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孝文化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其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孝文化,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赡养父母、扬名显身、承志立身、敬亲”等核心理念蕴涵着丰裕的民族精神,固结着别样的民族气质。千百年来,它在塑造中华儿女向上向善的积极品质,维系家庭的和睦友爱,展示活跃向前的社会风貌,以及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等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儒家优秀孝文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研究方法
1.1文献分析法
笔者利用CNKI、万方、维普、PubMad网络数据库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期刊、书籍资料,挖掘儒家优秀孝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1.2问卷调查法笔者从高校大学生因素、社会因素等角度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包头市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儒家优秀孝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供对策。
2儒家优秀孝文化在包头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包头市高校大学生的孝德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十分丰富和系统,集中体现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作品,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主要包括尊师爱生、德育为先、培养学习乐趣、因材施教、启发教育、学以致用六个方面。
关键词:孔子;《论语》;教育教学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面对春秋末期社会剧变的情境,面对礼坏乐崩社会文化秩序的解体,他兴办私学,周游列国,教育学生以“仁”为基点,“仁”者爱人,孝悌是根本,强调人的个体品德修养,行忠恕之道,推己及人,达至整个社会共同体,重建春秋的思想、社会文化的新秩序,恢复当时社会之礼,使天下无道变为天下有道。
1尊师爱生
孔子兴办私学,不论富贵、贫贱,广招弟子,平等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孔子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他的学生颜回评价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而孔子对于颜回也给予了“仁”和“贤”的最高评价,从孔子与颜回的师生情,可见大教育家孔子的伟大人格魅力,可见孔子教育学生注重“仁”德教育。“仁”德是孔子思想核心,是孔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理想君子人格,是为人的最高境界。时过今日,人们追求理想人格、追求美好品德的初衷没有变。
2德育为先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文、行、忠、信”四项,文是文化知识,行、忠、信三项都是仁德修养,行是实践,忠是尽职尽责,信是诚信,可见孔子以德为依据,重视德育教育。孔子教育弟子以仁德教育为先。“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孔子以亲子之爱为起点的孝与悌当做“仁”的根本,由家庭情感团契推及大众,泛爱众,以此“克己而复礼”,协调社会的伦理秩序,以便更好维护“礼”,以仁爱思想为标准来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亲近有仁德的人,要求弟子努力成为修己安人、志于道的君子。教育遵循教育育人规律,要以仁德为先,要先教育学生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再去学习文化知识。然而,现实教育大多都是直接从学习文化知识入手,而且只重视文化知识,这种强行管教的做法,没有遵循德育在先原则,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使人的教育成了一大难题。生活中暴力犯罪等恶劣行为的频发以及年龄的下降趋势,让整个社会震惊,确实应该引起人们思考。
一、依据学科特征对课程进行教学定位
招贴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主要学习和研究招贴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表现方法,从而认识到现代招贴设计在具有传播实用价值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通过招贴设计理论学习、优秀作品评析、课题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招贴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能独立进行富有创意的招贴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学时讲授广告发展史、广告策略、市场需求、广告媒介等,导致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结合培养方案对授课内容进行科学划分
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看,培养方案是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基础,是实施专业教育的关键。这就需要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了使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社会要求,教师应精简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提出改革的要素。
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划分
以往招贴设计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教学部分划分得过于严格。如,课程分四周进行,教师会安排前两周在教室里将课程的理论内容讲完,后两周进实验室做设计实验。这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分离,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能掌握设计的核心要领。笔者的做法是将理论部分的基础内容放在第一周讲解,第二周至第四周定位为课程的实践部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招贴设计作品创作。这期间,教师再将理论部分中关于招贴设计的构成元素、构图、创意、表现方法等内容融汇到学生实践创作的过程中。从学生设计作品可以明显看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实际效果。
2.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首先,从文化导入的内容来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的文化导入应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切实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熟悉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文化的探讨中来,从而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另外,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主要是英美文化,但是有些文化知识离学生本身的知识和经验相距甚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应该在文化导入中加强中国文化的导入,或将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相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其次,从文化导入的方式来看,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独立探索、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文化导入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展示出来,更好的方法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框架,让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去查询资料,对文化知识及相关背景进行积极的思考或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主动地构建意义,成为学生自己知识库的一部分。当然,在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需提供相关“支架”,通过一定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这也就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都是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的,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则来导入文化。
