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纳税信用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为有效防止企业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化税收征缴管理,特别是随着金税三期的上线实施,利用大数据功能将税收征缴工作与企业的纳税信用有效衔接,并逐步建立了纳税信用体系,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保障财政收入足额及时入库的必要手段,但是对企业来说却增加了其纳税信用评级较低而受到局限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A级纳税信用对企业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的主要对策,希望能够为改善企业纳税信用评级,降低涉税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纳税信用;企业;纳税信用评级;问题;对策
一、概述
进行纳税信用评级的主要目的在于让纳税信用缺失的企业和个人寸步难行,而守信者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纳税信用级别主要是指税务部门根据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对纳税人在一定周期内的纳税信用情况所做的级别评定。目前我国纳税信用评级体系将纳税信用级别划分为A、B、M、C、D五级。在实际工作中影响纳税信用的信息指标主要有涉税申报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纳税评估和税务审计以及反避税调查信息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于企业纳税信用评级所制定的详细评价办法的相关规定,被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的企业可以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享受到的一些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有:
(一)在税务部门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的同时,A级纳税信用企业还可以利用纳税信用数据办理无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推出云税贷、“税e融”等产品,基于纳税信用被评为A级,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并在信用额度有效期内可根据需求随时支用贷款金额,从而有效降低了纳税信用良好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对于发票领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纳税信用被评为A级的企业,一般纳税人可享受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并且在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普通发票则可按需领用,对于3连A的企业还可以享受由税务机关提供的绿色通道或者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三)A级纳税信用能够给企业在一些业务拓展中提供一定的便捷。笔者结合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以一个工程企业加以举例说明。当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同等竞争条件下,A级纳税信用评价的工程企业能够获取招标单位的加分,有利于企业顺利中标,同时在进行材料采购以及其他经营业务洽谈时,A级纳税信用同样可以增加企业的诚信度,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
摘要:纳税信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纳税人对国家、社会的信用,很多单位、部门也以纳税信用作为个人信用的重要指标。然后,目前我国纳税信用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静态信用评价、评价信息有限、缺乏自然人信用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应用有限等。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对经济社会各领域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呈现更多新的特点,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新的纳税信用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变:变扣分制为积分制,从以法人为主到法人和自然人并重,从内部数据为主到内外部数据兼顾,从一年一评定到时时动态调整,从有限公布到随时可查,从静态等级评定到规定动态推送,从由税务机关补、复评到由纳税人自主申请、补正,从政府间应用到全社会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社会信用;纳税信用;信用评价
在新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纳税信用反映纳税人对国家、对社会的信用,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1]有关税务部门可以从国家治理得层面去推动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最终形成与税收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纳税信用制度体系,以此来建立公平有序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随着5G的普及,大数据时代逐渐到来。自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大数据概念来,大数据已经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大数据首先数据量非常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都会被搜集;其次大数据种类繁多,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类型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等;再次是大数据价值密度较低,这也是大数据时代需要注意转化的方面,数据使用者要从低价值的信息中挖掘有用的数据和信息;最后,大数据具有速度快、时效高的特点,使用者也需要及时优化信息和数据,让数据在短时间起到最大的作用。[2]
一、当前纳税信用评价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目前我国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一个纳税年度评价一次,税务机关每年4月确定上一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并为纳税人提供自我查询服务。因税务检查等发现纳税人以前评价年度需扣减信用评价指标得分或者直接判级的,税务机关动态调整其以前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和记录。[3]纳税人的纳税级别对内主要用于税务部门宣传辅导、税收优惠、发票领用、出口退税等业务,对外向全国信用共享平台推送相关信息,并和工商、法院、海关、食药监局等34个部委签订了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的协议。近年来还和90多家银行签订了协议,通过税银互动,助力小微企业贷款。纳税信用评价工作开展以来,较好地促进了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提升、税务人管理能力提升和税收收入提升。但是,当前的纳税人信用评价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静态信用评价税务部门每年评定一次,期间除非税务检查发现纳税人有重大扣分情况,否则纳税人的上年度的纳税信用评定情况将使用一年,不能实时反映纳税人的主观态度、遵从能力、实际结果、失信程度等。
(二)评价信息有限纳税信息评价没有能有效利用社会和税务部门的大数据资源。对外,信息用评价信息来源还是主要依据纳税人的税收业务办理信息,来源于纳税人自己报送的数据信息,没能有效利用第三方数据资源[4]。
