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民办高校管理范文

民办高校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民办高校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民办高校管理

浅谈民办高校资产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指出民办高校在资产管理上具有发展迅速导致的资产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事前、事中的审计薄弱;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部门协同不够;难以言表的管理人员之伤等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提出建立良好的人才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科学的管理制度;强调财物分离,多部门协同管理;利用专业的信息化软件管理资产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人才架构;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民众对于学历的需求达到了新高,高等教育招生率和入学率更是屡创新高,其在形式上有需求,而2002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划归高等教育中,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导致民办教育实质上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期。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2016年6月3日最新公布的《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含成人高等学校284所,中外合作办学5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经教育部审批的具有颁发本专科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734所(不含1所成人高等学校、5所中外合作办学和2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普通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约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25.55%,与公办高校相比,我国民办高校一般更注意自身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民办高校的特点是依据社会发展特色,为社会专门提供紧需人才,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和立体型人才。众所周知,法律法规中对民办高校的定义为:民办高校指的是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照本规定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1)出自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文件《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计【1993】129号)》,而一般的学者认为:民办高等学校一般是指非国家主导,以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个人,利用自筹资金,根据国家和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学校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与政府部门或者公办学校联合依法举办的。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虽然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同属于高等教育,但是其资产属性存在明显的不同,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应该针对性的对民办高校的资产进行科学管理。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展迅速导致的资产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民办院校因为发展的年限比公办院校短,又赶上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存在较大缺口,急需发展民办教育,然而欲速则不达,直接导致其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其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制度的版本老旧,完全跟不上资产管理的新形势、新发展。例如:某民办高校,其资产管理制度性文件还是2005年的版本。另一个表现形式是起草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起草人员不是资产类专业出身,也不是财务类专业,更不是资产管理的资深操作员,只是在模仿个别高校资产管理的文件上做出适当的本地化适用性修改,这直接导致文件的行政性有余而实用性不够,以及细化性和专业水准严重不足。资产管理要科学管理,绝不是非专业人士能够全局把控的,资产管理是管理的审慎科学。

二、内部审计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

现在事前、事中的审计薄弱一般的民办院校是有审计处的,但审计处的重要性却不足,其在人员架构上也存在审计人员的不足,审计人员在审计上的意识也不足,审计部门极易成为点缀部门,这导致的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事前、事中的审计薄弱。例如:某审计人员在资产采购的前期参与招投标,但是审计人员内心觉得资产采购是采购科的责任,有主要采购在,就是已有人承担责任,审计处对资产采购的流程监督就流于招投标这一程序的表面,最主要的就变成人到场、签字有,而对前期的合规性监控不足,对于例如为什么总是这几家供应商来招投标而不产生疑问,对于投标单位数量过少也不追究,对资产采购招投标过程的监督流于签字参与的表面化呈现,更不用提采购人员招投标程序中与供方串通类招标存在的可能性。

点击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管理的探讨

一、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虽然推行了预算管理,但其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独自完成,管理层没有将预算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既没有对各部门的各项预算经费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又没有对预算指标进行充分论证,更做不到预算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就无法对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

(二)年度预算目标缺乏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资金基本靠自筹,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迫于生存压力,在创办初期,举办者追求规模效益,在投资办学的制度框架下,重规模扩张,轻教育质量的提高。这就使得在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中缺乏长期战略性、全局性的目标,只考虑短期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的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点击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品牌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H民办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黄金期的发展后开始面临以品牌战略管理为核心的内涵式建设缺乏问题,为促进其可持续创新发展,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确定“应用型”教育品牌及“高就业率”品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创建,加强品牌传播和品牌维护,制定其品牌发展战略蓝图,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涵驱动发展,也才可能为其他民办高校实施品牌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品牌战略管理;内涵式建设

