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少儿教育范文

少儿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少儿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少儿教育

少儿素质教育中少儿舞蹈的运用分析

【摘要】少儿作为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家人的期盼与关怀,故而少儿的素质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舞蹈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少儿舞蹈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儿;少儿舞蹈;素质教育

我国致力于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而素质教育始于少儿,因而少儿的素质教育热潮也在日渐兴起。少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因此舞蹈不失为一种素质教育的好方式。一方面来说,少儿舞蹈动作简单,律动欢快明朗,可以提高少儿的兴趣,增强其体质;另一方面,舞蹈是一门身体的艺术,用身体去表达情感,有利于培养少儿初步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接下来笔者将对少儿舞蹈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少儿舞蹈教育的优势

少儿是天真无邪的代名词,拥有旺盛生命力的他们活泼好动,对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经常会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而这样的想象力对于少儿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如果失去了想象力,少儿的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而舞蹈本就是用来表达人对世界的理解与想象的,不同的人对同一舞蹈会有不同的感受也是因为不同的人会融入各自独特的情感。通过学习不同的舞蹈,少儿可以在模仿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进一步去尝试表达,去开拓思维,创造专属于自己的独特舞蹈动作与风格。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少儿的创造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少儿在日后生活中另辟蹊径、独立思考,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而不为固化的思维方式所裹挟。由此可见,少儿舞蹈教育的优势十分明显而且意义重大。

二、少儿舞蹈的美育功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事物总是会有极大的吸引力。布里奇斯曾说过“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它包括了自然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标。”自然不可企及的高度,心灵却是可以达到的,所以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美育的重要性。舞蹈是具有美感的,这点毫无疑问。在学习舞蹈时,可以培养少儿的认知以及他们对动态美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使少儿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具美感。另外,我们也可以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传达最基本的美丑观念,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好人和坏人,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对美的追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基本的认知美开始,认知之后引导他们学会感受美、分辨最基本的善恶特性,感受之后便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时便引导他们进行主观表现,展示自己对美的思考。有了思考,也就有了追求美的意识,进而也便有了创造美的想法与能力。美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而追求美的情趣则是一种高雅的情趣。这也可以使少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暂避俗世,寻一方心灵的清净之地,在美中陶冶情操,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点击查看全文

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分析

【内容摘要】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乐器演奏可以引导少儿更好地表达情感,有助于少儿提高情商和智商。文章结合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经验,阐述了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少儿中提琴教育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少儿中提琴教育改进措施。

【关键词】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改进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少儿教育的思维也在逐渐转变,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表现出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的少儿,更要注重对其音乐的启蒙教育。当前,西洋乐器受到了少儿的广泛欢迎,社会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乐器都有良好的启蒙教育机制,但是涉及中提琴的启蒙教育却较少,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少儿中提起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概念

中提琴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在最初的阶段中提琴是一种独立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的发展,中提琴逐渐成为一种辅助性质的乐器,但由于中提琴仍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所以中提琴教育还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相对于小提琴而言,中提琴体积较大,操作难度较大,因而少儿演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少儿时期音乐启蒙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形体较小的小提琴取代。这种音乐启蒙教育模式忽视了中提琴的重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提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因此,重新树立中提琴启蒙教育的地位是当前在少儿启蒙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点击查看全文

少儿舞蹈教育艺术本质研究

【摘要】舞蹈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门类之一,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与音乐和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活动不仅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健美的身体姿态,起到健身、美心的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民族的文化修养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意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同时确定适合自身条件的目标,才能更有利于广大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也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教育;本质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全面发展素质的当今时代,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越来越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开发孩子潜能的重要性。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儿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表达乃至形体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儿体裁的舞蹈具有节奏轻快、积极向上的特征,无论是在动作表达上还是思想内涵上都充满着“童趣”与“童心”,体现着孩子们的内心向往。动作形态是舞蹈表达的基本语言,孩子们就是喜爱运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少儿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会他们舞蹈组合的动作并不是教学的目的,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他们懂得舞蹈动作与所表达内容的内在联系,为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做好了基础性铺垫。而家长也并不是单纯的满足于孩子们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怎样的程度,而是要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与空间去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审美为主要核心。同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随来源于生活,但它由高于生活,这就决定了对舞蹈的学习必须付出一定的艰辛训练,才能把它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从而形成舞蹈艺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少儿舞蹈教育受到了传统教育“乖”、“听话”等观念的抑制,不太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新一代接班人所具有独特优势,从而更好的作用于素质教育,更好地服务与素质教育。

