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双语课程设计范文

双语课程设计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双语课程设计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双语课程设计

本科双语慕课应用型课程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国内外一些诸如“coursera”、“学堂在线”等网站提供丰富的慕课课程,国内高校逐渐建设具有区域院校特色、名师品牌和受到学生好评的慕课课程。应用型本科双语慕课建设的开展也必须结合学生学情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讲授语言水平等情况,适应慕课时代的需求。基于此,本研究借助超星公司慕课课程设计模式和coursera管理类课程设计案例,通过运用于本校双语课程《酒店管理概论》来设计该课程慕课课程的五大方面,初步实现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少部分双语课程慕课化构想。

关键词:双语课程;慕课课程设计;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

一、引言

慕课从2008年至今成为主流媒体的教育关注点。2012年在美国顶尖大学建立网路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国外“coursera”、“edX”、“Uadcity”三大网络课程提供商实现与众多世界知名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系统学习课程。根据Wikipedia2014年的统计数据,单就coursera拥有来自114家教育机构所提供的839门课程,学习者达到1000万。平均每门coursera在线课程注册人数达到2万,甚至有些课程注册人数达到23万。基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放性教学管理模式和高校国际化教育办学合作,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国内顶尖大学除了加入国外慕课教学平台和课程之外,也纷纷建设“学堂在线”、“MOOC中国”“中国大学MOOC”支持以及例如“上海交大网络开放课程”等高校自有慕课平台。由于慕课课程建设在国内普通高校处于尝试阶段,课程建设理念、设计结构、技术支持和效果评估等对于广大高校教师而言仍需要借助国内外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课程设计案例来丰富其课程设计的多层次理论基础,亦可借助超星公司商业化慕课设计模式以及指导性慕课设计方法来进行精细化再设计,使慕课技术服务于教学效果。

二、相关研究回顾

慕课作为高等教育一种重要的开放性教学形式,其课程建设、教学效果评估技术、商业化多主体参与模式等方面收到国内外学界关注。在知网、sciencedirect等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和“MOOC”微信号以“慕课(mooc)”、“课程设计”等关键词对2013-2015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有三十多篇国内和二十多篇国外学术论文。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以某些具体课程为例的慕课化教改。如根据慕课特点以英语听说等专业为例进行课程改革[1]。(2)、慕课建设的意义、利弊得失与深远影响。如孟庆宁分析慕课热潮的现实困境、行动逻辑和文化反思[2]。卫志民研究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3)、运用于慕课过程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如王陆设计了一种基于慕课教学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弹性型转弯教学策略模型[4]。(4)慕课后期反馈效果评价机制。马瑞、吴晓璇等人构建慕课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课程团队、学习用户、环境4个一级维度、8个二级维度、32个指标项[5]。境外研究较为系统,从相关慕课类型、特征、运作模式等概念研究到关注慕课课程设计中“学生视角”的教学效果与学习体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涉及到如医学等慕课课程设计中的“以生为本”理念运用和学习体验反馈技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法明确慕课设计内容、技术手段和教学战略等设计体系,更好体现慕课课程设计中的学生需求和效果控制。台湾学者如Yang-HsuethChen、Pin-juChen等则通过对慕课学生的田野阶段性访谈、课程过程记录和研究观察笔记等质性分析研究慕课学习团队的影响因素、激发策略和受益认知,为针对研究中国背景的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手段开发提供一手实证数据[6]。综上所述,专业课程的慕课课程设计研究更需要关注“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个案化教学设计特色和有数据测度为依据的展示重构。

三、慕课课程设计构建———以《酒店管理概论》双语课程为例

点击查看全文

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工程经济学是工业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通过对用人企业的调查,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分析课程体系设计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业工程;竞争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一、引言

当下我国的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转变和调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在精益化生产与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才。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因此,通过调研分析目前用人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评价与需求,对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方向进行调整,明确改革后本专业的总体布局、思路,确认本专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价值。只有结合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系统分析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高等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学生在毕业后才能适应当下激烈的就业环境。

