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探究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从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容、特点以及异同点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的宏观环境,探究两者相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内外在影响因素,并揭示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作用机制。通过融合机制的研究,加速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出更多同时具备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双创教育;专业教育;影响因素;融合机制
中国正处于产业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中国高校“双一流”的建设目标,高校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要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一流人才[1]。未来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必然对中国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双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则是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专业教育是通过开设不同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双创教育则旨在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通过在专业教育中设置双创类课程、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渗透双创内容,以及开展课堂之外的双创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实践双创教育。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虽然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教育活动。通过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学科交叉、知识共享、专业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以及校企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兼备创新思维能力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融合效果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1.1内在影响因素
1.1.1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是影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核心驱动因素。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作为融合体系的核心,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色的创新创业意识对融合的结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作用。首先,对于教育主体教师而言,进行双创教育更多的应是主动渗透式的教学,应具有较高的自主参与度。拥有丰富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师如果有意愿主动进行有关创新创业的培训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让双创教育的主导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那么将会有效提升两者融合的效果。其次,对于教育客体学生来说,面对双创应该表现出主动积极自信的状态,敢于参加双创活动,敢于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明确区分双创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选择不同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来进行双创教育课程这种更偏重于实践操作与经验积累的学习,会更加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1.1.2组织支持。1.1.2.1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战略定位。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否处于学校的战略定位影响着二者的融合。当前,中国高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各行其道,没有实现有效的融合,“重专业教育、轻双创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对于二者的融合还处于“只重形式,不重结果”的阶段,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的理解尚不到位,从而导致教育融合长期停留在宣传层面上。所以,为了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高校必须抛弃形式主义,将这二者的融合提高至学校战略层面,准确把握其重要性与必要性。1.1.2.2资金投入。高校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融合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工作的正常运转,资金投入的越多,越有利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1.1.2.3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构建。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构建直接影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效果。教育部推出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所有高校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但当前中国高校双创教育的课程开设还集中在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的知识普及式的选修课程上,这类课程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课程内容设置单一化,这些特点都会影响到教育的融合。所以有关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是教育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系及内容设计越合理,融合的效果越好。1.1.2.4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影响中国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高校双创师资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师资数量短缺、教育培训力度不足以及双创的科研能力不强。部分高校选择定期聘请企业高管进行双创教育的推进,这部分外聘教师一般以讲座或项目指导的方式进行活动,影响时间短、范围小,开展长期课程的外聘教师数量较少。高校要想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解决双创教育的师资力量问题。1.1.2.5双创教育平台的建立。双创教育平台的建立也会对这二者的融合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以学校专业特色为基础建立起包含有专业知识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模拟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双创教育综合平台,通过综合平台的建设帮助学生吸收消化课堂内容。平台建设完整度越高,二者相融合的完成度则会越高。1.1.2.6校园双创氛围的营造。双创氛围的整体营造也是组织支持层面的一个影响因素。近几年来,为了加快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国家、省、校各级以及行业企业等组织的双创竞赛数量日益增多。但目前中国高校学生对于双创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具有较强的投机心理与短视的利益观,双创教育各类活动的学生参与率较低、受益面较窄,仍没有形成较为良好的双创氛围。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要形成较为良好的双创教育环境文化氛围。1.1.3制度保障。任何系统的运转都需要有严谨科学的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为其融合提供保障。第一,高校的管理制度会影响到二者的有机结合。高校的教育融合应是多职能部门的有序管理,学校通过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等,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统一领导与部署下,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第二,良好考评体系的建立会对融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色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以及适度激励,有助于加快教育融合的速度。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要对自己的融合结果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标准,定期对融合现状进行考评,在考评结果的基础上对后续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对于教师而言,学校要认可从事双创教育与从事专业教育工作具有同等的价值意义,对于教育融合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有效的激励,以此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学生层面,将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纳入必修课程中,根据课程的复杂程度给与学生适当的学分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竞赛,对取得优胜成绩的学生实施奖励。设立双创校园基金,为成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以支持其商业化的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热情。良好的考评体系会使教育主客体的双方对参与双创教育充满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促进融合过程的完成。
【摘要】目的探究适合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转衔模式及其实现融合的课程支持体系,为更多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方法选取康复机构2名听障儿童作为被试,采用个案干预的方法对听障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个案信息、了解个案需求,设置听觉口语课程、融合教育、家长指导及集体亲子活动进行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个案的听觉、言语与沟通能力。结果2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和沟通互动能力有显著提高。结论有专业团队支持的普通教育机构中进行听障儿童转衔,转衔时间会缩短,且学生能够较快适应普通教育机构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康复机构与普教机构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听障儿童顺利实现融合,且对于不同安置方式的探索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和研究支持,是康复机构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融合教育;转衔;听障儿童;个案干预
1前言
融合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提出,90年代逐渐发展成世界范围内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思想。融合意味着不拒绝、不排斥,完全地接纳,提倡在普通学校教育环境下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化需要[1],满足所有学生的受教育需求,无论种族、性别、家庭环境、语言等有何不同,都应该在主流的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2]。听障儿童需要的融合教育与其他类型残疾儿童有着本质区别。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3]。目前,我国学龄前听力障碍儿童大多在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他们融合到普通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仍需经历被接纳的过程。我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4]指出,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随着早期干预的抢救性补偿,康复技术支持体系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后,具备了一定聆听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应该与健听儿童一样接受义务教育。转衔是协助特殊需要儿童改善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支持特殊需要儿童在未来能够走向学校、社区、进入社会等各个生活阶段[5]。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中,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对于听障儿童,早期干预使其接受听觉刺激的时间提前,确保神经发育、听觉和言语发展按照健听儿童的发展顺序进行[6]。与健听儿童同步的听觉言语发展模式,能够帮助听障儿童建立基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7],为其顺利进入普幼接受融合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听障儿童本身的听力损失,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与健听儿童仍然存在差异,特别是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在较为嘈杂的环境中,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受到影响,为其在普通学校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麻烦。因此,在听障儿童融合教育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服务辅助其顺利融合,真正实现学习交流无障碍,享受高质量、有保证的义务教育,从而实现听障儿童的融合。本文通过对从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毕业的听障儿童、家长及康复机构教师进行跟踪访谈,探索适合听障儿童转衔阶段中的康复课程与融合教育期间的康复模式,分析听障儿童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为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顺利适应学校生活。
