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外文研究论文范文

外文研究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外文研究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外文研究论文

学术期刊类电子资源著录格式分析

摘要:网上学术资源日益丰富,由于其获取方便快捷、检索便利等优点,成为众多学术研究者获取信息的首选。参考文献中的网络文献日益增多。如何规范著录与学术论文写作关联较为密切的学术期刊的电子资源,如没有确定期数和页码的网络首发文献以及没有期数的外文文献,已成为学术期刊编辑面临的新问题。承认DOI著录的独立性可以解决期刊编辑在核对参考文献时面临的难题,但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

关键词:学术期刊;电子资源;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是学术论文写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更有利于编辑检索验证其准确性和严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稿件的学术质量。2015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了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国标”),并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的颁布确认了DOI的著录规范。然而,随着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众多期刊为了争取稿源,缩短发表周期,大量学术成果以网络首发形式发表。网上学术资源日益丰富,由于其获取方便快捷、检索便利等优点,成为众多学术研究者获取信息的首选。并且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日益加深,国内学界对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的追逐也促使国人在各学术领域研究中增加了外文文献的引用。这些新现象的出现也对传统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提出了新问题。如何规范及简化著录要求,又能达到准确快速传播学术成果的目的?笔者以“文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著录”“DOI”等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检索文献发现,在新国标颁布之前,众多文献研究DOI著录的必要性,[1,2]但在2015年之后,相关文献几乎没有了。

一、著录学术期刊类电子学术资源出现的新问题

(一)网络首发文献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电子资源存取路径的发展需要,国标中新增了“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TheDigi-talObjectIdentifier,简称“DOI”)的著录规范,以便读者快捷、准确地获取电子资源,但却没有承认著录DOI的独立性。即可以著录电子资源所含的DOI,但却不能单独使用DOI,必须包含原纸质文献的各项参数。例如,如果引用学术期刊发表的某篇文献,则要求在文后著录该文献时类型标记为[J/OL],在著录DOI的同时仍要标注出期刊名、发表年份、期数和页码。然而,本着将优秀学术成果尽快刊出、提高学术成果时效性的目的,众多学术期刊都相继开始重视网络首发的时效性。网络首发(Firstonline)指先将论文网络出版,按出版网址和时间确认论文首发权,之后将论文全部或其根文献刊印在期刊印刷版上的出版方式。2019年中国大陆出版的学术期刊8491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的网络首发期刊已达1120种。[3]通过网络首发,及时确定作者的首发权,快速传播、扩散学术成果,以及吸引优质稿源,实时产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2017年10月16日,中国知网正式启动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截至2018年7月31日,网络首发已合作期刊794种,网络首发论文43664篇,下载量总计近147.35万篇次,网络首发阶段单篇最高下载量30712次,该文被引39次。[4]在引用网络首发文献时如何规范标注参考文献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网络首发的文章拥有了DOI,但还没有确定发表期数和页码。按照国标的要求著录,那么即使著录DOI,也会缺少期数和页码。现实中的处理方法,要么作者放弃引用,要么就把文献类型从[J/OL]变成[EB/OL]。

(二)外文文献参数的不确定性目前,国标对期刊类电子参考文献的格式提供的范例如下:即作者.篇名[文献类型/OL].期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引用年月日].网址链接.从中可以看出,对此类电子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相对烦琐,尤其是作者、读者和编辑都要面对复杂的一串字母、数字和符号随意组合网址链接,链接网址中出现一个错误,就会导致链接无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用纸质类期刊文献格式著录,如下:或者完全改为电子公告类参考文献格式:这两种从表面上看都没有违反国标的格式要求,但实际上,第一种对于读者而言获取引文需要自行检索查找,而对于作者而言并没有真正看到纸质文献引用;第二种对于出版期刊而言,没有达到传播的目的,也改变了被引文献的类型。因此,上述国标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给编辑和作者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不利于学术文章和期刊影响力的提升。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日益深入,学术论文经常会引用外文文献,但每一名责任编辑可并不一定都精通外文,并且外文文献的期数和卷数不容易界定辨别。例如下面这篇引文:如果直接点击该著录项下方的DOI链接,可以直接定位到该篇文献(见图1)。从检索结果中可以发现,该刊出版文献并没有期数的定义,只有卷数,以Vol为标志。如果按照国标的要求,这类文献只能作为电子公告标识。然而,作为电子公告类型来标注,那么该文献应标注为:如此产生的后果,一方面不利于被引期刊和被引文献的传播;另一方面,从引文分析角度来讲,文献类型并没有按照其本来的形式标注,文章变成了公告,对原文的学术性评价也大打折扣。虽然公告类电子文献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快捷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确定性、权威性受到质疑、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等缺点。公告类电子资源可否作为学术文章的论据出现在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也存在争议。[5,6]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其检索的1000多篇论文中,网络参考文献占2.6%,网络文献中有13%链接不上。[7]因此,国标的要求对于外文文献而言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承认著录DOI的独立性