摘要: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管理学》书中指出,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离不开金税三期大数据平台的完善、增值税发票系统的统一、涉税信用机制和全社会信用机制的接轨,这一切预示着税收"强制规范"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不知不觉中,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国税的金三系统目前运用的是“互联网+”模式,正在平稳地实施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提高电子发票的使用率,提升税收大数据的运用水平,使税收征管从凭个人经验管理向依靠大数据分析转变。企业需提高税法专业技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业务财务有效融合、合理安排业务模式、重塑公司组织架构、防范税务风险。
关键词:金三系统;大数据;社会信用
一、“金税三期”的庐山真面目
(一)金税三期指的是建立“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全方位大数据税务识别系统一个平台指囊括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两级处理指运用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慢慢进行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的集中整理。三个覆盖指应用内容逐渐涵盖一切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程序,覆盖国地税,并且和有关部门进行网络上的连接。四个系统指经过业务重新组合、进一步改良和规范,逐渐形成一个主体为征管业务系统,包含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及决策支持的四个应用系统软件。(二)税务系统的大数据及云计算平台以前的系统只能识别发票上的“基础信息,如金额、税号”等,但现在的金三系统,就是人工智能了,将逐一实时采集、存储、查验、对比发票的全要素信息。现在的“金三”系统,采用的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强大到超乎想象。1.企业的所有事项都会有相关的记录,金税三期的大数据,也可以对企业的资金流、票据流等进行跟踪。只要大数据系统把企业纳税人识别号作为出发点,对同一个税号下的进项发票与销项发票展开追踪,企业到底有没有虚开发票和有没有购买假发票计入账中,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2.开票软件已经添加了商品编码,商品品目可是由商品编码控制,商品数量由单位编码控制,一旦被监控,系统将直接知道你企业的库存状况,并计算出商品增值额、库存存量额,对增值税你还敢抱侥幸的心吗?3.五证合一后,税务、工商、社保、统计、银行等接口,个税社保、公积金、残保金、银行账户等,都该可以在税务系统内清楚地了解到有关情况。4.金三实施,提高了企业的违规被查风险水平,掩耳盗铃式的反舞弊方法不再起作用,那些依靠偷漏税的企业,一定会成为税务预警的对象。5.利用大数据,金三系统现在连你发生了多少固定资产发票(买过多少房,买过几辆车);多少费用发票(多少是办公的、多少是差旅的,多少是请客的),都可以准确知道。等到金三税务系统功能全部完善开放,到时所有税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社保等,100%都能够检测到。
二、企业对金税三期的风险规避措施
(一)守住“底线”,不虚开发票不虚抵进项税额,依法、依规经营金税三期大数据主要从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库存、银行账户和应纳税额等六个维度进行比对。企业必须行的端,坐的正,真实的、准确的、合法的经营、开具发票和做账并按时按规申报。无真实业务,千万别买进项发票抵扣。金税三期会让你有所亏损。国税局运用“互联网”,借助“网络爬虫”技术,自主研发的“金三”系统十分厉害。就像在你的企业装上了监控器,全程对企业的实时采集、存储、查验、对比发票全要素信息都在它的掌控之中,所有的业务360度无死角的展示在金税三期的面前。最近税务检查风暴来临,国地税联合稽查,很多企业的法人和财务被税务机关约谈。各地税务机关会同公安、银行等多部门联手打击骗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各类涉税违法行为,特别是2017年3月,北京市国税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查处北京“11.0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犯罪嫌疑人采用票货分离、改变产品名称、签署虚假购销合同、虚造资金流向等方法向河北、天津等地1662户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万份,牵扯到的金额为35.5亿元,税额为6.0亿元,目前,该案已经进入司法程序。金税三期从它被运用的那一刻开始就很受欢迎和重视,它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计算分析同一法人相关性、同一地址相关性;通过比较和跟踪让虚开发票的、虚抵扣的企业无处可逃。2017年栽倒在金税三期上的企业已经数不胜数。正应验老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二)要搭好“天线”,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新形势下,纳税意识提升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与企业各环节息息相关。企业应从战略角度出发,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使企业及时跟上国家产业政策及外围的变化。市场部门主要核查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财务部门人员更需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尤其是营改增后,税收政策不断更新,目不暇接,我们需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也需要在法律、计算机等业务上不断提升,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可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涉税知识辅导,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等工作,及时堵塞税务漏洞,降低企业涉税风险。让你、让我、让我们大家都能合法、合规经营。采购部门在采购环节中需要明确供应商增值税发票的法律与风险责任。让我们企业的链条数据从源头到结尾都是规范、真实。企业从上至下紧紧围绕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强化领导,调整职能,明确职责,加强衔接,共同参与,协同推进,高效应对各类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稳步、健康、良性发展。(三)税企互动,力争取得双赢的局面企业在经营中,如遇到涉税问题,可以主动、及时和主管税务局真诚地沟通。现在税务在切实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信用动态监管。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扩大纳税信用评价范围,缩短评价周期。以推行实名办税为契机,收集办税人员的信用记录,建设办税人员涉税信用管理制度,增强企业信用与企业信用之间的联动。当办税流程中出现差异,可及时提供资料进行复核。在每年度税务对企业的纳税信用评定上企业力争达到“A级纳税信用企业”。它可以决定我们是否为一家值得信赖的优质企业,可以在企业招标、金融信贷等经营活动发挥关键作用。国家进一步落实将纳税信用体系融入社会信用体系的计划,增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处罚,建立起纳税人自律、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管相融合的合作体制。所以诚信经营是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三、结束语
[摘要]区块链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对税收征管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优化我国税收征管模式,文章将基于金税三期探究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中的问题,根据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的契合程度提出优化方案,提出税收征管中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途径: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云平台,建立纳税信用评价体系。
[关键词]区块链;税收征管;电子发票云平台
