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物流工程课程范文

物流工程课程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课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物流工程课程

工业工程物流课改思考

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达到的要求深入的研究,分析物流知识体系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体现专业特色的要求,对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改革。

1.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物流课程体系的构成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工业工程专业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专业其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培养其研究企业设施布置和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物流分析、设施的位置选择、设施的内部布置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同时应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理论内容在实际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系统和物理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物流系列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上设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管理》两门理论课程及《物流工程仿真实习》一门实践课程。

1.2物流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形成不同方面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知识框架,其中《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物流基本功能的管理,包括仓储及库存控制,运输管理及配送管理。第二,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包括企业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及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企业物流分析方法,企业布局设计,搬运和仓储系统设计及企业选址。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系列课程虽然从学时数到教学内容少于物流专业对物流知识体系的学习,但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课程更注重培养企业物流方面的知识体系,更注重物流方法及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紧密结合企业运营管理先进方法的学习。

1.3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点击查看全文

物流人才需求分析及高校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智慧物流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针对智慧物流背景下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对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的岗位、学历、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慧物流;人才需求;高校

1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移动网络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我国智慧物流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顺丰、菜鸟、京东等知名企业都在加快智慧物流布局,借助智能设备、软件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设施与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与决策,提升运营与决策能力。菜鸟围绕仓储物流智能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买家收货地址与存放商品的仓储中心位置进行匹配,选择距离买家最近的仓储中心发货,缩短物流配送时间,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京东搭建全自动化无人智慧仓储系统,实现货物分拣、存储及搬运智能化,优化物流环节,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随着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智慧物流对仓储、分拣、运输、配送、管理等物流核心业务的覆盖使得传统仓管员、运输调度员、配送员、拣货员和客服等岗位的数量需求、人才素质与能力面临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员、物联网工程技术员、大数据工程师、设备技术工程师、自动化技术高级工程师等一批新兴专业技术岗位出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明显提高,除了具备专业的物流理论和技术外,还要具备物流信息化、物流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智能设备运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目前高校和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的较少,难以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2智慧物流背景下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2.1对物流基础性岗位人才需求减少

通过对京东、菜鸟、顺丰等多家物流企业调研发现,传统的人工搬运、分拣等重复性重体力劳动被搬运机器人、自动分拣机器人等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取代,货物人工盘点等低技术含量的脑力活动也被RFID等信息技术取代。现代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使得企业对传统的物流基础性岗位的需求大大减少。

点击查看全文

思政融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探析

摘要:遵循以结果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融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并结合具体课程学习目标,确定课程思想政治学习目标,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而精心设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任务和培养路径,最终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对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OBE;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为中心;ERP

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明确指示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的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实现全程育人。2020年6月,教育部为了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全面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等院校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实现专业协同育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在改革进程中一直存在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目标不清晰、思政预期学习效果不明确、课程思政内容实施在课程中找不到合适切入点、思政效果无法评价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预期效果,进而有针对性的明确课程内容与思政的结合点,从而进行课程思政内容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最终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评估思政育人效果,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例进行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

1OBE教育理念介绍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OBE)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OBE理念强调四个问题: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什么?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效果的原因?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效果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学习效果?基于此,OBE教学改革依据四个步骤完成,分别是明确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学习产出、对学生学习产出进行评价。依据OBE理念,本文对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融入课程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课程总体目标;根据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能达成的能力,然后确定课程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所应达成的目标,即确定课程德育目标。为了达成课程的思政目标,找到课程内容和思政的切入点,挖掘思政元素,从而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实施路径,最终按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的骨干课程—企业资源计划(ERP)课程为案例进行研究,企业资源计划(ERP),是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供应链全面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将思政教育融入ERP课程,培养产业需要的物流方面的ERP人才是物流管理专业重要的课程教学改革。

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德育目标的确定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课程总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明确培养的物流工程师具有的能力,然后确定课程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所应达成的目标,即确定课程德育目标。物流管理专业ERP课程总目标为了解物流管理、会计等基本知识;理解ER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ERP项目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实施方法,运用物流和财务知识在ERP平台上完成企业采购、销售、库存、人力、生产等管理业务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ERP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知识更新完善能力。根据物流管理的毕业要求,结合ERP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学习ERP课程后,应该具备的五个能力,从而明确了ERP课程的思政预期效果,如表1所示。

点击查看全文

物流管理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在物流行业的快速增长背景下,物流人才与物流岗位之间的供需矛盾在进一步地拉大。而不可忽视的是,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及行内岗位层次较低。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些显性不足。本文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予以了分析,并在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应对策略,将为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物流管理;行业需求;岗位技能;行动导向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物流一种新兴行业,而物流管理专业同样也是高职院校为适应行业发展要求而新增的专业,就培养的效果而言,课堂体系理论性太强,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开始显现。而与此同时,就毕业生反馈而言,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及行内岗位层次较低。相关资料显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子在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占比不足三成,且主要从事仓库管理员,物流货代操作员等基础工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形势不容乐观。而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状况来看,其短板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建设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两大方面。在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多以运输、仓促及配送为专业要素,来搭建物流课程体系。这就导致专业课程中的功能类课程占比较高。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内容和实际岗位需求的脱节。而就未来岗位的需求而言,物流管理岗位对技能的要求要高于理论的要求,在实际的高职教育进程中,院校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来提高专业学子的技能属性,但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实践策略

1.专业课程的校企共同开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实践中,应深刻对照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发展和需求,充分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全面化和精准化。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切合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较好的实现专业学子和未能岗位要求的零过渡。如当前由京东物流开发的《仓储与配送实务》,深受高职院校和学子们的欢迎。

点击查看全文

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发展路径浅析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型转型是顺应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福建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实情出发,剖析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从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实验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的发展路径,进而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环境营造、校企深度合作方面提出推进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的保障条件,以期对同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加快调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转变,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为更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势在必行。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5年,教育部颁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这种政策大背景下,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地方高校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参考国内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专业教育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就业难与企业人才严重缺口的矛盾不断扩大[3]。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以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为调研对象,分析其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中暴露出的问题,探索应用型转型发展路径,旨在为相关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顺利转型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1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据2020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内地方本科高校共39所,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有近20所。省内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按照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需要,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产业链紧密衔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比如,立足于福建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跨境电商发展优势,近年来不少高校(如,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集美大学等)纷纷增设物流管理(跨境电商专业群)或是物流管理(跨境物流)或是物流管理(闽台合作3+1)专业;福建江夏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如:福建八方物流集团、福州朴朴电商、福建苏宁物流)等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福州港务集团、盛辉物流、永辉集团等多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专业源于地方、服务地方的特色。

2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率情况来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率在各专业中位居前列(85%左右),然而对口就业率仅有40%左右。对口就业率低与企业物流人才严重缺口的矛盾折射出该专业应用型转型中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