点击查看全文

华裔外国文学研究论文

一、紧随美国批评动向的中国台湾视角

现在翻开台湾关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能够清楚地看到其在研究华裔美国文学上呈现出一种过分依赖美国批评动向的路线,过多地采用美国多元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少数族裔文化等研究理论去研究华裔美国文学,偏离了华裔美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理论意义。这样不仅没有形成台湾独特的华裔美国文化的视角,也没能抓住华裔美国文化的核心和主流,无法彰显华裔美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与学者本身的求学经历有关,台湾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学者大部分都曾有美国留学经历,或者在美国完成华裔美国文化的硕士、博士论文,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对美国国内的批评动向非常敏感,联系紧密。尽管如此,台湾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较高的成绩,对大陆研究美国华裔文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台湾学者开创性研究华裔美国文学并取得的诸多成绩和创建的基础框架,为后学者研究华裔美国文学奠定了基础。

二、具有“文化中国”情节的大陆视角

大陆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较晚一些,主要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所了解,到90年代大陆所有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论文一共不超过5篇。大陆最初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并不是纯粹自己的见解,或多或少地会受到美国本土多元文化和台湾学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理解的影响,这一阶段属于大陆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探索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陆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逐渐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华裔美国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国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并不像中国台湾境内的学者那样“步调统一”,在对华裔美国文学的思考研究方面,出现了两类不同文学背景的研究学者:一类是以中文文学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海外文学的中文系学者,另一类则是以英语文学为研究背景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英语系学者。大陆对海外文学的研究开始阶段主要是对一些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小范围的海外华人的中文作品进行研究。随着对海外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对港台地区的海外文学感兴趣外,逐渐向世界范围内所有华人文学研究扩展,包括东南亚文学、新加坡、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华人聚集比较密集的国家和地区。相较于以英语系学者为主要研究人员的中文系海外文学研究,研究成员队伍更加庞大,具有非常深厚的中国本土文学的文化内涵。他们在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过程始终以“文化中国”的角度切入,分析、理解华裔美国文学,并且试图将海外华人文学与母语文学紧密联系起来。他们发表的多篇博士论文和文学著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多元化研究。与中文系研究海外文学研究队伍不同,由英语系组成的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队伍最初是以翻译华裔美国文学为主线,侧重于将中国文学与华裔美国文学进行对比。恰逢21世纪初,大陆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进入到了持续升温的时期,大陆境内各个大学、期刊纷纷设立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机构或者期刊专栏,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论文和文学作品已增加到近两百篇。这样,华裔美国文学也渐渐进入到了国内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的课程,为英语系培养了一批专门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硕士、博士,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无论是中文系的海外文学研究还是英语系的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都是从华裔文学的属性入手,强调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分析中国文化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引导和向度。从近几年发表的有关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其主题已不再仅仅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主要方向,一般都要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创作”、“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交融与冲突”等角度一同展开。在大陆,虽然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还在持续升温,但都与国内本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地区,华人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和中华文化的深深烙印是不随时间和空间改变的。

三、美国多元文化下华裔美国文化的差异文化政治

人都是一样的,无论到了什么地方始终不变的是自己民族文化的深深影响和思想观念。美国自称是一个自由国家,也是一个移民大国,随着移民而来的是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冲突、融合、创新,这就像一个文化熔炉维系着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但是美国国土无论多么的开放、自由,美国社会各民族的特点、民族的文化价值思想和民族精神是无法完全融合、同化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语言、思想和政治观念,他们对一些主流的美国政治观念并非完全能够接受,因而形成了美国多元文化下的差异文化政治。在一个多元化语境之下,美国文化试图通过同化的方式来消除民族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政治观念。如果美国完全丢弃族裔的文化特点,而以白人种族文化作为文化同化的方向,势必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所谓的文化多元主义只不过是一纸空谈。差异文化政治最主要的特点是思想上的多元化,避免单一性和同质性,新时期的差异文化政治要求文化的知识性、文化性和政治性。对华裔美国文学,贯穿整个文化脉络的是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对美国主流的文化来讲,华裔美国文学是少数族裔的文化传统。但是无论文化差异冲突和融合,华裔美国文化应该呈现出一种具有正面、正统中国儒家文化和独特的政治思想。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开创出具有独特地位、背景的自己族裔文化的文学成就,并能够形成影响美国文化,赢得自己生存空间的独树一帜的差异文化政治。

四、中国文化与华裔美国文化

点击查看全文

研究生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轨研究

[摘要]在开展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外语教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如何平衡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问题,这对于研究生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探讨在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过程中,外语教学该如何明确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提出解决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轨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外语;研究生专业;教学并轨

