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

数字教育培训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数字教育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数字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中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将数字化网络技术应用于培训教育工作中,可以为培训教育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引导,同时也能丰富教育培训形式,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数字化网络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技术;教育培训;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相应的对企业内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工作人员对知识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全面实施“人才强企”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网络技术教育体系,以缓解工学冲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与教育成本,全面提高企业内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1数字化网络技术在教育培训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是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必然途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重点关注企业内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网络技术体系,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培训方式与主体,对于教育培训主体来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企业内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更加注重人员综合能力与道德观念的培养工作。对于教育培训方式来说,在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下,也从传统的单一化、口头化以及片面化的教学形式转变成为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形式,不仅使教育培训内容更加丰富,还提高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员工掌握更多现代化知识,拓宽员工视野,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工厂发展的要求。

点击查看全文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问题探析

摘要:在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为各种新媒体技术所替代,加强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创新新媒体形势下工作途径是当前编辑亟须解决的问题,而继续教育培训是提升编辑能力最直接快捷的方法。目前已有的继续教育培训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师资力量不佳、环境氛围及评价体系缺乏以及编辑思想观念不积极主动等问题。加强完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管理,加强时代性和实用性业务知识的内容培训,开展分层分类多模式培训,发展中青年授课专家,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传统期刊的转型升级,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媒体融合;学术期刊;现状及对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媒体的强势发展,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媒体融合已成为我国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传统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日渐弱化的形势下,也面临运行方式、形态、模式等转型。出版业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作为期刊的中坚力量———编辑也要有所改进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出版专业技术队伍建设,202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国新出发〔2020〕18号)指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3[2]。该规定将以往每年累计不少于72学时直接增加到90学时,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阐述了目前新媒体形势下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升期刊编辑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一、新媒体下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数字化改变了学术期刊的传播生态,传播力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融合的大时代下,期刊编辑的工作模式、出版方式、传播载体、发行渠道、经营体制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更好适应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出版工作,编辑必须更新知识和进行业务创新,提高其基本媒体素养、编辑力和运营力、高水准的用户服务能力、跨媒体的传播互动能力等,而上述能力的获得,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最为快捷且有效的途径。学术期刊编辑是集多学科、多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职业,需要的编辑人才是“专”与“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地逐步开展,期刊编辑的业务素质及能力得到了提高,然而,目前继续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与期刊编辑人才培养需求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编辑人员年龄结构失调严重。编辑学知识欠缺,一些基本的数字化、多媒体融合能力不足等,如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平台的运营维护,通过检索各类信息发布平台的前沿信息来整合优势传播资源等。高素质编辑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一是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政治理论素养,保证学术期刊的政治质量;二是不断更新学术期刊编辑的科学文化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三是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编辑理论水平,学习现代出版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期刊出版环境。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进行在岗教育和培27训,接受编辑出版行业的继续教育。这既是个人需求,也是期刊社及社会的共同需求。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代的加速发展使得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构等随之不断变化,传统媒体如报刊、书籍等在发行、经营、阅读习惯等方面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但对编辑人员的知识总量提出了高的要求,同时编辑在面对职业应变和智能结构上也有了新的考验。以选题策划为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功能从分散走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使得编辑亟须提高策划和创新意识,以当前热点或重点研究为切入点,及时高效地完成整期稿件的深度架构,提出选题组稿设想,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选题策划。而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编辑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更新观念,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因此,新媒体下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对于社会而言必不可少。

点击查看全文

移动学习的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创新途径

[摘要]移动学习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正朝向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移动学习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的新变化,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创新提出四点建议:其一,提高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及能力;其二,以读者需求为核心开发数字化文献资源;其三,以移动学习平台为依托提高服务质量;其四,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图书馆宣传矩阵。

[关键词]移动学习时代;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创新

引言

图书馆是公众“精神食粮”的“贮藏器”,更是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公众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图书馆的功能也有所拓展,其不仅是公众阅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促进知识共建与共享、实施社会教育的中重要阵地。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技术愈发成熟,移动终端普及程度显著提升,社会步入“移动学习”时代,网络也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了解前沿技术的主要阵地。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面临着受众分流、盈利空间收窄的现实困境。但“移动学习”时代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新的读者教育培训理念、手段、设备及技术为图书馆发挥社会育人价值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其教育培训方服务的转型升级。

