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文化经济案例范文

文化经济案例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文化经济案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文化经济案例

OBE下的文化资源学案例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文化资源学课程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笔者在系统分析该课程原有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积极实践出一套基于OBE理念的案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为抓手,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通过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和使用学习产出四个主要教学环节有序展开,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OBE;文化资源学;案例教学

文化资源学课程是国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文化资源学的理论与方法。它与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学、文化创意学、文化金融学等,共同构成了文化产业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要了解文化资源的内涵本质、类型构成、价值特征等基础知识,还要从文化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重视角理解文化资源价值生成、积累及转化等系统问题,并掌握对文化资源问题研究和分析的能力与方法。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诸多高校在课程教学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非常碎片化,难以建立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认知;对专业问题的分析缺乏学理性,难以驾驭理论分析工具研究分析专业问题,从而使得该课程在专业整体教学体系中的支撑作用无法有效实现。因此,专业教师势必要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国内较早一批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近年来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文化资源学课程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也一直致力于此。通过多年探索,笔者积极实践了一套基于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缩写为“OBE”)理念的案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中心,通过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和使用学习产出四个主要教学环节有序展开。

定义学习产出: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一直以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教学普遍以教师单向知识传授为主。很多老师几乎就是“满堂灌”。老师全程讲,学生全程听;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不仅老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也是云里雾里。这种课堂就是以教师为本位的,完成教学进度本身成为了教学目的,而学生处在一种相对失语的客体化状态中,对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求课程教师从源头改变教学设计,即将学生的学习产出置于教学的起点,用成果导向来重新明确课程的定位和目标。对文化资源学课程而言,要明确课程定位与目标,首先必须要厘清两个问题:一是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关系问题;二是文化资源学课程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高校人才培养层面的关系问题。从社会实践层面看,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区别于水、空气、矿藏等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有其特殊属性。与自然资源参与经济生产消费的机制不同,文化资源不仅参与着经济生产,更参与了系统性的社会生产。在经济生产的语境中,文化资源必须转化为文化资本,既要能够引起现金流,又要能够实现文化价值的历史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社会生产语境中,文化资源安全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态安全、文化能力安全,甚至文化主权安全,并由此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安全态势。因此,学习并研究文化资源问题,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具有积极意义。从人才培养层面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综合性文化艺术资源策划、运营管理能力,能在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从事有关文化策划、创意开发、市场营销、项目运营以及文化经纪等方面工作的文化产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对文化资源的了解认知、调查研究、策划运营等诸多能力,就构成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维度,同时也是文化资源学课程所要支撑实现的课程定位。

因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系统明确文化资源学课程的目标定位:

文化资源学课程的价值观目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要立足国情,尊重文化传统,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树立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文化资源学课程秉承于此,同样要立德树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文化资源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目标。涉及文化资源的基础知识、重要问题和系统理论,包括文化资源的内涵本质、类型表现、属性特征、价值构成;文化资源参与社会生产、消费的机制及作为文化认同载体的认同形成、演变机制;文化资源参与经济生产和消费的机制、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路径逻辑及文化资源经济价值开发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文化资源之于国家文化安全所涉及的文化资源保护理念、手段方法等实践和理论问题。概括而言就是,文化资源本体论、文化资源价值论、文化资源保护、文化资源与文化生产、文化资源与文化认同、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文化资源与文化安全等系列专题。文化资源学课程的能力目标。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力目标。文化资源学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具有专业的研究分析能力,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课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对文化资源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使用理论工具对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以及运营问题进行学理分析的基本能力。应当说,这三个目标层次共同决定了文化资源学课程的目标定位,缺一不可。

点击查看全文

一带一路广告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摘要:广西高校的广告教育,除了要做到一般性教育内容之外,还应当从“一带一路”视野出发,有面向东盟的现实考量,传播特定的教育内容。广西高校的广告教育,应该更紧密结合广西—东盟的区位特点,加强相关领域的专业特色教育,培养更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本专业学生,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较强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广告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告人才;培养方法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东盟各国都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自古以来便受到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和东盟各国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广西有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优势,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笔者认为广西高校的广告教育,除了要做到一般性教育内容之外,还应当从“一带一路”视野出发,有面向东盟的现实考量,传播特定的教育内容。广西高校的广告教育,应该更紧密结合广西—东盟的区位特点,加强相关领域的专业特色教育,培养更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本专业学生,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较强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广告人才。

一、面向东盟的跨文化传播广告人才培养目标

从“一带一路”视野出发,培养面向东盟的跨文化传播广告人才,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达成以下培养目标。

(一)深化广告专业学生对于东盟各国广告文化和广告发展状况的认识东盟各国的广告业由于受到历史、现实、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在今天的发展呈现出相当的不平衡的局面,其中泰国、新加坡两国广告业最为发达,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也在蓬勃发展,缅甸、柬埔寨等国相对落后。目前中国广告学界对国际广告研究的重心都放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日韩等亚洲先进国家之上,而对东盟国家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广告市场崛起的现象关注较少。在广告专业教学中,一般以欧美及日韩为研究对象。对于和东盟国家比邻而居的广西来说,高校广告教育可以适当增加东盟各国广告研究的内容,使其成为广告专业教育的一种特色。其目的是让广告专业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东盟各国广告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更好地理解东盟各国的广告文化。

(二)使学生能够借鉴泰国、新加坡等新兴广告强国广告创意的经验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广告业都经历了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广告业发展迅速,如泰国广告业就异军突起,广告作品屡屡在国际广告节中荣获大奖,风头甚至压过一直以来的亚洲广告最强国———日本,引起世界广告界的瞩目。由于历史原因,泰国受到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和汉文化三种文化的交融影响,这种多元文化特征在泰国广告中也得到映射。此外,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的代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广告业的繁荣发达,其广告作品也多次在国际广告大赛中赢得荣誉。因此,通过对这些国家优秀广告案例的分析,揭示其广告创意的特点。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广告高水平创意的认识,使学生借鉴东盟国家优秀广告中对于多元文化运用的经验。

