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燃气技术创新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介绍了某钢铁企业副产煤气资源利用现状,通过煤气管网改造、煤气分质供应、燃气轮机零值班燃料改造、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改造、高炉供风系统一拖二改造、大型燃机煤气回流技术等一系列煤气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改造,提高了副产煤气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关键词】副产煤气;综合利用;煤气平衡;节能减排
前言
与国外钢铁企业相比,国内钢铁工业是以高炉-转炉流程为主的长流程结构,这种工艺要求使用煤炭作为铁矿石冶炼的还原剂和能源,其固有特性造成了钢铁生产过程中必须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伴随产生大量的二次能源(如煤气、废热等等)。煤炭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经过能源转换后主要以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烟气废热、高温物料废热等二次能源形式输出,其中煤气资源占企业总能耗的40%左右[1]。钢铁企业加强煤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和缓解环境污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1现状
某钢厂是一个以高炉-转炉流程为主的长流程结构的大型钢铁企业,在研究和应用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方面投入了很多,实施了大量的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项目,其中与煤气利用直接相关的项目包括: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料发电技术、转炉煤气高效回收利用专有技术、干式除尘高炉煤气中氯盐消除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装备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能耗指标实现了较大改善。随着能源管理的升级与完善,能源管控中心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企业更加高效、科学地利用煤气资源和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
2总体技术方案
摘要:设计的一种智能风能及热能高效利用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燃气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和弃风进行收集和再利用。收集的燃气灶余热主要用来对循环水加热,并储存于保温水箱内供用户使用;在油烟浓度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合理的档位会造成电能的浪费,根据传感器采集的不同烟雾浓度,对抽油烟机的转速进行自动调节,以节省电能;通过在油烟机出口加装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带动发电机发电,将电能存储在锂电池内,可供给燃气灶点火装置充电以及燃气表蓄电池充电。
关键词:节能减排;高效利用;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飞快发展,对能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剧,供求矛盾日益显著,节约能源也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能源的保障,不仅要从能源的开发着手,更重要的是要从能源节约做起,在能源高速消耗的今天,节能减排显得尤为可贵。随着我国燃气化的发展,城市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煤气灶的热效率一般为60%左右。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快速地向周围环境散发,引起了大量热损失。为了对燃气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和弃风进行回收,设计了本系统,从而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
1设计思路
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对油烟机及水循环系统进行实时的控制和巡检,每个传感器都可以自行完成工作,并且通过单片机指令实现温度数据的收集,单片机用来控制指令的发送,控制每个传感元件进行采集监测数据,同时对收集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并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原件、温度检测元件、单片机、复位元件、报警元件、烟雾浓度检测元件、火焰检测元件、继电器控制元件、燃气泄露检测元件、系统软件等部分构成[2]。
2系统硬件设计
该系统的实现主要在原有的燃气灶炉盘上加装循环水集热管、控制水循环开关的电磁阀、用来储存热水的保温箱、在抽油烟机出风管处加装小型风力发电装置、蓄电池、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主要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共同构成的整体:可以根据烟雾传感器检测烟雾的浓度值来调节油烟机转速的不同档位、控制水温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温度浓度显示的显示部分。单片机系统采用+5V的电源进行供电。当系统运行时,利用烟气浓度传感器对厨房油烟浓度实时监测[3],根据用户的要求,可自动调节油烟机的启动值,当油烟浓度低于25ppm时,抽油烟机不工作,当烟气浓度介于25-50ppm时,抽油烟机自动开启低速运行,当烟气浓度介于50-75ppm时,抽油烟机自动切换至中速运行,当烟气浓度介于75-100ppm时,抽油烟机自动切换至高速运行,当烟气浓度超100ppm时,将自动启动燃气报警器装置,并且关闭燃气供应。抽油烟机工作时,安装在油烟机排烟管处的风力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直接收集在蓄电池内,能持续不断的将电能供给控制系,同时所产生的电能可对燃气灶和燃气表蓄电池进行充电。
1前言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烟尘、光化学和酸雨给高能耗地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和广泛的灾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重挑战。人类为应对这一挑战而作出的努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低碳经济”的提出要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其宗旨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1997年12月在《联合中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大会上,参加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在《京都议定书》中明确提出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各国承担的责任,以及实施机制。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对应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将温室气体减排25%到40%。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领导人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起,努力争取在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2009年12月19日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具体协议,但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并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高于工业革命以前2℃的长期目标。