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生命智慧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已引起了职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学形式逐渐从传统课堂发展到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等。我国在职教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正快速发展,比如,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评价即时化等,而跨界课堂、智慧课堂、生态课堂等已成为职教课堂的教学新常态。
关键词:职业教育;翻转课堂;跨界课堂;智慧课堂
一、传统课堂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属于讲解、接受型,教师服从于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传授给学生已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课堂上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双向信息交流。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进度掌控有度,符合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要求。其缺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充当听众和配角,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乏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又因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教学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教学新常态
(一)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与学习资料,在学校特定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观看,提前自学,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填补了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的缺憾。当实施这种方式时,学生就会意识到教师是在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内容和掌握相应的技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授课。师生之间可以多边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摘要:消防安全问题是人们日常关注的热点话题。小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在火灾发生的短时间内用逃生技巧顺利逃生,保护生命安全?以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面向小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使他们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掌握逃生技能。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消防安全课程;智慧学习环境;Unity3D
0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教育的变革。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电子书包等一系列应用与课堂相结合,到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再到在线学习的普及和开放资源的共享,学习环境越来越智慧化、智能化,最终形成以智慧校园和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智慧教育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环境不同,10.3969/j.issn.1671-489X.2022.04.040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消防安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江婕胡珊珊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学习设备,可以轻松获得学习资源,互联网的支撑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同步进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游戏化教学能给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感,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有不少学者对游戏化教学有自己的理解。王洁琴[1]认为:游戏化教学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游戏教育功能核心价值的总结,将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将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与之相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张洋洋[2]认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游戏引入课堂要遵循“四适”原则,即适当、适实、适时、适度;对于教学设计要有整体的规划,注重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在体验游戏的同时,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真正做到寓教于乐。通过对大量有关学习环境、游戏化教学和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的文献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无论是智慧学习环境,还是游戏化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用,都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小学消防安全课程上面的研究偏少。因此,笔者在智慧学习大环境下,将游戏化教学方式与小学消防安全课程进行结合,通过情境教学,帮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掌握逃生技能,保卫生命财产。
1相关研究现状
1.1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研究现状
本文以“小学消防安全”和“课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谷歌学术上查阅2014年以来的硕博论文和各类期刊,共得到10篇文献。通过筛选和梳理,总结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研究现状。智慧学习环境需要智能技术的支持,如物联网、计算机设备、多媒体技术等,而智能技术大多离不开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火灾等灾害。中小学火灾多发生在教室、实验室、宿舍、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地点[3]。小学消防安全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并没有单独开设,大多数消防安全知识放入其他课程作为插入章节,并且书本中也只是简略地提及,并没有非常详细具体地进行说明。我国中小学校的灾害教育多局限于诸如防灾教育、安全教育、应急教育等生命安全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灾害相关知识,提高防灾技能,学会灾害事件前的自我保护,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对人的生命关照和灾害观养成教育[4]。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课上讲解过后就不了了之,有些教师会提供视频讲解播放给学生看,并没有对相关灾害观进行详细讲述。小学生安全意识还不够成熟,自救和他救技能还不能完全掌握,在灾害发生时很容易受到伤害。
一、体育目标达成上,实现单向度传授技术向培养“完美人”的转变
