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农村实体经济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用金融促进农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农村金融服务现状,探究了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实体经济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村金融;互利共赢
党的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要求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模块——农业经济,同样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向集约化、专业化、差异化、绿色生态、品牌化发展靠拢,以期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不忘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立足于当前农村实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农村金融要切实遵循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多层次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朝着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利双赢、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发。
1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充足的发展,持续的粮食作物增产、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一系列向上发展。2018年,党中央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从实现高质量发展到更高层次规划农村农业的发展,引领我国农业走向更为现代化发展的方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金融体系支持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动农业,用现展观念引导农业。面对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新思想新形势和振兴乡村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发展的障碍和问题。
1.1农业经济比较收益较差,影响各方面的积极性
近10年来,国际农产品价格相对低迷,相对于高新科技产业、服务业、金融行业等,农业收益相对较差,致使农业的资金吸引、人才流入、科技投入等都不足,导致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的占比逐年下降。
1驻马店市农村进行实体经济转型的改革与升级方案
在推进农村的实体经济转型的改革与升级之中,促进直接融资的比重,进而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建立和提高实体经济的转型,促进在农村经济管理单位中积极发展的服务实体经济与发展债券市场。深化对农村进行实体经济转型的改革与升级之中,它不仅有利于新兴的战略产业与企业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市场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与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与持续的发展,使用多种融资工具,进行投资结构的多样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整体效率,对农村进行实体经济的改革与升级的主要政策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单位的融资平台,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单位的融资体制的创新;二是降低融资的成本与深化金融体制自身的实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的抗风险的能力;三是优化金融体系的内部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中的结构调整,创立研发的产业链与服务链,从而提高信贷体系的科技型与担保体系的科技性,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单位在金融体制的改革之下,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驻马店市加大农村就业与创业扶持力度方案
自2011年以来,我国对农村进行的金融改革的政策已经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增收的余地不多,政策征收的效果有限,农民靠天吃饭收入的不稳定,这也为农村经济管理单位的金融改革带来了困难,在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虽然政府的措施比较到位,政策的不断实施,但是对于持续稳定的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上,难度还是非常的大,从宏观层面上看,影响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与不利因素仍然普遍性存在,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农民的就业与创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单位的金融改制的力度,并且增强此力度在各大银行的执行力度,这样在上有政策,下有很强的执行力度之下,促使农民收入的稳定与提高,而且促使农村经济管理单位在金融改制之下管理上与执行上的更加完善与规范,并在未来的农村经济管理单位的金融改制之下,加大对其改革的步伐,转变金融机构的信贷理念,更加关注与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单位与金融改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片面地去强调金融体制的改革的直接效应,进而减少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提高农民的就业与创业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却一直都处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边缘,并且这个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竟然被认为是合理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改革政策的实施,促使农民的社会经济方面的政策需求大大提高,因此对金融工具的合理使用并且相应的制定农村经济改革政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只有坚持对金融工具的合理使用并且相应的对农村经济改革政策进行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国才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尽管近年来郴州市经济平稳增长,金融资源日益充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也逐渐加大,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与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在对郴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各项激励机制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矛盾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实体经济;激励机制;政策协调;金融机构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调节金融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合理分配,而激励政策则是地方政府向当地的金融机构或投资人寻求金融支持的首选渠道。
一、现有激励机制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取得明显进展
从2011年以来,国家、省、市分别出台了诸多支持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与激励办法,例如《关于进一步扩大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范围的通知》,《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郴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激励办法》、《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融资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经整理,这些激励政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财政奖补、税收优惠、风险补偿和财政担保,每种政策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施,这些激励政策的出台,使郴州地区各金融机构、各企业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各类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活跃,发展势头迅猛,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激励政策效率正在逐步呈现。
(一)从总量看,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2016年,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91家,比2012年净增26家,其中各类银行27家,保险公司28家,证券期货营业部17家,其他小微金融机构19家,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门类齐全、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年郴州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19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约是2012年1517.3亿元的1.4倍。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郴州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迅速,2016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67.4亿元,约是2012年的1.91倍。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2016年,郴州社会融资总量与GDP之比约为12.2%,较201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摘要:2020年疫情的全球肆虐不仅没有击溃我们,反而让我国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完成了全面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主轴,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商业流通经济,也应当顺应如今的大趋势逐步完成整个体系的升级与优化。然而,现实情况是虽然商业流通经济正朝着既定方向发展进步,但此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经济转型;经济流通;消费升级
新常态其实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词汇,早在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就曾经针对过去“不正常”“不规范”“不规律”的经济状态提出了全面建设经济新常态的要求。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新常态背景的实际需求,我们也应当给予商业流通足够的重视,并且尽可能选择优秀的商业渠道和运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个经济转型的大潮中做到方向不变,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创新。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内贸的顺利进行对于我国稳固国民经济和国家根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新常态下商业流通经济的特征及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不断的优化与改革,让新常态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背景,而在此背景下,作为各生产要素集中载体商品流通经济也逐渐展现出了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增长驱动力由原本的依靠产业要素驱动、依靠资方投资驱动逐步转变为如今的依靠产业创新驱动和依靠消费者购买驱动;二是整体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产业配比协调优化,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完成了升级,整体经济形势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三是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被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取代,最明显的就是过去赖以生存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全新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科技要求更高,同时对于整条产业链上各级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更高;四是增长速度出现放缓迹象,不过这种放缓并不是单纯意味着由原来的全速前进转变到如今中快速前进,而是涉及的方面更多,发展更加平稳,所以是可以理解的。
2新常态下商业流通经济的转型创新路径
2.1依靠政府背书,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通过对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优先配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是扩大融资规模,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河南,提高储蓄率,集中社会闲散资金。第二大力推动发展直接融资,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第三适度调整利率,达到有效阻止存款资金大量流失的效果。第四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源,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五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使金融资源更有针对性地配置实体经济。
以扩大规模奠定优先配置的坚实基础
融资规模的扩大,首先需要丰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体系的健全,可以吸纳省内外的金融资源,才能为河南实体经济发展搭建良好的金融平台。其次,通过提高储蓄率,使更多的存款回流到正常的金融系统内,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及资本产出效率,使金融资源更有效向实体经济配置。
1.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
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拓宽和夯实河南省发展的金融平台。河南现有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难以满足中原崛起的金融需要,因此在积极发挥国有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的同时,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多元化、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构筑一个高效、稳固的金融平台。具体来讲:首先,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出台行业管理、工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鼓励政策,争取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到河南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进入河南(例如,2011年东亚银行郑州分行和华夏银行郑州分行的获准筹建)。其次,支持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实现省内跨区域发展,同时按照市场原则实施联合重组,逐步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和资本市场上市;积极筹备组建河南首家省级商业银行,打造具有河南品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壮大助推河南崛起的金融支持力量。再次,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继续优化农村金融基层网点布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加快组建一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机构。最后,立足畅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联系渠道,发展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财务公司,丰富中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种类、拓宽融资渠道,构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化融资平台[1]。
2.提高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及资本产出率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而规模经济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提高储蓄率[5]可以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积少成多。2011年河南省的存款增长明显减缓,企业资金形势相对偏紧。高水平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会使得投资者在利益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运用储蓄投向资本市场,增加全社会的资本积累,从而向实体经济优先配置。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可以更迅速高效地调节资金的余缺,可以使得投资者获得充分的信息来确定最有效的资产投资组合,从而使资本向优秀的企业和项目流动,加速财富的积累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