一、移动学习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的新变化

(一)移动学习的内涵当前图情节对于移动学习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但从相关学者的研究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移动学习的内涵:其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我国社会步入移动学习时代以前,图书馆就已经开展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但需要读者共处于图书馆所创设的现实性学习空间之中,一方面,传统的学习模式不能保证读者的全员参与,部分读者可能在路程、时间等多因素的限制下缺席线下学习;另一方面,此种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具有时间限制性,读者错过此次学习机会后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等待下次学习机会。由此可见,传统图书馆教育培训具有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性。而移动学习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形成教育培训“拟态空间”,读者仅凭借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学习,因此移动学习一种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新型学习模式;其二,可满足读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平台。学习资源数据库、网络系统、多功能教育培训模块构成了移动学习平台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可满足读者多元化学习需求;其三,可帮助读者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多元化服务。图书馆通过多元化服务促进读者与信息之间的交互,继而帮助读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移动学习时代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的新要求由上述内容可知,移动学习是对图书馆提供的传统教育培训服务截然不同的读者自主学习模式。基于此,移动学习时代必然会为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带了深刻的变革。其一,读者信息获取形式变化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空间的新要求。移动学习时代,读者倾向于在网络上获取学习资源,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快数字化资源的转化速度,抢先占领网络教育培训高地;其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方式的新要求。移动学习时代下,便携、容量大、支持多类型资源播放的iPad、kindle等移动阅读设备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图书馆丰富教育培训服务方式,满足读者多元化学习需求;其三,读者知识更新速度的提升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理念的新要求。移动学习时代加快了读者知识的更新速度,为此,图书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教育培训延伸至读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并为其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继而实现图书馆教育培训服务的泛在化。

点击查看全文

知识管理数字化构建科研单位培训档案

【摘要】教育培训档案是人才培养的一座巨大宝库,科研单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数字化构建教育培训档案,通过制度、组织保障以及激励机制,建立并有效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最终实现教育培训知识资源收集、转化、存储、分享、利用和创新的良性循环,使集体智慧财富不断积累和增值,促进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教育培训档案;知识管理;数字化;构建

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不仅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员工在职期间接受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为本单位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实际依据,还能成为才人培养的一座潜在的巨大宝库。在当今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浪潮引领下,科研单位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令其重新升级“锻造”,便能激发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为集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营养,积累知识财富,哺育科研单位整体人才队伍,成为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一、导入知识管理理念

创新是科研单位永恒的主题,而知识的存量、积累是科研单位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和创新的核心原动力。知识管理即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享、整合、利用、更新等过程将知识不断的反馈到知识系统中,形成持续积累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本。科研单位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整合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直接表达的知识,如设计方案、装置图表、技术规格书、模型、程序、公式等)并挖掘出隐性知识(非直接表达或难以明确表述的存在于人的思维大脑中的知识,如经验、心得、感悟、洞察力等),同时以开放、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主体的能动性,使员工个人与单位集体的知识都得到有效利用和积极发展,最终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知识系统循环上升的目的,推动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使其具备优秀的竞争力。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知识的沉淀、共享和学习是知识管理的基石,是组成“知识之轮”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则可为“知识之轮”的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档案分为员工培训档案、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档案三大类:员工培训档案是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为员工建立的培训项目记录性材料,包含员工姓名、部门、培训时间、地点、名称、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等相关信息;培训管理档案是指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文件,如年度培训计划、建议书、评估报告、师资档案、培训证书、培训机构档案等;培训知识档案则是科研单位不断积累完善的知识数据档案,例如培训书籍、讲义、PPT、录像、DVD等各类信息数据。对应知识管理,科研单位收集、整理、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的过程即是对知识的获取、沉淀与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单位内部建设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即可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员工通过该系统共享、利用各类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即实现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分享。此外,经过知识主体(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收集、整理和再加工,还能深度挖掘出隐性的教育培训知识(例如以总结、交流等形式获取主讲人和参培人员的个体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丰富本单位整体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员工在利用共享培训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后,经过工作实践又可将原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发展并再次反馈系统平台,使教育培训知识系统持续螺旋式上升。

