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税务绩效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税务绩效管理从2014年开始试行,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绩效管理体系。特别是2019年以来,中央先后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为税务绩效管理提供了越来越明晰的指导。高质量推进税务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树立全员绩效意识,增强税务绩效管理的凝聚力税务绩效管理是按照要求,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的生动实践。我们推行的组织绩效,着力于抓班子、促落实;推行的数字人事,着力于管干部、带队伍。两者都与每名税务干部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数字人事实现了干部考核管理日常化,形成了个人成长账户,是识人用人的重要评价依据。我们要积极引导税务干部自觉树立全员绩效意识,增强集体观念,把绩效管理作为心中事、份内活,用心用力做好,不断增强税务绩效管理的凝聚力。要有心怀大局的格局。全员绩效意识首先表现在想大局、谋大事上。各级各部门在制指标、定政策、作安排上,要从是否有益于发展全局、有助于改善大局上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切实把干部个人努力引领到税收工作实际需求上来,充分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应该全面、准确理解考评规则、指标,不能只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和立场上解读、自说自话,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和理解税务绩效考评的公平性、合理性,从而增强税务绩效管理的认同度和执行力。要有主动担当的作为。全员绩效意识体现在行动上,就是应该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团结协作。
税务绩效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靠几个部门或者哪一级就能筑好,而是必须靠系统上下、各级各部门的纵向互动、横向联动。从历年税务绩效指标内容来看,综合性指标越来越多,工作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各级各部门既要守土有责,把绩效管理的聚焦点放在基础工作的落实上,放在服务保障的优化升级上,放在问题短板的补齐补强上,狠抓工作的落实落地和提质增效;又要多一分担当作为,少一分推诿扯皮,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发挥好主办和协办部门两个积极性,贯通机关和基层的任务对接渠道,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谱好绩效合奏曲。要有创先争优的状态。全员绩效意识最终要落脚在为本单位、本部门创品牌、增影响、树形象上。工作优不优、评价好不好,最终反映在绩效考评成绩上。因此,不光要盯紧考核指标任务的落实,干出实绩;更要善于把潜绩转化为显绩,遵循规律、运用规则、扬长避短,提升宣传总结推介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聚合全系统力量出经验、创品牌、争荣誉,共同提升单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进考评规则指标,增强税务绩效管理的落实力税务绩效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抓班子、促落实。绩效管理抓好了,班子就抓强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也能保证顺利落实落地。抓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规则科学、指标精准、考评公正。各级税务机关应继续坚持绩效管理和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以更科学的办法、更有效的手段、更务实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考核工作。着力提升考评规则的科学性。突出考准考实、简便管用,坚持制度规则的持续改进和平稳升级。对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该坚持的要继续坚持;对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不够充分的,要瞄准目标、找准问题认真加以改进。要继续坚持“无差异无管理”,以可衡量、可考实、可管控为标准,坚持量化优先,突出客观评价、指标机考,对常年考评无差异的指标该取消的要大胆取消。要更加凸显争先创优的激励性,统筹设置加分项目类别、分值,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着力提升指标编制的精准度。
突出战略引领、聚焦中心,从大局出发,上下协同,统筹好税务系统和地方政府考评,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要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目标、问题和结果导向,聚焦“硬核大事”“短板弱项”编制指标,把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纳入考评,结合各地实际合理确定标准内容。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盯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定指标,防止小问题酿成系统风险。要继续坚持为基层减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着力提升考评运行的公正性。突出责任共担、奖优罚劣,坚持督考合一,以督的方式抓实考核过程。对考评搞形式、走过场的给予相应惩处,敦促考评部门认真履行责任。进一步加强指标共考共管,对涉及多部门协同完成的综合性指标,既要合理分解、引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又要关联延伸考评下级指标,形成整体推进、一体落实的考评格局。深化结果运用实践,增强税务绩效管理的生命力税务绩效管理只有考实用好,才能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的用人导向。各级税务机关要负起责来,严肃认真用好考评结果,不断增强税务绩效管理的生命力。强化结果运用意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9年是数字人事全面推行的第一年,绩效考评成绩、数字人事结果均已载入历史账册和个人成长账户,成为评先评优、晋级晋升、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三必看五必用”等结果运用规定,着力解决“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问题,把好出口关,确保政策用对用好用足,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形成鲜明的带动示范效应。完善结果运用制度。要深入学习研究税务总局新修订的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办法和数字人事新制度,准确掌握及运用领导考评、负面清单、结果运用等新规定、新内容,同时注重简单简便易行,配套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结果运用保障办法,不搞“留痕管理”,不增加干部负担。强化措施确保落地。注重分级分类、可量化可累积,鼓励基层进一步细化、实化考评结果运用举措,探索在部分基层税务局试行按照岗位性质纵向分级、横向分类的考核方式,优化岗责体系建设,提高考核结果的可比性,促进工作执行力建设,树立“崇尚实干、有为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
