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

思政课案例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思政课案例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思政课案例教学

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1.古今兼顾,以今为主

案例的取舍要恰当,就是说要有思想性、典型性、时代性,要能说明问题并具有感染力。追朔源远流长的历史,洞察日新月异的今天,思政课具有异常丰富的“案”源,然而,在有限的课时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求教师在案例的取舍上务必力求以今天,即当生的典型案例为主;同时,深入挖掘其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一,思想性。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给学生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和人生道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更能从思想上行为上反思、反省,活跃思维,引起共鸣。其二,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要有代表性,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给学生榜样的力量。教师对案例内容的准确概括、情节的生动描述、结果的深度追踪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澄清理论热点难点,排除学生思想中的困惑与迷惘,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极大关注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其今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三,时代性。选取的案例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思政课的案例较之其他学科案例有其特殊性,它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与开放性两大基本特征,因此,案例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在那些能反映时代的发展特征、当今社会的背景的案例中,学会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和看待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理性客观地审视自身,并由此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时,“钱学森的中国情结”案例生动地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拳拳的赤子之心”。这样的案例能深深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内外兼顾,以内为主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特别是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使我们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性,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更多的“游离”态度。因此,肩负培养“两拥护”(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两服务”(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大学生使命的思政课教师更应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优势,在思政课教学中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始终,这是思政课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决定的。所以,教师选取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时,要内外兼顾,以内为主。内外兼顾,能通过横向对比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阐明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内为主,能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及健康、积极的思想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学中没能处理好“内外”两者的关系,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社会主义被冷落,资本主义受追捧”的错觉。例如,在讲到“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并非如某些西方国家所讲到的那样“虚无”。“赵作海案”就是一个例子。运用这样的实例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并坚信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哪怕过程比较漫长曲折。实际上,就是要教给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正反兼顾,以正为主

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特别是涉及一些社会实际问题而学生对此又存在认识不足、消极情绪较多的热点难点时,更要注意把握分寸及方法。如果教师在讲授这些问题时,只讲“正面”例子,只宣传社会“阳光”的一面,积极、进步的内容,往往会适得其反,被学生认为“睁眼说瞎话”,“很假”,可能因此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如果教师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大谈特谈“反面”例子,直击社会“阴暗面”和消极、不足的内容,又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固有的某些片面的认识,乃至偏激错误的判断,这都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目标渐行渐远乃至背道而驰。所以,本人认为,课堂上“正面”、“反面”的例子都要讲,但以“正面”内容为主。首先,教师要从性质上准确把握所选的例子是否兼具“正面”和“反面”性。这是防止教师因“以偏概全”可能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印象,最终弱化教育效果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从数量上平衡“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在一堂课中的比重,即设计好“正面”例子该讲多少,“反面”例子讲几个,这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哪一面才是社会的主流,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人认为,教师所选的“正面”例子应略多于“反面”例子,至少不能少于“反面”的例子。如果教师从“反面”例子讲起的,也要落实到“正面”教育。最后,教师还须从程度上把握,“正面”例子所能达到的教育程度(影响力、说服力)能否让学生重新审视“反面”例子,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从而变得更为客观理性。例如,在讲到“社会公德”时,教师可举出不少例子证明“不文明行为的存在”,如,新华社播发《在这里岂能乱丢废弃物———天安门广场清洁工的心声》,展现了我国社会公德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如此案例多了,学生会误认为“国人素质差”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案例设计中,需再三斟酌、权衡利弊,以期实现教师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统一,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4.虚实兼顾,以实为主

点击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问题分析

摘要:案例教学对于改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此进行过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以及实施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实践意义;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学生层次偏低、理论学习领悟能力偏差、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相对有限。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引导”,“重老师、轻学生”,教学手法单一,其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实现教学互长。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老师也正在进行着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遗憾的是,案例教学作为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并未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本文将探讨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及实施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

关于案例教学的内涵与定义,综合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案例来讲解理论。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政课这种理论性、抽象性与晦涩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向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立场及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这一特性决定课程内容更注重于政治性、理论性、严肃性和抽象性,尤其是概论课,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教材内容的枯燥晦涩,文字的条理化、系统化及可读性不强势会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更好地将教材跟社会实践结合,是讲好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就强调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与生命所在。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教师授课其魅力就在于将理论跟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沟通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采用来自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愉悦性和实效性。

点击查看全文

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方法技巧

摘要:

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迫切要求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案例教学中案例要有针对性,问题要有层次性,讨论要有开放性,结论要有超越性,这是运用好案例教学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思政课;案例;问题;讨论;结论

案例教学可以运用有趣的案例来吸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思考问题,通过教师给出的结论来澄清问题,得到答案,进而让学生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为了到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就要进一步思考案例教学的运用方法。

