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民办中学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中国民办艺术教育市场需求及发展现状
作为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及其迅速。由于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以及物质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因此民办艺术教育市场发展也受到了刺激性的发展。
(一)中国民办艺术教育市场需求
1.我国民办艺术教育是对公办艺术教育必要的补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经济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许多公办艺术教育在教育设施的采购和教师的艺术水平培养和提高上受到了限制。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12.59万亿元的比例为16.13%,比上年增加了1.35个百分点。以2012年作为基点,全年我国国内的生产总值为51.89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的平均水平4%有所提升,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5%相比依然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2013年和2014年的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GDP的4%左右,依然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5%的标准。依靠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要想在短期内改变经费的不足很难实现,而作为教育的一个板块,艺术教育所得到的政府教育经费支持更是有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各种艺术人才需求量的增大,民办艺术教育在这样的大经济环境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国办艺术教育的必然补充。
2.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国情的需要。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我国的中等教育并不乐观,升学率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别,在这些学生中,高中学习完毕能进入高校的学生不到一半,而在这一半中,能够进入艺术院校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许多渴望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因为条件的限制,只得进入非艺术的院校学习,而民办艺术教育的飞速发展,给这些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使他们的爱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对各种艺术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等级来划分,我国目前民办艺术教育状况可划分为三类:民办高等艺术教育院校,民办中等艺术教育和民办初级艺术教育。
本文作者:孔庆波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的非均衡发展目的在于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急需短缺的学校之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非均衡发展只是一种手段,而最终是要实现的是我国中小学整体体育场地资源的均衡发展,即均衡发展是目标。
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的失衡现状
1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失衡
我国东部沿海富裕地区与中西部内地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体育资源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依赖于方方面面的体育资源,特别是对于类似场地、器材等有形资源而言,具有更强的依赖性。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的匮乏将严重影响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益,而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着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王佳等学者以湖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11所中学的田径场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这11所中学中,仅有3所学校拥有400m的田径场地,拥有非标准场地的学校6所,而剩余2所学校没有任何体育活动场地,其田径课只能在临近的公路上进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正常开展[1]。无独有偶,刘强等人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小学体育场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24所学校(其中县城小学8所、乡村小学16所)中,没有1所学校拥有室内体育场馆。而在8所县城小学中,也仅仅只有1所学校拥有标准的400m田径场地,而被调查的16所乡镇小学和村寨小学中,其400m田径场地的拥有量为零[2]。上述文献资料的研究结果,充分折射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的匮乏现状。而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相比较,我国沿海地区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资源则显得较为充裕。王明亮对浙江沿海地区117所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沿海地区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资源较为充足,其中拥有400m塑胶场地的学校13所,而篮球场地的拥有比例超过了90%,还配备了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种类型的体育场地,使得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有了充分的物质保障[3]。
2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失衡
城乡二元发展的扩大态势致使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间的体育资源差距日益加剧,特别是在学校体育的场地资源上,城市学校远远好于农村。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的统计结果,我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近70万个,其中占国土面积16.5%和占人口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61%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不少文献资料显示,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与之城市相比较,其占有总量和人均面积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教学的正常需要。石展望对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中极少有学校拥有400m的标准田径场地,而其他非标准体育场地则是名副其实的“草场”[4]。范才清等人对湖南省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场地面积只有极少数达到了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5]。杨冬钧等人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区城市和乡镇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资源在政府支出、构建速度和经营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城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在面积、数量、投资、管理等方面明显优于农村[6]。城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较之农村明显充裕,这种资源占有的非均衡现状亟待解决。
