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村教育培训范文

农村教育培训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农村教育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农村教育培训

新农村建设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益的提升,离不开园艺产业强有力的支撑。园艺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农村农民教育培训是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开展农村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1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1.1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农业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文明乡风的建设都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需要农民文化素质及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管理民主,只有通过教育让农民自主增强民主意识,自觉行使自己的权利及义务,切实将国家政策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才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1.2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促进园艺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民商品质量意识缺乏,整体素质及能力较低,导致园艺产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新型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完成,只有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突破口,才能有效的推动园艺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注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劳动力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2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

点击查看全文

电大远程教育模式创新与实施策略

摘要:党的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对于农业大省的吉林省来说,目前农村教育资源还比较落后,只有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协调、组织系统的农村教育结构体系,从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为乡村发展和振兴提供必须且数量足够的新型农民和优质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教育的现状,结合电大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对电大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一些积极地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远程教育;模式创新

一、吉林省乡村劳动力人口的结构比例和教育现状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数量为1326万,几乎占了全省人口总数的一半,其中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是669万,而这些劳动力人口主要包含三部分,一部分是200万左右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另一部分是240万左右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或者叫进城务工人员,还有一部分就是220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人口。吉林省虽有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和数量众多的高等学校,但在农村,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年,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59.36%,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仅占8.41%,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2.03%,而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30.20%,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这种教育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影响了吉林农村整体的发展。一方面,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农村教育的落后,导致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生产能力相对不高,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掌握和使用领悟缓慢,而且较低的文化层次更导致了他们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及时,理解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革新和生产效率提升,使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面发展滞后,从而严重迟滞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吉林省的推进速度。另一方面,对于吉林省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薄弱,有过职业培训经历的农民工只占17.3%,而没有职业培训经历的高达82.7%。农民工缺乏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进城务工存在着非常大的盲目性,导致他们在城镇务工的低效率和不稳定,也影响了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节奏,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还有,对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来讲,他们不具有相关的职业技能,在他们错失了进城就业的机会后,由于吉林省的土地面积本身又比较少,导致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所以,在吉林省600多万农村劳动力中,只有努力开展好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吉林省的开展和实施。

二、乡村振兴,电大应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有效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远距离地实现教育和学习,它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汇聚起来,通过现代化远程技术手段,使教育欠发达的广大农村能够实现共用共享,让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学习科学技术,提高知识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广播电视大学正是这样一个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要求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特别是电大一直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以及特有的四级办学体制,办学的触角可以遍及城乡,这些因素决定着电大可以在农村教育中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大办学的转型升级和远程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电大办学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乡村发展战略中,电大更应该凭借自身远程教育的优势,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2018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远程教育应用普及。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农村技术条件,构建起有效的远程教育系统,从而实现对广大乡村的教育覆盖,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近些年来,吉林全省电大系统充分利用细化数字乡村的有效成果,有效使用乡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教育辅助能力。同时,积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帮助乡村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习体系,提升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和远程化应用综合水平。加快推进乡村远程开放教育应用能力,建设好乡村电大,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提升当地人口素质,使乡村居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从而实现代远程教育在吉林农村的不断延伸和进一步发展。

三、电大如何创新远程教育支持服务

点击查看全文

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的探讨

一、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由于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致使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使我国对城市和农村在体育、科技、医疗、文化、卫生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待,导致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甚至不可以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全国80%的人口集中于农村,只有20%的学校设在农村,而80%的学校却分布在20%人口居住的城市。长期以来农村教师资源短缺、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突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职业教育、农民教育培训等因为没有教育经费的投入,没有专职教师对农民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导致农民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市民,制约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

1.2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从农民的教育培训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在进行农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发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中剩余老年人和孩子;她们不愿意参加培训或是参加也没有学会。②培训课程内容不合理,没有与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接轨。只培训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而对农副产品收获、加工、贮存、经营管理、农机修理、花卉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极少。③总体而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培训机构与市场接轨还不够密切,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效果较差。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1.3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较少,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农民收入较低,这在客观上不利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经验知识为基础,靠锄头、犁耙和畜力,即可完成农业生产全过程。因此,农民总是墨守着代代相传的经验成规,求同从众,不思变通,安守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内,怕担风险,只顾眼前利益。这导致农民对新技术持怀疑和恐惧的态度,即使通过电视或科普宣传活动等得到了关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也不愿冒风险去采用。同时,这种小生产方式的经济产值较低,收入较少。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这部分人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这使得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推广更难。