一、案例要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1]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应该从一个好的案例开始,好的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既要针对现实问题,针对书本上的理论问题,也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认知特点。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2]案例应该针对现实问题。好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这个感性认识就是实践,就是人们实际的生活。比较贴近实际的案例,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不是纸上谈兵的过程,要针对现实世界,针对人们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起来,使理论的光芒照耀着实际生活,使实际生活散发着理论的光芒,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才能针对现实问题呢?第一,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细心的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第二,要扩展视野,一个人的生活总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经历总是有限的,我们要从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上多看多想,多收集。案例应该针对理论问题。要使案例针对理论问题,首先要吃透理论,吃透理论,就要彻底的理解理论。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仅要理解理论的内容,还要深刻反思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理论等。比如,在讲马克思主义时,就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问题。要使案例针对理论问题,其次要融会贯通,不仅要吃透本次课所讲的理论,还要吃透本门课程的所有内容,使每一次课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使本门课程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从前后内容的联系上重新审视理论和理解理论,这样对理论知识的内容才算是真正的掌握。这样在寻找案例时,才能够挑选恰当的案例,使案例反映的内容不仅针对某一个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针对所讲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案例应该针对学生思想问题。案例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这一方面要在掌握学生思想的现状上来挑选案例,使案例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案例的呈现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够针对现实,又针对理论,还能够吸引学生。案例的选择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合适的案例是成功的案例教学的前提。

二、问题要有层次性

点击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与案例教学结合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政治性。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微课教学的优势,将微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有高效、方便的特征,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必然选择。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案例教学;结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的形式、空间、时间等存在的局限性影响了思政课案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实现了案例的展现,却无法真正实现对案例的分析,无法实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所有的思政课教材均为统编教材,在教材中主要是理论知识,对于案例的设置并不多。而教师参考书中虽然设计了较多的案例,但案例内容往往比较陈旧,不能贴合新时代的发展实际与学生的现实要求,没有很好地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导致案例缺乏吸引力。思政课案例的选择则需要真实性、情感性和政治性并存。这些都给思政课教师在案例选择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应用不当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探究

1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思政课案例教学法是高校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研究和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对大幅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也获得了一致好评。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就是授课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理论上给学生说明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然后分组分批的组织学生深入开展阅读案例、分析案例、思考案例、讨论案例和交流心得等活动,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程度也会随之大大提高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从概念上可以看出,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教师应当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形象、具体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热烈的师生探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出来,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同时我们还应发现案例教学能够将原来晦涩、抽象、难懂的原理和概念深入浅出的体现在课堂案例教学中,这样很容易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自觉思想意识,这样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就得以达到。因此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备受一线教学工作者喜欢和青睐,其基本教学方法现已被广大教师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但是案例教学法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学还应紧密结合学生不同专业背景来选择不同的案例,大家很清楚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随着专业学科的不断细化,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也有很大偏差,授课教师如果能遴选一些与所教学生专业背景密切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产生共鸣,同时说不定还能激发出他们自己主动调动起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对案例进行讨论和研究的积极性。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吧,当我们讲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时,如果我们下一节课面对的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遴选一些当代西方经济理论思潮的流派和争论这样的案例和事件,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会对老师这样认真的执教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从思政方面理解学生所学专业问题,我相信学生会倍感熟悉和亲切。而对于工科的学生,我们教师就不能选择太专业的故事加以说明,应该更多地选择一些经济学故事加以阐述,例如当我们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我们中国选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时的缘由,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述“鲶鱼效应”这个故事。在讲到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问题时,我们教师就有必要用基辛格的故事来解释“马太效应”这个经济学概念,从而会引发学生对一连串问题的探求欲望:世界其他国家社会公平问题怎样?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彻底得以解决吗?解决很好的国家他们的具体措施又是什么呢?把一个死问题开始变活了,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我们还用质疑能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吗?

2思政课实践教学法的探讨

思政课实践教学法是指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充分运用思政课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遇到的棘手问题,以期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够良性互动起来,防止以前那种“灌输”与“启导”截然分开的现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喜欢上了思政课。一般情况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法除了第二课堂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往往也少不了社会主题实践活动这部分。利用业余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利用学生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措施。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等具体形式开展各种增强道德教育的社团教育活动,这样可以使一些学生社团干部的组织能力得以锻炼,同时又宣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推动高等学府学习政治理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学雷锋协会”、“勤工俭学协会”等各种积极向上的社团,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为社会做几件好事情,培养他们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觉悟的自觉性。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我们既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在家乡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社会服务,具体调查一下本区域内的收入情况、贫富差距情况、当地的经济结构等等问题,学生一方面在调查中学习了与人沟通协调的方法,另一方面直接的了解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举两得。我们还可以有选择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教学基地既要使学生容易感受到实践意义,又容易使他们体会到相应的思政理论知识,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新方式、新措施。

3结论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进行了较多的有意义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许多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宝贵经验,上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方法是笔者在借鉴他人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是相对实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不过实践出真知,好的教学方法肯定不止上述两种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突破旧思维的束缚,大胆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教学工作的得与失,好的行之有效的思政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呼之欲出,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德育目标都会得以顺利实现。

作者:郝玮瑷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