作者:袁继军 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党委委员
绩效管理在税务系统的全面实施,促进了税务部门职能转变,提振了税务干部的精气神,提高了税收工作质效,也提升了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但是,绩效管理在基层区县局落地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多维度数字绩效跟进优化不及时,绩效管理正向激励缺乏足够动力等。笔者对进一步完善基层税务部门绩效管理有以下几点思考:持续打造数字绩效,实现多维自动考评。在大数据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打造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绩效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紧跟“以数治税”的新形势,利用数字新技术对内外部海量信息的分析,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量化机考指标占比,为绩效考评提供数据参考,为绩效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借助数字绩效管理平台切实增强绩效考评结果的公正性,提升绩效管理的精准度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尽快打通绩效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尤其是尽快实现绩效系统与各类税收业务系统、电子政务平台、网络智能终端等绩效管理指标所需相关数据的关联融合、交换归集、共享共用,尽快建立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绩效实时数据的交换共享和自动推送制度机制,实现绩效管理考评的信息化、数据化和实时化;实现绩效管理信息数据的自动留痕、自动抓取、自动分析、自动考评;实现绩效管理从传统收集基础静态数据、自动留痕获取动态数据、综合分析评鉴评价(民主测评)掌握情态数据等“多维度立体化”来展现绩效结果。有效避免在当前基层绩效管理中人工重复工作负担过重、考核数据失真、考评结果失准的现象。持续强化绩效融合,突出分类差别考评。绩效管理应通过结果显现区分度,来体现考核考评的价值和绩效。
一是强化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融合互促。这既是当前绩效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和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加强绩效压力传导,打通绩效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要通过组织绩效把目标任务压力传导到不同层级的人员,借助个人绩效最终助推目标任务在基层的落地见效,实现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融合互促。
二是实行组织绩效与目标责任的挂钩激励。适度加大对组织绩效优秀先进单位给予领导干部职数和优秀人员占比提高的激励。同时,组织绩效应与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评结果相互挂钩互促,实行组织绩效与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挂钩激励,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愿景的协同共进。
三是提升个人绩效中工作实绩权重占比。在优化升级基于“大数据”数字绩效管理平台的同时,在数字人事中提升个人工作实绩等机考考评占比。借助自动获取个人日常工作数量质量、过程监控、规范程度、差错评价、违法违纪等动态信息数据压实个人绩效考核,体现结果导向,避免过度依赖主观判断,进一步增强全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
作者:邹军龙
摘要:在当前构建效率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国税部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所以,完善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高国税干部的工作效率,树立国税部门良好社会形象。因此,本文针对平衡计分卡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国税部门;绩效管理;应用
一、引言
国税部门作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执行法部门,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适应政府管理改革的趋势。尤其是当下,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及部门都开始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陆陆续续引入各种类型的考核和评估做法[1]。首先是从目标管理到目标考核责任制,再就是从专项检查到各项目绩效评估,促使绩效管理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进政府工作作风等。因此,如何有效激励基层国税部门和一线国税员工,务实敬业、脚踏实地、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身心投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中成为了首要目标完成任务。
二、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可以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可供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战略控制框架,从而实现企业的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有机结合。另外,平衡计分卡也是主要从客户、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的四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尤其是在财务方面,平衡计分卡能够计量已经实施的经营方案的经济后果,为财务剂量提供最终的信息。另外一方面,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为组织提供一份全新的绩效管理系统框架,还是为组织在战略管理上与绩效考核之间相互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其主要方法是通过相应的绩效指标来设计与分解,将绩效考核与激励组织战略结合在一起。其次,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财务方面的指标来对组织目标完成程度进行管理和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为基础非财务指标对组织目标完成过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的效果。
三、平衡计分卡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逐渐走向经济新常态,金税三期成为我国经济新形势下的重要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商管企业如何在金税三期的背景下合理进行税收风险预防以及治理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阐述了金税三期的相关概念,对金税三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金税三期背景下我国商管企业出现的风险问题,阐述其发展制约,在金税三期背景下商管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针对商管企业的税务发展提出借鉴建议,促进商管企业的发展与运营。
