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思政课程建设范文

思政课程建设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思政课程建设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思政课程建设

思政下药学伦理学课程建设

摘要:根据药学伦理学课程特性,围绕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设立教学主题,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了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成效。

关键词: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课程建设

按照“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药学伦理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

1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早在公元1116年,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写道:“夫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干人命。用药亦然,一误即便隔生死。”这说明古人对药品特殊性的充分理解和认识。历史上许多著名医药学家在培养和选拔医药学人才时坚持将具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放在首位,这在客观上表明了品德在药学人才素质构成中的重要性[1]。由于药学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管理、使用、服务等各个环节与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关系,是特殊而重要的社会职业领域。这就要求药学从业者必须具备技术层面的素养和非技术层面的素养,其中,非技术层面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团队精神和身心素质,等等。因此,药学伦理是药学内在的、固有的本质属性,涉及科学和人文素质培养,药学伦理学教育是药学职业的内在要求。课程是教育学中的重要术语,指基于教学计划的教学进程和安排,是保障专业教学的关键载体和支撑。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因此,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既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3]。课程思政就是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利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药学伦理学是药学及相关类专业的综合素养课程,药学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药学实践中的具体反映,是药学道德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科学。它是运用伦理学的原理研究药学实践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即道德本质、道德理论、道德关系等,以及药学科学发展中人们行为准则与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社会、自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药学伦理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符合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改革的实际需要。因此,药学伦理学教育是对药学专业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医药行业、更加尊重生命,在遇到道德冲突时有客观的判断。对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方面起到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4]。

2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药学伦理学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课时严重偏少(只有16学时),而内容较多问题。二是大多数教师对药学伦理学教育的价值认识模糊,存在忽视人的完整性,没有认识到药学伦理学教育在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主观或客观上对药学伦理学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缺乏认识,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能正确看待药学伦理学和药学专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易偏重专业知识教学,缺乏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药学伦理学教育意识,从而忽视药学伦理学教育。三是在药学伦理学教学中往往错误地把药学伦理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处理工具作为个体道德品性的养成及培育媒介,脱离社会实际,以认知伦理为主,忽视应用伦理以及药学伦理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关系,常常采用简单的理论说教方式,导致药学专业学生对个体人格和德性养成重视不足,无法发挥药学伦理学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药学实践中复杂多样问题的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OMO教学模式下思政课微课程建设浅析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力。在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OMO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此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帮助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上好、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受OMO教学模式的启发,线上教学的重要载体微课程在建设上也具有很大的完善空间,高校通过建立微课程教学体系可破解目前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OMO教学模式;微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每一所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思政课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始终,其通过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指导大学生更好地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2]会议的召开对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可见,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OMO教学模式下思政课教学新样态构建

近年来,多媒体、云计算、5G通信技术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得到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迭代升级的时代背景下,OMO(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OMO与O2O(OnlineTo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模式起源一样,O2O原本是一种商业模式,其是将线下商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基于此,2017年企业家李开复在《经济学人》杂志特辑发表专栏文章,文章的内容结合多个领域,描述了OMO即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4]。OMO模式在商业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后,教育领域也开始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开发和使用。OMO教学模式依据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通过平台、层次、数据的融合,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手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5]。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各类院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各类院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教学。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如何继续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基于这一背景,OMO教学模式的产生以及后续如何发展和使用更加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6]。

二、OMO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的新挑战

在我国,大多数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就有了思政的概念,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道德与法治课、政治课等课程围绕每名学生的学习生涯。传统的高校思政课一般作为公共课进行讲授,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组成一个教学班级进行大班教学,这种教学管理模式能够大规模地完成教学活动,课堂活动一般采用分组、点名、抢答、汇报等方式[7]。当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与社交行为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的主动接收感知能力更强,喜欢挑战新奇和有趣的事物,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素质发展特点较为吻合。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思政课教师与时俱进的能力不足,则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思想灌输,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够凸显。在传统课堂学习管理模式下,教师处于课堂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导向由任课教师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更愿意通过浏览网络教学资料、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变革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将课程内容以精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微课程,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这大大减少了学生对学习未知内容的焦虑心理。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对线上教学资源的使用较少,只有几所名校开发了微课程,多数高校直接引进国内部分名校的网络课程,这样做会导致真正符合学校教学特性、专业学生特性的优质视频课程较少,学生对网络微课程的喜爱度、认可度较低。这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效性[8]。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必然过程,加强优质视频资源的开发,将理论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是建设思政微课程的有效途径。

点击查看全文

素质教育课程思政设计实践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学生人格和品质的培养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提高全体教师在素质培养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思政理念,发挥课程思政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值得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这是一种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将各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高度有机融合,在具体的知识结构之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教学管理内容之中的作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价值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功能,挖掘课程思政在综合素质培养的育人作用,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理念贯穿素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在素质培养中的育人实效。

