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税务征收管理范文

税务征收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税务征收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税务征收管理

浅谈合理增值税征收管理途径

摘要:在我国税制管理中,营改增是重要的税制改革措施,对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增值税的征收管理效果,对整个增值税税制改革的落实,以及增值税的征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立足增值税征收管理实际,探讨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途径,为整个增值税征收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增值税在征收过程中能够提高征收效果,满足征收需要,解决增值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征收方法粗犷的问题。

关键词:增值税;征收管理;改革途径

引言

从目前增值税改革来看,做好增值税的征收管理是落实增值税改革措施的关键。结合当前增值税征收管理实际,在增值税征收管理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提高覆盖面,应当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发挥增值税的积极作用,同时,应加强现代化税收征管制度建设,使增值税在征收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依据作为支持,解决增值税在征收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以及征收手段单一的问题。因此,拓宽增值税征收管理渠道,对整个增值税征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我国增值税征收管理中,应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征税范围作为增值税征收管理中的重点,保证增值税征收范围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提升增值税征收管理效果显得至关重要。为满足现代化税收行业实际发展要求,还应对增值税征收范围实施扩大处理,发挥征税范围在增值税征收管理中的作用效果,严防我国增值税征收管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推进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掌握增值税的特点,分析试点取得的成绩我国增值税在征收管理中,为了提高增值税的征收效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试点,对增值税在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估,保证增值税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与营业税的有效过渡。从目前增值税的征收来看,增值税改革已经全面落地,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推行,对增值税的增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增值税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增值税的征收效果,既反映出了税务机关的征收能力,同时,对税务机关的增值税征收管理方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增值税的特点,以及增值税的征收要求和增值税的起征点,以及征收规则等信息,在增值税征征收管理过程中,应当掌握增值税的基本特点,对增值税在征收管理中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增值税征收管理中的征收要点,为整个增值税的征收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对增值税征收管理试点城市的分析,能够总结增值税征收过程中的问题,便于在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中提前采取解决措施[1]。

点击查看全文

互联网+税收大数据下征税风险管理

[摘要]自从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来,人类利用信息科学等创新技术创造了许多奇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来临,征税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税务征管制度逐渐暴露弊端。“互联网+税收大数据”背景下的征税风险分为税源征收风险、征税制度风险、征税管理风险。文章在分析“互联网+”与传统税收融合的基础上,旨在探究“互联网+税收大数据”背景下影响税收现代化征税风险的因素,对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以期提高征税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征税风险管理;大数据

1引言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总理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展现新的社会经济模式已经出现。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不再仅是传播媒体,更是带动用户持续性转化的平台,“互联网+”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战略资源,为本国正处于初级阶段的税收现代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量和强有力的保障,由此可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与税收数据深度整合,进一步加强税收风险控制,促进税收效率提升是中国促成税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根源,是保证政府财政职能的基础,也是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控制征税风险,是为整个国家的经济根基提供保障,也是在“互联网+税收大数据”背景下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因此,各级财税机构应积极自主参与“互联网+税收大数据”经济战略,应对税收征收与管理的新挑战。

2文献综述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通过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共享,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联合,缔造全新的发展生态系统,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度和生产力。孙存义、谭荣华(2017)认为,税务大数据的核心是税收数据分析,因此,在税务数据识别和分析方面应该有所突破。雷炳毅(2016)认为,“互联网+税务”不仅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效与税收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要把掌握税收业务并且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人连接融合在一起。美国著名学者SalomonHübner首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经过数十年理论沉淀,税收风险管理思想先后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认同,并建设了许多相关的风险管理组织。田凤平(2008)提出将税收风险=税收风险×经济调控风险×公共支出负债风险×税收征管风险。谢双金(2007)认为,税收风险=税收固有风险×税收制度风险×税收管理风险。本文在总结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税收现代化初级阶段可以将“互联网+税收大数据”背景下的征税风险分为税源征收风险、征税制度风险、征税管理风险三类。

3征税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点击查看全文

基层税务业务培训模块化探究

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之后,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机构合并后,使原有的国税地税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基层税务人员急需进行新业务培训,由于培训涉及人员众多,培训内容繁复,学习培训与日常征收任务在时间、形式等方面需要进行协调,将新的涉税业务进行模块化整理,开发为培训模块,既有利于解决征收工作与学习培训之间的时间矛盾,又有利于解决培训场所和培训形式的空间矛盾,提升税务人员的碎片时间利用效率,能够同时照顾到学习培训与征收工作。

