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数字技能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化转型作了重要的发展方向阐述。报告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这表明,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在生产、消费、社会治理等各个场景的全面赋能与应用,是未来至少十年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
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所引导的自动化以及数据交换的广泛应用,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带来社会分工、要素配置和收入分配格局的剧烈和巨大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产业政策、收入政策以及财政政策需要对数字经济的分配效应进行积极的预判和应对。
首先,由于数据要素占有权的高度不均衡、人工智能规模报酬递增、数字经济网络外部性等因素,使得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更加容易出现市场垄断。拥有数据和算法优势的企业更加容易获得市场力,对消费者、同业竞争者、上下游企业制定更加灵活和精准的市场战略,从而获取垄断利润,并导致资本加速集中,加剧行业、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
其次,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在生产、服务领域的大量使用,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同时也给大量被替代的人工岗位带来了失业风险。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时期,人工智能所创造的工作机会不能在短时期超过它所取代的工作岗位。常规的人工手动、低认知、低技能的低薪工作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取代,非常规的高认知、高技能、高薪人才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不同技能的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中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收入不平等程度与机会不平等有可能对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冲击。
最后,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扩散和全面部署过程中,资本的扩张如果没有受到任何约束,它相对于劳动者的地位将变得越发强势,劳资关系将有可能越发不平等。这一点在平台经济的发展中已经显露端倪。以实现效率和利润为目标的算法改变了劳动者的就业模式,工作变动更加频繁,稳定性更差,自营职业和合同工大量增加,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组织保护越来越弱。如果数字经济的数字红利严重偏向资本一方,那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面临不可忽视的社会成本。4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上述挑战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政策提出建议。第一,对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采用有区别的税收政策。对于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他们采用工业机器人或研发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并保护人工智能创新方向的多样性,增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考虑对大型龙头企业征收“机器人税”,削弱其行业的垄断地位,避免资本对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绝对控制。
第二,设立针对数字化转型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专项教育基金,用于支持技能工人的培训,以使他们更快掌握新的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并进行职业调整。借助大数据及时更新就业数据,追踪需要进行技能培训的岗位,线上与线下培训模式相结合,尽快满足待业人员的学习需求和企业的用工需求。专项教育基金的收入来源可以是企业利润,也可以是来自高收入自雇者的所得税。
第三,完善更加精准和精细的社会保障体系设计,加强对数字化转型时期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灵活就业、平台就业很可能是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就业的常态,由复杂算法和信息系统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和劳动薪酬支付,既弱化了劳动者对固定单位的组织联系,也弱化了政府对于劳资关系的监管。同时,已有的社会保障收益与成本的核算方式受到挑战,数字化转型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险新政策。
摘要:目的:探究核心技能培训对血液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推动作用。方法:从医院血液科护士中随机选出20名作为观察组,其余19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参与核心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2017年1~3月,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进行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并统计两组护士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之间工作中的核心能力体现。结果:观察组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在观察期内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关系处理、抢救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液科护士进行核心技能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的理论及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了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
关键词:血液科;护理管理;核心技能;培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血液科全体护士(39名)。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出20名作为观察组,其余19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护士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参与核心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2017年1~3月,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进行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并统计两组护士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之间工作中的核心能力体现。
1.2管理方法
1.2.1成立核心技能培训管理小组
摘要: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形势的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要求,本文围绕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及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共建共享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数字教学资源作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为教育信息提供了高效、便捷与多样化的传播形式。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通知,决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支持广大劳动者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这些都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之一,在技能人才全日制教育及在职培训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本文以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为研究对象就资源共建共享进行探讨。