所谓的单向度传授技术,是指大学体育和专业体育一样为了运动技术训练的目的,在其教育过程中,把一个完整的人刻意肢解成“碎片化”,只注重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诸如人的体质健康管理、道德、情感等方面的需求,更不关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体育教育补充;时而为了运动竞技成绩和眼前考核之急需,体育教育的片面化、极端化更为凸显。这种因唯学生运动训练成绩、唯学生运动技术水平高超而认可大学体育教学成功的做法,已经将实现大学体育育人的作用荡然无存。反观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当下还有较多学校的体育教师仍然将传授于学生竞技体育的技术技能作为自己体育教学的一贯坚守,从课程设置到内容选择,从教学过程到最后评价,无一不透视出所谓的“能力本位”的体育教育偏好。究其原因,作为体育教师根本没有重视到体育对人性、人格修养的意义,自然也就不会起到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和人格品质提升的作用。文中所提到的“能力本位”中的“能力”二字,通常是人们惯性思维中的体育运动技术能力、体育运动竞技能力、以及在体育专业领域谋发展的特殊能力。从本质上讲,“运动”本身就是要使用体力,使身体最大化移动或运转、或劳作,关注点在于人体外在的表象而已。而“体育”中的“体”内含人之根本,彰显人之魂魄;“育”之本意是指向于妇女孕育和养育之事。现回归于我们所谈的“体育”,它是不仅是通过身体的活动锻造和看护人之根本,即“身体”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活动孕育和养育人的灵性各异的个性、本真本色的潜能、不拘一格的发展和进入社会的层次等任务。这就使得我们不难看出,“体育”实际上它是已经超越了人们通常对所谓“运动”的一般认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运动是外表的,也是好操作的,而体育则不然,除外表之外,还有“会意”之义。至于体育中“会意”之方法,这有待于通过体育活动所表现出的丰富情感、深邃的体育思想及精神,使人们为之感动、为之鼓舞、为之所动、为之所思,从而迸发出提升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的强劲动力。体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健康快乐,这主要是通过适量的和适当的身体活动,使人身体的各个器官机能达到和发挥出人机能的最佳(包括身体的、智力的和精神的)状态,促使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它完全有别于竞技体育运动追求名次或金牌的目的,这是在功利性极强的动因下,通过实施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的行动计划,奋力实现登上竞技体育比赛夺冠之梦想。理念影响行为,行为产生成效。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和目标选择,就其基本点及所有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而言,首先理应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发展,这也是最终归宿。如果大学体育仅从某种功利性的角度或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实施体育教育,那必将会使体育的发展定会偏离应有的引导人们达及其人生终极意义的责任当担。这自然提醒我们,要通过大学体育培育体魄与人格并重、具有强大主体精神和意志的、能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写的人[7],这就是本文所提及的所谓“完美的人”。只有这种“完美的人”,才有可能把每个个体生命所潜蕴的能量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能把所学体育知识、技术以及通过体育所培育的优良品格转化为他们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中发挥永不枯竭的力之源泉的人。总之,完美之人是德、智、体、美、劳在他们的身上得到完美体现的人,是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建设需求的人。也唯有如此,才能够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此论点,也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中得到很好的印证[7]。
二、教育教学过程上,实现生命的被动维系向主动创造性超越的转变
对于生命属性,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实然”与“应然”两类。前者是指生命已达到或已具备了的属性(包括自然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后者是指现在还没能具备,但正是生命下一阶段追求的对象性存在。生命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从“实然”到“应然”,再到新“应然”的产生……这种不断地转换过程中,加之自身主动性超越而得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要立足于现实,但不可满足于现实,这说的是人一定要理想和追求。因此可以说,生命的品质中超越性是其属性之一,但所有生命的品质是不会无条件地自觉流露出来,而是具有它一定的潜在性的,需要在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展露和彰显,这其中包括社会条件,也包括我们大学体育教育所创设的条件。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需要我们对人的发展有一个清晰认识。既要要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也要以人的方式来认识生命的发展。人之所以称其为“高级动物”而区别于其他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内在于生命本性的超越性。如果仍然像以往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只是注重运动技术、动作技能,甚至竞赛成绩这些外在的东西,无视于人的开放性、主观能动性、甚至视为“应然”追求者,其结果是失去了大学体育教育本真。大学体育教师一定要觉醒,明确认识到,教育绝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改造,应该使学生以自我为对象,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来改造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建构、主动发展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有如下两个观点:一是体育教学过程应体现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和超越意识的潜力作用。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应在体育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制定和确立时关顾到学生的各种差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绝大部分学校体育均是采用固定班级授课制,在此授课模式下,貌似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气氛活跃,实则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用并不乐观。因为这种固定班级授课对体育教育要求的统一性,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丰富而鲜活的个性。教师为完成学校所制定的统一教学大纲要求和教育目的任务,只能对学生实施统一的规训,时而拿义正词严的语言和自己所掌握的所谓“精湛运动技术”来维持和树立其尊严和权威,学生只好面对教师的权威和控制,时常处于一种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兴高采烈、兴趣盎然,一遇上体育课,不去无成绩,去了没兴趣的尴尬境地。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有其难言之处,一则因保证完成任务不得不为,二则为应对大纲规定的考核项目不得不从。由此,至于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关照和人性的关怀就无所顾忌了。众所周知,大学体育是人生在校期间学习体育的最后一站,也是每个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最高层次,对于每个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而言,可以说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树立明确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大学公共体育的非专业性、多元性、动态性、主体参与和能顾及所有学生的特殊作用,把着眼点落在理论与实践、生理与心理、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今天与未来的结合上。内容选择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懂得怎么做,还要懂得来龙去脉。课程开设形式可根据学生需要,采取以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要求。