一、业务培训模块化的内涵

基层税务业务培训模块化,是指区分基层税务的业务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根据既有的岗位职责要求和规范流程,设计成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按照工作目标要求,再对不同模块进行功能组合,展开对相应员工的业务培训,并最终形成基层税务业务培训系统,具备基层税收业务岗位培训系统功能。

(一)模块化概念的发展。模块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初期被提出的,其最初是在排列组合的讨论中被发现的。模块化概念产生之初,是以理论形态被广泛地运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其应用范围被限制在纯理论范围。到了20世纪中叶,模块化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那就是模块化理论从理论形态开始向社会生产实践的逐步拓展。这一时期的模块化理论所反映的基本思想集中在环组的结构化模块设计的探讨和运用上。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块化理论逐步突破了简单的技术应用阶段,并扩展进入到了非物理产品领域。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把模块化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实践中的,其开始应用是作为指导生产的架构而出现的。从超级计算机结构,到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再到程序设计语言,愈来愈多的模块库被建立,模块化理论真正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模块化理论以及设计思想越发成熟,很多行业或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可以说模块化理论已经被大规模推广运用。

(二)构建模块化平台的特点。纵观模块化理论从相对单纯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可以认为许多客观事物都具备模块化设计所要求的条件,从而使其具有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意义。考察模块化理论的应用发展并总结模块化应用案例,应用模块化设计所遵循的基本条件应该有:(1)系统性。每一个模块不是单独存在的,模块与模块搭配组合在一个系统框架内,由系统解决模块之间的连接问题。(2)组合性。通过不同模块灵活组合,并实现多种系统功能,是模块化设计的优势所在。(3)独立性。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根据不同规定不同口径,设计并划分成一系列的业务模块,保证每一个模块的准确和相对独立。

(三)基层税务系统构建模块化教育平台的现实意义。仔细分析基层税务工作,同样具备了模块化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现有的诸多具有标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基于税收业务整体框架,进行税收业务模块化设计,并通过不同模块间的相互组合,解决不同岗位上的培训教育问题,应用于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施行基层税务业务培训模块化具有极强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可以规范统一现有业务的操作流程,提升基础性业务的办结速度和准确率;另一方面可以灵活组合各种业务,使得各岗位在不同分工中获得定制化模块,提升岗位工作效率。目前,在现有的业务培训中,基层税收业务模块化设计已有所涉及,但是在全部基层税收业务中并未开展模块化建设,这项工作可以让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深挖空间。

二、基层税务工作业务培训模块化构建原则

点击查看全文

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研讨

摘要: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很多风险,其中税务风险是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及其产生成因,提出了管理与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对企业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防范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未按照税收相关规定少纳税款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和因企业适用税法不准确导致多纳税款的风险。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对税法的理解不够深入,纳税行为未能按照税法规定,存在应纳税而少纳税甚至不纳税行为,使企业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和声誉受损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办税过程中对税收政策掌握不准确或没有采取技术性的避税措施,没有享受到应该能够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或税收筹划不到位没有进行合法规避税费,使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过多的税收负担。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的交易行为与模式越来越复杂,国家税收制度的逐步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技术的提高与征收管理力度的加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税务问题也日益增多,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加大,给企业各方面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企业管理与防范税务风险成为当务之急。(1)树立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观念,有利于企业规避和降低税务风险。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及时发现企业税收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解决,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合法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2)企业管理与防范税务风险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企业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时常控制企业税务风险以及进行税务审计工作,能促使企业依法纳税,减少企业因为税务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3)企业管理与控制税务风险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自身信用度,避免受到信用损失。如果企业由于某些原因而无法及时缴纳税款,可能会被税务部门认定为偷漏税和逃税,就会给企业信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并给企业带来纳税信用的不良记录。通过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企业纳税风险,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4)防范税务风险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协调税务机关和企业之间的征纳税关系。在企业发生税务风险时,企业如果能及时与税务机关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协调,就可以避免给企业带来各种损失。