一、引言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至今总体上来说经历了由“学在官府”到“有教无类”再到“全民教育”的历程,民众受教育机会也由少数到多数再到全民。与教育受众面不同的是,在谁来办教育的问题上,民办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主体多元化的现实探索,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二者同时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1]。但是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发展,中国民办高校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孕育(1978年-1991年)、认可(1991年-1999年)、快速发展(1999年-2006年)和内涵建设(2007年-至今)四个阶段。如今民办高校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但是相较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制约了其由弱到强的转变。民办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学,但国内学术界对民办高校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却严重滞后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对民办高校的品牌战略管理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理论研究已经不能满足民办高校战略管理的需求,国外则由于民办高校实力较强,国情理念不同,使得品牌战略管理形式自由,内容更为具体,学者研究观点较为特殊。因而本研究可以弥补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另外,以H民办高校为案例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其品牌战略管理提供实施路径,还可以为其他同类民办高校的品牌战略管理提供现实指导。站在历史发展的路口,在竞争和生存压力并重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亟须改革发展模式,加强自身体内涵建设,这将是民办高校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H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1年至2016年,全国民办高校学生人数从510万人上升到63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4.3%。诞生于中国民办高校快速发展时期的H民办高校,始建于2000年,曾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四所独立学院之一,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校友会2019世界大学排名分析报告》指出,H民办高校已经跻身中国民办大学2019年十大权威大学排名前三强,其发展极具特点。(一)办学条件和经费受限。办学条件是衡量高等教育机构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H民办高校与其他高校间存在着办学条件上的巨大差异。比如,固定资产、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差异明显。这种巨大差异是包括H民办高校在内的我国民办高校的一个基本特点。经费方面,H民办高校主要是靠办学积累和举办者投资,国有资产、银行贷款及社会捐赠比例较小。同时,办学经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学费和杂费收入,存在“以生养校”的现状,这无疑会制约其长远发展。(二)师资队伍发展滞后。目前,H民办高校出现从高校新毕业生中招聘年轻教师,或从本校毕业生中招聘教师的新情况。这意味着其办学模式与经营战略的变化,即着手师资队伍的长远建设,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招聘教师时仍比较注意聘请具有学术地位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其中从公办高校退休教师中招聘教师是主要渠道,但是H民办高校的教师在工资福利、科研、社会保险、晋升等方面的机会远远低于公办高校,人才流失率也高,如此发展也受阻。(三)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在教育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办学质量是民办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公办高校的水平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相比,H民办高校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一方面源于招生生源质量的差异,特别是高校扩招的全民教育背景使得H民办高校在生源构成上明显得差于公办高校;另一方面,受限的经费支持和办学条件使得原本不高的生源质量很难实现质的飞跃,更多的只是量的积累,如此以学生数量养出的毕业生反过来教育学生,这种教育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四)管理体制与政策。环境有待完善近年来,各地为鼓励和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土地、校舍、政府财政补贴等方面。但是,目前总体上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还有很多有待落实和继续完善之处。根据教育年鉴统计显示,民办高校机构对当前的政策与管理的满意程度比较低。对管理和政策回答“很满意”的仅占1.9%、“比较满意”的占29.1%,两者之和也不过才31%;而“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达63.3%。可见,进一步优化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环境,改善对民办高校机构的管理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H民办高校内涵式建设困境

点击查看全文

内部审计在民办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在我国教育系统中民办高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下已经成为了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但是在与公办高校的对比下,民办高校存在诸多缺陷与优势,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内部审计的好坏从本质上关系到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保证学校资金安全性的基础,所以本文着重探析了在现代民办高校管理中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内部审计;作用

毋庸置疑,现代民办高校中加强应用内部审计,主要的作用便是强化办校质量,解决各类问题的发生,为从根本上规范我国民办高校管理的有效性,相关部门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并且民办高校也加强重视内部审计,以此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民办高校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现代民办高校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实现自我控制,提升管理水平

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现代民办高校的收费以及运作主要依据市场调节,尤其在与公立学校的对比下可以了解到,民办高校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风险与财政压力。此外,民办高校的收费数额比较大,在资金筹集的方面更是体现出多元化,这种背景易导致贪污犯罪与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内部审计作为一项主要的监督手段,可以对民办高校加以监督,尽可能减少各类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揭露各类贪污犯罪现象,为民办高校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奠定基础。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安全

点击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高考生源减少,广州市民办高校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生源萎缩。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广州市民办高校将面临的生源危机所导致的财务风险,探讨了积极应对生源危机和财务风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源;财务风险;对策

近年来,先后有北京京桥大学、上海东方文化学院等一批民办高校破产或被公办学校兼并。原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对所有民办高校提出警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高考生源开始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人民日报也在2011年8月的报道中用《三本高校频遭“零投档”民办高校将现破产潮》的标题对民办高校提出预警。广州市现有民办高校三十余所,是名符其实的民办高等教育强市。正视广州市民办高校所面临的生源萎缩的事实,研究生源萎缩及其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命题。

一、广州市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广州市民办高校共有广东培正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等34所,在校生人数50余万人。广州市民办高校按办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民办的民办高校,如广东培正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另一类是民间办学力量与公办高校合作办学所创立的独立学院,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广州市民办高校主要有以下特点:

1.起步早广州市的纯民办高校大多建立于1990年左右,如广东白云学院成立于1989年,广东培正学院成立于1993年,而民办独立学院大多成立于2000年左右,如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成立于1999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成立于2003年,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成立于2003年。考虑到民办高校最早的指导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才颁布实施,广州市民办高校在成立时间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