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内出版和发行了不少大学英语教材。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郑树堂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自2002年沿用至今,在很多院校得到了广泛采用。《新视野》教材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教材中的文章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涉及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科技、体育、风俗人情等各方面。文章难度从第一册到第四册由浅入深,词汇量不断增加,难度也逐级加大;每一册中的词汇复现率较高,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用法。同时,《读写教程》与《听说教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点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从课文所承载的文化的角度来看,《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课文文化内容丰富,由于是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因此便于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入某个主题的文化。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来自美国,更多呈现的是美国文化,缺失了其他英语国家及亚洲国家的文化,这也是在课堂的文化导入教学中需要补充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发我们,课堂中信息的输入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为基础,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文化输入应与学生息息相关。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课文为例,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子关系,牵涉到亲子关系的中西方文化有不少,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吸收。那么在做文化导入时,首先,可以从学生谈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入手,然后再引入在亲子关系上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其次,从导入的方式上来说,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亲子关系的异同,并得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孝”道,西方文化亲子教育中对独立性的培养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文化,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有一个反思,促进他们在人格方面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更好地运用英文来表达自我,从而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再比如《新视野》第二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有关姓名的,教师在导入文化时,可以从学生自身的名字入手,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与中西方国家的姓名有关的文化知识,以及中西方取名的差异所折射出的中西方价值观。再例如《新视野》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课文“FiveFamousSymbolsofAmericanCulture”,可以让学生先探讨他们眼中的美国是怎样的,一说起美国会想起哪些标志性的东西,这样就把与文化有关的东西与学生自身所了解的内容相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中西方文化的标志性东西进行对比,才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样,学生就是在积极主动地构建意义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于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式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真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意义的构建中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课堂中以这样的方式导入中西方文化,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学习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建构主义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在课堂中仍然需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导入的内容和方式,并且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作者:徐琼 刘海清 单位:湖南警察学院
一、实施文化立校,推进校园和谐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素。本着“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厚积薄发”的原则,学校提出“文化立校、服务治校、课改兴校、德育强校”的发展思路,着眼于师生健康精神和完全人格的培育,努力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相融合、制度建设与文化生成相融合的学校文化。学校提出“让每个学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这里的“最合适”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学校教育要体现多样化,体现主体性,体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而“每个学生”更是体现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感、成功感,或健我人格,或强我体魄,或成我学业,或扬我特长。具体来说就是:“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先进的理念武装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培育学生,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传承书院百年优秀文化
学校建设了书院文化展览馆、校史馆、圣堂、安阳大讲堂等设施,使书院文化具有了省级文保单位的“形”。另一方面,梳理完善了安阳书院的历史延革、古校训及古代书院文化的教育思想精髓,整理汇编了《安阳书院》《书院回音》等典籍,创办了“安阳学社”,出版社刊《文笔峰》,为安阳书院注入了精神层面的“魂”。以此为基础,学校开展了大量的书院文化活动。德育层面,每年新生拜孔仪式、一校一品“书院文化”进社区活动、书院文化艺术节、书院文化之旅小导游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2012年,学校被无锡市委宣传部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品牌活动第二名。在教学层面,学校开设了琴、棋、书、画、诗等各类兴趣小组,设立了“国学讲堂”,还邀请了我国著名雕刻大师钱绍武、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吟”传人徐忠宪、孔子第七十六世孙孔令坤等大家到校指导国学教育。2012年4月,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学会命名为“国学教育研究基地”。
2.开展“礼、孝、志”年级主题文化教育
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主题为“传承书院文化、厚积人文底蕴、建设文化校园”,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学校确定“礼”、“孝”、“志”为各个年级文化的主题。初一年级开展“礼文化”的教育。通过“知礼”、“懂礼”、“行礼”三部曲规范学生行为,打造礼仪校园,形成文化特色。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和教育形式,加强礼仪知识的宣传。让学生知“礼”。通过诵读弟子规、组织主题班会、观看礼仪知识教育录像、组织开展礼仪教育知识竞赛等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懂“礼”。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活动,通过举行围绕主题的班会及各类主题活动,剖析班级和个体在礼仪方面的不足,明确自身在礼仪教育中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提升和完善。初二年级开展“孝文化”的教育。通过初涉“孝”、探寻“孝”、感知“孝”、践行“孝”四部曲达成教育目标。班主任引导学生了解孝的含义及历史初涉“孝”。通过讲述、表演及征文等手段理解孝的含义,探寻和感知“孝”。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践行“孝”。利用节点,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在特定的时间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并学会感恩。初三年级开展“志文化”教育。通过“立志”和“励志”引导学生确定奋斗目标,并付诸行动。开展励志格言展示、邀请高一级学校的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来校做励志专题报告、适时适度地创设若干次具有震撼力的教育情境,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火,激励学生在迈向人生更高目标的进程中树立自信、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走向成功。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建设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班级文化。各班主任结合校情、班情,制订班级文化建设推进方案,注重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精髓在于每位班主任均可以根据本班的班情,经过调研,民主确定一个班级文化主题,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下,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达到自己预设的教育目的。阳中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出了强大的教育效果,打造了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成为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推手和平台。借助专题沙龙、文化介绍等推进形式,学校出现了“载梦方舟”、“圆梦星空”等比较成熟的班级文化来建设班主任群体,多人次去外校交流做专题报告、开展展示活动,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实施制度创新,推进服务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