摘要: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郑州工商学院不同年级共32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借此分析民办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其发展壮大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进步。截止到2017年年初,全国民办高等学校742所,比2016年增加8所,本专科在校生616.20万人,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份。但就整体发展而言,民办高等教育还处在初级起步阶段,无论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生源、资金或规模方面均与公办院校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于民办高等教育存在偏见和误解,大多只关注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生源和费用等问题,忽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思想素质及文化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使得民办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公办高校学生,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我校不同年级共32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体调查结果如下:1.调查对象我校不同年级学生。通过在不同年级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原始的调查数据。本次总发放320份问卷,每个年级各8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308份,总体回收率达96%,各年级的回收率分别为95%、93.8%、98.8%和97.6%。2.问卷内容内容涉及年级、性别、现阶段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案。在实践中,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最起码应符合以下几点: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和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八个方面,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在文章中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选项界定为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经济压力、就业及择业问题、情绪问题等几个方面。3.调查结果(1)大一阶段。调查结果显示,大一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普遍存在问题为情绪不稳定,比例高达到56.6%,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是不太适应大学生活和无法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大一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77.63%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73.68%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56.58%的人选择向父母求助,只有21.05%的同学会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2)大二阶段。62.67%的学生存在学业压力大的问题。学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三个点:家长期望过高(93.62%)、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87.23%)和自身基础较差(82.98%)。在遇到该问题时,84%的同学会选择憋在心里,73.33%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求助,45.33%的人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20%的人选择寻找父母的庇护。(3)大三阶段。心理问题多发期,98%的学生有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94%的人有学业压力,58%的学生有就业方面的顾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求助的对象也更加多样化,除69.62%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之外,向父母、学校或老师、好朋友等寻求援助的比例也持续走高。(4)大四阶段。调查发现,该阶段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最关注的问题为就业问题,所占比例高达85.9%,学生普遍认为由于就业人数多(97.01%)、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89.55%)、自身就业技能匮乏(88.06%)和就业目标不明确(86.57%)是造成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时,选择憋在心里的学生人数大大下降,除了征求好朋友和父母的建议之外,81.01%的学生会选择向学校或老师征求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一阶段: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无法独立的处理人际关系。大学生活不似高中“三点一线”,大一阶段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但这种充足的时间和基本无限制的自由使得许多学生惶惶然,不知该如何度过,由此造成心理上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大一新生还发现自己与同学相处时,也与中学阶段有所不同,不似中学时期那样亲密无间,大学除了同寝室的人关系比较亲近之外,与班级内其他同学之间往往很难交心,由此带来了孤独感和寂寞感。(2)大二阶段:学业压力大。大二阶段,普遍在学业方面感到吃力,学业压力大导致部分学生感到焦虑、浮躁、厌学和紧张等。学业压力大的原因分为三点:其一,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二,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中学阶段的课堂多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被动推拉式的学习方法为主,大学阶段,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管理模式自由化,使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不知所措。其三,原本基础薄弱造。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原本的底子就相对较差,而大学的有些课程相对较难,使得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不会而产生厌学情绪。(3)大三阶段:心理问题井喷期。大三是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峰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随之出现,学业压力还是像大二阶段一样,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和不知所措。除了学业之外,这个阶段的情感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98%的受调查者声称自己有情感方面的困惑,在恋爱中的失恋、吵架、冷战等都会导致其出现失落、抑郁、焦虑和消沉等心理问题。58%的同学已有就业方面的顾虑,担心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大三阶段,人际关系问题依然存在并持续走高,宿舍和班级同学经过两年的相处磨合,团体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多,有的宿舍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的小派别。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学生感到人心复杂、难以交到知心好友,进而产生孤独感,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4)大四阶段:就业压力大。“毕业即失业”是很多大四学生的噩梦,调查发现85.9%的大四同学有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四点:第一,毕业生人数多,竞争压力大。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16万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2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第二,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歧视,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歧视的现象,任职要求中明确提到“985或211院校毕业生优先”。第三,自身就业技能匮乏,求职岗位要求与自身具备技能存在偏差。第四,就业目标不明确,不少大四学生在择业时容易被社会舆论、同学和家人的意见所左右,非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既不利于择业,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人格修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民办高职注册入学的招生方式给低分考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带来了教学困难。为此,必须从建立为就业服务的基本导向、课程模块式的基础架构、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民办高职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以适应注册入学后的学生情况。