二、学生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所回收的“毕业生能力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能力(实际问题的设计、编制能力);(2)概念能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3)归纳总结能力(将事物或者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特点进行分类整理,或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描述复杂的事物的本身及其特点);(4)逻辑分析能力(通过一系列工具将问题解决,并指导实践问题的能力);(5)工程通识应用能力(所学的专业工程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6)计算机应用能力(办公软件的运用等能力);(7)系统分析决策能力(对系统目标、环境、实施要求进行分析的能力);(8)表达能力(把想要表达的东西用具体或者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以供别人理解的能力);(9)倾听和争辩能力(将听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转换和找到对方语言中的漏洞进行攻击的能力);(10)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会使工作有序进行的能力);(11)工作协调能力(合理妥善安排和组织自己工作的能力)。

三、当前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实验室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实践

实验室教学是培育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对当前完善学生培养体系有重要影响。在全新的育人环境下,为有效改变实验室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对课程实验教学方案进行改革与优化。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模式,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明确实验室课程教学的任务,通过真正了解学生诉求、认识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书,分析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探索实验室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和实践策略,以期为当前全面提升实验室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由王利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9月出版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书,主要以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节选收集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在多年教学改革中的经验案例,主要从标准化案例的设计及其在护理专业学生评估能力测试中的应用、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策略、案例式教学在法学私法教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应对之道、“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外实习”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定位和提高大学本科阶段刑法学教学质量的思考等多个专业角度对专业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多个教育教学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论述,为当前开展教学质量,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提供了有效启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丰富,论述详细

该书重视理论内容解读,通过引进案例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新时期高校“教书育人”的系统集成与协同模式和休闲体育专业拟景教育模式等全新教学理论,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术科“1+3+1”双语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和道德叙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的重要范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全新育人环境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思考。在研究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改变以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塑造了解决实践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同时,该教学模式倡导解决实践问题,重点完成任务,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始终确保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尊重学生的差异化选择,充分改善学生对相关学习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检验有效转化为个人理解。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教学理念以生动、形象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展示,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从教学步骤看,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环节:第一步,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设置与现阶段教学主题密切相关,并且尽可能鲜活、真实的学习场景,通过为学生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与目标进入教学情境。要重视选择与现阶段课程教学主题相关的真实问题或者教学任务,并且将其作为当前开展教学的核心素材,使学生带着需要去解决明确问题进行学习,切实改善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式、探究式等学习活动。在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中,并非教师直接、明确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主要由教师向学生指出解决相关该问题的具体线索与框架,通过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有效交流,使学生在各类观点碰撞交流中,不断深化学习认知,加深和补充学生对所学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并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第三步,组织开展教学效果评价。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对学生已解决问题的方案及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确保教学质量。最后,从教学要求看,想要用好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其中包含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进行充分了解。在设计相关任务目标时,要坚持目标明确、编排合理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可供遵循的学习目标,在设计相关任务时,要以情境化、生活化为核心,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素材丰富,主题明确

该书研究风格极为新颖,通过明确“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研究主题,围绕杭州师范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实际,详细梳理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脉络,既详细、系统化表达了本书的研究观点,也为当前读者了解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学改革模式提供了完善的叙述框架。比如,该书通过介绍基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基于全程性与个性化的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探索、高师思政专业教育实习实效性提升策略探析和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探索等不同学科教学改革策略进行详细解读,实现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解析。在当前开展实验室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时,要满足以下实施要求:首先,实验室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实验室教育是现阶段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基地和特殊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教学内容选择等多个领域,均存在一广告-98-定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充分重视,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现象;部分实验室教学简单关注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的技能,未能充分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反问、思考及批判能力,过于关注实验教学的固化程序,直接限制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育等诸多问题。因此,面对当前实验室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很难有效实现实验室教学的理想成效。其次,尊重学生学习习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诉求。学生的学习创意与智慧,既源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提炼或借鉴,也源自小组协作学习,通过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交流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观点交流与碰撞中,能够将各类学习元素汇总、改造为个人的创新认知。实验室通过为学生设置多元互动的课堂形态,为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相互传递交流思想理解、互动分享智慧创意。同时,针对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的相关特征,还需要充分重视做好任务的分层处理,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全体学生均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就感。最后,在实验室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时,要系统化做好任务设计,通过设置由简单到复杂、难度不断增加的任务方式,使学生在“组合型任务”驱动下,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技能,真正发挥好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目标。同时,要结合实验室教育任务特征,分别设置“基础性—提高性—综合性”等完整的任务链,使学生在不断升级的任务层级中,切实提高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关注实际,适应未来

