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村学校教育范文

农村学校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农村学校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农村学校教育

农村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的几点思考

教育装备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而配备的各种资源总和,以及对其进行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培训和督导的行为与过程.本文讨论的教育装备是指物质形态的设备,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功能场室等.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农村教育办学条件的重视与扶持,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教育装备越来越齐备,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电子白板、教学平台、仿真实验室等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收到较好的辅助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教育装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单位目前正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改革,教育装备的教学辅助功能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对农村学校教育装备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思考.

1农村学校教育装备现状分析

1.1教育装备条件不断改善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教育装备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设备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也得到有效保障.例如,我校已先后建立和安装了投影仪、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会议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智能广播系统、电子白板等教育装备,今年还在每个课室都安装了“水晶球”多媒体教学平台.教育装备的改进,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素质教育顺利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1.2教育装备辅助教学卓有成效

随着我校各种教学装备的建立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教师备课、上课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多媒体系统、自制多媒体课件上课在一线教师中的比例较高.在教室没有统一配备“水晶球”多媒体教学平台之前,很多教师都不会主动制作课件,但是教学平台投入使用后,就算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也产生了高度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此外,学生们也纷纷表示,以前的课堂总是教师在不断地讲,现在的课堂可谓“大开眼界”,利用网络可以直接观看与课堂相关的视频和资源,因为有了“刺激”,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等情况大大减少.此外,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还经常开展各种多媒体技能比赛,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教育装备论文评比等,督促大家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水平.

2教育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滞后原因

一、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没有精神支柱

在当前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素质教育在农村实施的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比如在小学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成绩决定学校或教师的命运,教师只顾应付各种教学考核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这种办法还是改革之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学校没有自己的办学和教学特色,缺乏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精神,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就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要求。

二、思想僵化、闭关自守是学校发展的死穴

1.没有学习型的队伍,穿旧鞋走老路。校长不学习,也就没人组织教师学习。学校更新不了观念,创新不了新的理念,老调重弹,没有活力。《有效教学与校长课程领导力培养》一文中说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校长要打造课程领导力,这是中小学校长职业角色变化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因此,校长要善于学习,还要带领所有教职工不断学习,建立学习型队伍和学习型校园,这样学校的教育才能充满活力。

2.闭关自守,走不出去,自己不想发展;请不进来,自己不能发展。素质教育实施二十多年来,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是很显著。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有些课程表面看起来似乎开足开齐了,但实际形同虚设,在音体美课堂上教英语、数学、语文的事时有发生;二是学校管理单一,除了教学语数外三门课程外,再没有其他的校园文化活动可言。这样,学校的教育只能成为输出应付考试的机器,没有任何教育的意义可言。

三、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是教育发展的最大阻碍

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人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可谓是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年龄差距、文化程度、专业结构、思想理念等方面,严重的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笔者所在乡镇学区下属十几个完全小学及幼儿园,有教师100名左右。从年龄结构看,中老年教师占50%以上,且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从文化程度来看,中老年教师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民办教师转正的初高中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师范毕业生很少。年轻教师虽然是本世纪初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实际教学经验不足。从专业结构来看,农村小学音体美及英语教师缺乏,一些规模较小的完小及教学点根本谈不上开设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从思想理念来看,由于受地域条件、业务水平等的限制,老师的理念落后,不求创新进取,而是满足于现状。

点击查看全文

新时期农村学校体育训练研究

体育训练与教育是构建农村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组建部分,正视体育训练与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大力加强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发展,是加快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主要内容。社会改革开放初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社会文明的差异,我国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进程,在城乡发展朝着两个方向严重分化形势下,远落后于城镇体育教学发展。新时期来临之际,党和中央针对三农问题所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举措,促使越来越多专家与学者关注到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教育理念深化发展的今天,推动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发展,更迅速成为人们将现代化体育教育理念贯彻于农村教育的重要任务。毛晓荣主编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研究》,详细且深入地探究了农村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实践途径,并从中获得丰富理论成果。对此,本文将以此书所述内容为思考方向,分析我国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现下实际发展状况,并基于新时期发展背景,探索促进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助力强化农村学校整体体育教学水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研究》,以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增强农村青少年体质健康状态视作主要编写目标,对西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时发展进行了深切研究,力求为辅助西部中小学校提升其整体体育教学效率提供理论指导。根据本书整体理论框架构建走向来看,编者先是全方位、多视角地整合、总结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关体育运动”的经典个案,并从中探寻出益于引导学校创建专业长效保障体制的知识与理论信息,以便于为人们深层次推动农村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发展指引正确方向;之后再深究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具体发展现状,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等问题,且获得相应理论成果,这将为读者研究农村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发展奠定坚硬基石。除此之外,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所以,书中所述内容具备较强专业性与实用性,值得人们深读。由此可见,本书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是一本优质的教辅书籍。体育教学是国家更好地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对加强体育事业国民度有十分关键的推进作用。国家教育改革事业持续发展背景下,人们深刻意识到社会基础教育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均在于农村教育,所以,教育界促进国家教育改革事业发展时,须时刻牢记农村教育重要地位。由此,新时期下,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一、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发展实况

