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人文主义心理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相对比较大,人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心理学对于人的本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所以正确认识心理学,并明确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心理学的具体性质,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学和每个时代的文化背景都有着很大联系,所以将心理学和特定文化进行融合,向文化寻求开放,有利于心理学进入“文化时代”。
关键词:哲学主义;文化主义;文化时代;心理学时代;反思
1从哲学主义到文化主义:心理学时展评述
1.1哲学主义心理学时代。心理学研究在哲学主义历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漫长,而且也是人类对心理问题研究的最原始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哲学心理学主要是指在研究人类的性格、精神以及人格等内容时,哲学家和思想家做出的思辨性猜测或者反思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松散的知识模式。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哲学家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进行哲学方面的探索,而系统的心理学语言并没有形成,所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认识成果,很多都是通过哲学典故或者习俗来渗透心理学知识。当人类将心理学更多的发展成为对心灵本质的理性思考时,心理学才渐渐的开始独立,心理学也有最初情感化的时代过渡到了后来的理性时代。人的灵魂和内心都具有变动性和不可捉摸性,所以在哲学心理学中必须要使用的手段便是猜测、观察和推断等方法,但也正是这种缺乏科学力度支撑的形式,让当时的人们对哲学心理学产生了一种排斥的心理。1.2科学主义心理学时代。哲学心理学后来随着不断发展,融合了生物学、生理学等多种科学知识,也逐步进入到了科学时代。显而易见,科学心理学主要强调在研究人类心理的过程中突出客观性和准确性等内容,这种研究形式对于改变哲学心理学阶段通过思辨进行思考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主义心理学时代使得人们在研究心理学本真个性时借鉴了很多科学活动的若干技术特征,这就使得当时相关专业人员对于心理学活动的认识变得更加狭隘和肤浅,并且在人类的主体需求上,科学心理学也无法进行满足,破坏了心理学真正的精神。1.3人文主义心理学时代。为了对科学心理学时代进行思考和批判,便诞生了人文主义心理学。顾名思义,这个时代的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企图能够通过对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能够对人进行整体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出了很多人类心理活动的新领域,比如人们的潜能、动机等,但是这种研究从本质上来讲关注的还是人自身的本能特征,即生物潜能的变异与进化,而对于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并没有做出很好的研究,所以对于人与社会之间的连续性,产生了一定的割裂。1.4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相对于人文主义心理学时代而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融入了“文化”这一个新兴知识体系,并且能够通过文化研究人们最实际的心理状态,是目前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取向。但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将研究活动和文化进行真正的融合,文化只是一种标签,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并且受到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心理、心理学和文化之间无法获得一个准确的关系。虽然心理学时代经历了上述四个发展阶段,但是这四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每个阶段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互相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心理学文化时代构想
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需要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把握人类和文化以及历史之间的本质关系。心理学文化时代具有几点特征:第一,文化心理观确立。在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之所以将“文化”放到一个提前的位置,主要是为了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对心理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理解,能够总结出心理学中多个元素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特征。尽管在科学主义心理学阶段,通过科学的手段能够让心理学在科学和学术上获得一定的认可和荣誉,但是同样也使得人们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所谓的心理学,既包括个人心理价值观上的诉求,也包括全人类价值观的探索。所以确立文化心理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科学心理学的实证观精神。第二,重新认识常识性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当心理学在心理观上发生转变后,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就越来越宽泛,尤其是在科学心理学时代忽视的常识心理学被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这不但能够说明心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隐喻着科学心理学家在其科学研究中渗透着日常性。第三,心理学者追求的生存方式。心理学家在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摆脱自然精神的束缚,最终进入到一个丰富、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其实在这个层面上,心理学者已经从不证自明性进入到了一个在现实境遇中通过文化个性来研究客体的对话。这项工作对于人类的心理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学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社会责任感来进行不断的自我鞭策和自我推动的。第四,心理学隐喻回归。所谓的隐喻回归主要是代表着心理学研究思维方向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并且人文精神从理性和逻辑的演绎过程中得到了复兴和发展。
结束语:
【摘要】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广告学专业教育的三个基本素质维度——科技维度、艺术维度、人文维度。文章指出,科技维度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最新技术手段的能力以服务于广告传播活动的开展及广告目标的达成;艺术维度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并能够将这种艺术素养运用到实际的广告创作与传播活动中去,以期实现广告的艺术化,服务于现时代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要求;人文维度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提升他们的思想和道德情操,在一个越来越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后现代社会,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将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广告学;广告教育;科技维度;艺术维度;人文维度
一、现状及一些思考
广告学隶属于新闻传播学大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已成为新闻传播学中招生规模最大的单个学科门类,并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在内的立体式、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开设有广告学本科专业教育的院校已有420余家,新闻学科教学点更是超过1000家①,这与1983年厦门大学在国内首开广告学本科专业教育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广告学教育在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量的维度上的爆发式增长与质的维度上的不足之间形成的反差。这是国内广告学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另外,在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并形成了所谓的“传播路线”和“艺术路线”的分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广告的学科性质的认识存在不足。广告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在其近一个世纪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对其贡献最大的是传播学、营销学和心理学。此外,艺术学、美学、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对广告学的发展也贡献良多。这便提醒相关教育者,在开展广告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和塑造学生多学科、多维度的素质。
二、广告学教育的三个基本素质维度
广告学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一直在不断地从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等相邻学科中汲取营养和理论资源,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的每一步发展都对广告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相邻学科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如心理学的实验法、传播学的经验分析以及营销学的市场调查法等早已成为广告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方法论来源。因此,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构成了现代广告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三块基石。然而,如果深入地分析一下广告学现有的这三个核心要素的话,就会发现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就本质而言都是“技术性”的,或者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是“工具理性”的,意即:无论是心理学,还是传播学抑或是营销学,它们传授给学生的都是工具性的东西,旨在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揣摩和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购买习惯和消费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广告传播活动以实现传播致效。应该说,这种工具理性的知识是符合启蒙现代性的价值取向的。