二、产生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通常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对纳税筹划和税务风险的认识、企业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经营理念与发展策略、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行、企业信息管理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税收法规或地方法规的适用性与完整性、税收征收管理技术和管理力度、市场竞争环境等。

点击查看全文

个体税收论文:个体税收征管状况与完善路径

本文作者:陈如意 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当前个体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据调查,在一些地方,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登记的个体户只占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户的70%左右,可见其中存在较多的漏征漏管户。并且个体工商户数量及其庞大,占据了地方税务机关管理的绝大部分,并且其分布广,遍布城乡的各个角落,经营灵活、变化性大,这让税务机关的征管行为雪上加霜。个体工商户账簿建立不完善,难以准确查账征收。有的个体工商缺乏建账能力;有的个体工商户有建账能力且经营比较好,但其仍然不愿意建账;还有的个体工商户虽然建账了,但是却建的假账。个体工商户不愿建账的原因:首先,建账增加了经营成本,个体户业主一般对税收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准确地建立账簿,需要雇用财会人员为其记账,增加了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成本;其次,建账增加了收入的透明度,健全的会计账簿,可以充分准确地反映出其经营状况、收入水平,这将会导致税负提高。因此个体工商户更愿意采用定期定额的征收方式。

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适用于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和县以上税务机关(含县级,下同)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的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收管理。从理论上讲核定税额有法可以,并不难,然而操作起来却十分的复杂与困难。首先核定税款需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资料,然而个体户业主为了少纳税,往往不会提供正确且充分的一手资料,使得税款核定难以到位。其次征纳双方在生产经营额上难以达成共识,个体户为了多获得税后利润,一般会尽量减少其“生产经营额”。随着计算机征收征管领域的不断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税务部门的领导因此觉得税务人员过多,然而有些税务人员的素质却没有跟着提高,导致效率低下,又让人觉得税务人员过少。同时,较国家税务机关相比,地方税务机关人员少、事情多。据统计,税务机构分设后,分流到地方税务系统的人员比国家税务系统的人员少,然而地方税务系统的工作量却比国家税务系统的重。在调查的5个乡镇、10个街道两千多户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人员8人,人均管理200多户。且地方税务系统的征管经费少于其正常所需水平,部分执法人员的素质难以应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税收征管,从而导致了征管力量薄弱。征管改革取消了专员专户管理制度,打破了“一员到户,各税统管”计划,建立了“以纳税申报为依据,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专业化分工”的全新征管模式。然而许多税务人员旧思想、旧观念根深蒂固,不愿舍弃旧方法,亦不会去主动跟上改革的步伐,导致征管制度与征管行为分离开来,没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改革后的征管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亦会出现很多需要探索的问题,如税收任务的落实问题、以及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等问题。

税收政策对个体工商户不公。首先,国家对个体工商户的起征点是5000元。若一个体户月营业额是5000元(假设其利润率为20%),则其需要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大致税率在8%左右,相当于400元税款,那么其税负是是过重的。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对有发展前景,生产经营规模大的个体户进行了“地方保护”,放松了对个体大户的税收征管。同时个体大户由于资金较充足,往往能利用会计人员为其减小“营业额”避税。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受传统核定税额方法的影响,在调查核定税额时不注重调查研究,在未准确了解其规模大小,项目利润高低的情况下,错误地、简单地推算出营业额,使得生产经营规模小的企业反而税负更重,形成了税负上的差别。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个体工商户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但由于个体工商户数量大、分布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很难做到完全进行营业登记。并且由于法律制度不够严密且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个体户业主因存在侥幸心理而不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对于完善个体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针对其纳税意识薄弱、核定税款难问题。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小规模个体户业主普遍缺乏税法知识,所以应组织人员定期对其进行税法宣传,并持之以恒。应将税法宣传活动落到实处,不断改进税法宣传方式,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杜绝形式主义。尽量让业主深入了解到其应尽的纳税义务、享有的权利以及对应的法律责任,让其体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培养其主动纳税意识。针对账簿建立不完善问题。对于建账,税务机关务必监督并促进个体工商户有序建账。税务机关应明确凡是领取营业执照有固定场所的个体户,都必须按照会计制度设置账簿。对于部分小规模个体户业主因缺乏资金和税法知识而难以准确建立账簿的,税务部门应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知道,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账簿。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