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思政课课程建设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学生人格和品质的培养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提高全体教师在素质培养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思政理念,发挥课程思政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值得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这是一种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将各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高度有机融合,在具体的知识结构之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教学管理内容之中的作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价值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功能,挖掘课程思政在综合素质培养的育人作用,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理念贯穿素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在素质培养中的育人实效。
1课程思政在素质教育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只有实实在在地加强课程建设,才能凸显学生品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否则,没有优秀的课程建设作为基础,课程思政功能就难以显现。在进行人才素质培养时,想要充分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基础,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透彻地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并不断强化课程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的管理。在具体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管理机构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计、内容安排、教学标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需要制定规范的标准要求和指导意见。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扎实做好教书育人这一重要工作,还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此,必须要把所有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挖掘每门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的具体内容,并研究出恰当的融合措施。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配合实施一些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使课程思政课程趋于常态化,成为学校素质教育教学的有力保障。要更加凸显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得以充分体现。在思政课程设计中,要注意达成“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在实施课程教学及效果评价时,更要体现“立德树人”这一重要因素;还应将“立德树人”和教学效果作为衡量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始终把“立德”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之中。思政元素要在素质教学内容中渗透,要在素质教育中培养,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知识点内涵,要紧密跟踪学生学习状态,在恰当时间融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元素与价值导向相结合。在当前网络自媒体时代,课程建设还要发挥互联网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提高课程思政在素质培养的效果。
2课程思政在素质教育建设的重点在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教书育人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实施者。教师决定了思政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因此,只有每位教师都切实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与神圣使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思政意识,才能使“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使素质教育的效果显著增强。另外,课程思政课程具体教学措施的制定与完善、课程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等等都需要教师去深入钻研和落实。因此,全面增强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和“育德意识”是思政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普遍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思政意识、自觉行动的意识,思政课程下素质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综上所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充分利用好多种形式的培训,比如:举办思政课程改革专题讲座、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定期教学研讨等形式,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潜移默化地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中,促使教师主动进行思政课程改革的探究,从而全面增强教师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其次,要营造学校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各级各类学校应明晰不同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展和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即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个学校更要积极为课程改革营造出适宜的大环境、大氛围,使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携手并进。还要鼓励每位老师静下心来钻研各个学科与课程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的内容和方法,有力促使素质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向纵深发展。要通过三全育人全面营造出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环境,建立相互支持的、多学科紧密相连的、富有创新能力的优质课程教学团队,有力推动全体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自觉,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摘要:结合园林思政课程中蕴含的教育元素,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提出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园林专业各门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深入挖掘课程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形成富有农林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工作体系。
关键词:新农科;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1“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实践问题
“新农科”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新型人才”,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等都架构起农林高校学生特有的“新农人”品格,因此,培养“新农科”人才要加入农业、生态、人类发展的情怀教育,形成以农为特色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结构,但需要相应的专业课程为基准,需要对传统专业课程进行升级改造[1]。课程思政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给课程铸魂,即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各类思政教育元素,更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3]。“新农科”与传统农林学科的区别体现在时代特征上,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需要新的课程设置。首先,应改变农林学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相对单一,专业课程交叉融合不够等问题。要实现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形成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新农科”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第二,应将学生的价值引领融入到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各个细节。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解决好课程质量最后一公里问题。所有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4];第三,应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改革课程内容,实现专业育人和课程思政育人的结合[5]。
2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相关思路与举措
2.1思路