二、数字化构建系统平台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力量。科研单位可以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分析知识需求为前提,以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在本单位内最大分享和利用、创造出最大价值为目的,构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单位和个人获得更好的知识收益。以科研单位A为例,经过前期对员工教育知识需求的调研和梳理,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科研单位A将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划分为了“培训管理”“培训资源库”“在线培训”三大模块:(一)“培训管理”模块。该模块下设员工培训登记、培训记录查询、培训证书库、师资档案库、历年培训计划、培训评估报告、个人培训记录等专栏,主要涵盖了员工培训档案与培训管理档案的内容。其中,师资档案库面向全体员工开放(录入了内外部讲师个人基本信息及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方便有学习需求的员工了解相关师资力量;个人培训记录专栏向员工个人开放,员工可全面掌握个人受教育培训的情况;其余专栏则面向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动态监管——管理人员在员工培训登记专栏内以培训项目为单位录入本部门员工培训信息,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培训教材、证书和签到表扫描件,经部门领导审核后生成《人员培训记录表》(含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参训员工姓名、记录人、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信息);同时系统将各培训项目信息整合后自动生成以员工“个人”为单位的《员工培训记录总表》,不仅可以实时反映本单位教育培训的全面最新信息,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如汇总员工个人、科室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培训学时,或分析各类培训的比例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情况比较……这些数据是培训评估报告的重要数据支撑,为来年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了有效依据。(二)“培训资源库”模块。培训资源库是教育培训平台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按教育培训种类规划为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培训、安全环保培训、资质培训、信息系统培训等专栏,同时按组织级别分为外部培训、院内培训、所内培训、科室培训、专业组培训,还根据科研单位A的实际需求增加了特色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专区。培训资源库配备搜索功能,员工可按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内容、组织部门、载体类型等关键词进行综合查询。库内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普通文档类教材,也有PPT、视频等新媒体类资源,其来源途径除靠各级培训管理部门的主动搜集还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分享。例如,人力资源部门邀请某外单位专家来所开展专题讲座,经讲师允许,其授课PPT以及教学现场的录像视频作为本单位教育培训资源由组织部门上传至培训资源库(属性为外部培训、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围绕该教学资源点,参加现场培训的许多员工自发上传了个人的听课笔记以及课后的教学问答交流记录、心得体验。又如,某项目组人员在该项目完成节点后进行内部工作小结和交流,梳理了项目总体进展,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总结了应对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既包含了显性的知识点(项目工作进程、问题、解决方案、成效等),又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点(技术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等),会议记录人员经过挖掘、整理、加工将其转化成新的教育培训知识上传系统,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共同交流分享。此外,普通员工还能针对工作中遇上的某项技术难点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工作经验交流专区中发起在线讨论,与其他共同关注此话题的员工展开深入探讨。(三)“在线培训”模块。此模块为培训组织部门提供了线上教学的新型培训方式。某些面向全体员工的宣贯类、职能管理类的培训,往往因为人员众多又比较分散难以一次性集中组织,而在线培训可以灵活解决上述问题。例如科研单位A按计划在内部召开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组织部门即在此模块下新建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流程(附注培训性质和具体要求),并将安全宣传视频、PPT等培训材料上传系统。该流程通过审批后由平台及时推送至全体员工个人,员工点击流程在线浏览安全教育材料按要求完成全部自学,系统即自动记录员工在线学习时间并生成相应的培训记录,同时向组织部门实时反馈本次培训的最新进展和总体情况,向未及时完成培训的员工个人发送培训提醒。

点击查看全文

编辑继续教育工作问题与应对策略

1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1.1组建统一的培训机构,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要真正做好本行政区内编辑的继续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组建或者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建立和完善省级教育培训机构,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将管理人员、教学场地、教学人员、教学设施和教学培训计划落到实处,建立编辑继续教育定期轮训制度。出版单位要将继续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建立健全编辑继续教育机制,根据省级新闻出版部门的统一部署制定本单位编辑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保障编辑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并将编辑考核、晋升与继续教育挂钩,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编辑要打破“学历教育一锤定音,继续教育无足轻重”,“没有继续教育也能胜任工作”的思想和观念,要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角度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据美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的测算,近十年人类知识总量已达到每三年翻一番,到2020年甚至每73天翻一番的速度。面对知识增长的裂变,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编辑生存发展的必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每年必须给自己安排出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积极主动参加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事半功倍地干好本职工作。

1.2选择科学的培训内容,选用多种培训形式

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是提高编辑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除了编辑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在当前出版环境下,编辑所在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数字出版知识也是编辑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编辑人员的工作年限、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工作岗位不同,对继续教育的期待和要求必然相差甚远,因此,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大纲,组织编写继续教育教材,让继续教育发挥应有功效。首先,培训大纲对课程的设置要完整、优化,力争做到分门别类,因人施教。可以将编辑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必修课,学科专业知识、数字出版知识作为选修课来设置教学模块,编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模块。其次,继续教育教材既要保证科学性、系统性,还要有层次性和时效性,将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数字出版前沿问题作为继续教育的主题,而不是对老问题或者基本知识点作重复讲解和阐释,要让编辑的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最后,采用多种形式拓宽继续教育渠道,既鼓励编辑人员通过在职进修、从事学术研究、参加学术活动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慕课、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推广远程教育培训,将国家和省级出版管理部门培训班的内容通过网络向全国、全省出版系统开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编辑人员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参与培训活动。

1.3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

要达到继续教育的预期效果,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严格进行管理、监督和审核必不可少。由于受机构、人员的限制,加上编辑人员众多、继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很难对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学时做出准确认定,因此,编辑继续教育要落到实处,出版单位的配合和参与非常重要。首先,要改革继续教育评价体制,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下放权力,增加出版单位的考核权重,让出版单位负责本单位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初审工作,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和认定。其次,对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内容以及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集中面授内容的考核,除考察学时外,还应该考察成绩,编辑只有通过笔试或者面试,方能正常结业。最后,除了培训班集中学习,编辑公开、参加学术会议、专业讲座、学历教育、在线学习都可以折算成学时,累计为编辑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具体折算标准由出版单位制定,并报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