一、注重对兴趣的培养

舞蹈是艺术表现得一种手段。少儿时期是孩子骨骼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的舞蹈教学,有利于他们的身体的成长和形体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少儿身上是最恰切的,所以少儿舞蹈内容和形式在舞蹈的编排上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少儿舞蹈的内容大都是表现他们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或各种童话场景;表现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歌舞表演、集体舞、舞蹈游戏等类型。把舞蹈编排的具有趣味性是进行少儿舞蹈教学的基础,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模仿欲望,使他们产生对舞蹈的爱好感,从内心产生了一种表现倾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见,兴趣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兴趣吸引他们去参与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使兴趣贯穿于整个舞蹈的全过程,进而使他们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要善于发现少儿对舞蹈的兴趣,他们从小就具有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而舞蹈和音乐又具有不可分离的特性,把节奏明快的儿歌编排成少儿舞蹈,当他们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的歌曲时,马上就会手舞足蹈地做出各种不同的形体动作,用不同的姿态表现不同类型的音乐。但少儿对舞蹈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少儿对舞蹈的兴趣,积极引导他们的这种兴趣的发展。要在活动中激发少儿对舞蹈的兴趣,教师应该有目的地采用不同的手段来诱发和引导少儿对舞蹈活动产生兴趣。例如,让他们多接触音乐,为他们创设进行舞蹈动作表现的环境,将音乐于舞蹈相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音乐与舞蹈的内在联系。在活动中保持少儿对舞蹈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进行顺利教学的必要条件。例如,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工具,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转化成学生的兴奋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形式多样化,在表演中体验舞蹈的趣味性,调动他们参与表演,从而使他们对舞蹈表演的兴趣得以保持。在少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教室应该经常给学生鼓励,对他们的进步给予明确的肯定,这样就更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心理基础。在活动中增强少儿对舞蹈的兴趣还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轻松愉悦、自由放松的学习环境,把握好少儿学习内容的进度与难度,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总之,在舞蹈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少儿对舞蹈的兴趣,并不断的激发、增强他们对舞蹈的兴趣,才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不断得以强化,表现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注重以审美为核心

舞蹈艺术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艺术一样能够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少儿舞蹈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极为丰富、生动、活泼,既有形象又有情趣,信受儿童喜爱。儿童不仅能乐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发开智力,陶冶情操,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然而就少儿舞蹈教育的审美来说,审美教育能够培养他妈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表现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少年儿童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的道德情趣。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向往人生的优良品德,使他们对“美”的追求,懂得审美是美?少儿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美”,不仅满足了少儿艺术表演,同时还促进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塑造,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少儿舞蹈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大力发展儿童教育事业的同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少儿舞蹈教育所处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对少儿舞蹈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少儿舞蹈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适宜于少儿的心理需求,充分促进广大少年儿童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少儿舞蹈教育开展要抓住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利时机,把少儿舞蹈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促进少儿舞蹈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谈少儿报刊与启蒙教育

一、维新派人士创办《蒙学报》

1895年5月2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近代知识分子,在与旧传统、旧势力的博弈中,深感要使中国焕发青春,更新国人之思想,提升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迫在眉睫。维新派们除了创办蒙学公会、兴建新式学堂外,受到西方传教士办报办刊的启发,纷纷创办各类报刊,宣传教育和救国主张,涌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少儿报刊,《蒙学报》即为国人自办少儿报刊之鼻祖。《蒙学报》由蒙学公会主办、梁启超参与策划,创刊者还包括人称“一代报王”、创办过《时务报》和《京报》的汪康年,撰稿者包括叶瀚、梁启超等诸多维新派知名人士。首期报纸于1897年11月24日面世,采用连史纸石印,每册20页左右,分上下两编,上编供5-8岁幼儿阅读,下编供9-13岁少年阅读。《蒙学报》一改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等教育内容,从识字作文教起,举凡算学、修身、史地、格致等科目无所不包,以补“旧时启蒙教法之未善”。如第29期就刊登了介绍少年如何读书的文章。该报还积极宣传民主思想,以倡导文明和进步的思想在少年读者心中引发共鸣。虽然《蒙学报》只发行了72期,因为时局动荡及资金短缺等因素于1899年停刊,但它对于改变旧式教育、宣传新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蒙学报》的创办改变了原有西方传教士所办少儿报刊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启了国人自办少儿报刊传达思想、引领启蒙的先河,推动了中国少年儿童的民族与民主意识的形成与觉醒。