社会与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与经济水平不断进步,意味着国家需要更多高层次的综合性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比本科教育更高层次的教育,从国家利益层面来看,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学术型的高层次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与国家教育水平是相挂钩的,研究生培养水平越高,越能说明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有相当的优势,越能表明国家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力,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对研究生教育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生教育要强调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共同发展,同时,强调要让学生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由此,教育工作者要顺应这些新要求,寻找与探索适合研究生的教育方式。本文将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教学如何并轨的问题。

1外语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与分析

研究生教学中英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与运用英语这门外语工具,这不仅有利于本专业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职场的发展,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也至关重要。基于研究生特点开展的外语教学要尤为重视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首先,研究生需要具备无障碍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原版书籍以及文献的能力;其次,研究生应具备用英文撰写学术成果的能力;最后,研究生应具备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对于研究生来讲,这三种能力的具备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三种能力在研究生培养的不同阶段也是有所区分的。首先,对于低年级的硕士研究生而言,英语学习应该尤为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即培养理解外语词汇、书籍和文献的能力,提升外文书籍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过关了,学生才能比较容易地了解和获得国内外的相关学术前言动态和资讯。而对于高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来讲,英语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还要求他们具备用正确的英语流利地进行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低年级的理解与阅读能力训练为研究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做好了准备,而到了高年级,他们需要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比如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与同伴或专家进行交流与互动。这就需要研究生在撰写英语学术论文上有一定的能力,以表达或陈述自己的研究观点。为了让学生能够重视英语这门工具的使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让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在实际教学与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田朝霞、杨玲,2015)。

2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轨的具体措施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要重视研究生外语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外语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平衡上把握好“度”,这就需要外语教师与专业导师共同商讨,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点击查看全文

中文期刊论文英文摘要质量控制对策

摘要:中文期刊英文摘要是体现中文刊国际化水平和能力的关键要素,但当前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中英文摘要不一致、词类误用、语法表达不规范等。其原因在于学生论文撰写者英文水平参差不齐、期刊编辑部不够重视、相关规范不明确。因而,应当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作者的英文水平、编辑部要把关好英文摘要质量,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质量监管,以切实提升中文期刊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质量。

关键词:中文期刊;英文摘要;质量控制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概括性内容摘取,是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研究意义的窗口。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国际交流不断深入,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英文摘要既是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体现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一)中英文摘要不一致从国际学术惯例来看,摘要是体现学术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研究意义的核心段落。中英文摘要的区别仅在于语言形式的区别,在内容上应当保持一致,以防止因信息增减导致的认知差异。然而,通过对中文期刊英文摘要案例分析,中文期刊学术论文仍然存在着大量中英文摘要不一致的情况。其中,篇幅过短是最为突出的一类问题,即英文摘要的字数和内容并没有完全展示与中文摘要同等的意思,往往只是通过一些概念性的字句,简要翻译了中文摘要,缺乏对结论、过程的准确阐述。如中文摘要中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内容的案例实证过程,在英文摘要中往往不被重视。此外,英文摘要也存在内容过长的现象,有些英文摘要没有忠于中文摘要,而是增添了一些辅助理解的“简单句”——由于中英文语法差异,英文摘要使用简单句过多而带来的篇幅过长问题较为普遍。

(二)词类误用与中文一样,英文作为一种讲究语境、语气和语法的语言,同样需要考虑词类使用的场景、状态和顺序。中文期刊学术论文的作者虽然是具有一定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者,但是其在英文文献阅读和英文学术写作方面还较为薄弱,用词不准确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英文摘要撰写过程中,作者往往通过翻译软件或者基于个人词汇储备进行直译,忽视了其实际使用语境,因而极容易导致读者的误解。如在我刊录用的某论文摘要中,有“经费保障机制”一词,作者原稿译为“financialsupportmechanism”,但是根据语境,“mechanism”常用来表达实体的机械装置,并不适用于管理学中的“体制”“机制”。最终建议作者将“mechanism”修改为“policy”,这样就能够较为贴切地表达出中文的含义。又如英文中有大量的形容词,在翻译中需要选择最为准确的词汇才能实现有效表达,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在中文中常用的“解释力”一词,许多作者翻译为“interactive”,意在体现能够有效交互,但是这一词汇常用于社交场合,而在学术领域,则常用“responsive”来表示较强的解释力。

(三)语法表达不规范英文表达有一套完整的语法表达体系,不恰当的语法表达会产生病句,会大大影响读者的理解。在摘要翻译中,最常见的是双谓语的语法错误。在英文语法中,一句话只能出现一个谓语,或者通过连词连接,其余的动词可通过伴随状语或不定式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中文摘要中常常存在单句话多个动词的现象,就容易导致英文直译过程中的双谓语或多个动词的现象。