关键词:金税三期;商管企业;税务风险建议措施
一、金税三期相关概念阐述
金税三期是指国家推行的一种重要防伪税控系统,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倒卖以及虚开专用发票等手段进行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国家开始颁布相关政策,在纸质专用发票物理防伪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对企业税务系统的相关管理工作,其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等。通过金税三期的有效运行,可以实现以下作用,首先,实现了纳税服务的充分优化,由于金税三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纳税处理,企业的相关业务信息都被录入系统,因此,企业进行纳税时流程得以简化,处理时间相对缩短,大大提高了税务业务处理效率,其次,金税三期工程优化了相关纳税环境,由于金税三期对诚信纳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税三期系统会不定期的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并且督促企业进行合理纳税,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处理以及缴纳时,更加谨慎和合法,优化了相关纳税环境,最后,金税三期工程有利于企业充分实现自我管理,提高税务监督效率,在金税三期上线之后,企业通过网络技术可以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自身职权乱开发票,代开发票等,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商管企业的经济利益,帮助企业规避相关的纳税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健康运营与发展。
二、金税三期背景下商管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
由于金税三期是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技术建立信息集成平台,要求商管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税务管理,与以往传统的税务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商管企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商管企业的进步与发展。1.商管企业税务员工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缺乏技术培训在金税三期的背景下,企业员工在进行相关的税务处理中,必须通过金税三期的信息集成平台进行税务的申报以及缴纳,因此,对企业员工的计算机技术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的商管企业运营过程中,缺乏对税务员工的相关培训,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税务员工的准入门槛上,一些商管企业没有设定合适的准入门槛,缺乏对金税三期的相关税务操作有经验的员工,导致员工的整体效率较低。其次,金税三期实行以来,由于需要通过信息集成平台进行税务操作,因此,需要税务员工加强相关培训,但是,一些商管企业的管理层忽视了培训对企业税务操作的重要性,没有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也没有灌输税务员工金税三期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意义,导致一些税务员工对金税三期工程不了解,具体的计算机税务操作不熟悉,税务员工的业务操作水平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最终企业中的税务操作错误频繁发生,影响了商管企业的正常运营。最后,商管企业缺乏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一个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通过设定绩效指标来评价税务员工的工作情况,然后奖惩有当,通过合理的激励或者惩罚措施来规范税务员工的行为,但是,商管企业没有制定出关于税务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员工吃大锅饭现象严重,不能有效促进税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阻碍了商管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2.没有建立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缺乏内控流程的优化在商管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内控流程优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管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内部的管理人员在对税务业务的操作进行具体的监督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监督力度不足,一些税务员工利用自身的职权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损害了商管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商管企业根据内控制度设定内控部门对税务操作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一个合理的内控部门应该由领导层统一领导,直接对管理层负责,通过对税务部门进行有效定时的监督来保证税务操作的合法性与透明度,但是,在大多数的商管企业中,没有设定有效的内控部门,导致税务监督水平较低。最后,商管企业没有对内控流程给予优化,在对税务工作进行监督时,很容易导致某一监督环节遗漏或者对一税务流程进行重复监督,浪费了人力成本,降低了监督效率与效果,导致商管企业的税收水平得不到明显的提升。3.税务人员对相关税收政策了解不全面,影响了税务业务处理效率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处于不断转型变革中,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税务部门不断出台新的税务政策与管理办法,因此,需要商管企业的税务员工及时关注税收政策,以便进行正确的税务处理工作,但是在大部分的商管企业中,当税务人员刚刚了解新出台的税务政策并且运用到实际的税务操作中时,国家又开始颁布新的税务政策,往往会导致企业税务员工的疏忽或者对政策理解不够充分出现一些税务操作错误的行为,影响了商管企业的纳税申报以及缴纳,阻碍了商管企业的发展。
三、金税三期背景下针对商管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提出的建议措施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构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国家的利益。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不重视税务风险的控制,税务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有效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必须从内部控制出发构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自身对税务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税务审计