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革命。低碳经济象其他的重大历史变革一样,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低碳经济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强大动力。其实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人类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已在危机中酝酿。新能源是这次革命的突破口,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实质是能源利用,由于能源代替了人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核心的是电力,其实质是能量的输送和转换。通过降低输送成本,以及电能方便地转换成机械能和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迅速普及了能量的利用,又一次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力。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电脑和互联网。由于人类信息交换和处理速度的提高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新能源有可能引发第四次产业革命。
2热电联产对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实践证明热电联产(包括热电冷CCHP)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我国政府已将热电联产列为我国10大节能工程之一。它的主要优点是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高品位能用于发电,低品位能用于供热。高效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和热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占总能耗的72%)的条件下,发展热电联产更具有特殊意义。欧盟对发展低碳经济特别重视,提出到202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20%,对此欧洲有关机构对热电联产的节能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仅热电联产一项技术可完成1/3的欧盟减排任务,每年减少CO2排放1亿t。我国发展热电联产的潜力巨大。根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供热机组总容量为11583万kW,占火电装机容量的19.21%,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4.61%。丹麦热电联产发电量已超过其总发电量的50%。2007年统计,我国有工业锅炉52.74万台,179.2万t蒸汽,年耗煤4~5亿,t年供热量8000~10000105J,如果这些工业锅炉20%实现热电联产,热电比按2:1计算,可以增加热电机组1亿kW。热化发电量按30%计算,热化发电量比凝汽发电量每度电节煤200g,年运行6000h,年节煤3960万,t按1t标煤排放2.25tCO2计算,年减排CO20.8910亿t。这里只计算了热化发电比凝汽发电的节煤减排,不包括大锅炉代替小锅炉效率提高的节煤减排,平均效率提高10%。原工业锅炉年耗煤5万,t20%为1亿t。燃烧1t标煤排放CO22.25,t年减排CO22250万t。两者之和为1.1亿t。再考虑到技术进步的节能,我国热电联产对进一步减排温室气体的贡献,保守地计算超过1.2亿t。
3热电联产的新定位
由于热电联产具有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和热能的优越性,在低碳经济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将促使人类的热能需求大部分由热电联产供给。热电厂的产品不再是以电为主,而是以热主为,是在供热的同时,供应部分电力。电是热电厂的副产品,在事故状态下是减少发电而保供热,不再是保发电而停供热。火力发电将大部分实现热电联产。电力的供应将主要由风电、水电、太阳能、核电来供应。热电厂应建设在热负荷中心,热网象自来水网一样四通八达,热网将是公共的,不再属某个热源厂。数家热源厂向热网供汽供水,统一调度,使热网在最经济状态下运行。热源厂不再全部是蒸汽动力循环的燃煤热电厂,而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地源热泵等多种能源转换设备,当然热电厂所燃烧的燃料也不再是原煤,而是经过处理的清洁燃料。还有多种分布式能源作为大型热网的补充。这样将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了燃料消耗,也就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这样低碳经济给热电联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热电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市场和资金。人类需求的电力,将主要由水电、风电、地热、潮汐能、核电供给,现有的火电机组将大部分被淘汰,保留部分承担调峰。目前水电、风电和核电技术上已完全成熟,我国也具有丰富的资源,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点。根据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会议上的承诺,在2020年要将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40~45%,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GDP每年增长9%左右,到2020年这10年我国GDP将增长一倍。能源消耗停在目前水平上,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下降50%。能源消耗不增加是绝对不行的。根据我国过去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平均年下降4.1%,“十一五”前三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0.1%。从2010年到2020年通过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及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这10年的单位GDP能耗下降按年均5%计算。到2020年中国的总能耗还要增加50%,GDP到2020年增加一倍。能耗增长50%,单位GDP能耗下降25%,按我国政府承诺减排温室气体45%计算,还有20%的减排靠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来代替。进一步的节能措施中热电联产是潜力较大的一个项目,因此热电联产承担着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4热电行业的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也在不断地前行。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企业文化。先进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抓文化就是抓方向。而中国的工会有着其自身的特色,如何将工会的工作与企业的文化相结合?是目前工会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本人通过11年的工会工作的经验积累,整理出此篇文章,有不当之处还请专家指正。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国特色工会
