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生物教学理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为了更好地培育应用型人才、提高我国的人才竞争力,国内许多高校根据学科体系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并将其纳入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之中,这一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英语语言型人才的培育。然而专业英语教学和一般英语教学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专业英语的学科属性密切相关,专业英语是英语学科和专业学科结合后的衍生学科,具有应用性和语言性的双重属性,专业英语与一般英语教学相比难度更大,专业词汇更多,且专业英语不仅仅强调英语知识的学习,也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英语是国际上使用广泛,也是学习最广泛的第二语言,近60个国家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并成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很多图书、文件资料、杂志等等都是以英语语言进行撰写,因此英语是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对大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在国际上进行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掌握英语语言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兼顾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国际化为目标进行专业英语学科探索与课程体系设计,从而推动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人才竞争力的提升作出贡献。
《生物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姜巨全结合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当前国内专业英语教学实况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之一。作者在书中融入了其对专业英语教学的个人理解,分享了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在对生物学知识进行甄选后完成了本书的编撰。本书作为教材编写,比较重视基础性和泛用性,适合作为生物相关专业英语入门教材使用。
全书共10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生物学一般理论、生物学研究常用技术、植物学基础知识、动物学基础知识、生物生理学基本理论等生物学入门知识。同时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生物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每章节均包含至少两篇选文,一篇为基础性的知识理论讲解,另一篇为专业性的生物学研究文献,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从而提高了本书的实用性。在编写逻辑上,本书采用讲解-练习-对话与测评的格式进行,兼顾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此外,作者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单元用于收录生物学最新研究报道和研究进展,旨在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认知,从而引导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上的探究精神。同时,为了提高全书的实用性,作者在本书最后附录了国际交流中常用的生物学专用词汇,还收录了双名法(拉丁文)下各生物的专有名词英文对照,便于查询和使用,因此本书也可作为生物学专有名词查询工具书使用。
全书10个章节(不包含附录在内)中,每个章节均有侧重地对生物学专业英语进行了介绍,实现了生物学和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首章题目为“IntroductiontoBiology”,在本章中,作者对生物学和生物学教学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生物学的特点,提出了“生物学是人类生命科学”的论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则对生物学进行了细化,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将生物学划分为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四个二级学科,在这几个章节中分别选录了数篇国际上知名报道和文献研究,用英语语言的方式简单介绍了“Microbiology”、“CellularBiology”、“PlantBiology”和“AnimalBiology”的概念和内涵,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理论框架,明确生物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这是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学本质的必要知识信息,对学生了解自身定位、学科定位、确认学习目标均有积极意义。第六章为“MolecularGenetics”,在本章中作者收录了经典的孟德尔实验,介绍了分子遗传学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学、遗传物质、遗传效应的内涵,对学生把握生物学本质具有帮助。第七章为“Biochemistry”,本章中对生物化学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当代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方向。第八章为“Ecology”,主要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对生物学进行介绍,以“生态”为关键词介绍了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第九章为“Biotechnology”,在本章中作者从科研出发,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中心的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第十章为“Genomics”,本章主要就生物生态及生命活动的影响因子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介绍,也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本书内容较为基础,基本涵盖了当前生物学研究下的所有重点和热门的二级学科分类,对各个二级学科的基本内容、概念、特点、内涵、主要文献报道均有介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生物学的本质,使学生系统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对生物学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对学生生物学研究思维的形成有所帮助,是一本重视基础的生物专业英语教材。
本书在内容上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基础,本书所列内容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整体上以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为主,主要是生物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基础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低,便于学生入门,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和生物专业英语。(2)内容涵盖面较广。作为一本兼具英语语言学和生物学的专业英语教材,在内容上照顾到了英语语言教学需要以及生物学人才培养需要,有利于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全貌,便于学生生物学专长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3)讲究语言技巧。本书在内容选择上更加倾向于生物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生物英语词汇的积累效率。
专业英语是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后英语和其他专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衍生学科。就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我国专业英语学科的发展时间较短,对于专业英语的学科探索尚不到位,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各个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不同、课程设计不同、教材不同,同一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差异,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相较于一般英语教学而言,生物学英语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专门性,生物学英语的教学需要结合生物学教学展开,但是生物学的很多知识较为抽象,使用汉语教学时学生就可能“一头雾水”,更何况英语教学。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打造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实现教学的多样性和形象化,如结合图片展示和英语讲解进行教学或利用视频进行教学等,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通过形象化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平台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将生物专业英语知识教学相关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可以是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便于学生选择。学生们注册登陆到这一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从而将课外的零散时间利用起来。除此之外,在该网络平台可以设置交流平台,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与教师或同学进行沟通与互动,学生可以向教师们请教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讨论,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学习任务或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课下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实现生物专业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的来说,《生物专业英语》满足高校行业英语发展需要,内容切合行业实际,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和发展性。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生物学专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的多个方面,兼顾了基础性和专业性,是一本较为优秀的生物学专业英语教材,适合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英语课程教材使用,也为生物专业英语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指引和启发。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协作能力,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情境和指导作用,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在我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兴趣。
二、建构主义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教学改革的对象
目前我校设置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八年制招生,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以促进现代中医药的发展。首先我们对该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对我校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入学之前均为理科生,在高中学习过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我们课堂上只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会使他们觉得大学的医学生物学和高中的没有多大区别,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大。
(2)均为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必须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能将生物学很好的和中医药相结合。
摘要:针对传统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弊端,初步探索了将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改革培养模式及考核方式以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具体措施,分析了教研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对大学生、高校教师以及高等:校发展的优势。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研一体化;创新;综合能力
