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特长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对体育特长生的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体育特长生学习的学科相对较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良好的天然途径,也是培养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动的教材。不同的学科在知识范畴上倾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就给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中提供了很多种可能及切入点。通过不同方面、多角度、多元化的学科德育渗透,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本身,对于学生,特别是体育特长生的价值核心体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学知识本身内容融入有学科特点的德育教学。例如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烛之武能退秦师?以此让学生从知识的角度总结出智慧是比武力更好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遇事要多动脑,少冲动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伟大情操。课文讲解结束后,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让语文基础不好的他们记住课文情节,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既有利于达成背诵等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原本认为枯燥的语文课的兴趣。在数学等理科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原理说明了事物运动的规律。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结合他们在训练中的一些感悟,加上教师归纳出的原理法则,使他们懂得科学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运动训练成绩等等。树立他们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人生态度。英语学科在体育特长生中往往是不太受欢迎的一门学科。许多体育生都觉得英语像“神文”,根本学不会。但随着一些运动员出国比赛经历的增长,他们发现英语的学习很重要,但又不知从何下手去学习。对于他们,英语学科的教学从运动员日常会话入手,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即学即用的单词、短语、句子来让他们建立能够学好英语的信心。同时,还应对他们在对外交往、看待文化差异等方面的侧重教育,培养他们的国家荣誉感与使命感。
(二)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教育相结合
全面性的德育养成,仅仅从教学内容上,渗透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用心承诺、用爱负责、用情沟通、用智施教”教师的心中应有对学生无尽的关心与爱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表情、手势等的肢体语言、对突发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延伸。教师应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另一种方式树立在学生中的权威。体育特长生往往讲所谓“哥们义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根深蒂固。枯燥乏味的说教在多数情况下不能被他们接受,针对他们这些思想上的特点,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导航仪”与“大朋友”,以平等、宽容、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他们,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方式合理地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
二、体育特长生德育教育的创新与探索
(一)关注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健康
一、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程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生本身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即使幸运地考取了美术院校,将来的发展也会比较困难。所以在学生的选择上,一定要着重鼓励真正爱好美术学习的同学进入美术特长班。而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而言,我们常常都要面对的是出于各种学习目的的美术高考特长生,特别是对于直奔高考而来的学生,想办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长久地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繁重而艰巨。
这样,我们就要尽量改变长久以来强迫、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与纯粹适应高考的教学内容,这样一味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很难有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尽量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用趣味性引导学生去接受知识。如在教学中,一幅作品如果单从其比例、结构、明暗、虚实、色彩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很快就感觉乏味,失去兴趣。这样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用创新性思维来处理好枯燥的教学内容,如讲达•芬奇的作品时加入达•芬奇画蛋、蒙娜丽莎的迷人神秘微笑等生动精彩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也可以在讲解语言上下功夫,设计精彩的导入言语,幽默风趣、妙语如珠的讲解评论,始终贯穿着鼓励学生的话语,给学生“我也行”的信心,不断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与乐于参与的兴趣;还可以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更加形象化的演示说明讲解,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带学生去听听讲座,到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外出写生甚至就去室外的操场去让学生边观察边讲解。此外,美术专业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注意思维训练。仔细分析与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揣摩学生的个性心理来安排一些教学模块,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去感受美,去鉴赏美,并勇于表达出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自己愿意去动手并敢于动手。总之,不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完善自身的整体艺术素质,这才是美术专业教学的核心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
二、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美术学习中打好基础是关键。学习从无捷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不仅教师自己要明白,也要对学生讲深讲透。大多数美术教师都懂得美术专业各门课的高考要求,也知道不能揠苗助长的道理。但高中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师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急于在学生身上出成果,往往显得急功近利,过早的把过高的要求强加于学生的身上,造成学生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反而不知道美术专业各门课如何协调应对学习,作品中的问题也无法全面顾及,暴露出基本功不扎实的弱点,学生往往到高考前没有信心,战战兢兢地去应对高考。这其实违背了美术教师的教学初衷。