点击查看全文

期刊编辑部识别及学术不端行为应对

摘要:学术造假事件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编造基金、编造数据,企图蒙混过关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学术不端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变得更加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学术期刊编辑部应更加细致、耐心、专业地对文章真实性进行识别,建立内控机制。同时,维护学术诚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科研管理部门、数据库技术部门、立法执法等部门应协同合作,防范惩戒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诚信的实现。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基金文件造假;数据造假;图片造假;编辑部内控制度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造假事件频发,如何打击学术造假、维护科研诚信成为学术界、编辑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教育、医疗、学术期刊出版等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本研究通过对30多家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出现较频繁、较隐蔽的学术不端的新花招和编辑部新对策进行总结归纳,现报道如下。

1基金文件造假

本研究涉及的各家编辑部均表示,近年来基金文件造假的比例有所上升,造假形式为:(1)伪造基金申请文件、基金批复件。(2)挂靠他人相符或不相符课题。(3)单位协助证明虚假立项课题。究其原因,在于在对期刊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基金文章占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故很多期刊编辑部对基金文章会优先考虑录用。对期刊的评价考核参考基金论文比重,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科研项目能通过立项,其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是经过了一番论证的。而投稿作者利用这一审稿规律,为提高论文录用的可能性,不管自己是不是基金文章,都挂上基金的头衔,甚至出现伪造基金文件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作者所在单位一味为了刊发论文数量,也不顾事实,帮助造假。编辑部应加大基金文件真实性的审核和甄别,一般规范的基金项目申报书应有项目基本信息,包含立项依据、项目情况、计划安排、经费预算、项目组负责人、成员基本信息,申报书末尾还应有申报单位签章、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盖章。很多作者伪造的基金申报书仅为基金申报书的封面,仅有申报单位的盖章,且上传的电子版申报书单位盖章亦为photoshop软件所做。其次,编辑可以在相应的基金批复单位对基金项目进行查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即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结果公布、项目查询中进行查询。目前部分省级、市级、县级科研项目尚无法在网上进行相应查询,希望后期科研管理部门能加强科研项目的查询和公示工作。编辑在处理这类文章时,如基金属实,作者是可以登录科研管理网上系统的,可向其索要相关截图对基金真实性进行核实。与此同时,编辑部对基金文章的取舍,也应严格按照文章质量。优质文章优先录用,而不是基金文章优先录用,以此打破作者对基金文件造假的学术不端行为。

2数据造假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学术论文的核心,是作者论点成立与否的基础,但试验并从中搜集整理数据也是一个极其繁重的工作,故有的作者通过编造、篡改、抄袭数据企图蒙混过关。但惮于数据库系统,作者在编造、抄袭时有使用了一些小的“花招”,需要编辑擦亮眼睛仔细分辨。刘胜利等[1]将数据造假分类归纳为三类:(1)故意采用必然产生误导性数据的研究方法/方案;(2)伪造、篡改和歪曲试验记录的数据;(3)研究数据的虚假呈现和运用。综合各编辑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数据造假类的稿件还有以下特点:(1)多为对计数资料的描述和比较,因对计量资料的正常和异常范围是更为专业,编造起来更为麻烦,容易露出马脚。而计数资料多为率的比较,编造数据更为容易。笔者所在编辑部就曾收到过关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章,文章内只对治愈率进行了比较,编辑对作者提出要补充计量资料的要求,作者就再未返回。发现此类造假尚较为容易。(2)参考已发表相关论文的数据,进行数据编造。此类数据编造是“有理有据”的编造,在识别时更为困难。为使数据合理,有的作者在数据编造时,在已发表文章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小的改动,数据库系统也不易发现。(3)对数据表述方式进行改变的抄袭,如已发表文章数据为表格的,抄袭文章内用文字描述,或利用他人的数据制作成柱状图、饼图等。数据库系统对这类抄袭也无能为力。那么编辑部如何寻找分辨出这些新型的更加隐蔽的抄袭的“蛛丝马迹”呢,建议为:(1)不能过度依赖数据库系统。在之后,应比对类似文献,对文章数据存疑时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2)利用统计方法与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刘青海[2]提出,可以用excel对统计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其他变量固定时,随着统计检验量绝对值的增加,P值相应变小”等统计学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的痕迹。(3)成立专门的数据编委会对数据进行审核。《科学》杂志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数据造假,在原有审稿规则的基础上,加入了专业统计学家对论文数据审核这一环节。2013年,杂志还正式公布了第一批数据标准清单,供投稿者和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数据进行对照,以追踪数据偏差的根源和进行可重复性验证[3]。如果编辑部囿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无法设立专门的数据编委会,也应加强对编辑统计学基础知识能力的培训,提升其数据审核方面的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