总之,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体育必要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多一种体育锻炼的手段;激发学生踊跃参与高水平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激情;能够充分体现体育本身具有的竞争性、健身性、娱乐性,以及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性,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和所处环境的地域性等。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人兴趣爱好。基于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材,具有极强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培养体育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已成为大多数人终生坚持体育锻炼主要动因的基本认识,大学体育课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原有体育基础、体质状况以及健康水平的差异性,要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要始终作为其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待。因此,教师无论是讲解,还是示范,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过程,还是组织课余体育活动,都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对自己尊严、权利和积极性的尊重,以此来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能力,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参与体育运动对自己身体、生活等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要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与学生未来生活结合。大学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公共课程,必须要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与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结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除夯实体育基础,积极培养学生体育的意识和兴趣,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际工作、生活现场,考查并调研自己所学专业学科的劳动场景,听取现场专业人士结合所从事工作、生活实际经历和经验,介绍他们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体会,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和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使之对体育与他们所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让其有的放矢地参与大学体育教育。使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做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二是教师层面要从“运动技术型”教师向“生命型”教师转变。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理应是一种生命间的对话活动,即用教师自己的智慧生命不断开启学生智慧生命;用教师美丽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纯真心灵;用教师高尚的人格不断来影响学生人格更加健全或完善;用教师的满腔热情生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总之,体育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在于传授运动技术技能,而更多的是在于培育和创造新的精神生命。在此,我们提出体育教师要努力实现从“运动技术型”教师向“生命型”教师的转变。其一,关爱和珍视自己的生命。要做一位生命型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自爱,自爱就是在为自己的发展负责。只有一个关爱和珍视自己的生命教师,才能充满热情和活力,才能达及由自爱推己至人,才可能去爱学生、才会去潜心地引导学生正面面对美好的人生世界,使其活出生命的风采和意义。其二,钟爱自己的事业。只有将教师职业视为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意义的不懈追求的教师,才能对体育教育充满着无限的敬意和热爱,才能把自己最大的快乐期待于学生的不断成长。同时,也能够以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主体的姿态,不断追求其专业持续发展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只把教师职业视为生计对待,必将从内心深处缺乏对教师身份的认同感,自然对于理想、意义和价值等无从谈起,这自然在实际工作中只会敷衍,根本谈不上投入多大热情于教育教学,更不会主动关爱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在做误人子弟之事。其三,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人文情怀。生命型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高昂的激情、充满阳光的朝气和极具魅力的个性。因为,优秀的教师,营造阳光而活跃的课堂,而好的课堂才能沐浴阳光的学生。另外,教师不是审判官,无需过于条条框框,不动感情地威严端坐,而应该是关心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富有人文关怀的。惟其如此,学生喜欢你,施教肯接受,成效最丰富。其四,充满智慧,具有创造力。智慧是个体在知识、经验和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灵活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变化的一种创造性能力。[8]在当今信息化的新时代里,人们应对接踵而来的大量信息,必须要具有丰富而扎实的知识作保障,同时,社会更需要有创造和智慧的思想家来为人们引领航行方向。所以,这就自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人们的智慧需要受良好教育的的培养,没有智慧教师也自然谈不上智慧人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学科专业智慧与教育智慧。学科专业智慧,是指对体育学科内涵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需要指数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专业智慧不能完全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专业知识,而是在体育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素质、方法及思维方式的迁移能力。教育智慧,是反映在我们的教育全过程中,是教师根据教学环境、教育对象实际所做出的灵活性地应变力和创造性地驾驭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实际就是教育的科学性与教师教育艺术性的一种有机结合。
三、学习目标上,努力实现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