二、《童子世界》呼吁社会关注学生

进入20世纪初,伴着清末“新政”的推出,“报禁”、“言禁”的放开,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此后的五年间,新创办的报刊翻了近一倍(1906年为113种,1911年为209种)。同时,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兴办、公派留学的推出,使教育日渐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教育改革者、早期报人、资产阶级革命派等纷纷出版各类教育报刊,以《童子世界》为代表的一批少儿报刊,在当时承担起了对少年儿童的知识和思想启蒙作用。1903年4月6日,中国近代第一份少年儿童日报《童子世界》在沪诞生,创办者是蔡元培、章太炎等主持的上海革命组织——爱国学社,初创为日刊,用油光纸石印,每号3页。在《童子世界》创刊号上,办刊者向社会呼吁关注儿童之教育与成长,强调少年儿童对未来的重要意义和加强少儿教育的必要性:“……然则二十世纪中国之存亡,实系于吾童子之乎矣。则虽谓二十世纪之世界为吾童子之世界也亦宜。”《童子世界》辟有论说、时局、史地、理化、小说、诗歌、译丛、笑话、游戏等栏目,以浅显的文言文或通俗的白话文介绍历史、万国地志、博物化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它刊登的《俄皇宫中之人鬼》、《陆治斯南极探险记》、《鱼丽水冒险记》等一批中外小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该报常以专题形式宣传民主革命和抨击当时社会制度,推出的《十八省祖国歌》、《新编湘江郎》、《少年歌》等文章,通过浅显易懂的歌谣体诗形式,向少年儿童传达爱国思想,很为学生所接受。如在《新编湘江郎》中写道:“五更里报晓鸡鸣,这一声,唤醒大家。大家醒醒,我们中国好似分呀分的瓜。叫大家,快去抗他……”期间,曾在早稻田大学进修过新闻的林白水于1903年创办的《中国白话报》,以“鼓吹爱国救亡”为宗旨,特别开设《歌谣》专栏向少年儿童灌输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订阅者也“以学生社会为多数”。这时期的少儿报刊已经从单纯的传播新学问、新知识、新文化向传播新思想拓展,积极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和民主革命思想,在少儿读者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了更宽泛的理论和群众基础。

三、学生读者成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被推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并于当年3月11日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促进了民族报业的发展。同时,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把发展文化教育作为国家议程上的大事,教育继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背景下,各类教育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笼,少儿报刊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黄金时代。“辛亥前后各地发行的教育期刊达到118种,其中1911年以前出版有27种,其余97种教育类报刊都为1912-1919年间创”,这百余种教育期刊中就有大量为少儿报刊。1912年1月,曾担任《教育杂志》首任主编的陆费逵在沪创办中华书局,以“开启民智”和“教科书革命”为宗旨。中华书局除创办了《中华教育界》等综合性教育杂志外,还陆续创办了《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中华学生界》等多种少儿报刊。创刊于1914年7月的《中华童子界》有故事、游戏、科学、小说等,寓训诫于游戏,翻译了不少国外优秀童话。创刊于1915年1月的《中华学生界》,以培养品德、指导读书为宗旨,兼顾世界时局、各国国情,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传播新知和国情时事。另一家重要的近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也特别重视少年儿童。在辛亥革命前后相继创办了《儿童世界》、《少年》、《学生》等杂志。创刊于1911年3月1日的《少年》杂志涉及修身、文学、历史、地理、童话、寓言、故事、游记等各方面,刊登过赵景深翻译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并在读者中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如该刊第四期刊登孙毓修的文章中就提出“保家先要保国,保国莫如爱国”。创刊于1914年的《学生》除刊登学生各种形式的练习为主外,还积极发表学生供稿的论文、小说、新剧,并一度成为反映学生思想的舞台。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团体、个人创办的少儿报刊。如环球中国学生会于1916年5月15日创办了《环球》,上海少年宣讲团于1916年5月15日创办了《新少年》半月刊,上海中国学生联合会于1917年4月创办了《学生月刊》等。伴着新式教育体制的逐步确立,近代少儿报刊完成了教育启蒙、思想引领的作用。受过新思想、新教育熏陶的学生,日渐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和群体,走向“”的社会舞台,推动近代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军。

作者:桑翔 单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东方教育时报》编辑部

点击查看全文

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思考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已经不再陌生,特别是艺术教育在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校外培训市场涌现出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本文主要围绕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展开讨论与分析。

