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美育教学研究范文

美育教学研究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美育教学研究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美育教学研究

美育下的美术史及教学研究

摘要:该文从美育的概念入手,回顾了美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在当下的重要意义。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作为大学美术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中国美术史,还是作为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中国美术史,都包含着重要的美育维度。中国美术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是人们了解中国从过去到今天的一扇窗户,也是一幅对外交往及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画卷。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中,要想探索课程思政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进一步发掘中国美术史的美育价值,与时俱进,利用好线上线下美术史资源,从而讲好中国美术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关键词:美育;中国美术史;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关于美的教育的重要概念,是由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的。美育中的“美”是目的和意义,“育”是途径和手段。美育可以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人们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一、中国美育发展简述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时期集乐、舞、诗于一体的“乐教”到文武兼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从西周建立起的礼乐制度到春秋之际孔子提出的兴于诗、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均蕴含着朴素的美育思想,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对于艺术、美和美术教育的观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以身许国,努力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唤醒国人,促进社会变革。他们看到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蔡元培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便注意在教育中引入美育的思想,后来有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中,蔡元培阐述了普及美育的设想:“专门练习的,即有美术学校、音乐学校、美术工艺学校、优伶学校等;大学校又设有文学、美学、美术史、乐理等讲座与研究所;普及社会的,有公开的美术馆或博物馆,中间陈列品由私人捐赠或用公款购置,都是非常珍贵的;有临时的展览会,有音乐会,有国立或公立的剧院……”[1]蔡元培还专门撰文对从胎儿到全社会的美育作了详细的规划。追随着前辈的脚步,徐悲鸿、刘海粟、丰子恺等人在以美术为武器,推动民族、国家解放,人格完满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育被视为培养人们德、智、体、美、劳素养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愈加重视,美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2]诚然,美育关乎更为宏大的要旨,涉及美的理念与育人的手段,但美育的实现更应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最佳且必由之路,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3]美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落实到新时代的大学美术教育中,其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就包括通过美术史的学习形成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中国美术史的美育之维

美术史作为大学美术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及画论文学等内容。同时,中国、外国美术史也常作为高校普及艺术常识的选修课程出现。因此,无论对于美术专业还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美术史的学习都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尹吉男教授主编的《中国美术史》绪论中,他开宗明义地写道:“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目的,是让我们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史和美术遗产;了解我们悠久、独特而又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在掌握我们民族审美历史的基础上,体会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开放胸怀、创造精神和文化自信。我们从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中反思我们的审美文化和视觉经验,从理论高度不断推动我们的认识,从而激发我们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增加我们的审美修养,能动地改造世界,并让世界人民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多元格局。学习中国美术史是一个很好的开端。”[4]1.中国美术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无论是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还是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中国美术史在时间维度上都向人们展示了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民间美术等在内的美术各门类、各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杰出的美术家、民间匠师,又聚焦于某一特定时期重要的美术事项。学生通过此能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能在诸如原始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等断代的美术史(各美术史家的分期断代略有差异)的学习中,触摸属于那个时代的美术的脉搏,如汉代美术的“深沉雄大”、唐代美术的“灿烂求备,异彩纷呈”、宋元美术的“开宗立派”、近现代美术的“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等。从空间维度看,中国美术史既包括中国广袤区域内的各类优秀美术,又包括某一固定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历史的、现存的、宫廷的、人文的、民间的美术。中国美术史在时空维度上展现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文化史和美术遗产。当人们走近并凝视这些视觉文化和遗产,体会作品中的真、善、美时,这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给人们带来的将不仅是身心上的愉悦感,而且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增强人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中国美术史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扇窗户南齐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强调“图画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5],这是对作为美术重要门类之一的绘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功能的强调。唐太宗授意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图1),希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美术史是一扇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历史的窗户。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中,人们可以领略宫廷美术的极致辉煌与光彩夺目、文人美术的颐养性情与自我抒怀、民间美术的意匠情怀与纯真质朴。近现代中国美术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觉文化史——蒋兆和的《流民图》再现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民众带来的痛苦;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希望以古代侠士英雄主义精神的彰显激励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罗工柳的《地道战》(图2)、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图3)、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展现了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迈入新世纪,中国美术一方面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涌入国际艺术的发展浪潮,另一方面也更加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可以说,中国美术史以视觉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从美术角度了解中国历史的窗户。3.中国美术史是一幅对外交往及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画卷如前文所述,中国美术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繁衍生息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也使国人在与其他国家及其他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兼收并蓄、吐故纳新。如,诞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在东传至我国后,实现了外来文化艺术的本地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美术。在唐朝时期,遣唐使又将中国佛教美术带到了今天的日本、韩国等国家。明清之际,西方的油画随着传教士来华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在40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美术史记录下这段舶来的油画艺术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以及“油画中国化”探索的实践。通过中国美术史,人们能够了解到张僧繇吸收了少数民族艺术的因素,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生动,因而有“张得其肉”的美誉;尉迟乙僧是来自今天新疆和田的贵族,他久居长安,将西域画风引入中原;黄道婆把从崖州(今海南三亚)向黎族人民学来的手艺带到家乡松江,从而改进了江南等地的棉纺织技艺,为江南地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在中国美术史呈现的画卷中,既有对外交往的篇章,又有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篇章。学生阅读这样的画卷,有助于增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这也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点击查看全文