2015年5月4日,国务:颁布了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曳,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创新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加强要实现高度的平衡。然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专业课课程的学习呢钥根据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和分析了通过教师科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1传统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的弊端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内容繁多、抽象,不易理解[1]。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以灌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情绪。很多情况下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任何理论的提出都必须以实验依据为基础[2]。要加深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理解,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3]。因此,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大高校就对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但是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却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实验课的配套教材多年不变、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内容陈旧,与飞速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严重脱节,导致教学脱离实际;二是对实验课程的设置而言,由于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和师资不足等原因,很多实验只停留在实验理论的讲授和实验演示阶段;三是学时安排使得上课时间较为分散,实验内容的设置不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总之,当前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大学本科生对实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需求。为紧跟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分子生物学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模式上都需要进行改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教师的科研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2实现教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为了有效开展教研一体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从事基础科研活动的锻炼机会,应该采取以下一些符合教学实际、适于大学生参与的支持性和保障性措施:一是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吸纳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有一定基础并对本学科实验技术感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组建科研创新团队,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打造研究型、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二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科研环境,将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设置教学科研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把本专业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渗透到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及时感受世界前沿知识的变化和魅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专业兴趣,为以后从事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其所具备的能力,把握难度适宜、有利于理论知识掌握和培养能力的原则将课题进行合理划分,并对学生做出明确的分工[4]。四是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前,要求学生认真地收集归纳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方案在理论上的优缺点、可行性和科学性。通过这样的形式,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严谨、求真、创新、充满挑战、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将繁重枯燥的科研活动转变为学生展现自我创新能力的舞台。五是改革分子生物学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不再采取单一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形式,而是把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并结合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情况、科研活动的成果、科研论文的撰写情况等都作为考核的内容。如此全面系统的考核,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肯定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从而激励学生理论课学习的热情,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增加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1分子诊断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分子诊断学教材有相当章节侧重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基本技术,部分高校分子诊断学的授课内容中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基本技术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转化、质粒提取、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PCR等[2]。诚然分子诊断学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但在目前分子诊断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分子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基本技术应该以复习为主,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应增加深度和广度,结合临床实际。比如以PCR为例,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尝试引入RealtimePCR、巢式PCR和PCR-RFLP等临床常用的以PCR为基础但包含PCR的相关技术。这样一来可以强化加深学生对PCR的理解,提高分子诊断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二来可以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就掌握临床常用的实验技能。此外,临床上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等看似复杂其实也较易上手的实验应根据情况在实验教学中开展,而比较基因组芯片杂交(arrayCGH)、northernblot和southernblot等较难开展,但在临床和科研上也经常用到的实验应该在理论课上予以重点讲解。
2分子诊断学教师的选择
分子诊断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分子诊断学的教师也应该加强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能力[3]。笔者的经验是分子诊断学教师应该吸收医学背景,并且在课题研究方向上与分子诊断学有关联的新毕业的对教学感兴趣的博士生,这部分教师对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的理解很透彻,比如一位新教师提出将载体构建作为分子诊断学的基础实验,因为载体构建设计到质粒提取、转化、切胶回收、连接、酶切鉴定、测序和甚至PCR鉴定等多个步骤,多个技术。将载体构建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每一步的意义,提高了分子诊断学教学的条理性、链条性和连贯性。做好载体构建实验为后续的分子诊断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奠定良好基础。笔者教研室新引进一名生物学博士,在读博士期间参与了开放课程的制作,为学校分子诊断学慕课的设计和实施做出了不少贡献。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有热情和干劲足的优点,把年轻教师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分子诊断学的教学才更加具有活力。
3分子诊断学实验课改革
如前所述,分子诊断学实验应该多结合临床实际,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在开设分子生物学的学期内完成。为此,学校应该在教学的仪器设备上予以满足,比如RealtimePCR仪等应该作为教学常用设备,也可整合教学资源,保证实验教学的应用。另外,分子诊断学实验有其自身特点,比如PCR时候得等待一个多小时,一步一步离心的时候也需要等待,质粒提取实验之前的摇菌需要过夜,很多一上午的实验,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却并不长。因此学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同时实验教师也应该根据情况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利用。特别是一次实验没有出现理想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应该重复实验,实验教师应该配合学生开放实验室和相关仪器设别供学生使用。此外,在期末考试中加入实验考核内容和实验考核成绩比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总之,我们在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的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需要分子诊断学课程的教师们更加努力探索,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郝峰 郭素红 王皓 许会静 李艳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化学检验教研室
摘要:生物课在初中阶段属于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办学角度来看,农村学校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学校不可同日而语,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困难。利用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进行生物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生物教学;素质教育;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较为流行的教学理论,主要指在真实情景下的学习、探索过程,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利用问题来带动学习,将学习任务作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重点,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利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建构主义理念在生物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将新课程内容和学生心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建构主义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内容,要求坚持原有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完全符合教育部的改革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农村并没有将生物看作主流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可,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困难。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被动式教学方式。教师应结合学校情况,利用多媒体、生活实践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以生物课程中微生物的滋生部分内容为重点,提前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观察夏天水果腐烂的过程,并分组进行讨论夏天水果更容易腐烂的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此教学方法即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到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氛围和环境,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主动性、体验性和协作性为原则。1.主动性原则。主动性主要指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学习,根据原有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定位好自身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体验性原则。体验性原则主要指学生应以主人翁的态度面对学习,不纯粹通过聆听别人的讲解,达到对知识所反应的事物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等内容的深刻理解。尤其对于生物实验这种操作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学生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脑思考、用手操作,亲自感受实验的乐趣并从中学到知识。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和自主学习。3.协作性原作。协作性是指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存在局限性,通过与他人的共享与合作,对事物的理解更全面、准确和丰富。协作性原则在生物教学中实验课程中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并从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知识点。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协同进行交流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技能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