一、技工院校电子商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笔者对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江苏省汽车技师学院等十多所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主要围绕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及使用情况、数字教学资源来源、教师参与资源建设意愿等维度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1)整体建设情况。调查发现关于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数量及质量各校均有不同,有的学校资源较多但利用率不高,有的学校资源不足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调查的学校中,仅有少数学校建设了数字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平台上传的资源在一定程度存在为了建设而建设的现象,仅注重于提高资源数量及资源数据量而不注重资源质量及实际使用率。没有资源管理平台的学校更是缺乏对资源的统筹管理,资源处于散乱状态。(2)数字教学资源主要来源。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或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备课资源。此类资源的主要优点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在教学使用中针对性较强,但缺点在于质量较高的资源需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精力完成。②出版社教材的配套资源。在电子商务课程教材选用中发现不同出版社此类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的配套资源全面,包括教案、PPT、教学案例、微课视频等整套资源,但多数教材配套资源均较少甚至没有。③网络中的各类免费或收费资源。网络中有非常丰富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但面对海量信息教师在实际使用中难以快速有效收集到有用、想用的资源。质量较高的收费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资源的使用。④购买市场化教育企业开发的教学资源。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投入的加大,很多企业以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作为商机,结合实际业务流程定制开发针对性、专业性及实用性强的数字教学资源,但此类资源大都价值不菲。⑤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历来是技工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在合作开发数字教学资源方面,如果能够较好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及真实业务系统等优势,及学校教师了解学生及熟悉教学规律的优势。但从实际来看电子商务企业参与数字教学资源共建的积极性不高。
二、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问卷及访谈情况,从已建的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来看,建设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代表性,反映了技工院校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共性问题。(1)数字教学资源应用面与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有所偏差。目前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大都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主要满足建设学校教与学的需求,服务企业或社会人员职业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方面较少。(2)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校际间区别较。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投入较大,各院校由于办学经费来源不同、办学实力不同,以及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同,都直接影响着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及成效。(3)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质量不高。通过前文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来源途径分析可以看出,除第四种来源因企业市场化销售需求资源尚有保障外,其他四个来源均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4)数字教学资源使用率不高。在技工院校已建成的数字教学资源中,由于缺乏资源建设的系统性规划,建成的资源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且资源建成后缺乏动态更新,不能满足教与学及社会培训需求,而因资源使用率不高。(5)教师参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性不高。教师和学生是数字教学资源使用的主体,但是作为熟悉学生、熟悉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实际调查发现,技工院校中教师参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明显不高。
家政服务业作为朝阳行业,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一方面既有效缓解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城镇家庭子女老人的现实需求。近年来,社会上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呈井喷态势,家政行业“寻新机”愈发强烈。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村低收入人口为主的家政服务业,涉及到的不仅是城镇千家万户,更是对促进低收入家庭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广西注册的家政公司近4.2万家,拥有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万个,从业人员45万多人,年营业额近58亿元,年均增长15%。年均培训人员1万多人,实现就业率70%以上。日渐庞大的行业市场,对服务精细化、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广西强化诚信体系,提升行业水平,积极满足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时代新需求。
一、紧抓信用体系建设力促行业提质扩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商务部等14部门《家政兴农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广西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营造诚实守信的家政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多方共同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不断完善数字化家政信用建设。围绕国家、商务部、自治区政府关于家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广西家政服务业实际,广西从规范管理、信用安全、增值服务、行业统计等四个方面,通过一套指标体系、一个信用信息平台、一个从业人员安心码、一个信用红黑榜、一套呈现方式等“五个一”为一体推动数字化家政信用建设。去年12月20日,广西家政服务业信用管理系统正式启动,首批列入广西家政信用体系企业达到了300多家,系统家政服务人员录入80700人,家政服务员持卡上岗5000人,覆盖全广西、衔接商务部、便民利民的广西数字化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完成。该系统很好解决了消费者在生活中使用家政服务时遇到的“不规范”“找不到”“不满意”的问题,为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起到了促进作用。“广西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分步实施、强化应用’的原则,以构建信用为核心的新型行业管理体系为目标,以推进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信用记录制度化为重点,坚持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举,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并重,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家政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广西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粟坚在广西家政服务业信用管理系统启动仪式上表示。公开透明是将家政人员录入该系统后最直观的作用。家政服务人员有了自己的“诚信身份”,将有力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广西商务厅还积极横向完成与人社、民政、广西信用等平台信息互通,纵向与广东、上海、江浙等家政信用管理平台信息互通,在不断规范行业管理的同时,推动广西家政从业人员“走出去”,先进服务模式“引进来”。通过完善广西数字化家政信用建设,广西家政企业提质扩容,解决社会供需矛盾,构建信用社会,为家政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广西家政行业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
二、家政行业托举起乡亲们致富梦