美育下的美术史及教学研究

摘要:该文从美育的概念入手,回顾了美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在当下的重要意义。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作为大学美术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中国美术史,还是作为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中国美术史,都包含着重要的美育维度。中国美术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是人们了解中国从过去到今天的一扇窗户,也是一幅对外交往及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画卷。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中,要想探索课程思政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进一步发掘中国美术史的美育价值,与时俱进,利用好线上线下美术史资源,从而讲好中国美术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关键词:美育;中国美术史;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关于美的教育的重要概念,是由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的。美育中的“美”是目的和意义,“育”是途径和手段。美育可以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人们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一、中国美育发展简述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时期集乐、舞、诗于一体的“乐教”到文武兼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从西周建立起的礼乐制度到春秋之际孔子提出的兴于诗、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均蕴含着朴素的美育思想,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对于艺术、美和美术教育的观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以身许国,努力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唤醒国人,促进社会变革。他们看到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蔡元培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便注意在教育中引入美育的思想,后来有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中,蔡元培阐述了普及美育的设想:“专门练习的,即有美术学校、音乐学校、美术工艺学校、优伶学校等;大学校又设有文学、美学、美术史、乐理等讲座与研究所;普及社会的,有公开的美术馆或博物馆,中间陈列品由私人捐赠或用公款购置,都是非常珍贵的;有临时的展览会,有音乐会,有国立或公立的剧院……”[1]蔡元培还专门撰文对从胎儿到全社会的美育作了详细的规划。追随着前辈的脚步,徐悲鸿、刘海粟、丰子恺等人在以美术为武器,推动民族、国家解放,人格完满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育被视为培养人们德、智、体、美、劳素养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愈加重视,美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2]诚然,美育关乎更为宏大的要旨,涉及美的理念与育人的手段,但美育的实现更应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最佳且必由之路,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3]美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落实到新时代的大学美术教育中,其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就包括通过美术史的学习形成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中国美术史的美育之维

