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微观经济原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本文从微观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经历,结合二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二本院校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探索其教学改革之对策。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教改;教学内容
1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是财经管理类诸多专业课的基础。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启发学生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指导他们如何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不仅是规范学生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础课程,也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主考课,关系到学生考研的成败。
2二本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2.1学生素质整体下降,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背景下二本院校学生的平均素质降低。中学教育中高密度、被动式接受教育的过程使学生们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意识,课程学习完全依赖老师讲解。过早地文理分科,使学生们没有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理科生怕文字描述、惧怕记忆基本概念和理论,对经济常识的了解较少;而多数文科生不具备简单的数理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摘要: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1]。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法对老师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对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聆听者。比如在案例讨论中,老师要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笔者自身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经验,总结了以下两种主要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的形式。一种是现实性教学案例,即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以及有关经济的时事热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经济事件掌握经济学知识。另一种是历史性案例,即通过对历史上所发生过的经济学领域的事件进行学习和讨论,理解经济学原理,比如在讲完赋税的归宿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1990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2]。这两种教学案例应该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二、案例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微观经济学教学经验总结以及与其他经济学专业老师的交流探讨,发现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和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本国国情基础的不同,管理学院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上存在着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微观经济学》案例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步骤和教学效果进行探析,提出了要根据所授的知识和教学经验选择案例、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成绩的评定方式和考试内容上应进行改革等建议,以期能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对策
1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本校以高鸿业第六版《微观经济学》教材作为授课教材,书中有较多以数学公式和曲线图形,比较抽象难懂,这一现象决定了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效果不好,会使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试图用案例讨论式教学让复杂的内容通过在案例中的应用得以生动呈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积极性。案例讨论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教师筛选过的、符合章节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教学。具体来说案例讨论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借助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微观经济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其次,运用所学微观经济学定理和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物流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增加了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但是,微观经济学案例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效果
2.1案例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教师确定讨论案例:寻找知识点案例,例如消费者选择行为分析,结合“受欢迎的自助餐”的现象和“互联网对消费者影响及其给消费者选择带来哪些好处?”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与学生讨论上述案例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有哪些影响。第二,确定讨论形式。首先进行课堂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讨论问题打印在A4纸张上在上课的时候分发给每组,在纸上写组长和组员姓名,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启发诱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思考,简单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但是不要细讲,让其自己讨论。第三,小组展开讨论。首先每组讨论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对讨论的案例题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其次根据需要(笔者讲授班级人数均在100人以上),抽取3~6组组长或组员进行汇报发言,每组进行讨论的时间为10~15分钟,回答时间大约4分钟,在此期间其他组可以与之互动。第四,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小组分组讨论结束后,笔者对学生的整体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同学们新颖的观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对错误的观点予以引导,还要对学生的疑问做解答,最后以每组作业的形式上交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标准。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认为参与式教学法适合在微观经济学中运用,并进一步深刻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法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的人才来干,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对高等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多项要求,其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其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文件要求各高校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其中参与式教学方法受到高度重视。“参与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0世纪80年代参与式教学法风行欧美,9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参与式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在众多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比国外,我国参与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相对较少,正因为如此,本文通过教学中的实践,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当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课程,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以西方市场经济运行为研究基础,并建立数学模型加以分析,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该课程的教学面临“本土化”问题。从教学具体内容来看,微观经济学具有内容多、理论抽象、要求一定的数学知识、图形分析多且复杂的特点。另据各校开课情况来看,微观经济学是相关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经济学类课程,且一般是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此课程(个别专业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基本上采取的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学生沦为教学的旁观者。由于课程知识难度较高、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一学期下来,学生们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突击学习,强行记忆,实则对很多知识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利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并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这与我们建设应用型本科学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要求相去甚远。从2000年到2016年,从一名经济学学生到一名经济学教师,我在多种场合亲身参与了经济学的学与教,深感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来看,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地方财经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其教学应该结合地方院校转型思路进行改革,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方法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以新常态为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学教育也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培养面向市场并为市场服务的人才是经济学教育的最终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财经类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其二次就业能力。但在短期内,却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给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重,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内容广泛、前沿性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应当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国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复苏情景的方法进行探讨,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及课堂互动有显著作用,能够弥补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经济学实验来解释和检验微观经济学理论,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美国经济学教育协会的大力倡导。诸多经济学家也针对“完全竞争的新古典理论检验”“寡头市场的价格形成”“柠檬市场”“公共物品搭便车”等问题都设计了精巧的课堂实验。国外的研究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实验软件和实验平台建设也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出国内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和实验,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增加,促进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改善。
二、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从微观经济学教学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授课内容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来源于微观经济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市场机制、需求、供给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普遍感觉经济学抽象难懂,导致许多内容难以理解。国内教材编写内容偏重于理论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习题也偏重于理论。碍于授课时间和实践条件等原因,学生经过讲授式学习,仍不能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不能应用所学理论。如何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经济学素养,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