1课程思政在素质教育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只有实实在在地加强课程建设,才能凸显学生品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否则,没有优秀的课程建设作为基础,课程思政功能就难以显现。在进行人才素质培养时,想要充分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基础,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透彻地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并不断强化课程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的管理。在具体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管理机构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计、内容安排、教学标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需要制定规范的标准要求和指导意见。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扎实做好教书育人这一重要工作,还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此,必须要把所有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挖掘每门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的具体内容,并研究出恰当的融合措施。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配合实施一些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使课程思政课程趋于常态化,成为学校素质教育教学的有力保障。要更加凸显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得以充分体现。在思政课程设计中,要注意达成“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在实施课程教学及效果评价时,更要体现“立德树人”这一重要因素;还应将“立德树人”和教学效果作为衡量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始终把“立德”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之中。思政元素要在素质教学内容中渗透,要在素质教育中培养,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知识点内涵,要紧密跟踪学生学习状态,在恰当时间融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元素与价值导向相结合。在当前网络自媒体时代,课程建设还要发挥互联网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提高课程思政在素质培养的效果。

2课程思政在素质教育建设的重点在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教书育人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实施者。教师决定了思政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因此,只有每位教师都切实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与神圣使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思政意识,才能使“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使素质教育的效果显著增强。另外,课程思政课程具体教学措施的制定与完善、课程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等等都需要教师去深入钻研和落实。因此,全面增强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和“育德意识”是思政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普遍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思政意识、自觉行动的意识,思政课程下素质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综上所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充分利用好多种形式的培训,比如:举办思政课程改革专题讲座、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定期教学研讨等形式,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潜移默化地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中,促使教师主动进行思政课程改革的探究,从而全面增强教师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其次,要营造学校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各级各类学校应明晰不同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展和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即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个学校更要积极为课程改革营造出适宜的大环境、大氛围,使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携手并进。还要鼓励每位老师静下心来钻研各个学科与课程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的内容和方法,有力促使素质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向纵深发展。要通过三全育人全面营造出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环境,建立相互支持的、多学科紧密相连的、富有创新能力的优质课程教学团队,有力推动全体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自觉,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点击查看全文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践

摘要:从专业课程建设、思政教学基地建设、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培养、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5方面对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意义进行阐述,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从而提升课程的建设内涵、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基地;课程建设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的重要任务,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不是具体的一门或一类教学课程,也不是某一类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教学体系,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做好课程思政必须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做好顶层设计,探讨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和实施步骤。

1筑牢课堂阵地,推动理论创新融入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培养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为坚持“立德树人、德才兼修”,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观,提升学生岗位核心技能的水平和综合素养,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建设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1.1寓课程思政于课程标准的建设中,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

始终树立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航标与准绳,舍此难有优质的教学质量可言的理念[2-3]。2017年根据教育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分委会组织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调研工作的机遇,集全国11个省市21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专家、行(企)业专家的集体智慧,历时3个多月对国内25个省市89所医院(三级医院47所、二级医院27所、一级医院15所)及19所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就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业岗位转型升级趋势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新需求及学校教育的专业现状进行广泛调研[4],共获得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放射、磁共振、核医学、超声检查技术四大核心岗位学生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8大项561个小项数据,研究结论提示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总体需求及其变化中,优秀的专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诚信、心理素质、服务态度、人际沟通等职业素质已上升为第一评价要素。同时结合此次肺炎防疫中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及无数逆行而上的医务人员、普通群众的先进事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标准建设中。将“立德树人、德技兼修”的理念及不同的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标准建设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质量监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怎样为国家培养更多一线高技能人才,助力“中国制造2025”是作为职业教育人要思考的问题。以爱课程平台上的职业教育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秒懂数控加工”的建设,通过分析现阶段职业教育数控加工类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现状,依据课程建设实践,提出课程建设方案,将该课程建设成全新的适合多专业、多层次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开放式课程,并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爱课程;职业教育;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秒懂数控加工”课程

“中国制造2025”正带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前进,但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瓶颈。怎样突破这一瓶颈,为国家培养更多一线高技能人才,怎样让学习者更快更容易掌握核心技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爱课程平台上的职业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本院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秒懂数控加工”的建设,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该课程建成全新的适合多专业、多层次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开放式课程。经过本校公选课和专业课3轮的试运行,非专业的学生选修后表示能够理解什么是数控车和数控铣加工;本专业的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表示更容易融入到课程中,在后续的实训课里,可以按要求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产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课程中的知识点。实践证明,利用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能够更有效验证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运用到实践中。

1现阶段职业教育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现状

为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2],标志着中国高校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本校也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军中,课程建设历经了“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3个发展阶段。目前,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职教MOOC频道上,建设有943门职教课程,涵盖大部分的专业。通过对数控加工类相关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现阶段职业教育在线开放精品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课程标准没有结合1+X证书

近年来,教育部启动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很多高校也申报成为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职业教育核心课程的开发虽然都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结合1+X证书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和划分,都是采用的“通才”教育。以本校“秒懂数控加工”课程为例,没有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前,原名为“UG数控加工”,主要讲解怎样利用UG软件进行自动编程和产品加工,是数控、机制和模具专业的核心课程。因学习的内容相似,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各专业都采用相同的课程内容,没有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教学项目,例如机制专业侧重于通用机械零件加工,而模具专业更侧重于模具产品加工,课程中既包含通用机械零件也包含模具产品的数控编程和加工,都使用相同的课程内容和标准,没有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侧重点;有的院校会根据专业来建设对应的精品课程,遇到几个专业都有但侧重点不同的课程就要按专业建设几门相似课程,但往往该课程都是同一课程团队甚至一两个教师教授,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重复的教学任务或者导致教学工作难于推进。由于在2019年初才颁发了首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以很多课程的1+X职业技能等级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到课程标准中,而且以往的课程只是针对在校学生,不适合企业员工或社会上有需求的学员。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