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文物保护案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遗产保护与利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文化资源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资源,近年来也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的高度重视,更多地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已成为各个城市尤其是工业城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柳州市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城市之一,多年来在遗产保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遭遇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将概述这些具体经验以及主要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希望能为同仁们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启动保护利用工作
(一)纳入决策2006年6月,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标志着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正式启动。同年9月,身为中国西南的工业重镇、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的柳州,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充分利用柳州市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积极保护、合理利用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的战略决策,写入了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自此开始了柳州市自身城市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二)进行普查2008年,柳州市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为契机,设立“工业遗产”普查专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主要针对不可移动工业遗产或者说是“工业遗址”的普查工作。普查小组对全市130余处工矿企业进行了调研,并较为详细的记录了其中市区87个工业企业原址及其附属建筑物、大型设施的基本情况,编制完成了《柳州市工业遗产实录》,对当时柳州市不可移动工业遗产的分布、结构、性质、保存状况等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普查结果显示,柳州市当时的不可移动工业遗产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已纳入保护类”。如:建于1916年的柳州首家电力公司,中山东路的柳州电灯公司;建于1940年的湘桂铁路桂(桂林)柳(柳州)段关键工程的柳州铁路桥;建于1946年的柳州地下党活动重要地点,中山东路的柳州联华印刷厂等。这些工业遗址有的已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有的由行业自行保护,占比全部遗址的10%左右。第二类:“停用、闲置类”。如:建于上世纪30-40年代,鸡喇路柳州机械厂的招待所;建于1958年,市北郊柳州空气压缩机总厂的老厂区;建于1975年,柳州市第一也是唯一的机械化石灰窑,荣军路桐油山东侧的柳州市三柳化工厂石灰窑旧址等。这类遗址多因企业技术改造、搬迁、关停而被闲置、废弃,已不再被使用,也尚未被拆、卖,产权仍由原企业保留或已被政府收回。占比全部遗址的20%左右。第三类:“仍在使用类”。如:建于的50年代,河西村柳州动力机械厂的厂部办公大楼;建于60年代,北雀路柳州市化肥厂的化工生产楼、办公楼以及塔、罐等大型生产设备;建于1975年,鸡喇路双马电扇厂的旧设施等,这些建筑、大型设备和设施仍在各个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比全部遗址的30%左右。第四类:“主体建筑已拆除或改建他用类”。如:建于1959年,已被改建为美食城的柳石路柳州市开关厂旧车间;建于1968年,已被拆除的箭盘路柳州东风化工厂旧址等;它们多由于企业改制、停产、破产或自身基础建设等原因,被拍卖或用以其它项目开发,主体建筑已被改建或拆除,原有的遗产风貌几乎不存。却占最大比重,约40%左右。根据普查结果分析,仅有第一、二类不可移动工业遗产,能较为可行地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在原址上进行合理保护利用。而第三、第四类不可移动工业遗产,无论是要求产权所有者立即放弃遗产现有功能,自行恢复其历史原貌、加以保护,还是全部由政府回购产权并开展保护工作都较难实现。
二、推行两套工作模式
由于普查得出的实际情况,柳州市并未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都在遗址原址上进行。从不可移动工业遗产和可移动工业遗产两个方面,同步推行了两套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模式。
摘要:历史建筑传承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脉络,现如今,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使哈尔滨的历史建筑呈现出消失的趋势,大部分历史建筑也处于被人遗忘的落寞角落,非科学化的保护让哈尔滨乃至我国历史建筑风格遭遇毁灭性打击,利用科学化手段保护历史建筑刻不容缓。保护历史建筑,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以经济文化两不耽误为原则,既要保护好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同时也不能影响经济发展。文章从化学角度为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建言献策,同时结合文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哈尔滨历史建筑的文物保护工作。
关键词: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化学手段
1解读“历史建筑”
1.1“历史建筑”的定义
首先明确一下“历史建筑”的概念。历史建筑(HistoricBuilding)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5世纪,19世纪后被广泛用来指受保护的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专指有重要历史意义与价值的建筑。到了现在,“历史建筑”这个词已成为人们对广义建筑遗产的一种很笼统的概括性称谓。根据相关条例,历史建筑是指经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建筑物、构筑物。
1.2哈尔滨的历史建筑
