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区域技术创新范文

区域技术创新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区域技术创新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区域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创新评析

一、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要对技术创新作出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构建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统计学中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一般原则,构建的指标要既能反映区域内政府在培育和促进创新活动开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又能评价市场机制在创新投入与产出方面的运作效果,同时还要兼顾地区发展潜力。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并遵循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构建的指标如下:

(一)区域综合经济实力

该要素是决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本文主要包括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农业GDP)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X2、地方财政收入X3。

(二)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指标

该要素反映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人力资源构成情况,主要包括从事科技活动人员X4、科学家和工程师X5、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X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人员X7。

(三)科技投入指标

点击查看全文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职教育定位

一、创新型城市的人才需求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构建城市创新系统,而技术创新是构建城市创新系统的核心。技术创新通常是指与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及其商业化应用相关的经济技术活动。从技术创新的过程来看,技术创新是一个研发技术向商业化应用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一般需经过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基础性科学研究,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头;

(2)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它是技术创新的中间环节;

(3)研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转化,即将研发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趋势的产品;最后这个环节也是技术创新过程的最为关键的环节,研发成果在这一环节中真正转换为现实生产力,这一环节的转化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决定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率。正是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环节性,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人才需求也有层次性。对应上述技术创新的环节,技术创新过程同样需要三种类型的科技人才:

(1)学术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主要在大学或大型科研机构基础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

(2)工程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主要在企业研发机构进行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把基础性研究中的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进行设计、规划、决策转化成相关技术;

点击查看全文

长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摘要:长三角区域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缺乏独创性,企业间缺乏竞争、缺乏合作,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资源整合面临障碍等。为此,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长三角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制造业;长三角

一、长三角区域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从2018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方面,长三角区域城市占据第二、第五及第七名的分别是沪、苏、浙。不过,其在对技术进行创新的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以及深层问题。

(一)长三角区域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较低,重技术引进而轻消化吸收长三角区域制造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企业技术能力,从表1呈现的数据可知,江浙沪地区的大中型企业中有企业办科技机构数、科技经费筹集额以及支出额的在全国的占比为28.99%。然而,科技工作者的数量仅占全国的22.33%,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仅为21.96%。根据此数据可以看出,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大型企业的科技人员与科技基金有关,当自主创新受到限制时,就会缺少高科技人才。如表1所示,在全国的企业中,长三角地区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占比属于中下等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以往每年长三角地区大中型企业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与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占比都没有达到10%。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机械、电子行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占比就已经达到500%;在新兴市场国家的韩国,其在此方面的占比更高,直接达到了1000%。这说明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消化吸收经费不高。即使从这两个表中能够看出长三角地区借鉴先进技术的水平较高,但也看出了其看重的是短期的、获取效益快的模式,持久的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并没有被重视,导致其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从各地区科技统计监测数据可以看出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状况。如表3所示,其在R&D经费支出与GDP方面的占比排名都在前排,不过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却相对偏低。对地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约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R&D投入水平低。站在技术开发投入的角度,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在此方面的占比都超过1%,更是有很多跨国企业的占比在3%到5%之间。

(二)制造业行业发展层次不高,发明创造等原创能力不足从传统的玩具业到高科技的电子信息产业,长三角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和装配环节中,技能水平较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没有形成品牌。如表3所示,从整体上来看,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偏低,江浙沪排名靠后,其中上海排在最后;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方面,江浙两地与上海之间的差别比较大。

(三)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资源整合存在障碍在知识与创新资源方面,长三角地区十分富足,不过因为其格局呈现条块分割、相互封闭、产学研结合度低的状态,导致这个问题在根源上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横向上分为中央、地方两类,在纵向上分为科学院系统、企业系统和高校系统,各成一派,几乎没有互动,没有建立资料共享、相辅相成、互相开放的协同网络,导致创新合力无法产生。在科技发展中,因为其着重点在于GDP,使得企业在开发过程中比较着急获得成果,注重点偏移到应用技术和竞争技术,导致其在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方面的系统化开发有缺陷。

点击查看全文

区域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

[摘要]“创新发展战略”的提出凸显了创新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区域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梳理学者对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从技术驱动、产业驱动、人才驱动以及政策驱动四个方向,对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界和业界全面客观地把握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因素,从而为科研政策制定提供学理参考。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因素

1研发驱动

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基于文献梳理,研发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主要有两种实现路径:一是内生自主创新努力;二是外源引进技术创新。谢兰云等通过研究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机制的转变,发现研发人员投入的边际产出效益存在饱和状态,之后增加投入并不会使产出效率提升。陈恒等人的研究指出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对科技绩效的驱动效应受到地区知识积累的影响显著。欧阳秋珍等人的研究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产出绩效作用显著,而对过程绩效具有抑制作用。

2人才驱动

科技人才作为驱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类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人才的开发水平、投入力度以及人才的聚集效应。在人才聚集方面,韩佳璇的实证研究发现科技人才聚集规模和均衡度能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牛冲槐应用DEA模型得出人才聚集以主导地位的正向互动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结论。

3产业驱动

点击查看全文

环境污染下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策略

【摘要】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源泉和动力。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缺乏高层次人才和科技经费不足的问题。在环境视角下究其原因,则有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创新投入份额减少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减少等因素。对此,建议重视劳动者异质性特征、建立动态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消费者导向的环境规制创新、加强非正式规制的力量、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争取相关特殊政策以及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能力;环境污染

一、江苏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在R&D人员总量指标上虽位居第一,但在人才质量方面与科技领先区北京、上海、广东等存在差距。2016年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占比仅为16.27%,与北京的40%、上海的27.12%、广东的17.82%有一定的差距。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使江苏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科技经费不足。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R&D经费投入,科技经费保持增长但投入强度仍然不足。2016年江苏R&D经费投入强度为2.66%,而北京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为5.96%,与之相比差距显著。江苏仍需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经费不足将极大地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二、环境污染对江苏省科技创新的负面影响

(一)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劳动力流动考虑的因素会从单一的经济因素(工资收入)转变为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在内的多种因素[1]。环境不好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流动决策产生不同影响。一是受教育程度高的高技能人才跨区域流出。高技能人才其享有的工资待遇也相应的比较高,经济因素已不再是其选择工作地点的唯一标准,其更关注的是工作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他们更倾向于去没有污染或者社会公共服务好的地区工作、生活。另外,高技能人才拥有较多的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他们有能力跨区域流动。二是受教育程度低的普通劳动者留守。为了生存,经济因素是其选择工作地点的唯一标准。普通劳动力选择跨区域流动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户籍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房价过高等问题,所以普通劳动者跨区域流动会面临较高的成本,其选择跨区域流动的可能性比较小,其没有资本或者资本不足够支持他跨区域流动。因此,在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高技能人才很大程度上会选择跨区域流出,而普通劳动者会继续留守,这将致使江苏省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导致科技创新人才涌现的动力不足,进而影响科技创新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