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态农业的提出范文

生态农业的提出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生态农业的提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生态农业的提出

郊区生态农业旅游分析

一、国外生态农业旅游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在欧洲地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欧洲地区的相关研究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宏观角度上,西方国家对生态农业旅游的研究主要围绕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生态农业与旅游的关系、旅游现象的描述以及生态农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等方面展开的。

1.生态农业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方面。学者Brittany Russell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客源市场结构做出了详细分析,总结出生态农业旅游市场的结构呈现出两方面特征,一是客源主体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经济条件较好。他们选择生态农业旅游这种方式,不是因为其收费低廉,而是为了寻找在城市失去了净化空间和尚存的自然文化氛围。他们参与农业劳动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享受。

2.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方面。丁小伦就国外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将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分为三大类,即示范农场(Demonstrate Farm)、假日农场(Holiday Farm)与试验农场(Experiment Farm),其中假日农场即为开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主要基地,以日本爱知县的“空中花园”、新加坡等国的“耕种社区”为例,又对假日农场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分类,其中包括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观光农园即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亲自摘果、种菜、赏花、采茶等,享受田园乐趣;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教育农园主要以农业生产和科普教育功能为主,颇具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等;森林公园多以林为主,辅以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复合生态群体。

3.生态农业旅游的制度建设体系方面。日本与韩国在生态农业旅游规范制度的体系建设方面较为关注。1990年日本颁布实施《修建市民农艺促进法》,对生态农业旅游用地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以法律的形式使农业用地开设观光园这一行为合法化,从而促进农业旅游活动的较大发展;韩国政府对观光农园的规模限制也随着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而越来越松弛,由最初的最大规模限制在0.02km2到如今的0.05km2,同时在资金与政策上对观光农园的发展给予支持,除此之外还包括对生态农业园区的申请、可行性评估以及对园区发展规模的确定,均给出了明确的依据与法律规定。另外,国外很多学者还对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的生态化设计等方面做出了专门研究。

二、国内城郊生态农业旅游研究综述

借助CNKI数据库的搜索引擎,本文采用与“生态农业旅游”和与生态农业旅游相近的“农业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作为主题词,检索了1993年到2011年的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分类统计,总结国内生态农业旅游研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点击查看全文

绿色生态农业新模式研究

摘要:绿色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自从这一崭新的农业模式被确立之后,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绿色农业示范区的试验,绿色生态农业的理论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文章探讨了绿色生态农业观念提出的背景、特点以及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研究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新模式

在农业发展新时期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既能保证农产品产量,又能维护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并且具有科学标准体系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来推动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既十分迫切,又十分艰巨。

1我国绿色生态农业观念提出的背景

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理念之所以被提出,其社会背景有以下两方面:

1.1我国农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时期。我国人多地少,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显得非常迫切。改革开放以来,使得农业生产环境受到工业发展的影响,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资源的利用也非常的不合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应注重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发展方向,开辟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1.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传统农业由于受到化肥农药的污染,使得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新提出的绿色生态农业,可以生产出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有效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绿色生态农业这一崭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迅速地落地生根,积极的推广、传播,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

点击查看全文

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构建

[摘要]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回顾生态农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恩施州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恩施州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实现新时代下湖北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对策

党的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次从乡村经济、生态、文化、治理转型和社会五个层面诠释了乡村振兴的科学发展内涵,最终实现新时代下促进乡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现代化的目标。恩施州作为湖北民族地区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贫困范围最广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内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喀斯特地貌尤为突出,生态资源也较为丰富。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多注重农产品产量、规模等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却忽视了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化肥、农药以及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土壤中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基于此,恩施州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振兴乡村经济,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实现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此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率。

1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生态农业的内涵、特点、效果评价、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生态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态农业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将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以实现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体系。覃道齐对生态农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钱昕黎认为生态农业具有有机性、局限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者们在阐述生态农业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也采取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测评实施效果。孙中义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了南阳市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南阳市生态农业进行综合效益评价。陈培彬等从自然资源、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三方面构建了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针对生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各种模式和策略。陶明珠从思想观念、监管力度、资金投入、防止措施等方面阐述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沈虹等针对无锡市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方向、具体措施与手段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无锡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程洁在总结蓬莱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能实现各产业综合发展的“种一养一加一游”模式。

