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现代艺术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现代艺术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现代艺术教育

现代艺术院校中的教育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家的方方面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近年来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现代的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创造之中,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方面,现代艺术院校的教育设计也有了针对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的渗透、多元文化的融合、新技术的应用、传统技术的革新、教育理念的更新创造。这些变化也表明我国的艺术院校的教育呈现出新的面貌。本文主要是研究现代艺术院校中的教育设计问题,以及在现代背景下,艺术院校使用的新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社会起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现代艺术院校;教育设计;更新创造

1现代艺术院校中的教育设计研究的目标

21世纪以来,国家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教育与国家的进步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国家的进步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进步也可以推动经济的前进。因此,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以此来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其中现代的艺术院校也是如此,他们进行的教育设计研究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在当今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自主性实践活动,从而可以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其次,艺术院校的教育设计研究的不只是教学手段的进步和教学成果的飞跃,还包括的有院校整体的环境的一个设计,现代艺术院校相比以前的艺术院校,应该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艺术院校是为了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门型人才的地方,是一个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地方,所以现代艺术院校的学校环境也应该是教育设计研究的一个领域,通过设计之后,现代的艺术院校的环境更应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性,这是一种文化的氛围。所以,教育设计研究的第二个目标就是为了创设文化场景,更好的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促进学校自身软件设施的进步。最后,现代艺术院校中的教育设计研究应该是对于人才的要求,之所以开展研究,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体美的综合进步,教育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话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艺术类人才,也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2我国艺术院校的教育设计研究现状

2.1培养人才模式单一,目标偏离

许多艺术院校的教育培养的人才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他们只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培养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比如美术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相应的专业支持,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这样的教育就是为了单纯的培养出美术人才,之后展示自己的教学目标已经完成,所以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比较单一,就是采用传统的授课制,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专业教育。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育的目的就会发生偏颇,教育的目标就成为了对于人才的培养的硬性要求,而不是为了通过艺术教育发展学生的特长,之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感。

点击查看全文

现代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艺术的转换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包括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等内容。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储存、传输、转换和分配,对教材文本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服务于教学,这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常态。从现代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艺术,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科学选择、优化处置、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教育技术成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一、科学选择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提升。当代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而且对这些信息技术充满认知兴趣。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科学筛选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处理技术,将学习内容立体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起来,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为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我特别播放了初中时学习过的《核舟记》相关图片。当学生对文字进行梳理之后,我又开始播放由本班学生参与录制的配乐朗诵。由于音乐、画面和教材内容形成和谐统一,又是同学朗读的课文,自然要特别关注。在小组讨论时,我提出几个思考问题:思考作者为何而乐?第二节中作者悲从何来?第三节中客悲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一段作者和客人是怎么转悲为喜的呢?由于前面有很好铺垫,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教师成功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开文本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多媒体画面引发学生回忆,配乐朗读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学习呈现良性化。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但要科学设计运用课件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

二、优化课堂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有些教师解决某些重难点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很丰富,教师往往是自己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依然是听得稀里糊涂。因此,改变教学意识,制定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便显得异常重要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声光电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优化处理,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好技术环境铺垫。优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能够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制定教学措施。例如,在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为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举行全校局域网语文课堂互动活动。学生们同时登录学校局域网,进入互动平台,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网上互问互答。一个班级学生负责提出问题,另一个班学生负责回答问题,然后进行轮换。由于是网上互动,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争先恐后地提问解答,课堂学习研究气氛特别浓烈。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展开不同班级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由于涉及竞赛性质,学生自然不甘落后,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教师给出一些点拨,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的。

三、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放弃“一言堂”,要少讲多练,特别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课堂容量,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更广阔平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筛选、进程优化、信息整合,为学生呈现针对性更强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提供课文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丰富信息传递,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利用课件还可以渲染课堂气氛,促进文本生本对话。这对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价值观都有重要帮助。例如,教学的《沁园春长沙》,我准备了微视频,播放影视片断,从影像中感知伟人的风采。学生不仅对有了更多认知,也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吸引。再让学生来读这首词,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学生认知的提升。原来学生朗读诗词的节奏普遍较快,很容易破坏作品的内质,难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可看过电影剪辑之后,学生朗读速度明显降低,语气中自信力量大大增加,这说明电影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为课堂教学量身定做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集中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艺术化,让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点击查看全文

现代教育的陶瓷艺术教学模式应用

摘要:陶瓷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代陶瓷艺术教育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该文针对现代教育中陶瓷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展开研究,以期为提升陶瓷艺术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陶瓷艺术;现代教育;创新;应用

一、现代教育中陶瓷艺术教学模式的探究

1.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艺教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当前我国专业完备的陶瓷高等教育学校,学校内部设置有陶瓷工程系、陶瓷艺术系以及陶瓷机械系。从教学师资上看,景德镇陶瓷学院拥有以陶瓷艺术家姚永康为代表的教师团队。在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景德镇陶瓷学院拥有先天的优势。该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窑炉、材料以及艺术创新等领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该学校在教学中也积极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经验,促进中西融合,主动将陶瓷的创作设计和系统学习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陶艺教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置陶瓷艺术设计系的学院之一,在针对陶瓷艺术进行研究和创新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陶艺教学科研活动遍布中国多个区域,注重将南北方陶瓷产区的综合成果进行统一学习。此外,随着国内外陶瓷艺术教学活动的交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在主动探究将工艺产品的设计融入陶瓷教学,注重创造兼收并蓄的教学方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前的陶艺专业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而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传统陶瓷艺术与西方陶瓷艺术相结合,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点击查看全文