该书研究案例丰富,叙述主题明确,通过从完整视角详细解读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当前全面了解掌握各类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借鉴。同时,该书以深化教育改革的全新时代环境为研究基础,以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杭州市第二福利院老年小组工作等一系列具体教学对象为研究案例,综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诉求,提出了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启示和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照顾中的运用等多种实践性强的新观点,为当前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指导,也充分体现了本书论述始终关注教学实际的鲜明特点。在当前开展实验室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时,要重视采取以下实施策略:第一,要深化任务驱动,设置多元互动课堂。实验室要综合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设置多元互动课堂。为促进学生自由、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需要采用“创意接龙讨论”“头脑风暴”等相对自由的发散性讨论方式。通过规定一定时间,使小组之间以创意接龙、循环往复的方式相互交流观点理解,升华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的智慧创意。在这一过程中,也积极遵循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提出的塑造鲜活真实场景,布置明确学习目标的相关要求。第二,组织开展多元化的交流与探究学习活动。在实验室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开放表达、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个人的观点、看法,交流展示不同小组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对实验任务的了解。针对部分难度较大的实验活动,需要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共同协作的方式协同完成实验任务,通过共享实验设备、分享心得经验,增加各组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长,也为共享智慧创意,推动实验创新提供现实可能。第三,开展实验室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与考核工作。在开展实验室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时,要重视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通过对学生实验任务完成状况、知识点掌握状况及其他能力获得状况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学生对具体实验任务形成深度了解。在实验室任务考核过程中,要重视做好过程性评价与实验任务完成状况双重标准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实验室任务完成状况进行详细解读,提高了全书的论述价值。该书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基础,详细阐释了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多年来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通过从专业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案例筛选和解读,有利于当前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面对知识经济环境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高校实验室要以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技能培养为目标,通过引入实验室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重新构建综合育人方案。实验室要立足自身定位与专业特色,综合学生的客观情况及培养需要量身定制课程培养方案,通过做好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点击查看全文

谈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改革对策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文章结合学院及学科专业特点,从教学资源建设、讲授模式与教学方法、考评方法等方面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进行探索,注重课堂中的双语教学及互动探讨式教学。学生的编程能力以及计算机专业术语的表达与认知能力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次改革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为学生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对大学程序设计课程其他方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语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授课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全球IT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太原理工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对与IT产业紧密相关的计算机相关程序设计课程实施改革的英文教学已成为实现这一理想与目标的必经之路。近几年,在全国各地高校实施双语教学已成为教育部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1,2]。

一、改革措施

1.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与教材选取两方面。其中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学团队由5位教师组成,他们全部有1年及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获博士学位的达100%,且涵盖计算机科学、应用物理学、光学工程、电路与系统等我们学院各个专业方向。而且我们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这为本课程在我们学院的改革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经过精挑细选,此次改革选取的教材为哈工大苏小红教授编写的《双语版C程序设计》,这本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对知识点进行了介绍,书中的中英文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为了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本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IvorHorton主编的BeginningC作为学生的课内外参考书,此书是C语言的经典和入门必读教材。为避免出现理解误区,结合课件及课堂教学,推荐通俗易懂、深受教师与学生好评的中文教材进行配套。因此,将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作为辅助教材。除教材与课内外参考书外,我们也运用了“互联网+”技术,推荐学生使用网易公开课,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时任副教授MehranSahami博士的《编程方法学》(ProgrammingMethodology)、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ChaLesLeiserson和ErikDemaine的《算法导论》(IntroductiontoAlgorithm)以及苏小红教师的精品共享课程等。通过利用这些公开课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充分补充,有课堂上没有明白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线学习与补充自己在课内学习的不足,有助于C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与提高。讲授课件主要采用双语模式,在重点知识点与关键专业术语处给予中文注解。主要选取与专业相关的例题,加入如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等专业方面的程序代码与实例分析,激发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2.授课模式。目前高等学校进行双语教学采取的课堂授课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全英文课件,全英文讲解;二是全英文课件,全中文表达;三是全英文课件,中英文混合表达。由于本课程在我校的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模式还在熟悉与适应过程中,为同时兼顾双语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我们选取第三种授课方式,即全英文课件,混合中英文表达。由于选取的是中英文教材,督促学生一定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对于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多听教师讲解。虽然PPT课件大部分是英文的,使用英文讲解,但遇到重点或难点等复杂专业概念时,教师会采用中文进行复述与讲解,以便学生可以准确地理解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又不影响英语的教学特点。由于在前期全中文的课堂讲解中,与学生的互动效果非常好,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随时举手提问。这种授课模式虽然比较耗时,但是可以增强课堂内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3.教学方法及手段。首先在光源与照明专业班级实行双语教学试点。由于许多计算机软件都源于国外,其原版均是英文,通过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适应原版未汉化的计算机软件,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以适应国际化要求,达到告别哑巴英语以及可以使用原版英文软件开发大程序的目标。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调试能力,并且掌握在程序调试中出现的各种专业术语及其英语表达,为今后更高层次的编写程序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英语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提高英语学习水平而牺牲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目标为代价。尝试采用课堂讲授与翻转式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前者主要依靠教师集中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后者则围绕某些例题与习题进行翻转式教学。教师提前两周布置命题,请学生分组进行编写程序代码,到时间节点时,每组的成员要分工进行现场讲解本组编写代码的算法与思路,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英文表述,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其他组的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被考查的学生要回答教师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英文表达能力。班级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30—50人左右。