一、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意义

所谓校外艺术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以外所开展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可以充分拓展儿童对于艺术的求知与探索。近几年,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从2010年的2800多家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7550多家。校外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呈现如此繁荣火热之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政策方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切实改进美育教学。艺术教育在学龄阶段的重要性多次被强调,因此需要加强推动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充分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其次,家长方面。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人群成为家长后,对于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培养更为重视。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还是自媒体方面,都为少儿在艺术领域的特长展示提供了较多的平台,从而也提高了少儿在音乐、绘画、舞蹈、主持、表演等方面学习的热情。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在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舞台展示、艺术竞技等经历提高胆量、增强自信,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气质。最后,少年儿童方面。教育家卢梭将儿童期划定为:2到12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至12岁少儿超过2.2亿,据了解,近几年接受艺术教育的少儿起始年龄在不断降低,中学前的孩子成为艺术培训的主力。从少儿成长规律来看,3至12岁是儿童不断探索自我、认知世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爱好广泛,艺术敏感度极高,各项身体机能、大脑功能都在不断开发,此时是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最好阶段,也是最适宜的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从学龄儿童压力和课余时间分布来看,中学前的儿童相对学业压力较轻,有较多的时间可以安排课外艺术学习。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是针对少儿在语言表现表演方面的能力所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学习门类,主要通过声音、舞台、形体、表达、演出等综合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语言组织力等,加强少年儿童的参与意识、责任感,从而促进自信心与责任心的建立[1]。主要培训形式可分为小记者、少儿主持人、少儿朗诵、少儿表演等。通过近年来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与教学成果反馈,我们可以总结出语言类艺术教育模式对于少儿素质教育的成效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适应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规律,促进少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人类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学龄阶段儿童(7至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并且可以进行群集运算。而语言类的艺术教育,如少儿演讲、少儿主持等不仅对少儿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事件评价分析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并且在少儿情感表达上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二,打开审美窗口,懂得聆听与再现。审美是人认知、评价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批判世界上的存在。对于2至12岁的少年儿童来说,生活情感经历颇少,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够全面,难以将自己的主观理解与客观存在建立很好的关联性。而语言类艺术教育,如少儿朗诵、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可以通过教学中内容和目标的选择,对少儿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进行较好的引导,并且通过参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少儿更好地提升学习聆听语言内核和表达自我感受两种能力。第三,提升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语言是教育的工具,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达自我情感、彰显智慧的工具。语言传播也是孩子不断完善社会属性的过程。在语言类艺术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学习目标,如少儿小记者、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语言交流、相互鼓励等方式来完成。在这些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外向的孩子更善于沟通,也能让其收获互助与责任的意识;而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在目标主导的情况下勇敢地与人交流,在跟随团队不断达成目标的喜悦感之下提升自我的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目前,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依然保持火热状态,这与国民素养、家长期望、少儿特性等方面分不开。但由于市场本身的弊端,也让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在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作用下,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文化市场的相关法规与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难免会出现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上海多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走访与分析,发现语言类艺术教育在为少儿素质教育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学目标不精准、教师资质无考核、教学质量无保障。(一)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少儿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规范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少儿艺术教育的办学门槛相对较低,甚至可以以其他形式注册申办,如教育服务、咨询公司等。这类教育机构的管理部门并非教育部门,而是由税务、工商机构监管。此外,教学场地、学费制定、教材选用等方面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二)教学目标不精准。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主要针对的人群是2至12岁的儿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特殊性,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艺术直觉等多维度进行探讨。市场上较多的培训机构以考级和获奖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品质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会过分地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该阶段儿童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违背了儿童接受艺术教育的初衷,使艺术教育成为一种应试教育。这些教育现象都属于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提到:“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2]。所以,针对少儿的艺术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不能是单板、机械、枯燥的,必须针对少儿学习的心理特点、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启发少儿的特长与天性,适应少儿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三)教师资质无考核。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队伍大多由专职和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多数机构的兼职教师占据主要师资力量,这种状态对于教师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此外,目前校外少儿艺术教育教学资格认定和水平鉴定方面还未做强制性要求,许多培训机构中的兼职教师会聘用一些在校大学生、地方电视台电台主播任教,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悬殊,甚至有些没有经过针对性的少儿教育培训。(四)教学质量无保障。由于市场艺术培训类机构众多,就算是同一门语言类艺术培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甚至有的机构都没有教材。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选用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有些机构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语言类艺术教育课程后,由于师资力量流动严重,许多教师上岗前未经幼儿教育体系培训,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在本科学习、工作实践中的知识依葫芦画瓢地传授给少儿,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教学质量和学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长期发展建议

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是少儿艺术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到较大作用[3]。针对目前在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市场上出现的问题,需要结合教育市场发展的特点以及少儿素质教育的规律来探索应对措施。(一)加强监管力度。针对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管理艺术培训市场的相关条例,为少儿艺术教育设置各项标准规范以供相关机构监管,以实现有法可依,包括办学资质、办学目标、办学场所、师资队伍、学费规范等,保证艺术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二)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的重心在于启发少年儿童的艺术性、语言性和表达表现欲望,从而培养其创造力、表现力、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等能力。切勿将启迪教育演变成灌输式、填鸭式的呆板枯燥教育。儿童的潜能在艺术教育中可以得到很大层面的启迪与开发,要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发展启发、引导他们,让他们在语言表达的环境中不断解放自我、认知自我,提升心理素质、表达能力。(三)对执教人员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可设立专门的少儿艺术教学资质审查和考试制度,对教师资格、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培训机构资质等认定工作进行规范。相关部门、协会对从业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考评与师资认定,实行持证上岗制,以保证社会艺术办学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