一、工会的基本任务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根据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企业工会的基本任务包括: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组织职工依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和其他形式,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决议的执行;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调节劳动争议;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培养、评选、表彰劳动模范,负责做好劳动模范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职工学习文化、科学和业务知识,提高素质,办好职工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协助和督促企业做好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和保险福利等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们可看到在工会的基本任务中很多就是包含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有很多部分是在我们工会工作下展开的。
二、如何将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工会由于其在企业中地位的特殊性,有时能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此我们要利用好工会的各种优势来进行工作。下面列举一些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及利用这些优势所开展的工作:1.工会工作立足群众化的方式,最易群众接受。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了许多工作,比如说:合理化建议的采集,有些企业经常会搞一些类似于合理化建议采集的活动,但如果是从行政的角度发出号召,员工大都热情不高。在通过与员工的接触发现一旦你是以公司名义的话,员工会以为仅仅是形式主义,走走过场就完事,或者是不敢畅所欲言,害怕引来打击和报复。而工会来出面收集合理化建议员工敢说了,他们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会被反映到相关部门,也会得到重视的。今年沈阳燃气工会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就受到了员工广泛热情的参与,他们提出的建议经过工会同志的整理归类反映给了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立即组织责任人讨论,对于好的建议采纳了不少,提建议的员工也得到了企业和工会的嘉奖。2.工会组织有着开展群众性技术活动的优势和传统。工会组织历来有着开展劳动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的传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将企业文化融入进去,传递给员工。比如今年沈阳燃气工会组织的技能提升活动就很好地做到了这点,尤其是最后的“野外风暴”活动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通过野外的各种活动,让员工在轻松、和谐、快乐的氛围下技能得到了提升,增强了团队意识。同时又将沈阳燃气“志存高远、追求无限”的企业理念传递给了每一名员工。这次活动得到了公司行政和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3.工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有利条件。中国的工会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就是工会组织实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所以注定了工会是连接党与群众的桥梁。在这里我们可以很好地将党的相关政策传递给广大员工,让员工能够及时地了解党和企业的动态和信息,从而了解企业的文化。4.工会管理着企业的宣传教育和文化阵地。工会可以通过大造宣传声势,发动和吸引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精神和能动作用。通过讲述企业故事来传承企业文化。通过宣扬“先进人物“,发挥劳动模范引领作用,树立公司典范。例如沈阳燃气每年都举行员工体育竞赛,微笑之星、服务之星等评比项目,在比赛的过程中员工被企业文化所营造的氛围所感染,不自觉地融入之中。这种情绪是可以感染他人的。沈阳燃气有一个员工论坛,在这里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讲,员工只要有好的论题,企业就会帮助其“开坛”,像员工讲的“人人都是管理者”“快乐的工作”等。在员工中形成很大的反响。企业工会还可以通过大力宣传“劳模、先进”员工,来推广企业文化,像沈阳燃气工会年年都会表彰先进员工,年终还会请劳模与公司领导共同欣赏焰火晚会等。这样就在员工中形成了一种巨大动力,激发出员工工作的热情。这正是在无形中将工会工作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的具体表现。
三、结论
一、企业是高职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近年来,“校企合作”问题引发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大家普遍认为企业对合作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利益可图。但笔者认为,不论是深层次还是浅层次的校企合作,企业在其中都是最大利益获得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可以优选使用高职教育“产品”
1.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源开发事关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企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都必须依靠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正是建设、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经过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获得了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为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供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是企业所需人才的供应者。
2.企业可以降低人力资源录用成本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挑选所需人才的过程。企业一旦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就获得了学生预就业的机会,这正是企业考察、选拔优秀员工的良机。学生在企业实习,被安排在相关岗位工作,实际上也是企业对新员工上岗培训的提前介入,学生可以熟悉工作环境,了解企业文化,掌握按规范操作的专业技能,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大大缩短了就业“磨合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学生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并为企业节省一笔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费用,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某种意义上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空间,高职院校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广告宣传效应。企业在高职院校举办毕业生准就业招聘会,设立以企业命名的奖学金,开展以企业命名的“某某杯”文体活动比赛或专业技能大赛,既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如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常州公交集团公司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人才,在校内设立公交冠名班,班级悬挂公司LOGO,学生统一着公司员工服装。学校通过招生宣传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等,在社会上广泛传递“绿色出行,公交优先”的理念,为常州公交集团公司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