其实高考招生“厚基础,宽口径”的考核目标,更强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充分夯实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顺序是素描、色彩、速写、设计,尤其素描和速写是一切选型艺术的基础,首先就必须学好素描、速写两门,然后是色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方法,边示范边讲解,特别是要注意关键点的讲解,如抓形方面要抓结构,先方后圆,先整体后局部,最后再整体的科学作画。在讲解的基础上就要强化学生作画训练,教导学生要有耐心与恒心,每天要坚持作完一幅画,才能画出整体效果,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在作画的方法方面,可以从临摹开始,临摹名家优秀美术作品,观看老师的示范画,学习与借鉴其较成熟的表现技法与处理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摘要】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要实现高中义务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并彰显地域优势,这就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的运用教育资源,全面增强教师整体素质。高中舞蹈特长生的专业教育与文化类学科的综合教育不应失衡,而是应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齐头并进,逐渐变得相对平衡。与此同时,专业理论知识还是要适当渗入教学模式之中,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以便高中舞蹈特长生的教育与发展更符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民族地区的舞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民族艺术之花绽放在家乡,传向世界各地。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舞蹈特长生;教育与发展
现今高中舞蹈艺术特长生的教育可以说是属于舞蹈教育中的初级教育阶段,缺乏针对性和完整性。尤其是西南边疆地区普通高中舞蹈特长生的舞蹈教育现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从教材和师资层面来看:舞蹈艺术课程未纳入小、初、高中教学教材,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当地舞蹈艺术的普及缺乏经济、时间及师资的支撑。其次,高中舞蹈特长生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舞蹈教育涵盖内容广泛,但为升学而设立的高中舞蹈特长生的教育模式属于突击式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却缺乏舞蹈艺术的完整性。再次,特长生培养方式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单纯性,存在一种较为刻板而固定的体系。在当今高速度、多元化的时代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高中舞蹈教育中所呈现的问题在我国普通高中舞蹈教育中最为突出,以其为研究对象有较强针对性。普通高中舞蹈艺术特长生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及相关人士所关切的热点问题。高中舞蹈教育模式在新时代应更加开放、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方法领悟舞蹈的深层文化内涵、培养不同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侧重学生的全面修养,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完善,更是意识、思维、综合知识层面的逐渐润色。使舞蹈变得更加凝练升华,也成为了当下舞蹈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舞蹈教育以特有的艺术手段和教育功能与作用成为素质教育中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之一,因此处理好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是高中教育中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就目前教育现状而言,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艺术特长生的教育模式仍存在普通高中舞蹈教育的共性问题,并且存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个性问题。针对现阶段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艺术特长生的教学现状,笔者将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阶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利与弊,结合自身专业及所学知识,对其作客观的分析并提出改善对策。望可以为改进、完善普通高中舞蹈艺术特长生的教育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特长生的教学现状
(一)舞蹈特长生的发展现状德宏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主要以傣族,景颇族世居为主,丰厚的文化资源、悠久的舞蹈历史成为民族文化重要的呈现方式,并以活态的传承形式流传至今。虽说如此,但从全国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西南边疆地区的普通高中与沿海发达城市的高中对比无疑是相对落后的。以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特长生的发展为例,据调查,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的教学现状严重失衡,首先,在教学环境方面,缺乏优质的教学环境,舞蹈教室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学校仅有一间70平米左右的练功房提供给高中学段的所有特长生,与之相应的舞蹈教学理论书籍、教学道具、师资配备紧张短缺,无法适应现代化舞蹈教学发展的形势,以满足特长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文化课与特长课的设置比例不对等,从整体上看,学校的特长课少于文化课,如高一高二特长生的舞蹈课在周一周三的晚上,高三特长生的舞蹈课在周二周四的晚上,三个年级段于周二至周四下午的第四节课共用舞蹈教室。再者,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舞蹈师资奇缺,现今仅有一个专业教师负责全校舞蹈特长生的课程教学,偶尔会有少数的应届实习生前来助教,辅助舞蹈教学工作。站在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工作量大,难以考虑到个体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吃不饱、吃不好”的学习状态愈发明显。最后,常规教学与艺考的冲突。特长课的常规教学以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其他训练为辅助。依赖艺考前三个月突击式高强度的集训来获得升学率,这本身不符合舞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升学而设立的舞蹈教育模式必然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二)舞蹈特长生当前的教学模式依据实地考察,当前的舞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高一高二均由本校教师教育培养,高三统一输送到舞蹈艺考培训机构,由机构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考前冲刺。在校期间大部分的特长课都是以解决软开为重点,并渗入了能力训练的元素于其中。每天下午的特长课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入舞蹈房练软度或顺动作,而晚自习的布局较为合理,第一节为基本功的系统训练,老师会粗略地检查同学们的功底,并采取搬、压、撕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瓶颈期,第二节则是体能训练,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学生集中练习,极少穿插技巧辅导和剧目排练的因素。每逢寒暑假会布置一项作业:选自己感兴趣的剧目或组合熟练学习,开学第一课检查,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据在校学生描述,学校承接了许多大型节目的演出,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排练啦啦操、民族民间舞以及流行舞曲等节目,如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五四青年节和迎新晚会等。而校外演出由州级和市级举办的大型民族节日活动,在校教师组织学生排演地方性舞蹈,是对地区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的促进。活动的参与旨在锻炼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增强学生舞台表现力和临场发挥的处理。临近艺考的高三学子在集训前教师统一科普系统知识,而高一高二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多数学生都是零基础、刚起步,从未系统学习舞蹈,导致后期高强度训练中学生普遍出现学习兴趣减弱,学校教学质量偏底的状况。
