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叛逆孩子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叛逆孩子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叛逆孩子教育

叛逆期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摘要: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怎么爱孩子,如何当好孩子的家庭教师,特别是孩子叛逆时坚决说“不”的时候,多数家长表现出头疼、迷茫,有时甚至惊慌失措。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家长应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父母;叛逆期;孩子成长

孩子叛逆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如何当好叛逆期孩子的家庭教师,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叛逆历程遮风挡雨、指引方向,与孩子共度迷茫又充满希望的重要人生里程,通过自身试教、学习、探索和思考,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家教方法,试图做些借鉴和尝试。

一、针对不同时期叛逆孩子的心理,采取因时而异的家庭教育方法

“宝宝叛逆期”的教育,父母一定要多用宝宝可以理解的言辞,多与宝宝说明白为什么“要”和为什么“不要”。据笔者认真研究,这个时期宝宝们的叛逆根源大多来自父母命令和要求式的教育口吻,因为宝宝不懂得其中“要”和“不要”的原因,所以有时表现为父母说“要”,他们说“不”;父母说“不”,他们说“要”,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同时,父母与宝宝沟通时,要注意宝宝的领悟能力,要说些宝宝听得懂的话。除以上两方面外,这个时期的父母要多给予子女关爱,多与他们接触,包括肌肤的接触,比如经常亲亲孩子、抱抱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体贴入微的爱。“儿童叛逆期”的教育,父母一定要放弃“一言堂”的方式,凡事多与孩子互动沟通,少些包办要求,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比如,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家长要改变简单的责骂方法,而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地给孩子有效的帮助。

二、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孩子,应采取因人而异的家教办法

对于不同的孩子,施以教育方法应当有所差异,具体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及早教育原则。早教育比晚教育要好,孩子第一次叛逆期前是比较好的教育时机,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的个性、气质和性别意识养成的一个关键阶段,孩子对于性别已有较清晰的认识,应该特别注意个性的培养。二是不回避原则。对于处于第一次叛逆期的孩子,要采取不回避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逐渐有了性别的意识,有时会向家长提出一些生理方面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是男的”“我从哪里来的”等,这时父母不能回避他们的问题,而应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解释。三是平等原则。父母不能让孩子产生性别歧视。有少数重男轻女的家长不喜欢女孩,使女孩从小就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种就是对男孩的溺爱,这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对待男孩女孩,家长应采取平等一致的态度,而不能有性别的歧视。

点击查看全文

初中学生发展特征开展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

摘要:本文主要价值在于对家庭教育指导做了一些基于学生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序列化内容梳理、以及实践路径的探讨。根据最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中确立的育人目标,再结合《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以及我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我们奉贤区城乡结合、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层次不一的本土特点,我将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的纲要性内容和具体实施的方法以及相关主题进行了罗列,并试图寻找到对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初中生阶段性发展特征;序列化;家庭教育

指导最新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版)在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6大实施途径中强调了“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协同育人”的工作内容。而在我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近十年间,我一直感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而言,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心理断乳期”。但是家长受自身专业、认知的局限,往往对于孩子处于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持不解的态度。基于这些,我就初中学生阶段性发展特征开展了序列化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探索。

一、确立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学生在初中阶段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特征。根据最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中确立的育人目标,再结合《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以及我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我们奉贤区城乡结合、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层次不一的本土特点,我将序列化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明确如下表(表一):(一)对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的纲要性内容:(如表一)(二)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细化:上表(表一)是基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预备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呈现出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特点,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中的德育工作要求,和11-15岁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各项专题内容,对各阶段开展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的纲要性内容的确立。现将纲要性内容细化如下表(如表二):以上是对纲要性内容细化出的具体实施和相关主题。但是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动态性生成较多、所以具体操作时还要根据班级特色、班级学生特点和家长特点来进行调整[1]。