2恩施州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耕作方式容易引发水土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恩施州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能促进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以及生态的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摆脱生态贫困的桎梏。近年来,恩施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诸如《恩施州2017-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等旨在打造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发展的政策。同时,恩施州按照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业和品牌打造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创建了一批生态农业扶贫基地,在带动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将恩施州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目标。

点击查看全文

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办公与生活区域,走向自然与人文景观,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旅游人数已经突破60亿次,预计全年将突破百亿人次。随着旅游人数的急剧增加,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已经很难满足国内民众对旅游的需求。正如报告所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内旅游业,亦是如此。虽然我国旅游业推出了生态农业旅游,但是仍不成系统,多是各地的尝试性发展。由严贤春所著的《生态农业旅游》一书,立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相关理论,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诸多有效途径,对该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生态农业旅游》一书共计7个章节。第一章:生态农业旅游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城郊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产生及发展、特点及类型、作用及功能、理论体系、系统等。第二章:生态农业旅游者及市场开拓,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者概述、形成及培养、生态农业旅游的市场开拓和营销。第三章: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农业旅游商品的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第四章:生态农业旅游环境与保护,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环境概述、容量的确定和调控、保护、生态农业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第五章:生态农业旅游业及运作,生态农业旅游业概述、产业特征、结构体系、运作。第六章:生态农业旅游的规划与实施,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与内容、模式等。第七章:生态农业旅游的管理,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管理概述、生态农业旅游管理的内容、生态农业旅游与农民培训、生态农业旅游与产业化经营、生态农业旅游的效果评价、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从生态农业旅游着手,多方面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如: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市场、生态农业旅游的设计和规划、管理和运作模式等等。生态农业旅游,是20世纪发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旅游方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型,必然引起旅游业和旅游模式的转变。久居喧嚣城市的旅游者,将不再简单的选择自然与人文景观,他们更愿意体验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即生态农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是以所在资源大环境为背景,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依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旅游方式。在生态农业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仅可以领略当地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而且还可以深入到乡村,体验农民生态劳动活动,从而获得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愉悦身心。

结合《生态农业旅游》一书所述,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提出,有必要扎根理论,寻求新的实践举措。当前,生态农业旅游模式主要有五种:“三高”生态农业旅游、“花、果、园艺”生态农业旅游、“农耕景观、乡村活动”生态农业旅游、“茶艺”生态农业旅游、“水乡活动”生态农业旅游。纵观以上5种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依托当地科技和农业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书中提到,生态农业旅游模式的创新,首先必须立足当地特色。只有立足特色发展,当地生态农业旅游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其次,应建立一整套生态农业旅游发展链。生态农业旅游,绝不是简单的个体相加,而是一个系统的完美整合。如就生态农业旅游设计与管理者而言,要从宏观着手,对生态农业旅游进行设计与规划,使“吃、住、行、游、购、娱”贯穿旅游的全过程。最后,增加政府投入支持,加强生态农业旅游宣传。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旅游还属于起步阶段,相关旅游地资金不足,客源不足,发展困难。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或者可以进行零息或低息贷款,帮助生态农业旅游度过艰难期。同时,媒体的宣传引导也很重要。我国有着庞大的旅游者群体,合理的分流,不仅有利于生态农业旅游,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且还可以减小重点景区的人流压力,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生态农业旅游正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事实上,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生态农业旅游有助于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生态农业旅游还为旅游者提供了新的旅游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刚需。鉴于此,严贤春所编著的《生态农业旅游》意义重大,它为我们找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道路,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董丽媛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点击查看全文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摘要]生态农业是新常态下开展农业现代化、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不同的地形入手,提出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在山地利用独特的地形结构发展立体农业模式;丘陵、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开展种、养、渔、沼四位一体农业模式;在平原、沿海等交通便利、距城市较近的地区开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有效途径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党和政府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生产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背后,我国的资源、环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生态污染加剧,极大地威胁农产品安全,进而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4]。

1.2研究现状

有关学者进行了关于生态农业方面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也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现今社会,关于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出现一系列问题,面临着种种困难,有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的挑战[5-6]。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