点击查看全文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建设思考分析

摘要:为探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应用”特色,比较研究了国内外一流院校该专业建设的历史和经验,分析得出它们在教学方法、专业特色、专业技能特色三方面的异曲同工之处。从而提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在应用型建设之路上,可以从民族、地域、课堂教学特色,形成独特的案例教学方法;从学生素质彰显专业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管理人才,以及以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技能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培养思路。

关键词:应用;高等教育;专业特色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来都是我国文化、教育领域追求的“繁荣”,无论是35所也好,还是100所也罢,要满足这个“繁荣”,我们所期待的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不能是千人一面,差异化、特色化不仅仅只限于校名代码,教育神韵的魅力四射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出类拔萃的法宝。笔者所在的南宁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这颗璞玉如何打磨,焕发魅力?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其雕凿成以教学方法、专业特色、专业技能特色为三条棱的三棱镜,使应用型教育折射出七彩光线。

一、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是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开办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

将案例运用到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就是案例教学的雏形。其教学是围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他们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公平研讨,引导学生找到答案或是结论。该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后自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他的“问答法”编辑成书,由一个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个道理,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案例教学法。19世纪后期,“苏格拉底方法”被引入哈佛法学院的法学教育之中,在法学院进行教育改革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德尔认为“律师可以如科学家一样,凭据对原则或原理的深入认知来开展工作,这种认知如果在法院判决的案件教学中学习得来,学习者就可以获得最好的认知效果”,也就是说案例教学并非单纯地讲故事做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对故事的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弄清、学懂人文社科领域的原则或原理,并能掌握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随后该教学方法不仅被其他高校效仿,还被成功推广到哈佛医学院,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多数医学院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真正让案例教学法确立并进入辉煌时代的是哈佛商学院,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推行该教学方法,并因此成立了商业研究处,专门进行案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这恰恰符合了朗德尔提到的案例教学法配套的“实验室”就是“图书馆”的论断:“图书馆是教授和学生们需要的必要场所,它对于我们,就像实验室之于化学和物理学者一样,就像博物馆之于动物学家一样,就像植物园之于植物研究者一样”。这个商业研究处至今仍开展着工作,不断用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案例丰富着哈佛的管理教学,更使案例教学法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也得到深入研究并推行,其工商管理学科整体水平和MBA教育均位居全国前列。后起之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学也离不开案例教学。其他重点院校在建设工商管理本科的过程中也同样从案例教学法入手,使专业建设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如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全国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在研讨了案例教学法、实践实训法、模拟情境法、行为示范教学等多种方法之后,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更全面、更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在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中,选择案例教学法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如何办出与众不同的案例教学,找到属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呢?这正是本文接下来要阐述的观点。

(二)结合民族、地域、课程教学特色,赋予案例教学法以生命,使之开花结果

点击查看全文

本土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创新

【摘要】本文提出案例教学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创新完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基层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本土化;案例教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案例教学法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经典教学方法,成为提升学习者的工商管理实践能力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哈佛大学的MBA案例教学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的MBA教育与教学,还进一步延伸应用至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甚至拓展到中等专业教育层次,成为我国各院校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通行的、经典的“标准化”教学法。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和完善适用于不同专业类型和专业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现案例教学的分类化和分层化,创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传统案例教学的局限与缺陷

在传统的MBA案例教学中,不乏精彩纷呈、经典优秀的案例。“高、大、精、深、宽”的系列化案例不仅为MBA学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企业职业经理人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的实践教学资源,还为案例教学参与者预设了极富挑战性的互动空间和创新创业平台。其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并不在管理案例活动或结论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探究社会经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探索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文化与特质,这种开放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对社会阅历丰富、知识面宽广、管理经验老道的企业家们来说,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体现了案例教学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思想和理念。而在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甚至中职中专教育中照搬照套MBA案例教学法,并把这种案例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行模式和方法,这显然有失偏颇。对缺乏社会历练、企业实践和管理经验匮乏的在校学生而言,那些定位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的MBA案例让校园里的普通学生无所适从和难以适应。学习借鉴MBA案例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企业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企业文化,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立足于企业基层管理岗位,探索“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进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点击查看全文

案例教学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是高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在政治经济学中引入启发式、开放式的案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为课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那么,如何将案例教学适度应用于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对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其应用必要性,提出案例选取的原则,以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高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在政治经济学(本文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引入启发式、开放式的案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为课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现状

如何将案例教学适度应用于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教师层面,需要明确角色定位,具备知识储备、联系实践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对案例进行系统性、深层次解读,把教材理论的深度与教学案例的广度相结合,把理论凝练的指导性与案例应用的多样性相结合。学生层面,需要转变意识,变被动理论灌输为主动参与探讨,学会把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具体化实践,在丰富形象的案例内容中提炼理论重点,与教学目标契合。在教学管理方面,既要注重案例教学资源内容的开放与共享,及时更新案例库,又要注重班级规模、教学课时安排等具体措施,以期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发挥有效作用。

目前,案例教学在政治经济学课堂上得到了应用,并逐步获得诸多教师的认可,也引发学者和教学管理者对其持续关注,总结了操作强、效果好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案例选择的问题。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集科学性、阶级性和理论性为一体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产生,并在积极总结人类经济实践活动新经验和探索经济关系变化新情况中不断发展的,如何展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大的生命力?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必须提高质量,同时与生活贴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在网上随机抽选几个案例或对部分案例断章取义,就会使案例与教学内容不匹配,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