1引言
自2009年诞生至今,区块链技术在短短十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逐渐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焦点。指出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可溯源且不可篡改等特征,能够完整、准确地记录网络中各节点发生的交易,形成每一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信息链条,解决了网络系统中业务对象之间、监管关系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追踪、数据核验”等难题。区块链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已在金融、贸易、智能制造、医疗、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成功运用。深圳市作为我国首个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城市,步入了税收征管的区块链时代,将区块链与发票系统相结合,实现了交易环节全程跟踪、信息不可伪造、数据不会丢失,增强了涉税数据的准确性、申报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共享的透明性,有效提高了税收信息化治理能力和税收征管效能,使税务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由此看来,“区块链+税务”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在梳理我国现行税收征管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区块链技术优化我国税收征管系统的方案设想,为进一步探索“区块链+税务”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2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征管层面上看,当前金税三期系统主要通过纳税人自行填报的开票信息获取涉税数据和信息,该信息经过开票系统实时上传至税务机关电子底账系统,由于开票信息的采集过程存在风险,因而涉税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一旦财税人员未能熟练使用金税三期系统,企业端或出现人为操作失误,将从源头上产生税务风险,后续依据最初发票信息进行的数据监测与比对也就失去了意义。此外,当前我国的税务征管系统在全国统筹程度较低,系统在运行中存在地区间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上述一系列隐患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税收征管模式仍存在问题,纳税服务能力亟须提高。
2.1数据采集不充分
企业信用文化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观念和信条,是企业及其成员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信用可以概括为企业将会履行契约和承诺、遵守法律和社会伦理、偿还债务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企业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是指经济主体之间,以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以及由此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为规范及交易规则;而狭义信用是受信方对于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关于商品和货币资金的借贷及赊销预付等行为的付款或还款能力的总体评价,反映的是货币与商品的所有者以还本付息为条件,把货币或商品让渡给需要者使用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信用文化更多指向的是广义的信用,是关于信用的意识、理念、精神、体系、机制等方面的文化积累。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信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基石,没有诚信的企业文化便缺失了根基,也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企业信用文化的重大价值
企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的必然要求。第一,其是诚信社会建设的基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主体之间市场交换行为越来越广泛而频繁,技术经济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紧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如果都能按约行为,维护良好的信用关系,其生产经营就能顺利持续发展,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得到维持。近年来,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从无到有、从被动转为主动迈出了可喜步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第二,其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法宝。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有一句忠告是:“切记,信用就是金钱。”这是因为:企业生产经营,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销售,从合作伙伴到工商、税务、物价、环保、政法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无不与之息息相关。要为企业创造一个生存发展的和谐外部环境,就必须具有以诚相见、遵守市场规则的信用行为。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是由信用、信誉凝聚而成的。一个企业失去信用、信誉,也就失去了客户,从而失去了所有未来发展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力;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第三,其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利器。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信用的建设和治理,需要企业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社会要建立起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信用管理,以保证和维持企业较高的信用水平。事实上,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利器,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创建一流必须补上的一课。第四,其是员工成长进步的向导。企业员工的成长进步是个复合概念,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成长,还有专业技能的进步,更有道德情操的提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诚信是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一个自然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失去了诚信,企业和员工就难以在社会上生存。一个企业的信用好,知名度高,这个企业的员工就有自豪感、荣誉感,与企业共命运的意识也会增强,从而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同时,每个员工都道德高尚,讲究信义、关心企业,奉公守纪、爱岗敬业,自觉地维护企业的信用和声誉,也就会使企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企业信用文化的基本特征