点击查看全文

日本农业对中国乡村教育的启发

一、日本农业教育

(一)日本农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日本农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日本文部省(教育部)规定,农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习有关农业各个分支的基础知识,技术,理解农业的意义和任务,同时培养主题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态度。”日本农业教育很有特色,它除了正式的农业教育如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外,还包括一些如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国民教养等一系列具有培训性质的交叉教育任务。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从地方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具有培训性质的农业教育对于地方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农业教育除了培养一些专门的农业人才之外,还具有培养农业后继人才的性质。培养具有正确的农业观和劳动观,能够从农业体验中感悟到农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农业学习能够体验生命的喜悦,富有同情心,体会到劳动的价值观。提高国民对于农业的认识和理解,在城市和农村界限模糊的今天,为非农业人口提供了一种接受农业教育的机会。

(二)日本的农业教育体系

日本的农业教育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属于文部科学省系统(教育部)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另一部分是属于农林水产系统(农业部)和各县管辖的农业大学校。文部科学省(教育部)的农业教育主要针对高中和大学教育进行。日本文部科学省(教育部)所管辖的大学包括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这三种学校中都设置了农业教育,主要指各个大学的农学部。高中也有相关的农业教育,主要指农业高中和普通高中里面的农业课程。农林水产系统(农业部)和各县管辖的农业大学校主要指一些农业研修机构和培训部门。农林水产省农业者大学校主要招生对象是一些高中毕业后具有一年的农业实践经历的学生。各县管辖的县立农业大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私立农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这些农业学校为初次从事农业者讲授一些必要的农业管理和经营知识。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而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县立农业大学校

日本农业教育体系如上所述,具有与日本国情相适应的教育特色,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农业教育体系中的县立农业大学校。因为县立农业大学校最具有特色,对于我国的农村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县立农业大学校的服务宗旨是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为本地的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类农业学校主要开设关于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经营以及农业管理知识的课程,是进行农业实践的培训和进修机构。农业大学校中主要设立三类部门,分别是“培养部门”,“研究部门”和“进修部门”。这三类部门具有不同的作用,“培养部门”对高中毕业生实施两年制的实践性的进修教育,学习期间采取全部寄宿制管理。“研究部门”的教育对象是“培养部门”的毕业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培养能够适应灵活变化的经营环境,具有良好的经营能力的人才。学习时间一般为1-2年。“进修部门”根据农业工作者在农业实践中的具体实际需要进行短期的培训教育,学习时间一般较短。学校的招生人数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培养部门”,“研究部门”和“进修部门”一起构成了对农业工作者实施终身教育的培训场所。这是农业大学校对社区开放的一种途径,在当今提倡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这种具有终身教育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点击查看全文

谈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

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实用人才,指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有一定知识或技能,得到当地群众认可,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地农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他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最具体、直接,是离农民最近的致富能人,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显著,同时是推动农业向专业、现代、社会化转变的生力军。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特别需要懂技术、有文化等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但是,当前各地农村实用人才存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

所以,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人才振兴:构建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体系》一书指出,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性的因素,人才支撑极为重要。该书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提供给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具体化的指导,成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性参考读物。此书共划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包含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等内容。第二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注重“三农”干部培养配备,包含新时代对“三农”工作队伍的新要求、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拓宽“三农”干部来源渠道。第三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包含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形式、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第四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如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等。第五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包含构建乡村振兴科技人才体系、创新科技人才服务形式,完善政策体系、构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第六章节主要讲述的是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包含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发挥乡土文化人才作用,推进乡土文化建设。第七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建立健全各类人才投身乡村的激励机制,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第八章节主要讲述的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包含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基本原则、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实施路径、重点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建设、着力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第九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包含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的类型,以及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机制。最后一个章节主要是人才振兴经典案例解读,包含招来“归乡雁”育出“田秀才”、乡村人才振兴的山东实践、浙江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人才、乡村人才振兴的浙江经验等。

通过通读《人才振兴:构建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体系》一书,笔者将主要从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有效途径。其一,要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市、县两级财政在基础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优先安排农村教师工资经费。多层次、渠道及多元化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资金;上级政府支持县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在安排资金投入、农业发展项目时,有关部门划出一定比例经费,实现资源开发。其二,区别对待,着眼于农村劳动者。针对于农村实用人才而言,学生是其中的关键性群体。职业技术院校和各职业中学,应当按照市场需求开设专业,积极立足实际,培养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加强农村专业协会、乡镇农技推广站等能力,抓好农村成人技术学校教育,提供农民群众需要的农技服务,增强他们的辐射带动和指导能力。其三,实现多元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和培训。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发展。

作者:刘艳婷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