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发展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初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通常来讲实际资产其实是由投资者将自身的资金利用在具体的生产运营中进而赋予资产实际的价值,而实际资产正是实体经济中的代表,实体经济包含了实际资产,实际资产的重要功能在于其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社会资产以及新的物质财富。而这种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附于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实际资产究竟是什么?其实实际资产包含着较多的内容,包括建筑物以及生产设备器械和生产物资等等,而如果将这些实际资产放在一些企业发行的债券或者是股票投资上,那么实际资产就变成了虚拟资产,同样也就归属为虚拟经济中,也就是说将实际的资金变成了一张纸,或者是变成了电脑中的一个经济条目,而这些虚拟资产仅仅是将实际资产进行提高可能性收益的一种凭证,并不能直接的提供实际的生产力,总结来讲实体经济可以不断的提供生产力进而不断的创造社会财富,而虚拟经济仅仅是依附于实体经济进行相关获取相应的利益分配。而人们在进行实际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可以投入生产农产建设,但是期间往往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运营能力的支持,进而人们更愿意投入虚拟经济中以股票或者是债券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投资中进行利益的获取。
二、初探虚拟经济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之策
(一)风险分析
一般来讲虚拟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和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也就是说无论是实体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发展限于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就目前来讲这样的发展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从虚拟经济的实际发展角度来讲进行发展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价值,虚拟经济在依附于实体经济进行膨胀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引发金融危机的产生,同时对于实体经济来讲也是也起到消极的影响,其中存在的风险包含了可能将经济过热进行掩盖导致泡沫经济,从而引发金融危机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样状况下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应对虚拟经济过渡膨胀发展之策
虚拟经济的发展在过度的膨胀之后就会对其依附的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而必须要对虚拟经济给与一定的控制,在应对之策上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讲:其一是从国家角度来讲应该对虚拟经济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国家应该对实际的货币供给进行严格的把关以及控制,促进信贷保持在一定的合理发展范围内,同时还要对房地产的实际融资给与较为严格的把控,通过税收这个有利的杠杆来实际的调节房地产的相关收益率,此外还要对土地方面的违规炒卖进行严厉的打击等等,从这些综合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宏观调控。其二是不断的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一定要实施相应的金融改革措施,尤其是在利率方面以及汇率方面给与一定的改革,制定相应的具有规范性以及约束性的监管机制。可以说对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给与有利的宏观调控以及严格的监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影响,对于实体经济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对出口加工型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在银行收紧信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过去的2010年里上涨了40%至50%。从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贷来的钱,月息少则3分,高则5分,有一些年利息甚至超过60%,企业根本没法承受,贷来的钱只能购买原料,大部分利润都要拿去还贷,坏账也有所增加,生存环境确实极其艰难。中国的实体经济11年7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北京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现状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当下小企业并不存在倒闭潮,但是“,缺钱”成为普遍难题,仅有15%中小企能从银行借到钱,超过半数的则依赖民间借贷。为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就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信贷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困难,纷纷转向民间借贷。但是,有一些担保机构、典当行、寄售行、网络借贷平台等受利益驱使,超范围经营,或者违规开展高利贷业务,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潜藏着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房地产业利润过高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当前国家出台一系列严控政策干预房地产市场,但在2011年富豪排行榜上,涉足房地产行业的富豪表现依然醒目。当实业举步维艰之时,人们发现,以银行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领域更容易赚钱。沪深两市2132家公司披露的2011年三季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高达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67%;有12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超过30%,其中,民生银行以64.42%的净利润增幅居首,增幅最小的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也超过22%。1000多家实业型上市公司苦拼苦熬,还不如16家银行挣得多。能挣大钱、挣快钱,谁还愿意吃苦流汗地投身实业、发展实业?实体经济“失血”在所难免。
发展实体经济的新机遇
(一)全球经济的新趋势
就全球经济而言,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了新动向。2009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他们提出“再工业化”概念,政策关注点再次转移到制造业上,这会影响全球制造业的产业布局,竞争格局有可能产生重大变化。在这个深度调整当中,各国都非常重视工业制造业,而工业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发展实体经济重视工业具有先天的优势。
(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
从内部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靠工业拉动,近年我们提出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是相对于目前我们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不足而言的,所以制造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另外,目前我们的工业还是大而不强,生产量很大,但在国际市场中竞争手段比较单一,主要靠价格竞争。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能源和资源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不再削弱,在市场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有了危机感,就必须大力鼓励内部创新。这些都利于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调整振兴,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企业装备水平、自主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支柱产业拉动日益突显,已初步形成了钢铁、汽车及发动机、石化、浆纸、油脂、船舶等临港优势产业基地,为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时期,面临“蓝、红、金”国家战略机遇,为了做强工业,我市又对本地产业发展进行了具有前瞻性的深入研究和定位。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新能源、新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七大”产业、27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若干个新兴支柱产业,使其成为推动我市经济长期增长的持续动力。二是加快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优势,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海洋装备及船舶制造业、新型装备制造业等若干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三是适度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港重化工业。按照求高、求精的原则,积极探索重化工业的高精尖特之路。发挥我市优越的港口资源条件,积极研究开发和引进相关技术,瞄准高端产品,积极发展精品钢及深加工、炼化一体化项目及相关下游产品,力争在部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促进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四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从严格产业政策导向、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等方面做起,运用高新技术加快对纺织、服装、木器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精细化、清洁化。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
