮助学生改正自身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其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具体来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课程必须要与现代核心素养教育相适应,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对美术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将其作为德育的载体,对小学生全面渗透德育;另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要让学生对艺术进行直观地感受,并在感知我国优秀文化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感知艺术的魅力,并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对小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状
(一)对德育渗透缺乏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部分小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地关注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学,而忽视了美术课的教学。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目标是一知半解,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只对教学内容进行机械地讲解,使得原本灵活、丰富的美术教学课程变成应试教育的“复制品”,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2]。
一、意象性艺术具有的特征
意象性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对教师开发课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意象性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二、意象性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四个要素
1.教师要养成素材收集习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乱”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让学生多接触感受可以丰富对事物物象多样性的感知,改变学生因接触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视觉图式,让学生获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记,为意象性表现打下基础。素材的收集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各艺术派别的艺术作品,诸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大家作品图片资料收集,可在介绍作品成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客观事物与表达画家主观感受的方法。
2.教师要具有教学案例设计能力
美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美术教师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须具备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的能力。例:《指甲长长啦》教学设计过程收集资料:2011年9月1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专业歌手克里斯•沃尔顿,艺名“公爵夫人”,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前展示她刚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长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总长10英尺2英寸(约3.05米),右手指甲总长9英尺7英寸(约2.87米)。只需484个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长就可以够到帝国大厦的顶端。分析与设计: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长长的,以上的资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长的指甲。指甲,其长长后并没有固定模式,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长长啦》这一意象性绘画教学课案例经多次修改设计完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社会上无论哪种行业,对员工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素养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院校具有教学模式灵活,课程建设针对性强的办学特点,对社会需求取向的改变表现出了良好的敏感性。美术课对于中职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对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价值观和世界观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长期一线教学实践,围绕美术课的教学互动模式展开探讨,旨在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水平,以期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助力效果。
关键词:中职美术课;文化取向;互动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推陈出新,在积极推进教学质量朝着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发展的同时,也给各教学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中职院校作为实用型人才的输送基地,其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也必须围绕提供高素质综合人才的主要目标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作为素养教育中的重点课程,美术课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受到了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互动教学模式的角度探讨提升中职美术课的方式方法,以期助力中职院校美术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1中职美术课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中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既发挥了其办学模式灵活的优势,同时也受到了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生源质量较差的制约,因此可以说目前正处于创新与问题并存的状态中,尤其在美术课程建设方面更亟需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从方法、理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从而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与调研结果,现对中职美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1.1缺乏美术素养引导
在中职院校美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还停留在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中,所有的课程建设工作均围绕最后的考试来展开,从而重点要求学生强记一些知识内容与概念,而缺乏最重要的艺术熏陶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仅仅处于被动的接受与配合地位。对于需要用心感受的艺术元素,以及对于各种绘画技巧的讲解,教师往往更加倾向于采用填鸭式灌输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在这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各行其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或者对存在何种疑问,对所学内容的消化程度等,因此根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往往也出于应付考试的需要,而简单直接的死记强背一些美术技能,而缺乏对于美术的更高层次素养的认知。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家长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微课可以使教学过程形象化,使学生感到自然、真切,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微课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弥补了传统美术教学存在的缺陷,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了中学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微课中学美术教育影响作用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教学是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传播方式创建的一种全新的、具有特定化、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以对某个特定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微课教学一般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反映课堂上某个环节或主题而进行的。微课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指向性更加明确。微课课时较短,知识点集中,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学习上的难点进行集中突破。此外,微课还可以对课堂上比较抽象的画法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知道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改善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学习等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增进师生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微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打开多媒体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点主要是通过课堂实现,对于知识点的强化通过课后作业予以巩固,因为课堂上绘画创作的时间很少。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消化知识点,动手能力不足,不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微课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重难点知识的传授,在讲解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微课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上课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绘画创作的时间。随着美术教学的改革,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模式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弥补了以往美术教学的不足。微课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通过微视频授课。在这种方式中,教师不必出现在画面中,可以用画外音配合PPT讲解知识,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远程授课,这是对于信息科技的良好应用。微课摆脱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束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或离线下载的方式查看微课中的知识点。美术课堂不再是必要的上课场所,学生可以在家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这种课堂的灵活性使整个美术教学的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分时间、地点,也不用教师当面授课,学生可以完全自主学习,锻炼了自律能力。
三、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微课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现状
1.重视基础绘画训练,忽略手工操作训练。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师没有相关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运用纯美术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期间不能结合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作业以绘画为主,忽视手工制作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和训练,没有专业的场地,没有丰富的制作材料,缺少经验丰富的手工课专业教师,学生无法接触到幼教手工素材,无法熟悉材料工具的使用和性能,无法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只能带学生画而不能做,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陷入一个狭隘的单一模式。
2.重视技法技能训练,缺少教学活动指导。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技能课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怎样的目标没有较为详细的评价方案,只是按照教师偏重的喜爱课程进行美术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如何组织幼儿园的美术课教学,中职现行教材普遍章节少,内容简,而幼儿园美术教学往往不是单一的手绘,而是一个融合了各个学科知识,尤其是自然学科和生活知识(常识)的综合教学活动。它对环境的选择,场地的设置,情景的创造,均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更加周密完备的课前准备,多元化组织教学。课堂的管理,氛围的营造,甚至灯光、音乐、道具、服装都需精心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寓教于乐。而目前中职美术教学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培养学生画一张画,做一件手工的层面上,幼儿美术课的编排组织也只是纸上谈兵,或者直接舍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会画会做而不会组织不会教。其所学美术技能,只能用于演示示范或者教室环境布置。
3.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审美取向重成人化。对一副作品或作业的评判标准,美术专业教师往往出于专业习惯,停留在高考美术专业评判准则上,看构图,比例,光影,虚实,冷暖,调子等方面的优劣,缺乏对幼儿绘画心理的研究,缺乏对优秀儿童画正确的评价,这样培养出的师资,也会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画作品,而将儿童绘画的自由想象,活泼天性,大胆夸张,丰富联想等优秀的地方视为不干净,不合理,不整齐,不规范,不合逻辑。最终导致幼儿绘画作品中规中矩,过于程式化,成人化,违背了儿童天性,把幼儿的艺术天赋抹杀于萌芽之中。
二、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评价体系、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1.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健全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学生课堂作业需要充足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目前,两课时美术教学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类学生完成作业的需求,应在原来两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时,使教与学之间建立较为牢固、系统、规范的教学制度和宽松的课堂作业时间,从而达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绘画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