体育是一项伴随人终身的事业,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首先,就生物学意义而言,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从先天到后天的量变至质变的发育、发展过程(包括身体形态和身体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发挥了其他行为无法替代的作用。单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看人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身体健康不仅是人一生要坚持不间断的事宜,而且这种坚持和保障直接或间接地关乎着下一代人的健康问题。这种代际、代内协调发展问题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所关心的问题。其次,就发展生产力而言,人类为了生存,以及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所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叫生产劳动,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现实力量和实际能力(包括机体的、智力和非智力的)称之为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就人自身而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必须经过教育。[9]体育教育在对人的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即维护着人们自身的物质基础保障———体魄的健康。在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的社会里,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者无可厚非会被快速发展的历史潮流所淘汰,但我们也完全可以说高智能、低体能者同样不受新时代所推崇。高速发展的伟大祖国亟需大量人才,但这种人才肯定是能长时间健康地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绝不是高学历、高智商而英年早逝的人才。再次,就丰富人的文化素质而言,体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自主创造的社会文化现象。众所周知,在地球上与人类相伴随的一切动物都会运动,有些动物与生俱来的运动素质和技巧甚至比人类高超得多,而人相对于它们就生物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既没有坚硬的甲壳;也没有锋利的爪牙;力气不如一些动物;听觉、嗅觉和视觉能力甚至更低劣于某些动物。为弥补自己的缺陷,人类自觉地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启了自己的智慧,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积极地通过身体运动,来提高生存技能,改善身心机能短板,丰富社会生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了!进入新时代,体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作用和功能进一步延展,如增强人们的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老;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培养人们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丰富个人和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提供和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等等。对于大学体育而言,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是传授体育生活技术、技能,而更是通过体育,并借用体育向广大的学生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实践模拟机会。如通过参与和承担体育竞赛组织工作任务,亲身参与一些实际比赛(充当“社会角色”)来尝试社会角色的各种机会,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可知,人作为生物体,从生至死的区间内,保持不间断的体育教育活动是必要的,一是为了个体发展;二是为了社会进步;三是为了文化丰富。因此,今日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当下的身体健康发展,着眼点更在学生未来发展之需上;对于学生来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或后天的进一步学习,要讲求当下的学习,更应注重终身学习。要实现终身学习,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必须要“学会学习”,我们说社会上没有不知道体育的人,而是存在大批不懂如何参与体育的人。因而,今日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要重点放在培养学会怎样学习,怎样锻炼的人上,必须把体育教育教学的对象培养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要始终坚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教育教学原则;重点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在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实战练习及训练中,不是一味进行技能强度上的训练,而一定要教会学生技能迁移、融通和贯通。大学体育的最终使命应该是建立在促使人的可持续发展之上寻求生命的发展。它不仅要以在校期间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基点,更要通过今日的体育教育关照到学生个体生命未来的长度、广度和深度,把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参与体育作为其终极目的。惟其如此,大学体育更显其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学术界也在积极的探索大学英语教育的出路,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思想矛盾交织的状态。很多专家学者甚至提出要缩减甚至取消大学英语课程,将大学英语转换成为专门用途的英语。结合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来看,大学英语教育应当是对于学生人格养成的引导,在跨文化背景下,对于学生人格的关注,而学生人格养成是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引导,智慧的生成无疑会对于大学生学习英语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现状,来进一步探究利用智慧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对策。
关键词:智慧;大学英语;教育
1引言
在东西方的典籍当中智慧一词经常被作为讨论的主题,古人认为,智慧是高级的复杂的令人追求的特定知识。也是人们对生命本质、现实意义以及天地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这些关系的理解在记者的言谈举止当中得以完美的体现。而很多有关智慧的典籍也是流传至今。智慧一词是一个十分难界定的词汇,古今中外也没有对智慧一词有一个完整的定论,不同的学说都有其侧重点以及特色,因此可以从智慧的特色来对于智慧这个关键词进行概念的界定,智慧应当包含人文,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人文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更加是对于生命的关爱和关怀。在很多关于智慧的解释当中都包含人文色彩;其次,智慧应当彰显和谐,智慧虽然总体上是一个相对难以界定的概念,但是智慧是具有一定的有机性和整体性的,各个要素之间进行美妙的结合才能够展现出智慧的神奇;最后,每个人都有智慧的气质可以引导人类生成智慧。而正是基于智慧这个概念自身的特点,才使得智慧教育能够应用于大学英语教育当中,并且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大学英语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质量。
2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当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
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很多专家学者在描述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时候,经常将其描述为费时低效。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系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由此也就导致了大学英语在大学教育的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鸡肋”。既无法取得既定的效果,也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很多学者提出要取消大学英语教育。当然也有一些学者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角度入手,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应当进一步的改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教材编写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要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必须对症下药,从根源抓起。而结合现实的情况来看,当代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大学英语,教育理念和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缺乏一个总体的清晰的教育导向。