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模具设计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1中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现状
1.1实训教学体系的不连贯性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中,学生要实训的项目内容较为丰富且彼此之间设计、生产和加工都是独立的。例如模具CAD/CAM设计、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和模具技能实训等都是相互独立的,例如在设计环节中,只要学生在设计的样纸中基本达到了教师的要求,那设计的环节就算完成,教师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课程实训分数,但是前期的设计图样通常不会被当作后期机械模具设计的图纸,教师而是会让学生去加工新的数控机床零件等等,这种设计加工的非一体化操作就会造成知识在运用过程的不连贯性,知识和技能难以得到有效的融会贯通。
1.2课程设计得不合理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系设置得不够合理的原因是学校所设置的实训培训课程不合理性,一般而言,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训课程会集中在一个月左右,这个时间设置其实相对较短,因为学生在实际的实训过程中需要独立完成设计加工环节,且实训的内容和类型范围较多。除此之外,为了增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增加实训内容的连贯性,也就是加工生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所设计的图样中的内容,应该及时让学生来加工并投入使用以发现不足,在不足中逐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1.3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项目教学法又称为跨专业课程教学法,这是因为教师要将多个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集中到一个“项目”中去,并通过让学生形成自主的设计、组织和安排各项学习活动来完成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这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活动能力,同时也对于学生的总体素质进行了一定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一定的设计能力和一定的单独生产加工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会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培养学习目标和自主使用理论以及技能方法等等。
【摘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不仅需要极强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以后的岗位需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引进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法
1.当前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然后再进行实训课程,最后进入制造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难以适应以后的岗位需求[1]。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区别,最大的不同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的是一种逆向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法是根据该专业岗位的职业要求确定教育目标,然后再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确立课程体系后明确核心课程和工作任务后,再进行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活动。
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般课程设计流程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加强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在把握核心课程特点基础上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剖析课程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规划、混合教学手段引入、创新实践教学开展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推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达标的模具人才。
[关键词]塑性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在“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实施背景下,各高校加快了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希望通过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
一、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核心课程特点
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核心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塑性成形方式、锻造和冲压加工、工艺分析、模具设计等多项内容,采取理论授课、实验、课程设计等各环节,确保学生掌握冲裁、拉深等工艺基本原理,能够结合工艺特点完成工艺方案制定和工艺计算,最终实现模具合理设计。但实际课程理论内容带有一定的抽象性,知识点多且分散,不同知识点对应的案例并不相同,给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工艺原理、模具设计理论等内容带来了困难,因此需对课程教学进行系列改革,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顺利实现。
二、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核心课程教学现状
摘要: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建立起来,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改革中获得显著成效,促使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通过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的时候与创业结合,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通过运行模具设计与制造开展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的同时还要深化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得到培养。本论文着重于研究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1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保证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质量,将相关的体系构建起来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有实践操作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此要深入研究,更好地发挥教学体系的作用,提高学校办学能力[1]。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重在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将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体系建立起来,使得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学生的知识理论教育与技术能力培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技术操作自我培养意识,由此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现状
2.1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缺乏资金的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在体系的调整过程中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当前这项工作不到位,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资金的支持,正是因为如此,建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2]。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费来源单一,不能通过多个渠道筹措资金,在建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时候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展开规划,导致该体系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培养。
摘要: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面向全体合格毕业生设计授课教学单元和实践环节,以课程教学为主要手段解决对非技术性能力和要求的掌握和培养。重组理论教学和实验体系,建立课程目标与实现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以毕业要求内涵引导课程设置,所开课程须支撑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利用技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非技术能力,使非技术类毕业要求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背景。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非技术类毕业要求;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工程机械背景;课程实现
在以工程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背景[1,2],是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教学环节安排面临的主要课题[3]。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金属体积、板料成形工艺、模具结构、模具设计流程及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工程实践背景[4]。课程培养学生结合零件特征合理选择塑性成形工艺、设计、分析、协作,能够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的能力。在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的课程教学环节安排上,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5],重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以毕业要求内涵引导课程设置[6],以课程教学为主要手段解决对非技术性能力和要求的掌握和培养,使非技术类毕业要求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
1调整课程目标
合理的教学内容应该在通识基础理论上体现专业特色,并综合考虑实践应用、前沿趋势。徐州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具有突出的工程机械领域应用背景,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也是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因此,课程教学主要面向工程材料领域,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夏巨谌教授主编的《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作为教材,并结合自身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
1.1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程目标
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从早期的“重理论、重结构设计”转变为“设计兼顾制造安装,使用维护”的全周期、全流程设计,突出工程实践背景。着重于学生学会了什么,设立3个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体积金属和板料金属相关成形制造工艺过程。掌握典型的模具结构和设计计算方法,能够设计典型的金属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形模具。课程目标2:掌握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的制造技术;掌握与材料成形设备的连接方式,模具的安装、拆卸及维修技能。以个人和团队的形式考虑制造、连接、安装、拆卸、维修等因素,优选模具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程目标3:在对复杂材料成形工程问题开展测试、实验等研究工作时,能够设计复杂的实验模具。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能够分析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环境、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做出合理评价,理解应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