二、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特长生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一些体育特长生校园暴力行为略为频繁,这是校园安全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文章对有的体育特长生缺少德育、个人发展焦虑以及一些大众传媒消极影响等相关因素进行剖析,认为采用多种干预手段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积极引导,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校园;暴力行为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品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大学、中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学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学校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大,预防校园内的暴力行为已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在所发生的校园暴力行为事件中,一些体育特长生发生校园暴力行为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普通学生,教师通过对体育特长生校园暴力行为诱因进行梳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实施干预,可逐步消除体育特长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各类诱因,从而减少体育特长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达到标本兼治的校园安全管理效果。
一、体育特长生校园暴力行为及特征
第一,有的体育特长生在训练、课间休息时喜欢聚在一起,但是没有起到相互促进学习的作用,往往喜欢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在公共场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时喜欢采用暴力行为解决与同学产生的矛盾。第二,体育特长生的暴力行为,有时是因为普通学生对体育特长生的行为习惯有偏见而产生的,或者因为体育特长生的行为习惯与普通学生有差异而产生的。如果有偶发事件,容易引发体育特长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暴力冲突。有的体育特长生聚在一起时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可能会凭借人数的优势以及平时在校园无人敢欺的气势,有时容易成为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主动方。第三,体育特长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事件有时不是通过学校解决的,而是通过学生之间协调解决的。有的体育特长生与人产生矛盾后,由于在思想上没有得到引导,不会通过一些正确的方法和方式解决矛盾,而是通过自己体格或人数上的优势,想强行通过暴力行为解决矛盾。第四,有的体育特长生发生暴力行为的后果有时较为严重,在校内的影响较大。有的体育特长生由于自身的力量、速度、敏捷性比普通学生有更大的优势,而且人数以及气势上也占有明显的优势,如果发生校园暴力、斗殴等行为,事件的涉及人数多、伤害性大,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二、体育特长生校园暴力行为影响因素
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培养方向、目标产生变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从培养拔尖型人才向培养多能型人才转变。在有的初中、高中学生心理的叛逆期,矛盾和迷茫使其容易产生使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念头。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艺术和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四川省绵阳中学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在艺体教育工作中加强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艺体特长生管理,将绿色德育和健康课堂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充分发挥课堂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主阵地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精细科学、引领育人的制度建设
(一)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学校管理要走规范化发展之路,必须依靠规范化的制度作为保障,艺体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因此,绵阳中学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如《艺体处工作制度》涉及方向指导、明确职责,而《艺体处器材管理制度》《艺体处课堂巡查制度》《运动场(体育馆)管理制度》《体育教师服装管理办法》《艺体学生管理制度》《艺体生个人档案制度》涉及过程监督、细节管理,《艺体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艺体教师奖惩办法》涉及结果考核、激励机制等。而科学的制度保障就要考虑思想引领、操作性、执行力、监督机制等诸多因素。思想引领是第一位,在制度建设上既要有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也要从教育的角度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去引导教师和学生。(二)充分发挥制度的育人功能。学校制度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既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体现在对教师的引领上。尤其是对于艺体特长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情况较为复杂,加上艺体考试形式的特殊性,他们会有许多训练、比赛或培训活动。如果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则很难保证艺体特长生训练或培训的效果。因此,绵阳中学在体育训练队、美术和音乐专业培训班组建初期就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要有规则意识、纪律意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绵阳中学艺体处采用多层问责相结合的问责制度,包括问责教练、班主任问责学生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在艺体生训练中实行导师负责制,杜绝教师和学生出现借故旷课、旷训的情况。
二、思想为先、业务护航的教师队伍建设