企业信用的跨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法律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企业信用文化的综合性特征。而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企业信用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提高企业信用文化建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特征一:诚信观念是信用意识最主要的内容,它不仅引导人们的信用行为,并且是形成各种信用制度的基础、决定企业信用管理成败的关键。中国传统商业道德认为,诚信乃从商经商之道,诚信是从商经商兴旺发达的源头。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经济活动中,企业追逐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追逐利益必须要合乎道义,以诚信为道德支撑点。特征二:以契为要。契约的观念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产生,罗马法最早概括和反映了契约自由的原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契约”一词出现较少,但古汉语中的“契”字,已相当于契约这个概念。显然,订立契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因为交易者每一方所拥有的全部商品,不可能都满足自己的各方面需要,但其中的一些商品可能满足对方的需要。于是,通过契约,双方各自让渡了自己的部分产品或所有权,同时又从对方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契约是双方之间的一种合意,通过契约双方都扩大了自己的需要。由此可见,以“契”为要的社会性也是企业信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征三:以“利”为用的经济性。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现代社会的企业信用,包含信任、偿付、借贷、预约等多层内涵,但其本质并未脱离“信用是信任与偿付能力”“信用是借贷关系”的理论预设,即信用体现的是一种借贷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信用文化具有显著的以“利”为用的经济性,信用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意义。人们之所以要用信用来规范各自的行为,是因为这种社会资源可以避免或缓和人与人之间、不同利益团体之间在利益上的种种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也就是说,企业信用这种社会资源在转化为“经济资本”的运作过程中,能够极大降低运作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征四:以“法”为基的制度性。国家必须通过立法方式将市场经济中的交往规则以法律意志的形式加以体现,并以法律强制力加以实现。例如,对于类似美国安然事件那样的不讲企业信用行为,不能只寄希望于单纯的信用体系建设来排解,而应从监管失灵或者法律失范的角度进行思考与补救。由此可见,以“法”为基的制度性也是企业信用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信用问题已经典型地体现为市场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企业市场信用的基础是法制,故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就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最重要的一环。换言之,信用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法制信用。
三、企业信用文化的建设策略
任何一种文化建设都是一个系统、复杂、持续的过程,从结构上观察,都有其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上的内容。因此,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上一体建设、同向发力,而不能一蹴而就。一是建立企业内控体系,激活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企业内控系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起点,也是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企业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有效激活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从建立企业内控体系为起步,做好企业信用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并将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要求有效融入企业内控体系的各个环节,将企业诚实守信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引入信用管理工具,化解企业信用文化建设重大风险。毋庸讳言,伴随着企业的市场信用行为,企业的信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管理、防范不当的话,既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物质、债务、经济上的信用损失,也可能造成企业精神、声誉、形象上的文化损失。所以,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现代流行的企业信用管理工具,用以防范、化解企业信用管理与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重大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比如,在企业征信方面,世界最大的数据库是美国的邓百氏(D&B)、欧盟最大的企业数据库名为欧洲大门(EuropeGate),通过这两个数据库可对相应企业的基础数据和信用状况进行准确查询;在资产评级方面,穆迪和标准普尔是全世界的权威公司,其可对特定企业的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以及企业价值进行专业的价值评估和资产评级。三是借鉴中外实践经验,丰富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形式内容。历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华民族在儒家观念影响下已逐渐将诚信原则演化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准则,始终是人们为人、处世、立业的行为规范,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童叟无欺、诚实可信”“诚招天下客、誉必信中来”,这些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国儒商经营信条的精神实质。明清以来的徽商、晋商正是秉承诚信经营、以信服人的理念,才铸就了昔日的辉煌。与此同时,作为西方社会文化主流的契约精神,也是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契约精神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尊重规则和重视规则的意识,是一种重视承诺与践行承诺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尚法、守信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其同企业信用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完全契合的。四是优化企业外部治理,营造企业信用文化建设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企业信用征信机构为主体,客观、公正地收集、记录、制作、保存包括企业的社会信息资源、金融资源、纳税资源、司法资源等方面的信用资料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互联网工具建立起覆盖全社会企业组织的征信体系;要成立由银行、合作金融机构以及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区域性信用等级评审机构,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实行信用等级作出公正评价;要建设公开、有效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披露、交换、传递、共享机制,并为征信企业、信用中介机构以及全社会提供企业信用采集、调查、咨询、使用服务;要建立守信收益高、失信成本高的信用奖惩机制,对企业进行有效激励。此外,政府、行业、媒体要加强企业信用的引导、宣传和监督,由此不断优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外部治理,努力营造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