关键词:注册入学;民办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目前,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高职院校已逐步开始实行注册入学的录取方式。注册入学是一种双向选择,学生用申请的方式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学校则根据学生中学的学业综合成绩和表现选择学生。高考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否上大学的唯一标准。有些学生由于成长过程和自身情况的原因,学习能力不强,造成高考成绩偏低;有些学生在高考中因为种种原因意外失利。如果仅仅按高考分数线进行录取,这些学生将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注册入学使这批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职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强调职业性和够用性,更有利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建设作贡献。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选择注册入学的学生大部分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弱。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竞争力的原因,招收到的注册入学生成绩比公办院校更低,这对民办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通常由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部分组成。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包括三大类。一类是马列主义公共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一类是通用知识类,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一类是素质拓展类,包括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选修课则是在课余时间开设的,学生可根据学院有关规定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学习,如电影欣赏、摄影技巧、艺术与生活、商务礼仪等。2009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张尧学院士指出:“我们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高职院校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是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如同建造一座座高楼大厦,职业道德是地基,专业技能是框架,而这座大厦要能经受风雨屹立不倒,必须能适应多种功能,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确定了我国核心技能体系框架,将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作为我国职业核心技能的八个重要模块。这八大模块,就如同地基上的八根柱子。而在这些核心技能中,大部分都与公共基础教学密切相关。张尧学院士曾提出“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培养,也就是专业实践课体系和公共基础课体系。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公共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人格修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知识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快速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在毕业后迅速找到工作,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打好职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拥有终身就业的能力。
二、注册入学后公共基础课面临的困难
(一)学生层面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经济、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下,地方民办高校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转变以往的专业培养模式,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借助社会力量办学,以特色求发展,走多样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在强大的产业集群背景下,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专业一度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设计人才,促进了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我国高等设计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已形成规模效益。但是,近年来问题开始凸显,专业结构、培养目标整体相似,千校一面,缺乏办学的地方特色,这将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2014年,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名单中就包含动画等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面临困境。因此,民办高校的设计教育转型势在必行。民办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凸显地方办学特色,以体现设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目前,学者对于教育转型与合作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首先,在办学思路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地方民办高校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设计教育要想发展就必须坚持“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以凸显综合设计实力。也有学者认为,要凸显地方民办院校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不求专业类别的多寡,只要将现有专业办出特色即可,要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其次,在培养目标方面。有学者认为,民办高校应秉承自己的培养目标,凸显民办院校灵活多变的优点,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不变应万变,设计专业应重点突出实践能力。有学者认为,设计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增进跨专业、跨学科交叉的同时加强史论、设计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教学模式方面。地方民办高校的设计教育还处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之下,还是以包豪斯创立的设计构成作为基础的设计教学模式,加之学生人数多、师资不足、硬件场地有限等问题,导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一句空话,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也停留在理论层面,没能真正落到实处。西方的教学模式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秉承着‘专而精’的原则,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设立工作室制,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实行院企合作教学,维也纳实用美术大学从世界各地聘用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参与课堂教学,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凸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强化专业实践,增进专业转型,构筑实践平台
地方民办院校在资金、地域、师资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并不能满足当前在校学生的需求,必须吸引社会资源办学,增进校企合作。那么,现有的培养方案与企业运作机制的衔接方面就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做到合理、有序的结合。校方培养方案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计划,它的修订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既要考虑国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又要兼顾省厅对于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指导意见,同时还要与地方的特色产业相结合。企业方面需要开拓市场,实现更多的利润和业绩是其主要目标。校方的介入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秩序,所以企业应基于自身的诉求,根据校方的专业结构与特色做出相应的生产计划调整。未来的校企合作中,双方应本着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态度,着眼未来。校方在教学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结合地方和企业实际,加快专业转型,以提高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项目制为导向,形成“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平台。企业在日常生产中要兼顾学生的要求,适当以实体项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以项目促合作,在项目中不断摸索更为合适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