一头托着成千上万低收入家庭的致富梦想,一头拴着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眼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大量劳动力职业技能、工作经验、工作机会匮乏等,劳动力实现就业困难。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以及“三孩政策”的落实,对家政、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家政服务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突出。不难看出,目前发展迅速的家政行业已然成为一条助力乡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地区实现就业致富的新路子。不仅帮助乡村人口实现了增收,而且增加了家政服务供给,促进了行业发展。在这个背景下,除了建设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广西多措并举,积极规范家政市场,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力促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针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广西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大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群家政培训力度,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生活费补贴。加大对家政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各大定点医院设立了培训基地,统一教材,统一管理,注重技能培训与实操训练,确保学员学得好、学得精、掌握好技能。“学会一门技艺,树起生活自信。”今年22岁的黎欣在去年之前还从事鲜奶配送工作,收入微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有家家政企业正在招收母婴照护培训班学员,而且是免费学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报了名,最终所有课程顺利通过。她凭借扎实的职业技能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薪资也连连上涨,目前每月薪资近7000元。多措并举,助力腾飞。广西加大打造家政品牌力度。大力打造左右江革命老区家政品牌。据统计,2016年以来,广西围绕左右江老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1810个,59家巾帼家政联盟骨干企业、5200名巾帼志愿者组成宣讲队,日夜兼程分赴各地开展扶贫惠民政策、家政服务等宣传培训,培训妇女17.1万多人次,带动2.8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时期,广西以区内500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实行“挂图作战”,用流动便捷的方式在贫困县、乡(镇)、社区(村屯)开展宣传和培训。大篷车开进一个村、圈划一个村,培训一个人、登记一个人,有步骤、有重点地实现贫困村妇女“应训尽训”,实现家政服务“上岗一人、脱贫一家”。同时依托广西背靠东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着力孵化打造一批家政行业龙头标杆企业,深化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培训品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广西巾帼家政“走出去”。家政培训“大篷车”走出了广西扶贫新路子,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认可和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金绣球巾帼家政联盟被授予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和全国巾帼家政领跑品牌。广西探索完善服务标准,筹办好广西家庭服务业技能大赛,提升广西家庭服务行业服务品质,探索完善服务标准。指导家政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粤桂家政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家政合作。广西壮家女、绿城南方、康之桥、家博士等家政培训机构采用“定制式”培训向广东输出家政服务人员。目前,广西向广东输送家政服务人员70多万人次。2020年全区家政扶贫共培训人员10099人,安排贫困地区就业人数7472人,其中赴广东就业3670人。为打造广西家政品牌,积极争取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亮点工作。支持百色、河池等市打造家政就业培训基地,巩固拓展家政扶贫成果,扩大到全区脱贫地区,为农村脱贫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以及就业岗位。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建设家政劳务派遣“暖心驿站”,满足了家政服务人员招聘咨询、法律服务、短暂休息交流等基本需求。在推动脱贫和稳定脱贫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在政府的不断帮助和支持下,广西八桂女子、南宁旭东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绿城南方、康之桥、家博士、玉林志飞翔、贵港家乐等一批知名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推进广西家政服务业规模扩张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坚力量。在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评选活动中,全区有2家企业进入百强,37家企业进入千户,5家家政企业纳入自治区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建设培育名单。在几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广西家政服务行业技能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康之桥、壮家女等家政公司除了提供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传统的服务项目外,还推出了“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日式介护、婴托、幼儿家教等。
三、党旗领航为家政行业劈波斩浪
针对家政困难从业人员在家政行业“不知怎么走”的现实难题,广西集合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看准自身特点,狠抓家政产业振兴乡村工作,主动出击,服务下沉,依托家政行业,开创扶贫新路子。打造了桂林非公党建家政培训基地,推出了“五个一”党建工作法,即树立一面旗帜,筑牢建强党建阵地;创新一种模式,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构建一套机制,深耕厚植品牌内涵;选树一批典型,建标立杆激发活力;争创一份业绩,勇立潮头提升效能。着力打造“党旗领航聚合力,品质家政助振兴”党建品牌,其党支部荣获了桂林市最佳两新组织(园区)领域党建品牌、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提高广大从业群众的认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素质和技能,加入到家政行业就业创业。自狠抓家政产业振兴乡村工作以来,广西加大党旗领航家政工作力度,树立一批家政扶贫示范企业,培养一批家政就业带头人,打造一批家政行业“双强”党组织,助推一批困难户致富,在助力精准助兴的生动实践中促进家政企业党建强、发展强,摸索出一个可复制推广的家政乡村振兴模式。
摘要: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巧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培训质量,使培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方式发生大变革,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这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互联网技术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大变革,职业技能培训也面临极大挑战,需要改革培训模式。我国城市化建设随着政府的推进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因此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十分大,国内不少地方甚至出现“技术荒”“人才荒”,这是因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培训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口明显。
1关于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1.1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介绍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是借鉴电子商务行业的运行方式,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采用该种培训模式,将教学培训中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统一,通过线上学习教育平台将传统的线下教学资源和线上网络优质师资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统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特征及学习需求整合线上资源,做到随时随地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更方便[1]。线上教育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及学习习惯推出相关优质教育资源,使学习者实现个性化学习。
1.2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实践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