或许因为“级别”没有文物保护单位的高,也或许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人们重视较少,历史建筑逐渐被人遗忘,受到各方面的破坏,并且正处于逐渐消失的阶段。1994年01月04日哈尔滨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哈尔滨有着数量和种类丰富的历史建筑,例如教堂、纪念碑、历史名人旧居、历史文化街区等等。随着哈尔滨市第五批历史建筑普查的开展,有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列入名单,例如哈工大土木楼食堂及规划院、李兆麟故居、万福广火磨厂房、花园邨宾馆、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等等。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没有正确的修缮理念,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无完善的管理制度等原因,哈尔滨的很多历史建筑经历了强拆、朽蚀,例如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院内的一座挂牌保护的、砖木结构的俄式历史建筑,因建设需要而被拆毁;哈尔滨百年气象台被违法拆除;哈尔滨原犹太国民银行旧址被拆除等。
摘要: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是全国范围内工业遗产行业的重大会议,现已连续举办多年。文章主要通过探讨工业遗产学会发展情况、研讨会研究方向、参加研讨会团体以及研讨会研究成果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我国工业建筑遗产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研究成果
1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
成长历程概况2010年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先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专门学术组织,同时圆满举办了第一次关于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学术方面的研讨会。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是全国范围内工业遗产行业的重大会议,现已连续举办多年。每次会议期间收集的论文均在第二年以论文集形式发表。会议核心是做好工业建筑、工业遗产的调研和保护工作,连续多年来每次主体不同,分项专题内容不同,召集全国各高校地方的学者、行业专家、政府相关官员、建设规划人员等,针对如何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问题建言献策,会议期间体现出当年度关于工业遗产研究的新理论,展示对于其保护和开发利用领域的新成果,各年度会议内容代表了当时我国工业遗产研究的发展水平。对每次会议的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助于揭示我国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对工业遗产研究的深入,社会各界逐渐设立工业遗产专项机构,并作为该会议主办单位。从近几年会议规模来看,会议主办单位越来越多,会议地点也在不断改变,这说明我国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和保护重视程度越来越强,在建筑、规划、文物保护等领域被得到广泛的重视。本篇综述以近10年来每次研讨会会议成果为主要对象,以历年整理的论文集作为数据支撑。统计分析每次会议研究的方向、关键词及学术团体类型等来探究学术会议成果与发展进程,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会议和谐发展,研讨会可以看成是我国工业遗产领域的一面镜子,研究会能够反映我国工业遗产领域研究保护的发展状况,也可从中发现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继续研究与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2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研究方向分析
2.1概述
从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至今,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共计622篇。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安徽革命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延续时间长,涵盖中共创建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建筑、遗址遗迹等。目前,安徽省拥有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318处,各类可移动革命文物1.1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869件(套);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63家。安徽省博物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自2014年5月成立以来,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在红色展览推送、革命旧址保护、社教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作为,在助力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推出红色联展,进发宣教合力
近年来,联盟发挥安徽博物院的龙头作用,先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及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联合办展的方式向联盟推出红色主题展览。这种方式缓解了基层博物馆藏品相对单一、独立办展困难的困境,通过资源整合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示江淮儿女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振兴中所作的历史性贡献,联盟以安徽博物院为龙头,联合20余家成员单位共同举办“皖江洪流——安徽军民抗日战争史实展”。2016年,联盟将入选国家文物局“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大主题展览项目之一的“飘扬的红旗——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展览文本制作成电子图版60张,面向成员单位进行巡展。安徽省47家成员单位积极响应,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天,在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政府广场、机关、社区、学校等公共区域同时举办展览,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五大系列百项活动方案,联盟面向全体成员单位,从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遴选100件可移动革命文物,包括省内15家成员单位的文物,推出“红心向党——百件革命文物图片联展”,展览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重点,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品质与人格力量。35家成员单位参展,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累计服务观众约41.5万人次;同时为配合展览,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各机关单位、学校等也纷纷前往博物馆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二是保护革命旧址,贡献联盟智慧