现代高职艺术教育中专业教师的职责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于生产、管理与服务方面一线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所以,要以此为目标科学地设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高职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认同和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坚决贯彻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切实实施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是高职教师的主要职责。

一、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接受高职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格,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实用的能力、更高的素质。在人才培养的观念上,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第一,要转变以往的学历教育思想,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学习是人生发展、事业进步的第一需要。第二,坚持培养创新能力,要把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的人才培养观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应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第三,坚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培养,树立做事与做人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能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善于与人合作。第四,要树立以注重创造个性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崇尚个性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教育随之从“传授-存储”型向“启发-意会”型转变。能够对知识进行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新型人才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二、教师要注重个体素质的优化

就目前而言,在高职教育中存在教师学历不高,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却无丰富的实践经验,或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却难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高素质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职业技能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教师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其发展。高职教师必须全面加强职业素养,具有健康的心理与科学人文素养、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点击查看全文

现代艺术教育下设计素描教学思考

现代艺术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劣不言而喻,我国学者张仁贵先生就通过许多教育学家提出的观点作出过如下总结:“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量,学习的结果,记忆和学会,被动接受知识授之以点,信息的单向传递,教师的教法;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质,学习的过程,思维和会学,主动获取知识,授之以线,信息的双向交流,师生合作方法。”[1]我们怎样立足专业的特殊性,将现代教育理念应用其中呢?这也是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中应试型培养的最大区别之处。通过艺术联考进入到大学院校的考生,在考前教育阶段,进行的都是单一的训练模式,只是技术的训练,对自然的复制,学生将会掌握各种熟练的绘画方法,只是单纯的技法,不需要任何的艺术思考和艺术美的熏陶。这些学生就好似工业化生产链上的商品,用着同样的配方、材料,贴上一样的商品标签,打上同样恶劣的烙印。而设计素描课程是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始。这样就要求课程不能延续同一、机械的方法去培养学生,来设置课程。所以,结合中国艺术教育现状和本人四年从事设计素描课程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设计素描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验多元化的艺术感受

设计素描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门专业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开启设计类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平台,一个更广阔的艺术视野。美国艾尔法特大学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部就指出:“基础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重新变得感情丰富、敏锐,提高他们的想象力,精神上的承受能力,最初思维深度、研究能力;学会分析,运用综合信息,学会如何去观察周围的实物。”[2]我们还是可以从瓶罐开始,学生面对高考时熟悉的瓶罐,自然而然地会机械的临摹复制,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要求他们——设计瓶罐。“艺术中对对象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通觉各个方面”。[3]第一,观察方法的不同,我们不仅可以观察瓶罐,还可以触摸其肌理,感受其质感,全方位的的调动学生对熟悉的物体的新的感受,要学生像新生的婴儿般重新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样你就有了全新的观察方式,该物体的任何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设计需要的部分。第二,表现方式的不同,保罗•克利就曾说过,“对艺术家而言,痛自然的对话一直以来都是创作的必然之路。艺术家是人类,他同时也是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在生活中,就应该时刻观察自然,让自然的任何一刻一时的感受都变得敏感,多元。最后,自然的任何部分都可以成为我们要表现的元素,展现在自己的画面上,这就不是简单的复制了。逐渐,学生对瓶罐变得不再无聊,他们从熟悉的瓶罐中提炼出以前未表现过的形态,每一个点、每一根线、每一块不同的面,这样的思维逐渐与设计趋同,设计的学习不是复制,它应该更宽泛更复杂。

二、教师在教学中授与学生丰富的艺术形式

纵观艺术史长河,各种流派洋洋大观,而学生们在考前培训阶段,了解的大师和艺术流派却寥寥无几。专注于技术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审美模式变得单一,甚至是固执,认为只有画得像才是唯一的艺术审美。所以传授学生多元丰富的艺术形式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介绍“立体派“及其代表人物毕加索,观摩其作品《亚威农少女》等一系列“分析的立体主义”阶段的作品,它提示学生表现物体可以从各个角度表现,特别到立体主义后期,用拼贴的方式来表现物体,更大的触动了学生只能“画”的方法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局限。还可以介绍“抽象主义“,从蒙德里安《树的系列》,介绍艺术家如何把一棵具象的数经过内心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画面线的抽离,逐渐讲具象的树表现为抽象的线的元素的过程。

三、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新的转变

学生在通过对工具的探索、不同构图的表现、具象和抽象的表现,逐渐发现艺术的表现原来如此丰富。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在具体实践教学中的必然体现,学生从被动的接客观物象的形状、明暗、色彩等,转换为主动的去探索形态的特征、肌理的不同,画面构成的方式的越来越丰富,学生慢慢发现——原来素描不仅是画好一个苹果,更是一种记录,记录不同时刻不同心情下对同一个物体的感受,更像记录下一种心情,一种状态。慢慢地,学生逐渐从固执的、单一的艺术审美空间走出,走到越来越宽阔的艺术世界,慢慢地,拥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再将技术作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开始拥现代艺术教育的基本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唯一答案的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