点击查看全文

PDCA循环临床医学下双语教学管理应用

【提要】探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从2013年9月开始,该院将PDCA循环引入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保证双语教学质量控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双语学习能力,进而提升了双语教学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是一种新探索,有利于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教学质量管理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必然趋势[1-3]。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等院校需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并将双语教学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观测点之一,双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4-6]。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引导和积极推动下,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掀起了一股双语教学热潮。目前,双语教学仍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重点[7-8]。近年来,本院积极落实双语教学质量目标管理,通过采用PDCA循环的管理办法,在双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现总结如下。

1资料来源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与双语教学的临床教师46人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65人(包括五年制本科生442人,七年制本科生123人)。

2研究方法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9]。2.1计划阶段(P)根据《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查找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影响因素[10],提出解决措施和计划。2.1.1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修订职称评定文件,对拟晋升副教授职称但未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组织开展英文讲课比赛,规定参赛选手需具备双语授课资格,获奖选手可依据获奖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评审加分、出国进修优先等权利;加强双语教学目标管理,规定双语教学的质与量、教研室年终目标管理评优挂钩。2.1.2选拔优秀双语师资重庆医科大学实行双语教师聘任制,严格考核,择优上岗。具体流程如下:(1)教研室推荐,教学职能部门审批。推荐的必备条件为热爱教学,教学职称达讲师及以上,英语基础好且具备2年及以上国外留学经验。(2)教学基本功培训。教师必须参加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案讲稿撰写及英语语言能力等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考核合格。(3)两级师资准入考核。教师完成教学基本功培训后,需要同时通过教研室层面及学院层面两级师资准入考核,便能获得双语授课资格。教研室层面主要考核把关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学院层面主要考核教学综合素质与能力。2.1.3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医学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整合课程,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多样化,形式灵活化[9]。学院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双语学习能力为目标,筹建医学专业英语教研室,增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从根本上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基础。每堂双语课程实施教学前1周,要求授课教师整理并上传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重要专业英语词汇、PPT课件、教案讲稿、英文参考文献及参考双语教材等资料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预习并完成预习测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将引导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相结合,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1.4开展形成性评价双语教师围绕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强化双语教学课前预习测验和随堂测验2个形成性评价环节。教师统计分析测验结果,适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加以巩固。2.2实施阶段(D)2.2.1强化双语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每学期开学前,教务处召开全体双语教师教学工作会议,强调双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强化双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心,规范双语教学的制度管理,要求教研室实行课程负责人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确保教学顺利实施。2.2.2加强医学生教学管理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前,教务处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对医学生进行3学时的双语教学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双语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细则和PDCA自我学习管理等介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2.2.3严格落实政策制度按照预定计划,严格执行师资聘任制度,规范双语教学课程管理,充分发挥职称晋升、目标管理等政策的激励作用。针对双语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随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反映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确保各项计划、措施落实到位。2.3检查阶段(C)通过对教研室-教师-学生三方考核和双语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法,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工作已圆满完成,哪些工作有待继续完善,并分析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到检查结果分析及时,问题不足反馈整改到位,不断改进双语教学质量。2.4处理阶段(A)教务处统一将三方考核与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评析,并以书面报告或口头形式将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反馈给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复查。对成效显著的措施固化成文,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进行原因分析并进入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同时,每学期组织召开1~2次师生教学交流会,交流双语教学信息,及时改进双语教学中的不足,推广教学经验。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