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位于安徽省太湖县革命老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专业人才、策展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原展陈在文物展示、空间利用等方面亟待提升。2019年,根据安徽省文旅厅及文物局统筹安排,安徽博物院牵头组成项目组,对口帮扶太湖县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陈列工作,组织展览文本撰写、展品征集、展厅设计等具体事项,经过改陈,展览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线索,以刘家畈会议为主线,由千里跃进大别山、决策刘家畈、从刘家畈走向胜利、军民鱼水情四个单元组成,共展出展品127件,于201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该展览获得第五届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入选安徽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和文化旅游新亮点。
三是发挥平台作用,夯实讲解队伍
联盟作为全省博物馆纪念馆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逐渐探索出“培训+比赛”的培养模式,以赛代训,搭建专业人才交流平台,激励讲解员讲好党史故事,唱响红色旋律。2018年8月,受省文物局委托,联盟承办“讲述红色故事——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优秀讲解案例交流推介活动”,来自12家博物馆纪念馆的21名讲解员参加培训和比赛。活动特邀请中博协社教专委会专家就讲解理念与实务、讲解技巧等对学员进行了综合训练指导,并选派15名讲解员参与鄂豫皖三省“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优秀讲解案例交流推介活动”,其中3名讲解员入选活动“十佳讲解员”,为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扩大大别山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支持。2020年6月,联盟联合承办“安徽省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物讲解培训及比赛”,来自安徽省40余家成员单位的57名讲解员参加比赛。选手们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的讲解,还原了波澜壮阔、红旗漫卷的革命历史。2021年3月,联盟承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徽省讲解员大赛及培训,邀请长三角地区博物馆资深社会教育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和评委,84名讲解员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的主题,以本单位收藏的珍贵革命文化遗产为素材,展现了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培训采取视频学习、集中研讨、模拟比赛等方式进行,还采取了互点互评的方式,加强了学员自身的反思和彼此的交流。经过本次培训和比赛选拔出的4位讲解员均入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决赛,获得了一等奖1个和三等奖3个的佳绩。当前,革命文物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联盟将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好省内博物馆交流的平台、枢纽作用,在助力提升展览水准、提高社教水平、创新文化产品方面持续发力,为红色文化传播贡献联盟力量。
摘要:文化繁荣发展对城市提升影响力和形象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准确定位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方向,塑造新颖且具有特色的对外形象,使城市魅力、品格得到提升,是当下城市管理者和参与者都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新闻传播;城市文化;汤显祖
一、引言
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城市要有灵魂,则离不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着重推出汤显祖文化、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新闻传播力度前所未有,在中央和省市媒体上涌现了大量有分量的新闻报道和精品力作,既有文化深度、人文高度,更有传播广度,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共鸣,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及新闻传播的穿透力,有力地助推了文旅产业发展、擦亮了城市文化名片。
二、汤显祖等群贤荟萃,绘就城市文化底色
早在唐朝时,“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挥就了“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华章。宋朝以来,抚州群贤荟萃、英才辈出,北宋时有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及思想家王安石、文史学家曾巩,词坛有晏殊、晏几道父子,南宋时有被誉为“百世大儒”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陆九渊等,明代有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曲家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临川人,出生书香世家。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后人多尊称他为“汤公”“汤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目睹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忧心如焚但又无力挽救,只好弃官归里。他在临川城的沙井巷立“玉茗堂”,潜心研究戏曲创作,并将其居所作为演出中心场所。当年秋,他写出了浪漫主义爱情悲剧《牡丹亭》,共55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又写出《南柯记》,共44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写出《邯郸记》30出。《紫箫记》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改著成的《紫钗记》53出,即“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刻的重大影响,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丰碑。在《牡丹亭》发表前,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爱情题材戏剧著作是《西厢记》。《牡丹亭》甫一问世,便令《西厢记》减色不少。
三、见诸媒体的汤显祖文化“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