启蒙现代性自14、15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起先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发展,后又随着资本主义现代性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而席卷全球,成为现代性话语实践的一个基本维度。然而,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启蒙现代性的这种“反人性”的本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揭露和反拨,这种揭露和反拨的目的就是要为建设一个弗洛姆意义上的“健全的社会”贡献知识和力量。进入新世纪,对启蒙现代性的这种霸权的批判有增无减,这种批判反映到广告学领域,就是不可避免地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学科现状尤其是现有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符合人以及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销售,诚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言,“我们的目的是促进销售,否则便不做广告”,他据此认为好的广告“是不引公众注意它自己就把产品推销掉的作品”②。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现代广告不惜摇唇鼓舌之能事,不断地开动宣传机器,通过制造一个个美妙的欲望来将商品推销给消费者。在这样的语境下,现代广告已经成为罗兰?巴特意义上的“神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广告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如张殿元就曾对由广告营造出的视觉文化传播中有悖人文主义的元素进行过批判性的分析,葛在波也曾提出要扭转现代广告研究领域的“价值偏向”现象③。基于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广告学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笔者在此提出广告学专业教育的三个素质维度,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广告学学界和业界。这三个知识维度依次是:科技维度、人文维度、艺术维度(见图1)。
(一)科技维度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
1.1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产生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吸取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融入人本主义中的经验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这使积极心理学在产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外,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的应用,但这并不代表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经验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多方面,主要包括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研究。首先,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在于改善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使个体在各时期的态度趋向积极的发展方向。针对过去,主要研究对过去生活或过往的积极体验;针对现在,主要研究对现在生活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的积极体验;针对未来,主要研究对未来生活乐观、希冀的积极体验。其次,积极的人格特质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基础,究其根本原因,积极心理学的前提理论假设为个体的自我管理性、导向性和适应性。此种人格特质是通过个体对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激化,当激化的能力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工作方式后,随之则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最后,良好的、积极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可帮助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和自我目标。而周围环境充满消极因素,将会导致个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成长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个体心理的长期发展。积极心理学不仅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对心理学上不足和缺陷的弥补。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提供信息,更多的是对信息进行转变,覆盖的信息少一些,揭示你的内心就多一些。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向人类展示了人类个体的缺点、病症以及个体存在的内在缺陷,但却很少对人类的潜能和优点进行解释。在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下,人类似乎将自身限定在合理活动范围中的黑暗、卑劣区域。而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对人性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更加强调对人性的价值和优点进行研究,兼顾社会个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在积极心理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要:从整体角度分析,教育心理学受到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认知主义、人文主义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并且从现实角度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概述与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多元取向;发展趋势
一、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
1.建构主义取向
从某个角度分析,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已经发展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产物,并且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变化,在诸多刊物中建构主义这一内容均得到体现,比如《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教育研究回顾》等。从理论上分析,虽然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比较单一的理论,但是其内容多以强调解决问题、强调合作学习等,所以说建构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的,尤其是在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培训中具有代表性,当然,这种模式会一直持续下去,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2.后现代主义取向
后现代主义同样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伽达默尔、德里达等,从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主张多元化,对还原论有所反对,且后现代主义提倡方法的多元化,对教育心理学而言具有推动性。其中在后现代主义中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表现是在后现代主义思维的影响中涌现出一大批全新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性话题,比如,跨文化研究、个体差异、网络教学等。
摘要:生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多样的属性,并向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等多个领域渗透。本文梳理了生态心理学的概念与其在设计上的应用,探讨了在生态心理学影响下,家具设计的三个主要转向:对人的研究从机械唯物主义转向经验世界;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从单一反馈转向交互关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从自我转向生态自我。家具设计在生态心理学的引导下进行反思与整合,这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心理学;家具设计;交互作用
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尤其是机械物理学的影响,传统心理学运用僵化的模式以研究物的方式研究人,造成了与真实世界脱节的后果。伴随着科学、生态哲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全球性生态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生态心理学应运而生[1]。心理学与设计的关联密切,家具设计更是为了真实生活而服务,具有复杂性与包容性的生态心理学与家具设计的跨学科交流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1生态心理学概述
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存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为格式塔心理学所激发,受到了生态学、行为主义、存在主义的影响,并在20世纪50年代初具研究规模,具体理论取向包括巴克的行为背景理论、吉布森的知觉生态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2]。生态心理学的应用是人对自我与世界认知的一大反思,避免人孤立于自然与其他事物。它在微观层次强调人的自我性,梳理人的行为、知觉对于外界信息的反馈;在宏观层次上重视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批判人的盲目性、过度消费与短视,对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价值[3]。
2当前生态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由民主主义、理性主义等思潮影响下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极大地推进设计史的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的增大、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功能主义设计所带来的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例如追求效率而简在设计应用上经常与吉布森知觉理论无法区分开。②容易浮于表象,仅仅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反思,对于生态心理学的元理论与思想观念缺乏更为深层次的研究。③以往的生态心理学与设计通常仅谈论吉布森的研究方向,而摒弃“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笔者认为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更促进了对人性化的探讨,因此在设计研究时应当将两方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