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育训练也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所适从,不知道应当如何有效的去开展英语教育。我说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师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的话,那就是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这也就使得应试教学从学生的高中一直延续到大学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忽略了教学的实用性。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也会将考试目标作为教学重点,将考试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以及各种考试技巧都灌输给学生,学生对于这些内容一味的模仿记忆。甚至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在工作计划和年度计划当中,都会将CET考试作为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无法形成明确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进一步的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水平以及质量可以说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虽然当前国家要求大学教育进行改革,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这样的一种改革更加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更加忽略了内容的时效性,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后除了达到考试的要求之外,再无其他既定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多大学生在出了社会之后,基本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使用到英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学目标的缺失以及教学理念的偏差,导致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角色错位,对于一些应当拓展的知识没有及时拓展,而对于应当重点讲述内容却一笔带过。在大学英语教育当中,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英语翻译能力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现实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考点知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因此应当给予大学英语教育更多的智慧广泛。通过利用智慧来引导学生追求更大的英语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会逐渐智慧起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会进一步的加强,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的得到提高。
3大学英语智慧教学策略
一、珍爱生命传承文化
据网上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的自虐率、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更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青少年享得了福,却吃不了苦,稍有条件不满足或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把气发泄在自己身上,轻者自残,重者自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屡禁不止的现象令人痛心疾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研习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在文本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而感悟生命价值的真谛,乃是当下教育的本质所在。如语文版教材《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等。这些作者的心路历程就体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还有专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很好地运用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命和热爱生命,使他们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让他们明白生命价值的内涵和意义源于爱,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的感恩,更是“孝”的责任与义务。父母因为爱才给予了我们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实则是传承父母永恒的爱。既然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珍爱它,敬重它。哲人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的死都重于泰山,然而决不可以“轻于鸿毛”,让生命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为爱生存智慧成长
“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人类进化充分证明了这个观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物竞天择”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除了掌握吃、穿、住、行必备的生存技能之外,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缺一不可,面对生活与现实,人类需要智慧,才能生存。为爱生存,智慧成长,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存教育内容的课文有:《勇气》(狄斯尼)、《与朱元思书》(吴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等。如《勇气》中的美国伞兵,他在身处险境的时候,临危不惧,积极地想办法,向法国妇女求救,被捉住后能再次逃生,表现出其顽强的意志。当面对德国士兵的追捕走投无路时,竟出人意料地折回小屋,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啊!美国伞兵求生的欲望无疑是令人敬佩的。在教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时,针对当下学生在安乐的环境成长,存在着对挫折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学生因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三、热爱生活绽放梦想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中鲜活的内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学习了苏轼的《浣溪沙》催人奋进、乐观豁达的心境之后,学生们的生活劲头似乎更足了。《我的老师》的作者海伦·凯勒,不向命运低头,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激发了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的热情与信心。课文《春》这篇文章,让学生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理解作者马丁·路德金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梦想外,还结合时下“中国梦·我的梦”开展了主题班会,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起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课中学会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享受幸福的生活,为生命谱写一曲赞歌,绽放自己心中美丽的梦想。三生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作为执教者,以爱为大地,以三生教育为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实乃三生有幸!正如于丹所说,在人生的旅途中,别忘了带上“三生教育”这把钥匙。
作者:母冬梅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