二、对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路径

(一)利用多形式的家长学校促进家校合作

点击查看全文

社会化理论下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由于确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不同,国内外学者提供的判断标准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差异。例如:马斯洛认为充分自我实现的青少年就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而美国学者阿特金森认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能够承担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具有稳定与协调的人格结构的青少年才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总体来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具有以下几种标志:一是能够全面地认识自我,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长处感到自豪,又不因自己的缺点而感到沮丧,保持自尊,自信;二是有理想,生活有目标,既有敢于拼搏的勇气,又能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三是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接纳他人的短处,以包容、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在相处的过程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欣赏多于憎恶;四是当遇到外界刺激时,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保持行为协调,心理平衡;五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待事物乐观开朗,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所以,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多持有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威克曼根据青少年不适应行为的指向将其分为外攻性问题和内攻性问题,外攻性问题与对待他人有关,如旷课、挑衅、反抗、不合作、撒谎、盗窃、打架、破坏公物等叛逆行为;内攻性问题与对待自我有关,如退缩、消极、悲观、自卑、自残、自杀等自我贬低行为。威克曼的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加注重外攻性问题,高估其严重性,并想尽方法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进行约束。而时常被忽略的是具有自贬性的内攻性问题,其往往是青少年出现叛逆行为的根源。所以,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内攻性问题。只有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国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外攻性问题

1.自私

都说“自私自利,是立人达人之障”,但是处于转型期的青少年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自私心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风气盛行。所以,有很多人说,自私是人之本性。正如一句民谚所说,自私自利从来弄不明白,究竟它是全人类的一部分,还是全人类是它的一部分。其实,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张白纸。在经过无我有物、有我无物和物我整合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之后,儿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渐发展出来。在这个三个阶段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并灌输类似“只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不良思想,以及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导致有些青少年仍然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凡事只看到自己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就会间接地导致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危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自私不仅仅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引发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点击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分析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影响

如今的父母认为,生养一个孩子,让他好好学习都是为他好,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小孩没有期待,不管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家庭教育是不可以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应该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地位去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以孩子为中心,他就会在溺爱中成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有的孩子在读书阶段,什么都不做,只要你在学习,家里的电视开静音,一家人只看图片,或者戴耳机。本来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试问,毕业后还会遇到工作,成家、生孩子等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去考虑你的感受吗?我们只能适应社会,越早适应,今后受的苦越少。

2.不要一手包办

孩子从有行为能力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独立性,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理自立的好习惯。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自己成了孩子的CEO,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补课,奥数,画画,大点了加上语文,后来又是英语,等等,一个周末,1天半补课,1个假期,1个半月补课,成天只学习,不用做家务,不和同龄孩子耍,孩子小,没有反抗,一旦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意识加上荷尔蒙作祟,突然变得很暴躁,父母的任何话都可能成为激怒他的理由。

点击查看全文

陪读生家庭教育误区探究

一、应该激发出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部分陪读生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认为城里的学校设施齐全,教学水平高,不需要自己教育,就放任自流,不再怎么管孩子。另一类陪读生家长则恰恰相反,对孩子的管制太多。这两种极端的养育方法都让孩子失去了内在的学习动力。那应该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

1、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梦想

梦想是方向,梦想是力量,有梦想的孩子有人生的方向和目标。相反,没有梦想的孩子,眼前一片迷茫,不知人生的方向。因此,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梦想就非常重要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逐渐引导孩子扩大梦想,矫正梦想,使得梦想有意义、有价值。在帮孩子树立梦想的路上,家长应该一路欣赏、鼓励,使孩子的梦想有意义、有价值。锲而不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2、学会放手,让孩子自我决策、自我管理

相当一部分陪读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不给孩子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机会。父母的包办,不仅体现在孩子的学习上面,还体现在生活方面,就连孩子吃几碗饭,穿几件衣服,孩子自己都不能自己做主,都得听父母的安排。包办的结果,造成了孩子的严重依赖性,缺乏活力,缺乏主动性。那么,家长应如何做呢?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我决策,自我管理。比如在每学期开学前,家长应该鼓励、协助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好本学期的规划。他自己做的决定,他就会自觉去努力,去拼搏。低年级孩子写作业时,如果有不会做的题,家长最好找借口不要及时去辅导,先让他自己思考。在学习上,有时候父母越懒,越装着不懂不会,孩子的学习就会越主动,越自觉。在生活上,自己能干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干,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二、学会正确赏识孩子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