教育改革开放进程持续加深以来,素质教育在社会中的全面推进,使农村体育训练与教育工作得到极为快速地发展,甚至部分农村学校通过积极探索其教育管理制度与师资队伍的完善建设,基础条件的实时改进,及经费与后勤保障制度的优化构建等内容,推动了其体育训练与教育模式的现代化发展,让本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持续不断的改善。但从整体视角来看,仍有部分农村学校开展体育训练与教育活动过程中,仍因多方因素影响,存在或大或小的不足之处,以致对校内学生身心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首先,教育管理阶层未赋予体育训练与教育足够重视程度。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刻影响,使农村学校仍将发展重点放于升学率方面,严重忽视了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具体发展过程,几乎没有考虑到体育训练与教育的最终质量和效果,甚至认为体育训练与教育相较于文化课程来说可有可无;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训练与教育课程更是被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者视为浪费时间的副科课程,与学生日后升学没有多大关系,这都将严重阻碍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力度有待加强,且整体质量较低。高水平、高素质师资团队是保证现代教育教学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重要条件,即师之教育根本,其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某项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而从农村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具体建设情况可看出,农村学校尚未建立完整且成熟的专业体育教学师资团队,以致其体育训练与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整体训练与教育质量也因此处于较低状态。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完善,具体实践存在事故隐患。管理阶层的不重视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使农村学校用于开展体育训练与教育活动的场地与器材存在严重不足现象,进而对各院校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开展体育训练与教育工作时,没有充足条件作为支撑,以致实际工作进度迟迟未能达到理想目标。同时,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情况下,各种教学设备后勤保障的严重欠缺,极易促使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实践产生众多安全隐患,从而不利于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最后,实际体育训练与教育工作的发展欠缺统一、规范性。院校不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强、基础设施不足等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工作的开展,很难做到统一且规范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缺少足够专业性的情境下,农村学校教师更是难以制定出符合当代学生个性成长趋势的体育训练与教育方案,进而无法开展规范、统一、标准化的体育训练与教育活动,以此使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未能得到及时且全面的培育与提升。

二、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产生问题的缘由

针对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发展现状,究其根本,可明显看出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不足之处,均是因为以下缘由:第一,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观念较为滞后,尚未清楚认识到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发展本质。部分农村学校实施具体体育教学工作时,虽根据时势设置了专门的体育训练与教育规则,但由于院校教育管理部门仍是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视作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对体育训练与教育的认知仅停留于一般副科课程层面,未能深入掌握体育训练与教育实际发展的本质要求,所以,在应试教育深远影响下,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未能被重视,以致其课程发展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第二,农村学校用于体育训练与教育的教学经费有限,致使基础教学设备的建设不足。对体育训练与教育发展所投入教学资金的不足,一直是阻碍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向前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家所出台并实行的相应教育规定和体育设施建设标准而言,农村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育训练与教育活动之前,应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能支撑相应训练和教育活动的运行,但多数农村学校本来教育经费就比较有限,且基本都投用于主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环节中,所以体育训练与教育所获教育经费少之又少。第三,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进程较为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发展。因历史发展的众多原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建仍存较大差异,尽管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持续深化发展,促使农村社会经济水平在新时代得到大幅提升,但过大的差距还是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效率低于城镇,这也导致了许多体育专业人才不愿来到农村进行教学工作,进而不利于农村学校建立健全专业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此外,农村经济的整体落后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外资力量的进入,从而对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发展形成经济方面的制约。

