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特殊儿教育范文

特殊儿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特殊儿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特殊儿教育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1.消除聋哑学生的自卑心理

聋哑学生与身体健康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聋哑学生往往都较为敏感,生怕出错,做事总是小心翼翼,不希望其他人瞧不起自己。针对聋哑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就应该多鼓励、多赞扬他们,多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真心去叩开聋哑学生原本紧闭的心扉。聋哑学生每取得一定的进步,教师就应该多去肯定和表扬他们,用手语来给他们传递“你很了不起!”“太棒了!”“你真行!”等鼓励的信心,通过“赏识教育”来给他们自信,来给他们精神上的滋润,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去争取成功。

2.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的聋哑学生由于害怕、自卑等多种原因而不愿意或者不敢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让整个课堂气氛都变得抑郁沉闷,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式学习,将全部的聋哑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发言积分,回答正确得两分,积极回答问题得一分,回答错误不扣分,然后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年冠军。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聋哑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有利于他们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一个聋哑学生都持有欣赏的态度,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表扬成绩好的学生,但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切忌不可置之不理。周弘在这方面就做的特别好,以前他女儿周婷婷做应用题时,正确率不到10%,本来以为周弘要批评他女儿,结果周弘却说:“女儿你真棒,这么难的应用题都能够做到,爸爸在你那个年龄连题目都读不懂”。也正是在周弘支持、鼓励下,才让周婷婷一点点进步,最后取得骄人的成绩。所以,教师不能急躁,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多给聋哑学生一些鼓励、一些关怀、一些机会,尽量少去呵斥、责难,要让聋哑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成长,而不是在错误中独自行走。

3.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聋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聋哑学生学会立足社会的能力,学会如何生存、如何与人交往,而不是单纯地去学习知识,因此,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聋哑学生的竞争意识。每个聋哑学生都有好胜心和自尊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舞蹈大赛、考试、书法比赛、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树立榜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意识,培养竞争意识和各项能力。同时要正确引导聋哑学生,要形成合作观念,取长补短。

点击查看全文

循证护理在儿内科护理工作的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内科护理;应用效果;护理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照组年龄约为2个月至7岁,平均4.25岁,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住院天数8.47d;研究组年龄约为3个月至6岁,平均5.17岁,其中男22例,女23例,平均住院天数7.36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普通护理法;研究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法,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1.2.1健康教育

点击查看全文

现代家庭教育治理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社会治理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基本方向。其中,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位,应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石。推进现代家庭治理,既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义务,也是每一个家庭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同时还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目标。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来谈谈在现代家庭治理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一、协同治理,做家长的好参谋

在现代社会,家庭治理已不再是传统家族的家长式治理,而是融社会、政府、家长、学校、教师等多元主体于一身的协同治理。协同创新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协同”在推进社会创新、实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德育工作者应当通过与家长的协同共商,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质量,从而参与家庭治理,成为家长的好参谋。下列案例中,李老师正是通过平常的家长会,传递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尊重,密切了家校合作,提升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在家长会上,李老师会以拜托和协商的口吻劝说家长,把对孩子的心疼放在心里,而不是嘴上。她苦口婆心地对家长说:“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不希望任何一个学生搞特殊。请家长理解我的工作,不要让孩子在中午的时候随便外出用餐。这样不利于班级团结,也容易发生意外。还有,孩子将来是要走上社会的,如果连这点苦也吃不消,那将来怎么能承担重大艰苦的社会责任呢?如果你觉得学校提供的午餐营养不够,请在准备晚餐时注意多给孩子补充营养。另外,也请家长帮助孩子把校服洗洗干净,每天穿着整洁的校服到学校学习,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不要在物质条件上搞攀比,而要在学习上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对于一些露出早恋苗头的学生,李老师会坦率地把她看到的现象与家长沟通,请他们一起观察留意,协助她做好工作。比如,她会请家长了解孩子回家的时间,留意孩子在家打电话的内容等。但她同时细心地提醒家长,不要在没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责怪和打骂孩子。聪明的李老师总是擅长把家长拉入“家校同盟”,孩子身上有了缺点,她从来不以所谓的师长身份居高临下地找家长训话,而是和蔼可亲地与家长一道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所以,家长们都十分乐意与她说真心话。案例中,李老师一方面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而转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家校同盟”积极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达到了协同治理的目的。在家庭教育指导中,要做到协同治理,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做到:一是尊重家长的主体地位。即认识到家长在家庭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家庭治理智慧,推动家庭治理实践。二是尊重家长的治理风格。由于受家庭传统、经济条件、教育水平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不同家庭的治理风格各异,这就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不断优化治理成效。三是构建协同共同体。即由学校、教师和家长建立多形式、多层面、多平台的合作共同体,创新家校合作渠道和家教指导方式,提升家庭治理的社会化水平。