一、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结构与企业文化1.治理结构不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未形成“风险观”从治理结构来看,国有企业并没有设立从事税务风险管理的部门,例如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一般由董事会组织相关工作,董事会除了制定日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之外,应当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监督负主要责任,纵观国有企业,由于风险意识缺乏,没有制定相关文件明确董事会及管理层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也就无法保证董事会在风险治理上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另外,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税款的计算缴纳一般由财务人员完成,无法独立履行税务风险的职责,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如何直接提高生产效益,很少单独针对税务风险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致使财务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很难识别并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再加上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素质的人员,税务风险管理活动难以展开。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审计项目来看,基本集中在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很少有企业对涉税事项进行专门审计,没有事先预防和事中控制的意识,所以在产生税务风险时,企业只能被动的采取应对措施,缺乏主动性;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两者相辅相成,内部审计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我国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能缺乏,无法满足税务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需求,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可行性强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虽然都建立了财务制度,但由于没有严格执行,造成纳税核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制度、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并没有制定针对税务风险管理以及解析近年来税法政策变化等专项培训计划,拥有重大决策权的领导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对风险的控制也主要集中在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对税务风险的关注程度不够,税务风险意识淡薄,未形成“风险观”,致使企业的税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在制度方面,并未制定纲领性文件、税务风险管理手册、各环节税务处理指南等等。2.没有建立税务绩效管理制度和税务风险管理问责制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多以利润为中心,以业务完成量为主要指标,并没有建立税务绩效管理制度,在考核税务人员绩效上除了考察其是否按时、准确纳税等定量、定性指标外,也没有在绩效考核表中设置针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指标。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问责制,发生税务风险时无法追究到个人,造成凡是发生税务风险都由财务部门承担的不公平现象,不利于税务风险管理。
(二)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未考虑风险与战略的关系。风险与战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自身使命、愿景以及价值观之外,还应当考虑战略的实施对企业风险产生的影响,错位的、与税务风险管理不相适应的战略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加大,税务成本上升,反过来就会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明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了不符合企业当前形势的战略,加上保证战略实施的业务目标过于激进,造成“战略”与“风险”相脱节的现象,无疑给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另外,国企领导通常认为税务风险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只存在于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环节,只要企业按时缴纳税款就一定不会产生税务风险,因此,领导不会将税务风险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三)内部控制制度自200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国有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陆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企业本身实施内部控制的条件不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缺陷等原因,出现了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无法满足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授权审批方面,企业在日常的业务处理中并没有办理授权审批手续,在作重大决策时都没有实行集体决议制度等。在会计记录控制方面,虽然企业对会计岗位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建立了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但由于在会计记录控制方面较为薄弱,加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原因,企业常发生错记漏记重复记录等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在资产管理和档案保存方面,该企业对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等缺乏监管,在建工程、纳税申报等相关档案保存也不完整。风险控制方面,企业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重大风险项目没有做好风控工作。
(四)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与沟通制度在“互联网+税务”风靡的背景下,税务信息化成为必然,大多企业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并未建立税务风险信息系统和信息与沟通制度,税务环境复杂多变,当发生税务风险时只能被动地“补缺补漏”,不利于管理者整体把握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