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1.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目前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合成材料》这一节里,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很喜欢喝珍珠奶茶,那么在喝珍珠奶茶时,同学们将吃下什么物质,知道吗?然后向学生解释,其实,珍珠奶茶中,既没有奶,也没有茶,更没有珍珠。浓郁的奶香来自于奶精,奶精使奶茶变得香浓源自于奶精中一种名为“植脂末”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中含有砷、铅、铜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可增加患冠心病、肿瘤、哮喘等疾病的几率,幼儿更会变得智力低下。弹性十足的“珍珠”是在木薯淀粉中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这些高分子材料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塑料,所以,大家吃“珍珠”就等于在吃塑料。讲到这里,学生已经很想了解塑料到底是什么物质了,然后再引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师讲课的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寓于化学教学中,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来引导学生理性消费,既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态度,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
2.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具有学科优势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化学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能使学生拥有一定的食品安全素养,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将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而高中化学课程中相关的素材也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可能。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化学与健康”是“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三个主题之一。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食品安全的素材与化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渗透食品安全教育具有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对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途径
1.以典型的课例为载体,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摘要]工程认证对传统工科专业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对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应对新挑战。本研究分析了课程开设的背景,并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以及持续改进几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认证;食品安全检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对高校工程教育类专业进行的认证。人才跨国流动推动了工程认证向国际化趋势发展,而工程教育认证能实现各国工程教育水准的实质等效,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国内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华盛顿协议》是国际上公认的专业化程度最高、权威性最高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旨在通过对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进行标准化认证,达到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目的[1]。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成立于2003年,并于2007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与IEET达成合作意向,开始大力推进省内高校参与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7年开展了第一批工程教育类专业的认证。
一、课程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食品安全是当前重大的民生课题,因此,从国家监管部门到食品企业,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监督与分析检测,对食品品质分析与安全检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对此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肇庆学院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2014版培养方案修订时要求增加实践课程所占的学时比例。在此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增设了一门实践课程——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该课程侧重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分析检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分析检测技能而设置。该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包括12学时理论课与24学时实验课。此时,学生已经修完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以及食品微生物学等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已经具备进行食品分析检测的基本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而大四将进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因此,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课程处于较末端的培养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在后续阶段开展毕业实习与写毕业论文夯实基础,并能够顺利无缝对接企事业单位相应的工作岗位。肇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自2016年起就开始了解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的理念、规范等,2017年开始按照IEET工程教育认证各规范要求展开一系列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2018年12月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对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实地访评,2019年2月该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因此,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教学体系、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等均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机制、规范要求进行了改革。
二、以毕业生核心能力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产出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与专业教育活力[3]。IEET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专业要确定长期目标即教育目标,还要有明确的中期目标即毕业生具备专业所需的核心能力,毕业生核心能力通过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获得,最终支持教育目标的达成。IEET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的核心能力用8项标准进行评估,凡是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其培养目标必须全覆盖这8项标准,这8项标准要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去承载,并通过每门课程合理分解指标点,来体现指标达成度[4]。每一门课程据此订立短期的目标即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达成的学习成果。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目标与毕业生的核心能力,结合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课程特点以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确定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IEET工程教育认证中的第1、2、5、7、8项核心能力,即:运用数学、科学及工程知识的能力,设计与执行实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专案管理(含经费规划)、有效沟通、领域整合与团队合作的能力,认知时事议题,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理解及应用专业伦理,认知社会责任及尊重多元观点。其中1、2项为知识与技术层面的专业能力,5、7、8项为态度层面的非专业能力。具体落实到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能够根据将要开展的实验项目查阅相关资料如最新的国家标准等,进而设计并撰写详细的实验方案并据此展开实验,实验小组成员间需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分工合作,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形成报告,能够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方法、新技术,了解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的重大问题,了解本专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应具备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根据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课程与IEET工程教育认证规范相关联的5项毕业生核心能力,重新制订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成果,据此修订教学大纲,以说明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期待学生学到什么,即通过课程教学期望达成的效果,也就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成的核心能力。
摘要:《食品安全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该课程教学存在实践性不强、学生不易掌握等问题。文章结合翻转课堂,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
关键词:翻转课堂;食品安全学;教学改革
一、食品安全学教学现状
《食品安全学》是一门多边界的综合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概念与原理,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来丰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学》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食品安全学》的授课模式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而且,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课程讲解如果仅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不够。《食品安全学》是个综合概念,涵盖多门学科,内容繁杂,知识分散,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授书本知识外,还应与一定的生产实践相联系,使学生对食品生产、食品检测、食品管理、食品流通等的认识不是停留在表面,增加学生的切身体会。(3)考核方式单一。当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对《食品安全学》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和平时作业两部分,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授课结束后不主动提出疑问,平时作业有时无法独立完成。期末考试则是消极的被动接受课本知识,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没有真正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二、翻转课堂概况