针对我市研发、金融、物流、培训、信息服务、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之现状,进一步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新兴服务业等六大产业。支持有实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承接、集聚与综合外包服务,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等供应链服务集成与行业解决方案,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日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税费负担过重,减弱了实体经济的吸引力。据调查,目前我市企业涉税种类较多。小微企业要缴纳的各种税费项目多达数十个,如: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以及各种行政事业收费和社会保障缴费等,再加上个别地方以摊派、罚款、检查、评比、认证、培训为形式的各种乱收费,让企业不堪重负。部分小型、微型企业缴纳总额高于净利润。尽管今年政策性减税因素增多,但是相关税收起征点偏低、税率偏高、优惠幅度小。“头税轻、二税重、三费无底洞”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
(二)银行融资困难,融资成本不断提高。据调查,目前我市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50%,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用,中小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远高于正常贷款利率。2011年1月至11月,我市规模以上企业财务费用增幅达到83.29%,利息支出增幅高达90.62%。2012年11家金融机构中有4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出现负增长,有6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环比负增长。
(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主要表现在:用工费用加大。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2011年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全市工业因此年增支12亿余元。用地指标缺口大。我市2012年工业用地指标计划为3165亩,每个区县平均500亩左右,而实际需求则要大得多。与此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长期看涨。用电支出有所增加。2011年内国家两次上调电价,测算我市工业因此年增支近6亿元。2012年上半年,重点调度的21种原材料如铁矿粉、焦炭、原糖等,价格同比上涨的有11种;重点调度的30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的有13种。虽然部分类别之价格短期出现下跌,但长期上涨是大势所趋。2012年1月至9月,我市工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4.2个百分点,企业经营呈“料涨品降”的逆向局面。
(四)投资存在壁垒,垄断行业进入难。目前,我市实体经济投资渠道依然偏窄,民间资本难以进入诸多垄断行业。尽管国务院先后在2005年、2009年出台“非公经济36条”、“中小企业29条”,2010年又出台“新36条”,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开放了电信、石油、重化工等传统垄断行业,但准入审批条件模糊、程序繁琐、缺乏透明度,再加上由于行政效率不够高和一些技术性的难点,上述措施操作性尚弱,很难落到实处。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深,促使国际间的税收竞争更加激烈,在面对经济放缓这一问题时,一些国家选择运用降低税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运用减税的方式,以期恢复自身经济,对于我国的实体经济却有一定影响。文章从影响美国减税政策的因素和其效果谈起,研究分析了美国减税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期望可以积累一些理论性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美国减税;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关系
1美国减税政策的影响因素
1.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税收水平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具体表现在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经济结构决定着税收中收入的结构和税制的结构。因此,能够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税收是否出现税收的变动,或者影响着税收是否会减少。站在某个角度上去看,经济衰退导致减税。美国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其曾经就使用过大刀阔斧的减税政策;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包括奥巴马和特朗普在内一些美国领导人,都采用了减税的方法,想要以此刺激到经济,希望经济能够得到增长,减税成为其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性工具。
1.2政府职能的影响
美国政府职能是影响其减税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在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固有功能称之为政府职能。美国经济的命运受到了大企业集团和垄断组织的支配,但是政府干预也有一定作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美国政府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维护职能的体现并不多,而随着经济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弊端显现出来,那就是“市场失灵”导致频发经济危机和降低了经济效率。政府开始介入其中,政府职能得到扩展。减税政策具有一定技术性,但是其也仅仅是一种公共政策,其到底有着怎样的效果不得而知,不同制度和类型的国家运用政策,其实际效果也有一定差异。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形势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还存在一些不协调,金融相关部门的过度膨胀、市场配置扭曲等,导致金融风险逐渐加大。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金融化存在薄弱点,金融供给实体经济的力度不足,导致实体经济发生弱化。以此为基础,本文从金融系统供给实体经济着手,首先,简要介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其次,分析了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金融化视角;金融;实体经济
一、引言
金融危机的寒流过去以后,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学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政府开始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金融改革、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进步的指导精神,积极促进经济和金融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党的召开以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新任务。在当前阶段的金融化视角下,深入探索和挖掘金融服务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成为相关人员新的工作目标。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
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一直存在,经济金融化的发展趋势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生命力日渐式微。金融危机过后,虽然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市场投入了较多的成本和精力,但是由于缺乏相对健全的金融体制和监管体系,社会资本的分配仍然存在失衡现象,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而发展状况一直未有较大的改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在金融化视角下,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进步之间是互利共生、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一)实体经济是促进金融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根据马克思金融理论,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金融开始产生和发展。随着社会劳动价值的不断重新定位,社会劳动生产率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持续提高,从而产生了剩余价值,随后产生了应用于商品等价交换的货币、信用,这是金融的初期形态。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在演变过程中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满足了实体经济越来越多样化、高质量的需求。金融发展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但是金融资本并没有劳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仍然体现在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中。因此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