2.1.1“新农科”建设展开的背景下,筑牢第一课堂主渠道,激活育人主体,做好思政课与园林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以贯彻课程思政的原则,借助于具体的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展开,把思政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要求与点睛之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2.1.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积极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园林专业课课堂教学体系。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工科背景下,为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实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本文从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人才培养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特别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就是一种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成型技术为加工手段、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隶属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新工科背景下,我们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围绕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制约规律,将思政育人融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1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高、指导能力强、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涵盖凝固成型、塑性成形、轧制工程和模具制造四个人才培养模块,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的关键在于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教师持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新时代新理论的挖掘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当好教书匠又当好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学校和学院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党支部组织生活等加强文科、理科、工科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推动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相互融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性能的科学奥秘,切身体会到“我可以做什么”的价值追求。其次要充分保障专业教师队伍质量。学校和学院要不断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广泛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建立起专业/系-方向/教研室-课程团队三级组织。专业负责人要组织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和教学改革等工作,加强系级层面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团队要创新教学方法和载体,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立项申报与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各自最新科研成果。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特点,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将制造强国的梦想融入学生头脑中,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融入学生心中,真正引导学生树立专业应有的职业素养和坚定社会主义信仰。
2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思想特征,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媒介等多方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也不例外。笔者所在高校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多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包括金属塑性加工物理基础、轧制成形力学原理、金属轧制成形工艺、铸件形成理论、铸造工艺学、铸造合金及熔炼、金属塑性成形原理、锻造工艺学、冲压工艺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多门理论课程,另外还包括金属轧制成形工艺课程设计、锻造课程设计、冲压课程设计、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专业实践环节。这些专业课程知识点多、概念多,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交叉,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类以及知识点的关联思考,掌握科学规律的同时培养起科学思维能力。首先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和课程建设。按照原理类、工艺类、设备类进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依托教育部和省新工科教改项目,建设示范课程。不断开展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践,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育人资源,善于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3],引导学生“基因式”培育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立场观点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改造世界。比如通过学习材料的强韧性理论、缺陷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自身优势与劣势的人生观,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并通过努力奋斗实现梦想。其次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革命。运用多媒体的可视化特点,将“大国工匠”“智造强国”等相关主题纪录片截取片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推动材料发展的事件以及为材料学科孜孜不倦奉献在科研和教学一线前辈们的事迹进行分享,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和专业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专业未来职业的认同和使命感[4]。比如,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大数据、区块链、AI等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材料加工的某些方面,绿色制造成为新发展方向,以此来引导学生加强对绿色环保的重视,培养学生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群公共课课程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其艺术审美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公共基础课程,该文探索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从课程内容、改革目标及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提出在高职教育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将教授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促进课程思政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融合和深度发展,从而为推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理念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旨在实现全员育人,发挥不同课程的育人作用,增强思政教育的全面性。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群公共课课程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其艺术审美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1]。
一、民间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与意义
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公共基础课程,着重培养艺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民间美术鉴赏能力、艺术审美素养、个人综合素养以及从业技能,是一门针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民间美术的发展史,了解民间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民间美术领域的基本常识,通过认识与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从而提高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完成具备美学与设计理念的作品,并能参与设计一线的工作与实践,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必备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根据课程内容、课程性质可知,民间美术鉴赏课程属于美育课程的范围,课程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内容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在民间美术鉴赏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将学生培养成有情怀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思政改革目标任务
在能力目标上,民间美术鉴赏课程教师要传授学生美学和艺术造型的理论知识、文学知识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掌握各类民间美术的造型与审美特征,从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艺术造型能力、文学阅读和赏析能力,以及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论能力等。在民间美术鉴赏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目标在于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任务如下。
摘要:课程思政是各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显性指标,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文章首先指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不足,接着以移动Web开发课程为例,分析如何在软件技术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学改革;软件技术专业
1引言
此后,全国各个省市高校也开始了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是各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显性指标。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2]。移动Web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前端开发方向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工科专业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国意识、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观[3]。因此,对移动Web开发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既是该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2.1“课程”和“思政”两张皮,貌合神离
很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时游刃有余,但是,一提起课程思政就有些犯难。他们并没有真正把思政观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将思政“狭义化”为政治、马列主义,导致“课程”与“思政”两张皮。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讲授专业课的时间本来就有限,能讲好专业课内容就已经不错了。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在专业课上进行“课程思政”,很生硬地添加一些思政类元素,引入一些“大道理”,而往往涉世不深的学生对这一类思政形式并无感,这样既起不到在潜移默化中育人的效果,还会使课堂氛围变得生硬,无法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