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乡村旅游建设范文

乡村旅游建设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乡村旅游建设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乡村旅游建设

乡村旅游文化建设对策探讨

[摘要]只有将乡村文化的建设、保护和传承与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而且有利于形成鲜明的乡村旅游地域特色,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针对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要以农民为核心,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重视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形成促进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合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特色;品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万亿元,带动约900万户农民受益。尽管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和游客消费心理的日渐成熟,也对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单纯依靠传统的“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乡村旅游初级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休闲体验需求。因此,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重视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作用,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域,以乡村风情为吸引物而展开的旅游活动[1]。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各地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以及田园风光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都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吸引物。其中,乡村文化是产生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2]。因此,可以说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是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与乡村文化无关的旅游都不能成为乡村旅游[3]。尽管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但是大多认同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所在。我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丰富多彩且复杂多样,以历史宗教、农事节庆、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等不同形态存在于乡村地域上,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宝贵文化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必备基础和条件。其中更有许多独特的农耕生产方式、技术以及相应的传统乡村文化作为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下来,成为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文化遗产资源,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为传统文化集聚地的乡村,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开发的过程中,要大力发掘蕴含于本地区或区域内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设计中,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消费体验需求。因此,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是提升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乡村旅游的基础是优美的田园景观和民俗风情体验,而其核心和灵魂则是传统文化。在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深入挖掘独特的乡村地域文化内涵,再以现代文化创意手段进行表现形式的综合和创新,实现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不仅能够大大丰富乡村旅游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有助于提升当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且能够起到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进而在进一步开发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的作用。可以说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传统文化的支撑,一方面,深入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通过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搜集和整理,将其中的相关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项目设计中,促使更多的旅游者了解、品赏和体验当地传统文化,进而达到传承和传播乡村传统文化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乡村地区农民高度的文化保护观和文化自信观,立足乡村文化特色,在显性表达和隐性传承中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并使乡村旅游业真正成为乡村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点击查看全文

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互动发展

摘要:“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必然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共同点、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互动发展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和发展乡村的主要措施,希望给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美丽乡村;耦合互动;建设;“三农”问题;发展

新农村建设理念提出之后,现阶段又开始着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这是在发展农村问题上的升级版;乡村旅游概念的提出,则再次将建设农村的要求提高了。中国各级政府应该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作为发展乡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使两者之间能够实现有效互动,促进政府对于农村的投入资金能够被高效使用,进而实现乡村建设持续进步与发展。

1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共同点

1.1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都是农民

我国“三农”问题非常严重,究其原因在于,国家为了发展工业,实现现代化发展,采取用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用农村支援城市发展的方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将农民与农村排除在外。由于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的缺位,导致农村发展存在许多问题,面临较大的危机。而近年来所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举措[1],这些发展策略的实施必须将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加以突出和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共同目标都是使乡村环境得到美化,改善乡村景观,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和自然环境可以协调发展,使得农村不仅生态良好,而且经济进步,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农民应积极参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将主人翁的态度和责任感发挥出来,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关利益激励举措,增加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共同理念都是对生态文明的保护

点击查看全文

慢旅游下的乡村特色小镇建设

摘要:休闲经济及旅游业迅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理念趋于理性化和自由化,旅游体验更加注重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慢”已成为众多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目标,特色化的、慢游型的、参与度高的特色小镇备受青睐。慢旅游背景下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满足了人们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追求,又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的产物。慢旅游背景下乡村特色小镇的建设既要以乡村性和生态化为主线突出村镇的原始味道,又要牢牢抓住“慢”和“特”的基调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既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又要挖掘特点和突出个性。

关键词:慢旅游;特色小镇;构想

“慢旅游”起源于1986年意大利卡洛佩特里尼倡导的慢食运动,它是从“慢生活”里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慢生活的惯常表现形式是慢城的建设。2011年11月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生态之旅”通过国际慢城联盟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现在也是中国国际慢城联盟所在地。截止到目前,我国的国际慢城已有九个,慢城的建设和申报在多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慢城”建设的过程中,“慢”生活的理念逐渐融入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过程中,慢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主导方向。特色小镇如火如荼,目前我国省级以上的特色小镇数量已超过2000个之多。到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将逐渐被深层次的体验休闲游所取代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将成为“慢旅游”的主要构成和慢旅游开发的重要物质载体,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又为特色小镇的休闲旅游开发提供多种可能性,慢旅游和特色小镇的结合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

一、慢旅游背景下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一)是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慢城”理念经发酵,“慢旅游”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乡村经济逐渐进入后生产主义时代,乡村生产性功能将逐渐消解为消费性,所以消费乡村是满足人们个性化休闲和“慢旅游”需求的主要途径,乡村旅游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和面临新的转型。《“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以“慢城”理念为视角的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正是乡村旅游市场化和个性化的体现。

(二)“慢城”与特色小镇在可持续发展观上是一致的“慢城”是指“人口在5万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它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绿色能源,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在“慢城”申报、维护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学者们对“慢城”理念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慢城”绝非是慢发展或不发展,实质更是一种稳固的、持久的发展,科学性、转型性和理性发展是其本质。这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相一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倡“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这与“慢城”理念是一致的。所以在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过程中,依据村镇特性,构思、建设“慢村”以及以“慢”作为休闲符号特色小镇的建设,“慢城”的建设和申报等研究思路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生态宜居”的解读和再现。“慢城”对于我国而言还是个新事物,有限的研究文献中学者普遍认为这一理念可以应用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在个别地区已获得实践性的阶段成果。南京市高淳区的桠溪镇就凭借“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的名声发展农家乐,加快小镇特色化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脱贫致富。