二、人本治理,做孩子的好知音

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反映在家庭治理中,就是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特别是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应关注孩子的诉求,让孩子参与家庭治理,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员。但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家长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需要,或者忽视孩子的意愿,以致孩子游离于家庭之外,甚至背弃家庭。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应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关切孩子的成长需求和个体意愿,做孩子的知音,同时积极对家长进行指导,推进家庭的人本治理。下面案例中的“我”,正是把握了孩子的内心需要,才走进其内心世界,成为孩子的“知音”的。张倩的儿子小斌今年10岁了,性格开始变得叛逆起来,在家金口难开,从不主动和父母说话;而在外人面前,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这让张倩心里很难受,每当提及儿子,她总是唉声叹气:“我们可是他的父母啊!他为何总拒绝和我们沟通呢?”小斌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责任其实在张倩夫妇身上。小斌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他在父母面前也蛮活泼的,只是张倩夫妇总是没有耐心听他讲话。他们觉得孩子太小了,他的言论不必重视。所以小斌发言的时候,他们要么听而不闻,要么心不在焉。如果张倩夫妇心情不爽,则不管小斌的发言是对是错,都会忍不住呵斥他几句。父母漠不关心、居高临下的态度,给了小斌一个错觉:原来家里人都不喜欢听我讲话!既然在家找不到认同感,他就到外面寻找“知音”,这就形成了上述令张倩夫妇尴尬无比的局面。作为小斌的班主任和张倩的好朋友,我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主动承担起了做小斌的“知音”的角色,为他的意愿表达、情感释放、自尊满足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我也和张倩夫妇沟通了多次,终于扭转了他们夫妇的看法和态度,开始尊重小斌的意见,关注小斌的想法,家庭也变得和谐起来。案例中的“我”由于洞悉孩子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化解了家庭危机,实现了家庭和谐。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实现家庭的人本治理,就应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做到:第一,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只有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被尊重的环境中,才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也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第三,尊重孩子的视角。孩子看问题有其独特的视角,家长不应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而应善于从孩子的视角去把握其生活世界。第四,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有表达的欲望,但往往幼稚、不成熟,家长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帮助孩子学会思考,锻炼表达能力。

