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乡镇建设规划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新型小城镇建设在整个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改革到今天,中国农业与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态化、科学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还相距甚远。通过新型小城镇建设,在吸引农业人口转移的同时,必然带来农村土地管理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又一次变革。
二、新型小城镇建设乡镇财政所面临任务
1.基础设施投资
主要用于城镇道路和交通、通讯、内河治理、供水、供气、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公共场所等设施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到新型小城建设的规模和承载能力。
2.公共服务保障
主要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这部分支出是乡镇财政支出的核心部分,直接体现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和小城镇建设的质量。
【摘要】乡镇财政资金及各项惠民专项资金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将党的惠民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实到基层群众身上,必须加强资金管理。本文在分析乡镇财政资金、扶贫资金、安居富民工程资金、低保资金、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改进各项资金管理的工作路径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惠民专项资金;管理途径
乡镇财政资金及扶贫资金、安居富民工程资金、低保资金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关系基层群众切身利益,是资金直接实物化的承载体,是资金具体产生效益的体现。为此,扎实、有效推进大监督审计格局形成,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消除虚肿、挤干水分,将党的惠民政策不打折扣落实到基层群众身上;通过管理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堵塞套取、挤占、挪用、冒领等漏洞为工作抓手,净化财经秩序,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等,成为乡镇财政资金及惠民专项资金管理的重点。
一、工作思路
(一)乡镇财政资金管理
乡镇财政资金,以其保障、发展兼备的特性,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从笔者多年对乡镇财政资金审计结果来看,乡镇财政资金主要存在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贪污受贿谋取私利、冒领私分贪占惠农补贴、申报项目弄虚作假套取骗取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坐收坐支、白条入账及不履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等十类问题。为此,要加强在收支两条线、审计监督、账实相符、账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县级集中核算工作,规范乡镇财务管理。
(二)扶贫资金
摘要:浙江省浦江县粮食生产功能区至2015年底,全县已建成91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0.386万hm2,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这些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成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于此,介绍浦江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主要工作及存在问题,据此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粮食生产功能区;财政;政策;建设
1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主要工作
1.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要求,由浙江省浦江县政府牵头,农业、水务、交通、建设和财政等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农业局设立“两区”建设工作专职办公室,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沟通、联系有关部门工作。各乡镇(街道)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县形成合力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1.2增加投入,整合建设资金
近年来,浙江省浦江县共投入资金9146.02万元,一是直接投入粮食功能区建设资金1286.47万元,二是整合各类建设资金7859.55万元,其中水利建设资金7253.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130.55万元,标准农田地力提升476.00万元。
平原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属潘庄引黄灌区,总面积1047km2,分属马颊河、德惠河两大流域。马颊河在平原县段长36km,流域面积645km2。德惠河在平原县段长7.6km,流域面积402km2。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平原县流域面积30km2以上的骨干河道25条,长363.74km,建筑物共386座。乡镇田间干支沟渠共456条,总长度1290km,建筑物1634座;田间斗农沟渠1920条,总长1630km,建筑物1673座。工程初具规模,布局合理,对平原县治理旱涝灾害,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平原县小型水源工程现有机井6028眼,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平原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共有节水灌溉面积1.35万hm2,其中:低压管灌1.26万hm2、喷灌813.33hm2、滴灌116.67hm2。节水工程的建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农田灌溉保证率,缩短了灌溉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村耕作制度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
2.1政府重视
近几年,平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护措施等列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前期工作充分
摘要:生态文化建设是乡镇发展的重点,对现阶段乡镇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新常态社会发展背景下,乡镇生态文化建设需要观念、主体、资源的有机统一和协调。本文依托第三届南京林业大学美丽中国行“百名博硕进百村,生态理念入万户”社会实践活动,对江苏省淮安市渔沟镇进行调查,以渔沟镇生态文化建设为例,分析当地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推动该区生态文化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镇;生态文化;文化建设
一、渔沟镇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元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乡镇领导干部支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环保教育讲座,并提出加大环境破坏的惩处力度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化工厂等多项建议。但乡镇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单纯的改善人居环境,而是要生态与文化齐头并进。现如今大多数乡镇领导已经摆脱了将经济发展作为衡量乡镇发展情况的唯一指标的旧观念,能够给予乡镇生态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的重视,但生态与文化二者仍然不能达到同步走的理想效果。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在媒体上的广泛宣传,使当地群众对自身的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生态文化的发展,明显有认识不充分、不到位的情况。文化同生态环境一样,是一个乡镇的软实力,若运用得当,可在乡镇发展的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2.生态文化建设缺乏配套设施。
在调查中发现渔沟镇环保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果皮纸箱设立不足、环卫保洁车辆较少,公园数量、公共绿地量等有待增加,景观效果有待提高,文化娱乐设施陈旧,人员与场所不足,缺乏文娱活动的器材,造成文化氛围淡薄,镇属村级的图书室与文化活动室更是少之又少,之前“农村书屋”的推广,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