2研究设计
全面康复模式的内涵是以学前教育阶段的5个领域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等干预技术为支撑,促进听障儿童在学前阶段多维度地发展其个性和社会性的综合能力,见图1。该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听障儿童获得与健听儿童一样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够针对听障儿童的需求,提供更多与同伴、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在听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心智技能的生理发展。本研究涉及的关于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转衔指从康复机构毕业后,到普通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听障儿童面临的特殊时期。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时,由家庭、康复教师、听力师、治疗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康复教育,并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为听障儿童康复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当听障儿童转衔至普通学校后,在融合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听障儿童需要的支持范围也会扩大,除原有的专业团队外,需要更多专业人员的加入,帮助其更好地与教师和同伴沟通交流。听障儿童融合的过程是通过提升自身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从完善个体内部系统,过渡到学会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并和谐相处,最终能够以积极的状态适应外部环境,形成良好的和谐统一状态。
2.1研究方法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体育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把体育和健康结合在一起,是顺应了教育改革的要求和人们的需要,同时也贯彻落实了国务院提出的在学校教育中树立的指导思想,即健康第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教育上,健康教育也很重要。而学校体育教育就包含在学校健康教育中,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目的是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最后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个也是当前我们国家很注重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学校教育;体育教育;关系
在1999年,国家就颁布了有关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教育部根据其中的计划和纲要,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和高校大力推广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健康第一”作为全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得到了统一。目前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突破了体质健康的观念,让体育工作者依据学生的需求去改变学校的体育,以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在学校课程中,如果开设了健康教育学课,好处有非常多,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帮助我们国家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小方面来说,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在提高学校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上,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现在还有很多人对于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关系不了解,所以需要我们深入的去理解和探究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从而促进发展。
1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科学内涵
随着生活水平都越来越高,社会上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以前的人们只是在生病时才会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而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心,各方面的健康。以前人们认为的身体健康就是不生病,长的强壮,这个是从生理的方面来说的。可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得人们的健康情况越来越不好,比如高强度的工作,会使人们压力加大,心里会承受更多的压力,所以现在所说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的身体健康,更包含了身心健康。人们现在也发现了身心健康对自己是一个特别大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身体健康对自己的影响,所以现在的人们不仅仅只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渐渐的了解到了身心健康与身体健康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存在一定的联系,也了解到构成自身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身体素质因素和社会因素,而且又对自身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人们逐渐开始完善自己的健康概念。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就有健康教育学家提出,人们所谓的健康,不仅指身体,还有心情和精神的方面都能够具有活力的一种状态。而且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健康的定义更加明确和完善,也提出了健康不仅仅是说人没有疾病和身体强壮,更是要每个人在身心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1.1健康教育
我们现在所推行的健康教育,是需要向学生传输健康知识,让他们建立卫生的行为,同时把改善环境作为核心的教育。我们在学校为什么要推崇健康教育,就是为了让人们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每个人的改善,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状况的提高。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教育促进,还有干预的活动,通过学校有目的的干预,让人们拥有更加健康的理念,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更加健康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使他们能够预防疾病,然后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最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第一篇: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的应用
摘要:游戏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从“玩中学”到“学中玩”。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发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教育内容是大势所趋。因此,探索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游戏教育为切入点,概述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游戏教育;幼儿教育;应用策略
幼儿时期是孩子迅速发展的时期,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的活动,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教育理念,通过游戏的方式,传授幼儿教育知识,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培养幼儿美好的品质。近年来,在现代幼儿教学中,运用游戏教育开展幼儿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幼儿教师的青睐,鉴于此,笔者对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1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活动。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帮助幼儿学习常识,其具体内容如下:
1.1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摘要:在高速网络接入普及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于学习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在很多高校,越来越多的课程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对直播教学的接受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该文在介绍直播教学的特点以及情感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直播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在直播教学环境下对大学生情感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直播教学;问题分析;情感教育;策略
随着网络直播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国家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在不断加强,而在网络直播教学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存在对直播教学接受度过低、学习兴趣较弱、学习的主动性较低等多方面的情感教育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以下就大学生在直播教学环境下的情感教育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分析直播教学中存在的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问题,优化直播教学的效果。
1直播教学的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直播教学的模式飞速前进,上线了多种多样的网络直播教学软件平台,并且每个平台的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软件平台,因此受到了高校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研究网络直播教学我们可以发现,线上的直播教学相比于线下的传统教学而言有着许多方面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而直播教学中的师生不用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较为方便快捷[1]。学生可以通过连接网络的智能手机、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硬件技术完善的电子设备进行泛在学习。而且直播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录制并保存每一节上课教师的教学视频,一方面,录制好的课程视频可以方便地提供给未能及时上课的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学生也不需要随时紧跟教师记笔记而担心错过重难点问题的讲解,可以在下课后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对疑难问题的充分理解,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