(三)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党的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农业农村部牵头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家庭农场、乡村旅游的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多次提及旅游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2018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文化和旅游部将抓好重点工作,其中之一便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和重要引擎。2018年9月国务院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之路”。以“慢旅游”为切入点,以特色小镇为载体,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慢城”“慢村”等工程,促进一批有独特慢旅游韵味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

点击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管理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协同

现代工业纵然推动了城市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无数人的压迫感,在自然之美逐渐丧失之时,农村自然风光成为了现代人释放压力的理想境地,在这种普遍性的心理状况中,农村生态建设与旅游规划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安静的地理位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主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美丽乡村计划展开,从小农式房屋美化、景观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展开生态建设。乡村旅游规划则以景点设立为主,农村地理条件十分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各类植物景观景点建设、山水景点开设、历史文化地区旅游保护开发等都能够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规划尽管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要协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旅游经济而忽略生态保护。打造具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乡村旅游基地不是纯粹的开发农村天然的自然景观环境,而是在专业性的旅游管理建设中,做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乡村旅游概论》立足新时代乡村旅游建设内容,从乡村旅游概念、起源发展、资源要素、旅游营销与管理等诸多角度,全面论述了乡村旅游规划所涉及的建设性内容。该书专业性十分突出,编者从旅游管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入手,结合当下乡村旅游规划的现状,对乡村旅游战略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乡村旅游规划重在开发与利用,即开发乡村地区独有的自然景观,将其打造为具有浓厚乡村文化氛围的旅游景点,以及利用乡村地区天然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自然美学格调的乡村旅游风景景区。乡村旅游开发重在“造景”,造景是旅游景点规划的重点,乡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农业产业,将其打造为具有乡村质朴美感的景区是乡村旅游规划的正确方向。如山林可以打造为林木景点,加入凉亭建设和山林楼梯建设;水果、植物培养产业可以打造为果园、花卉观赏景点。农业产业旅游规划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农业产业一方面是根据乡村地区独有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和水源条件进行农业种植,因而产业自带旅游绿化造景,可以吸引游客的到来。与此同时,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发展能够促进农业产品的营销,如乡村樱花园景区规划,在樱花盛开当季宣传樱花观赏景区的开放,在樱桃成熟季节又以采摘樱桃、售卖樱桃为樱桃园旅游规划目的,促进旅游观赏和采摘营销的联合管理。

现代乡村旅游虽然以开发和利用主要内容,但是整体的旅游规划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促进乡村生态文明的发展。乡村旅游部署中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表现为旅游开发的保护和相关生态文明法制法规的制约,现代工业化背景之下,城市地区许多原有的自然地带严重受到破坏,乡村经济的发展尽管十分紧迫,但是不能盲目地开发,旅游开发重在保护与利用,如果乡村旅游规划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质朴与天然,那么乡村旅游景区也不会受到游客的青睐。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之下促进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生态建设和文明建设。生态建设一方面指乡村环境的优化,通过乡村房屋美化、交通道路修葺、环境净化以及绿化带建设来优化乡村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则指的是资源的保护。近年来对于乡村经济的开发越来越频繁,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很大程度上已经受到了破坏,包括天然煤矿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对乡村传统质朴气韵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农村原本自然之美的保存。乡村文明建设指的是乡村居民自我行为思想的优化,整体上表现为对居住环境的文明保护和自身思想文化的建设。

乡村旅游规划在生态建设中需要做到保护,在文明建设中则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乡村旅游业尽管需要进行产业的营销发展,但旅游背后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单方面通过大规模的生产与营销来达到。旅游规划究其根本是一种以观赏游玩性为主的产业,乡村地区旅游业之所以吸引诸多游客,正在于其身上所具备的天然美感,如果乡村旅游规划没有做到生态保护,不仅会破坏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还是降低乡村地区的旅游价值。在文明建设方面,乡村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环境的文明优化和农民的文明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的法律法规所起到的制约作用和旅游产业对农民思想的启发。乡村旅游建设受到政府性的协助,在所有的旅游产业中,旅游项目要保护旅游地区的环境优美和文明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美化程度,由于旅游业的规划,农民对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先进的发展策略,加上旅游法规的制约,会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乡村旅游业的规划协同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农村经济战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尽管乡村旅游规划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笔者认为,乡村旅游规划不能轻视文化旅游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继承与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聚集之地,农村地区具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皮影戏、地方戏、陶瓷工艺、文化遗址等等。乡村旅游业的规划是为了实现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的建设一方面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会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弘扬乡村地区传统文化。

点击查看全文

谈乡村旅游开发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从长远来看,目前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及乡村旅游模式建设中,存在同质化发展趋势。以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建设为例,可以发现当前乡村各种农产品发展势单力薄,无法构建农产品品牌和形成竞争优势,已然严重影响着乡村旅游开发的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现状、意义及有效途径具有现实意义,旨在能够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产品;品牌建设

在党的报告中,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农村发展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重要的发展策略。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我国在乡村经济发展中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与此同时在生态环保发展理念下,乡村需要借助旅游资源,延长乡村经济的产业链,更好地为当地创造就业价值,注入新的业态活力,达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新时期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下,乡村农产品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意义

1.1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元素,当前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可以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虽然当前许多乡村开始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经济,也由此获得了收益,推动了乡村发展;但是长久发展下去,这种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引起全国各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内部同质化竞争。更重要的是,现有的旅游模式缺少统筹规划性,仅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致使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带来消极影响。而通过建设农产品品牌化有助于形成一种新型的旅游经济形式,能够有效地实现乡村旅游和农业种植的融合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1.2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