三、伦理治理,做家庭的好帮手

我国家庭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伦理治理,即要求孩子首先要明理,做个好人。在推进现代家庭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古代家庭的德治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风尚,夯实孩子做人的根基,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其完美的道德人格。然而,现代家庭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智力发展,很少关注孩子的道德品质。作为德育工作者,理应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和道德发展,助推家庭的伦理治理。下面例子中的“我”正是通过对孩子的勤俭节约教育以及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使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力提升了家庭伦理治理的水平和实效。那天,郑亮夫妇帮女儿菲菲整理房间,搜出16个毽子、7根跳绳、3支圆规、6个笔袋、3本带密码的日记、4个电话本、20多本娱乐书籍,还有40多支各式各样的笔,十几块橡皮外加几十张小贴画。“父母挣的血汗钱是让你浪费的吗?”郑亮妻子生气地对着女儿菲菲大吼。但这样并不能扭转女儿浪费的习惯。一天,菲菲闷闷不乐地来到学校,我一下子就发现了菲菲好像有什么心事,于是就在课间把她叫到办公室,和她谈起心来。当得知她是由于父母批评她浪费而生气时,我就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她。与此同时,我还进行了家访,与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发现是她父母的消费观念影响了她之后,就及时告知父母,要改变孩子的浪费习惯,首先要从改变家长自身开始。于是,郑亮夫妇适时召开了家长会议。“金融危机真厉害,我的工资是没有希望恢复以前的水平了。以后,咱们不能随便外出吃饭了,我在家做。”郑亮妻子首先发言。郑亮立刻配合道:“我以后再也不追求名牌了,节假日买打折的衣服。”看到父母一唱一和,女儿回过味来了:“你们啥意思?不会连我的零花钱也要降了吧?”“当然!从今天开始,咱们三人都要节俭过日子。”从那以后,郑亮妻子很少逛街了,或者是自己悄悄逛,不像以前,所有消费都暴露在菲菲的眼皮底下。而且,只要和女儿同路,就坚决不打车,改乘公交车。对于家里的食物,郑亮妻子也更小心翼翼对待了。以前,牛奶过期、苹果梨子烂掉的事经常发生;现在,郑亮妻子开始节约每一个馒头,每一包餐巾纸。就连买菜,也要带上女儿,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认真挑选,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节约教育。经过一系列的强化教育之后,女儿的浪费行为大大减少。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美德的国度。今天,作为德育工作者,推进家庭伦理治理,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建设的核心,重构家庭伦理、重塑家庭风尚、重建家庭生态。正如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点击查看全文

散文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论文

1讲授中国当代散文:美感教育的初步实践

1.1语言节奏之美

散文语言的节奏美感,主要通过句子的长短体现于纸上。长句读起来给人以悠长的感觉,建立一种平和舒缓的阅读感受。短句读起来给人以紧促的感觉,创造一种短暂、紧张的阅读感受。试以文中某一段落为例。如:“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在这一段落中,以每一个逗号为分界线,读者可以明显地看见句子节奏的变化。文中第一句结构如下,4字———12字———6字———7字。第二句结构如下,10字———7字———4字———11字———2字———4字———7字。字数带来句子长短的变化,并引起散文节奏感的跳动。通过对课文语言结构的技术性分析,学生不难发现散文语言的流动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散文的语言美。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为背景,展现自然界古桥、树林、山泉、瀑布、云雀、落花等自然景观。在此“模拟”的场景下,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充分体会流动在散文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学生体会散文写作中的节奏感变动。首先,教师让学生观赏课前制作完毕的画面,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特殊的“真实感”;其次,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节奏、情感、内在的韵律、韵味。”

1.2散文写作基本原则:刻画细致的景物形象

一篇精美的散文如果缺乏具体的艺术形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对文章的欣赏便无从谈起。读者细读文本,透过文字沉浸在作者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是课文审美阅读的开始,也是美感教育的起点。在文本中,美感的发现和欣赏离不开一字一句的细读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内涵,以此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以文本《山中访友》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摘取文章的几个段落,带领学生参与到阅读欣赏活动中。如:“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教师在课堂上应向学生讲授一些写作技巧,并具体分析修辞技法在文中如何运用。在文中,作者将拟人和比喻两种写作手法巧妙地融于一体,展示出高超的写作技法。教师具体分析课文的形式美学的过程,兼有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功效。作者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将老桥人格化、形象化描写,流露出对该景象的独特情感。文中的句子还使用比喻的写作技法,把老桥比作一位老人,突出时间的沧桑感和悠远感。教师在讲授的同时,事前应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帮助学生更恰到好处地想象文中描写。课文中对景物的细致、形象描写的句子不胜枚举。又如:“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了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深入体验作者在文中的所思所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正置身于深邃的森林里,依靠在一棵苍天古树旁边。随着时间的流逝,脑海中的自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学生发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仿佛看见自己脚下长出树根,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了树枝等等。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还原作者的写作心理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既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育启蒙,又让学生增加自主学习、感知揣摩文章的能力。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还需追求的教学效果是:通过课文讲授,引导学生走向对世间万物的品味和欣赏。