三、新时期下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创新发展

由农村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新时期对农村整体体育教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与标准的情形下,农村各院校不仅要给予体育训练与教育发展足够的重视程度,还应结合时势大力促进自身体育训练与教育模式的优化和升级建设。基于此社会形势,农村学校可参考下述内容积极推动其体育训练与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以保证农村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整体化的提升:第一,强化教育管理阶层对体育训练与教育本质的认知。近年来,强身健体意识的深入人心式发展,促使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体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体育教学在农村中的发展。就此,农村学校教育管理阶层应在清楚认识到体育教学在构建完整教育体系中的必要性,明确知晓体育是推动国家朝着强国发展的根本要素基础上,对体育训练与教育的本质理论信息进行深切地分析和探究,且从中及时意识到促进体育训练与教育改革发展的不可或缺性,从而为深化学校体育训练与教育机制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定思想基础。同时,农村学校应始终将现代化体育教育思想理念贯彻于具体训练与教育工作中,并随之配备相对应专业教师,以保证体育训练与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第二,加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农村学校实施体育训练与教育工作时,必须着重认识到构建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影响,通过科学手段及时、有效解决院校师资资源匮乏的问题,并借助现代管理方式全力推动院校体育教学队伍的优化、创新建设,继而保证师资队伍的专业度和工作效率。具体来讲,农村学校既可通过组建专业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自主研修,创建、实施科学化教学激励制度等形式,来提升现有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快速胜任现代体育训练与教育工作;也可通过外来人才引进与择优竞选等形式,进一步完善、优化院校体育教学队伍结构的建设,以便从根本上提高院校体育训练教育的实践效果。第三,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应工作体系统一、规范性。一方面,农村学校应提前知晓充足基础设施,可对强化体育训练与教育效率起到哪些现实影响和作用,之后再以此为思想、理论依据,按照国家针对农村体育教学所颁布规定与标准,在具备体育教学条件的地域加大投资力度,创建经济适用性体育训练场地和基础教育设备,从而为其开展体育训练教育活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农村体育教师应在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基础上,择取最佳体育训练与教育内容,并在院校所拥有体育教学资源支持下,设计、制定规范化训练与教育方案,做足课前准备工作,且合理利用多元新颖教学方式实施体育训练与教育,以此加快农村体育教学效果与质量。言而总之,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情境下,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全新要求,农村学校应着重强调其体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实时提升,力求在各方条件允许下推进自身体育训练与教育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以保障院校体育训练与教育的整体效果,让素质教育能全面贯彻落实于农村教育之中。

点击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及发展思路

优秀传统文化是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肉中的文化基因,也是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基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路径。民族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民经济产业的发展,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更迭,还是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其发力点始终都要落在民族教育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经济科技的领先飞跃,也在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发扬,更在于民族教育教学的革新发展。

随着国家政府相关战略发展计划的逐步实施和持续推进,我国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很大的扩充和完善。但是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教学理论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农村教育发展研究》聚焦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问题,深入调研、考察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难点问题,并尝试探索与之相对应的解决路径和策略。该书系统阐述了农村教育相关发展问题的调查研讨成果以及一些有益反思,其中包括: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路径探析;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境与出路;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对策等。该书研究深入细致,理论丰富翔实,中心明确,贴合我国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且就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阶段性策略和方法展开细致、客观、多维探索,可作为当前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之有益参考书籍。得益于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带动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得到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在党中央、政府的多方支持和帮助下,我国农村教育教学理论和基础设施都得到很多进步和完善,但是限于传统观念、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农村教育发展,制约我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切实探讨解决农村教育诸多问题和困境的策略和设施路径,对于新时期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意义重大。针对农村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对优秀传统文化人士不足、师资传统文化素养较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等问题,需要紧密结合当地政府政策、经济产业发展、自然生态资源、民族民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切实探索出与之相对应的教育革新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

在提高认识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提升广大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全局规划、方向把控、教学内容选择、模式学习借鉴等多方面指导,确保农村学校教育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科学、合理、高效,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在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方面,农村学校在鼓励教师自主提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例如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专题培训、课余提升班、国学专题讲座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国学网络课程和构建校际分享交流平台,方便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熏陶、提升。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构建与之相对应的鼓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提升专业教学素养和国学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学校开展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实践的一大困难在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资金短缺不仅造成农村学校国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还严重制约农村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创新实践的动力。因而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为农村学校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探索提供专项资金,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方面,教师要明确,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实现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寓于具体实践活动中,而非简单的知识“倾泻”。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理论知识时,摒弃以往平铺直述、一股脑讲述的方式,采用先以某一教学道具引发学生兴趣、再抛出一个立意新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反向疑问”式教学,即一开始假设推翻传统文化原有命题内涵,并就主要论点展开分组讨论,最后反证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进一步强调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去接触、发现、感受并再创造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从而树立文化自信。教师还可以通过融入其他学科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依托学校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文学、美学开展“汉服行”文艺活动,国风剪纸艺术大赏等。此外,传统文化为当前农村学校教育革新提供了丰富灵感,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推动该类活动常态化、长期化开展,对于当地人文、旅游等产业发展都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加快推动农村经济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助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张永康 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校长办公室

点击查看全文

农村小学教育研讨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农村学生学习条件低下

农村学生由于自幼长在农村,他们见识少,没有得到城市优质资源的共享,视野狭窄。如今推广的先进教学法中的有些环节,靠学生的能力是根本完成不了的。由于农村学生身边没有网络、图书馆、书店,他们的学习资料极其匮乏。学了国家免费的教科书之外,手头没有一本教辅读物。因此,学生没有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2.农村家长教育观念陈旧

现在农村的独生子女增多,而家长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娇惯子女现象严重,任何事都随子女心愿,纵容子女犯错,“留守儿童”的出现以及家长与学校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的教育负担。另外,部分家长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根本不与学校配合。这些因素导致了现在的教师出现了“不家访”和“怕家访”的情况。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致使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二、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

1.解决农村小学师资紧缺现象,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