美术史作为大学美术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及画论文学等内容。同时,中国、外国美术史也常作为高校普及艺术常识的选修课程出现。因此,无论对于美术专业还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美术史的学习都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尹吉男教授主编的《中国美术史》绪论中,他开宗明义地写道:“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目的,是让我们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史和美术遗产;了解我们悠久、独特而又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在掌握我们民族审美历史的基础上,体会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开放胸怀、创造精神和文化自信。我们从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中反思我们的审美文化和视觉经验,从理论高度不断推动我们的认识,从而激发我们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增加我们的审美修养,能动地改造世界,并让世界人民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多元格局。学习中国美术史是一个很好的开端。”[4]1.中国美术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无论是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还是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中国美术史在时间维度上都向人们展示了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民间美术等在内的美术各门类、各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杰出的美术家、民间匠师,又聚焦于某一特定时期重要的美术事项。学生通过此能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能在诸如原始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等断代的美术史(各美术史家的分期断代略有差异)的学习中,触摸属于那个时代的美术的脉搏,如汉代美术的“深沉雄大”、唐代美术的“灿烂求备,异彩纷呈”、宋元美术的“开宗立派”、近现代美术的“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等。从空间维度看,中国美术史既包括中国广袤区域内的各类优秀美术,又包括某一固定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历史的、现存的、宫廷的、人文的、民间的美术。中国美术史在时空维度上展现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文化史和美术遗产。当人们走近并凝视这些视觉文化和遗产,体会作品中的真、善、美时,这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给人们带来的将不仅是身心上的愉悦感,而且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增强人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中国美术史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扇窗户南齐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强调“图画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5],这是对作为美术重要门类之一的绘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功能的强调。唐太宗授意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图1),希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美术史是一扇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历史的窗户。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中,人们可以领略宫廷美术的极致辉煌与光彩夺目、文人美术的颐养性情与自我抒怀、民间美术的意匠情怀与纯真质朴。近现代中国美术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觉文化史——蒋兆和的《流民图》再现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民众带来的痛苦;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希望以古代侠士英雄主义精神的彰显激励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罗工柳的《地道战》(图2)、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图3)、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展现了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迈入新世纪,中国美术一方面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涌入国际艺术的发展浪潮,另一方面也更加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可以说,中国美术史以视觉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从美术角度了解中国历史的窗户。3.中国美术史是一幅对外交往及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画卷如前文所述,中国美术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繁衍生息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也使国人在与其他国家及其他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兼收并蓄、吐故纳新。如,诞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在东传至我国后,实现了外来文化艺术的本地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美术。在唐朝时期,遣唐使又将中国佛教美术带到了今天的日本、韩国等国家。明清之际,西方的油画随着传教士来华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在40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美术史记录下这段舶来的油画艺术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以及“油画中国化”探索的实践。通过中国美术史,人们能够了解到张僧繇吸收了少数民族艺术的因素,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生动,因而有“张得其肉”的美誉;尉迟乙僧是来自今天新疆和田的贵族,他久居长安,将西域画风引入中原;黄道婆把从崖州(今海南三亚)向黎族人民学来的手艺带到家乡松江,从而改进了江南等地的棉纺织技艺,为江南地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在中国美术史呈现的画卷中,既有对外交往的篇章,又有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篇章。学生阅读这样的画卷,有助于增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这也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点击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摘要:伴随国家基础教育革新和发展,小学教师的培育机构由以往的中等师范院校渐渐过渡到高等师范院校。该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必要性,分析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现状,探索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建设与革新工作中,多所院校对学生群体职业技能的培育工作给予关注和重视。小学教育专业身为培育现代化教师的新专业,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作为新的教育目标,学校美育课程身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逐渐受到各高职院校重视。因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习者综合能力及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高低,与其所教学生的素质提高、情感熏陶以及艺术特长培育正相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院校人才培育多样化。

1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必要性

1.1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美的能力

美育,又称作美感教育,即经过相应培育,使受教者具备美的理想、美的素养、美的情操及美的品格。对美的认知不但是审美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审美活动作为人类基础心理活动,追求美好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心理层面的基础需要。但针对“什么是美”这一问题,多数人只有相对感性的定义,譬如欣赏优美的舞蹈、捕捉美好的风景以及聆听动人的乐曲等,均会使受众不自觉的产生美的感叹,但针对美的抽象概念却呈现出模糊不定额度情况。因此,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房中,教师可通过美育课程为学生群体叙述美学价值,使学生可渐渐理解美的定义,进而深化对于美的认知。

1.2有助于提升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感教育的意义

[摘要]

要充分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更需要让小学生在感悟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的美育元素之所在,并在美育维度下充分地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美育知识,从美育维度总结出如何通过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寻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在陶冶小学生身心的同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美育维度;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探析

一、将美感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到从美感教育的角度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加之数学知识在表面上呈现出的是枯燥乏味的表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在进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重视对于数学知识理论的教学,便会很容易导致小学生难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美感,进而导致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厌倦感。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可以将小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美学元素和小学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赋予更多的知识美,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类型探析

1.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美

点击查看全文

生态美育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生态美育为学校美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是教育领域顺应时代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尝试,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态审美素养。而语文课堂作为学校开展美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采用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我和谐的教学策略开展生态美育,达到落实生态美育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美育;语文教学;生态审美素养;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也开始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效果。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美育。生态美育主要是基于社会、人与自然、自我审美关系调节并探讨人类精神之路的美学分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广大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以生态美育为基础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在语文学习中要花费更多时间吃透教材,因此整体的学习进度比较慢。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盲目赶教学进度,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整体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生态美学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就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美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生态美育视域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美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在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时,教师融入生态美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更加理性、更加客观地分析各个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基本字、词。在此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能使每个学生都主动投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语文是一门需要师生互动的课程,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师讲课的过程转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就能构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课堂,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美育,也能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社会以及人文,使学生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思考课本知识,从而能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3.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态美育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且学生在学习中能从学有所思逐渐转变为学有所创,逐渐拓展思维,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一边欣赏一边探索,也有利于培养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融入生态美育能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逐渐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能让学生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有利于感化学生的心灵,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