1.3移情作为创作思路

移情说来源西方美学大师克罗齐的美学理论,经当代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介绍传入国内。解释“移情说”的最佳文学范例,莫过于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本身不会流泪,而鸟自然也不会发出惊心的鸣叫。因山河破碎,满目荒凉之景而备感悲哀的是作者。作者从他的观察点出发,看到的不过是花仿佛在流泪,鸟发出哀伤鸣叫的凄凉场景。然而,花和鸟在诗句中,因沾染了作者的主观情致而具有超越它自身的审美意味。以文章部分段落为例,如:“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在文中,作者把山泉、溪流、瀑布当成自己的朋友。显而易见,作者将自身的感情投入笔下的景物上,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之情。移情是美学的产物之一。在中学课堂上,移情可以被看作一种创作思路传授给学生,开阔学生写作的思路,让他们在日后的散文写作中,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移情说,还可以通过更多散文作品为例,促进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比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在文中,动词“让”、“闹”字,体现作者情感的投射和转移。教师把移情说引入学生的视野,不仅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审美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认识移情说,为美学的学习打下根基。教师给学生讲解移情说,无疑是语文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的较好方式。教师运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想象,调动情感体验能力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运用文学欣赏中的“移情现象”和“反移情现象”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达到情境交融,物我交融的情感体验状态。

点击查看全文

谈早产儿护理门诊的建立实践

摘要:[目的]对出院早产儿进行科学评估与管理,改善早产儿的远期预后。[方法]2016年医院建立早产儿护理门诊,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明确了护理门诊的工作重点和门诊护士的工作内容,为出院后早产儿提供个体化的评估与指导。[结果]门诊建立后,共接诊患儿2442例次,建档670册。开展健康体检2442例次,营养评估2442例次,营养咨询2442例次,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测评812例次,母乳喂养指导412例次,引导式教育训练2002例次,吞咽功能障碍评定及训练15例次,绿色转诊1313例次。[结论]就诊早产儿家长对护理门诊表示一致认同,认为该门诊能满足出院后早产儿的个体化需求。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门诊;护理实践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1],全世界早产儿占新生儿的10%以上,我国每年早产儿约180万例[2],早产儿发生率为7.8%,其中出生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体重<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占32.3%[3]。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救治存活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发育迟缓、感染性疾病和神经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4-6]。即使是晚期早产儿,动作、语言能力也落后于足月儿[7]。体格发育异常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成年[8-9],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进行早期评估与干预,可减少伤残,促进体格和智能发育[10]。对早产儿出院后进行系统性随访及针对性指导,对儿童发育至关重要[11]。经过高危儿门诊正规随访的早产儿,可使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12-13]。因此,建立早产儿护理门诊十分必要。我院为三级甲等专科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年收治早产儿800例以上,近3年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比率由23.72%上升至26.73%,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早产儿越来越多,需要住院期间的精细管理和出院后的科学干预。我院自2016年开设早产儿护理门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早产儿护理门诊的建立

护理门诊由3名新生儿专科护士负责。服务对象主要是我院NICU出院的早产儿,特别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3名专科护士固定坐诊时间分别在每周星期一、星期四、星期六上午,坐诊半天。

1.1门诊护士的资质

根据护理门诊的服务对象与需求,门诊护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取得省级新生儿专科护士资格证;②中级职称及以上;③新生儿专科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④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⑤具备营养师资格证,熟悉早产儿营养管理;⑥经过系统的新生儿行为能力评估及早期家庭干预的学习。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