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物课堂范文

生物课堂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生物课堂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生物课堂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中学生物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要想实现生物课堂的高效,生物教师必须做到以下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兴趣小组,做好实验;成为教学的好帮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相互切磋,把课堂互动引入高潮,等等。

关键词:生物课堂;学习;兴趣;主体作用;兴趣小组;课堂生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约有40%的学生感到生物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认为老师很严肃,不够亲切;近半数学生认为上课是很苦很累的事。很多学生(约占60%)承认自己上课经常走神,原因多是老师讲得太多,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以上这些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抛弃过去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合理地使用教材,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为此,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与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但在当今视讯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学生早已不再满足于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的海洋中。实物投影仪的出现,使老师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只小小的昆虫慢慢在学生面前解剖开来,如:在讲述初一《生物》“节肢动物门”一节时,抓一只蝗虫,置于实物投影仪的展示板上,对照实物在讲解的时候,课堂显得那么充实。然后,你可以亲自将蝗虫的头、胸、腹部指出,并数一数蝗虫有多少对足,甚至可以把每一对足拔下来,比较一下这些足有什么特点,特别能突出一对发达的后足,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蝗虫那么能跳……恰当地运用各种媒体,把实物再现在学生面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有专家说过: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是要经过它才能进行的;注意是保证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核心是主体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如总结鸟纲特征时我便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再如,教材中出现了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有时学生可能产生争论,思维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条件反射的建立”这一难点,我就是以小组讨论形式突破的。实践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点击查看全文

生物课堂教学低效性改变分析

[摘要]生物课堂如何改变课堂低效性的现状是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根本所在,本文是笔者在从事多年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的几点经验之谈,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改变;低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一、生物课堂教学中“低效性”现象产生的原因

出现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性”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但我以为主要还是由当前的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老师的教授效果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三个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所造成的。

(一)当前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成效提升得不明显。究其原因我认为既有多年来生物学科地位低谷的沿袭,又有学生及家长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与建议。生物学科处于边缘化:学校方面对生物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用于学习本科目的时间太少。这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生物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目前,各校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学校在安排课时减少生物的课时数,个别学校甚至每周只开一课时,而且多数学校实验课都不上,这样把本该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变得照本宣科、死气沉沉。因此,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国家教育部对初中生物教学课时的规定,要求教师认真授课、学校按规定安排课时是当务之急,这样就能基本上满足学生本应获得的知识储备,是学生学好生物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和前提,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点击查看全文

探索信息技术生物课堂结合的优势

1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反映的是千姿百态的生物界、变幻莫测的生物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固有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等较为枯燥、抽象、呆板,难以表现其动态变化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借助电脑、数码投影机和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工具,在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精彩内容,吸引力大,渲染性强.教师向学生讲授时,还可以借助扩音系统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若配上优美的轻音乐,则可欣赏性更强。

2改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为生物教学构建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道路.教学方法可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将得到更大的激发。

3使教学变得高效轻松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教师难以用语言讲清的事物原理,缩短了授课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点击查看全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一、课堂上更多地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

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十三四岁,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还很少,但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却是成年人难以企及的.为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备课时注意挖掘学生会有所了解但又认知不太清晰,或者生活中有所接触但不能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理解的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来,以拓展课堂上的生物教学资源.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好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点拨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地自己发现、自我探究.同时,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探究成果,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这样的课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材学习的理论化、枯燥化,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把握教材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自我发现和探究.这样一来,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学生更深层次地认知了自己从生活经历中发现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更牢固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性爆棚,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新课改更加强调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学习素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更易于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现象的认知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如在讲解完一节新课内容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做自我总结,一个学生的总结总会在准确性、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而多一些学生进行总结,也就会是的教学总结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在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又要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结合生活实际来独立完成.这样一来,通过练习,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习上耐心求知、善于钻研的探索精神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练习作业,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得一定的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又因为这些认识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的,也就容易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持续得更加长久.

三、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

对一门学科的教学,只有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学得高效、有实效.在此,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需要教师能够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生物学科来讲,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大自然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能够更易于学生感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赢.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素材,然后进行知识问答竞赛.当然,这样的教学要基于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如搜集素材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而知识问答竞赛活动,则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的参与热情,也就会竞相作答.这样的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四、结语

点击查看全文

生物课堂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

人文素养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子,发挥教师人文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人[1].

1人文素养渗透生物课堂的必要性

目前,中学生中还存在着诸如厌学逃学、迷恋网络游戏、打架斗殴、虐待动物,甚至自杀轻生等现象.现象的背后是青少年缺乏责任感、精神失落、没有远大理想、漠视生命等一系列问题.[2]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现行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弱化了人文教育,导致人文素养的滑坡.在沉重的反思中,我们认识到在基础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公民健康人格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生物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讲授生物学知识,还应该让人文素养渗透生物课堂,构建符合人文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营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人文气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2人文素养渗透生物课堂的策略

2.1通过生物科学史以及科学家的故事,搭建人文素养的桥梁

在中学教材中既有许多的科学史实,也有许多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的故事.课堂教学中可以重温科学家探究历程,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童第周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长期从事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并开创了异种核移植的研究,堪称“克隆先驱”;从扬州芜园走向植物王国的吴征镒,一直是扬州人的骄傲,他主编的《中国植物志》是世界上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其影响力和重要性是世界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历经艰辛,在世界上首先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以及世界人口的温饱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这些生物科学家们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生物科学事业,它们在科学研究中艰难而曲折的奋斗历程,铸就和提升了科学家百折不挠、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等优秀品格和精神,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

2.2充分发挥生物课堂的美育功能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