(一)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由于学科特点,音乐、美术、体育教师更显得随性,更容易游离于纪律的边缘,这就需要统一思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对艺体学科育人功能的认可度。艺体特长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科学训练,艺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艺体特长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打造优秀的艺体教师队伍是学校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这方面,绵阳中学从以下三点抓起。首先,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座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懂得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师德要求。其次,通过表彰先进,树立艺体教师中的先进典型,让艺体教师从实践中懂得怎样才能成为师德的典范。最后,充分发挥艺体党员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将艺体教师的思想工作融入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真正做到党员带头、重在师德。(二)多渠道培养教师队伍。一是加强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绵阳中学一直坚持的高效教师培训方式,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和实际需求开展一系列培训。例如,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引入模块化校本教学,将“三大球(足球、篮球和排球)运动”、武术、戏剧、古典音乐等分模块引入高中课堂,组织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编制校本教材、教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制定考核奖励办法等多层面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三是强化艺体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担负的责任,发挥艺体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三)细化过程管理,将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引入艺体课堂。作为非常规高考科目,艺体科目的课堂评价应该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和综合素养提升上。这就需要艺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艺体课堂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艺体教练要避免重训练轻德育的现象,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都应该以身作则,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系统设计、多元成才的艺体生管理
(一)准确定位艺体特长生。顾名思义,艺体特长生就是指有艺体特长的学生。艺体特长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具有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特点。但是,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艺体特长生进行科学定位。在认识上,教师不能因为成绩差而将艺体特长生与其他学生分开对待,应该使所有艺体特长生感受到他们与其他学生是平等的,让他们意识到所具有的特长可以使他们有更宽广的舞台展示自己。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科学管理艺体特长生。对艺体特长生的管理,要讲究科学的方法。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教师应该教育、引导学生,尊重艺体特长生的个性,促使其积极健康发展。热爱学生则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要有博大的胸襟,当学生犯错时能够宽容、耐心教导。信任学生则是指教师要相信学生在学校教育下能够逐步成熟、长大,教师要在各种艺术体育类比赛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文化课学习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耐心。其次,对艺体特长生的管理要“细”“严”“实”。学校各个运动队的教练结合每个特长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个人每节课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阶段性训练目标和比赛目标。在每个训练队组建之初,教练耐心地向艺体特长生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对艺体特长生的管理办法、过程考核及监督等。特别是寒暑假期间,艺体特长生的训练、比赛任务比较重,学校要求教练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对学生的假期休息、比赛、训练等各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艺体处也会安排专人负责寒暑假特长生的训练、比赛过程监管,保证训练、比赛计划的顺利实施。(三)打造多元化班级管理平台。由于艺体特长生的特殊性,学校对他们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这就需要打造多元化艺体特长生管理平台。绵阳中学结合实际,构建了“一班一档案、两会两课堂”的管理平台。“一班”是指成立专门的艺体创新实验班。绵阳中学针对艺体特长生的特点,成立了专门的艺体创新实验班。艺体特长生因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弱、个性较突出、难以融入集体,而使人觉得对他们的管理难度大、效果差,对班主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与培养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配备是艺体特长生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标的重要保障。学校为艺体创新实验班配备了专门的教师队伍,从课程设置、训练时间等方面对艺体特长生进行统一设置。课程方面,艺体创新实验班采用了“6+2”模式,即艺术特长生每天有6节文化课和2节训练课。在教师配置方面,班主任由经验丰富、有足够耐心和爱心的教师担任,科任教师也一定是业务水平强、有过德育工作经验的教师,这有力地保障了艺体创新实验班的班级管理效果。同时,艺体创新实验班对三年的学生培养进行详细规划,对每个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如何达成等都有具体安排。“一档案”指的是为每个艺体特长生建立个人档案。在组建之初,学校对每个艺体特长生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单独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等,详细记载每个艺体特长生的个人信息。学校对艺体特长生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详细记录学生高中三年在训练队的训练过程、训练比赛成绩、文化考试成绩、违纪情况、成长发展曲线等,随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为每个阶段的培养提供最原始的素材。“两会”则是指定期召开艺体班班会和教师、家长、教练联席会。每周一节固定的班会课是开展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要做好每一次班会课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艺体创新实验班的班会课要求更高,班主任必须做到精心备课、亲自到场组织,并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学校通过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人生目标等方面做到积极健康向上,促使他们将来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在班会上,教师要加强理想教育,引导艺体特长生规划自己人生,激发他们的内动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内驱力、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努力奋发的决心,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家校联合形成的强大教育合力,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教师、家长、教师联席会,并鼓励艺体特长生家长来参加家长学校课堂。在联席会上,学校将每一阶段的培养计划、学生学情、需要家庭密切配合的方面及时告诉家长并展开沟通和交流,实现共同教育、家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