1.翻转课堂的本质。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的,将传统课堂的课堂内外时间进行翻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美国RobertTalbert提出的课堂结构最为经典,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完成预习,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疑问,进一步达到知识的内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这正是翻转课堂的本质。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以学定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理念发生了转变,打破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对教学组织形式而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实现了翻转[3]。2.翻转课堂的特点。(1)教师角色的翻转。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答疑解惑。有人质疑翻转课堂削弱了教师的作用,其实不然,翻转课堂反而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来精心制作课前视频,而且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并且能够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4]。(2)教学模式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往往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知识不再是单向式传播,转变为多向式传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因此会带着对问题的疑惑走进课堂,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5]。(3)教学理念的翻转。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翻转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上的,运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变得多样化和立体化,增加学生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6]。3.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翻转课堂最早在美国应用并推广,随后传入中国,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翻转课堂已在众多理工科课程上得到应用,包括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如食品分析)。这些课程和《食品安全学》具有相似的课程特点,都是与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这些课程上具有很大优势,将会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三、翻转课堂在《食品安全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完善的食品安全法教学体系中,不仅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内涵和理念思维,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其有效开展不仅是教学体系完善构建的需要,同时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推进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实施背景理解认知出发,结合茶叶食品安全案例的具体展现分析,通关融入食品安全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诉求,从而探究食品安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茶叶食品安全案例的具体应用思路。
关键词:茶叶食品安全案例;食品安全法教学;应用价值;教学思维
在当前整个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学素材与理念内涵相结合,其能够实现学生理念与教学机制构建的最佳效果。当然,相对于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来说,其之所以未能形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和根本在于未能注重融入合适的素材所在,从而影响了学生自身对食品安全法的理解与认知。
1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实施背景理解认知出发
随着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与实施不断成熟,如今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推进时,我们认识到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所能具体依赖的不只是简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充分注重教学案例的示范融入和具体表达,通过理论与案例教学的深度融入,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对于食品安全法的教学活动来说,如果我们仅仅是用法条理论知识来进行教育,那么其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整个教学机制中所能阐述和表达的教学内涵,所以,我们想要实现理想教学,就需要通过丰富教学素材,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推进教学创新。尤其是对于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推进与实施而言,客观的看,法律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其中抽象的法律思维,乃至枯燥的法律条文等等,实际上,很难通过常规的教学方式或者普通的途径来进行知识理论教育,可以说,完善的教学素材,尤其是从实际出发所形成的法律案例,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理解深度。所以,我们在推进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够把教育者和学习者,紧密关联在一起,进行具体的教学授课,其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活动。当然,除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外,也需要将课堂以外的知识内容融入和具体应用到整个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客观上看,无论是我国食品安全教育机制,还是食品安全法的应用状况,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施机制并不成熟,尤其是缺乏合理完善的应用氛围和环境,进而使得整个食品安全法教学活动很难满足理想的教学诉求。
2茶叶食品安全案例的具体展现分析
实际上,食品安全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难题,其中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甚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在我国2016年,“3•15”消费者权益日的相关报道中,其中报道了很多存在不合格现象的茶叶产品,这些问题的出现,其不仅暴露了我们在茶叶产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忽视问题,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向我们说明了推行和应用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意义。从传统的茶叶产业中,人们均认为茶叶的价值在于满足社会大众的健康饮食诉求,因此,在人们日益追逐健康、养生的大背景下,饮茶活动的健康属性就成为大众生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茶叶食品安全案例中有很多故事案例,可以被具体应用到整个食品安全法的教学过程之中,无论是具体的国内茶叶案例,还是世界现代化的茶叶企业,都有着相关茶叶食品安全事例,茶叶产品的品质安全,不仅仅是茶叶的健康饮用需要,同时也是茶叶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诉求。而对于茶叶产品的品质安全工作而言,其中所具体包含的内容元素,不仅仅是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需要,当然,在整个茶叶产品的存储与运输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影响到茶叶产品的整体食品安全,因此,在选择相关茶叶食品安全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和匹配度,同时也要将食品安全案例与整个食品安全法的具体应用诉求相结合,从而实现整个食品安全法的推广应用。在2012年3月的一次调查之中,一项关于“立顿”茶的调查公布于众,让人大跌眼镜。在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中,通过对“立顿茶”的样品抽选调查时,其中看到有17种农药残余保留,其中无论是铁观音、绿茶,乃至茉莉花茶中,都有着相关农药保留。在这些农药残留中,其中标准都大大超出了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甚至出现了国际规定不能使用的灭多威等等,在这些残留的农药成分中,其不仅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育,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基因。客观的看,由于目前我们未能结合茶叶产品的食品安全构建链条化的监管机制。客观的看,茶叶产品中出现残留农药是整个茶叶产业发展时,有可能个别存在的现象,而在衡量是否达标时,无论是国际标准,还是我国的标准,实际上都不统一。当然,实施多头管理、乃至法律法规应用机制,都不明确,特别是监管力度的相对不足,从而大大影响了茶叶产品的安全监管。事实上,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与推进来说,完善的法律元素和必要的法治思维,其中所包含和诠释的是与人们社会相关的茶叶食品监管,通过构建完善严格的质量规范保障,从而确保我国茶叶产业产品的品质把控。
摘要:“食品安全导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针对课程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探究与改革。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同时将食品安全法融入课程体系中,以案例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食品安全导论;改革;实践;食品安全法
0引言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密切关系。“食品安全导论”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全面介绍了培养专业人才所要达到的目标、知识要求、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涵盖了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管理学、环境学、营养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知识面广、综合性强[1]。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更需要增强实践能力,全方位熟悉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食品安全导论”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和改革,利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灵活设计课程体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学习该课程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2]。学习兴趣是渴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意识倾向,使人们不断积累知识,刻苦钻研、开阔眼界是学习道路上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该课程不断进行探究和摸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课程教学改进方法和思考。
1课程教学改进方法与思考
1.1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学校“食品安全导论”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是学生进入高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内容上从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状况到食品安全体系及食品数量安全与供应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信息与科技快速发展时期,课程知识量增大的情况下,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犹嚼蜡,难消化,而且有些知识点较抽象,不易理解,致使部分学生无法适应业课程的学习,靠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