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

小学儿童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小学儿童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小学儿童教育

国语运动与儿童文学教育的互动发展

摘要:国语运动在推广自身的过程中看到了儿童领域蕴含的历史契机。儿童群体的被关注和儿童文学兴起,让国语运动找到了一条自我推广的路径。儿童文学研究的热潮以及运用白话文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开展的国语实验,使儿童文学成为连接儿童群体与国语运动的一种建构方式。国语运动带来的语言变革,具体到儿童教育领域,带来了小学教材、儿童读物的编订与选择的变化,为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国语运动;儿童;儿童文学;儿童教育

学界关于国语运动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和成熟,研究者多从语言角度、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背景中的国语运动等角度展开对国语运动的研究。①关于国语运动与儿童文学的关系略有论及,②但相对忽视国语运动与儿童群体、儿童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在整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从国语运动与儿童领域的内在联系出发,对两者互动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探析。

一、国语运动对儿童群体的关注

国语运动是从清季开始孕育、五四时期完全展开的一项语言运动。因所处特殊的时代环境,故其不仅仅是一项语言运动,还承载着国家意识形态的操纵,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代性变革。语言运动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语言背后的思维、思想与文化的革新。黎锦熙称:“在中国现代史中,有比辛亥革命更为艰巨的一种革命,就是‘国语运动’……因为这种革命运动,实实在在牵涉了几千年来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要以人力办到,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的潮流必须合拍”。[1](P93)故,国语运动需要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语言革命所追求的效果。这也是国语运动将视线拓展到其他领域的内在原因。

在这一包含着语言、思想、文化的大变革过程中,国语运动的先驱们是如何认识到需要关注儿童这一群体的呢?这与五四时期兴起的儿童关注热潮以及儿童文学的兴起趋势有关。国语运动全面展开之时,恰逢社会对儿童群体的重新认识阶段。五四时期,迎来了关于人的观念的变革,儿童这一群体在人的观念变革中浮出历史的表面,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杜威来华演讲,倡导儿童中心主义,人们开始对儿童有一个新的认识;之后鲁迅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声,以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的发表,势在破除“父为子纲”的封建思想观念,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上开始关注儿童的内心和精神面貌;再到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等关于儿童的文章的发表,引导思想文化界的趋新人士开始关注儿童的文学需求以及思考如何建设儿童本位的文学。此外,儿童文学的兴起也是引起国语运动对儿童群体关注的原因之一。儿童文学与儿童这一对联系密切的关系体,是无法断言谁先于谁而产生的。杜传坤在追溯儿童文学的起源时论述道:“其实并非自然意义上的‘儿童’为儿童文学提供了一种价值尺度,恰恰相反,正是‘儿童文学’建构了‘儿童’,儿童由此才得以获得其社会文化地位。”[2](P16-21)所以,儿童文学在当时的发展与儿童群体备受社会关注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胡适在《国语运动与文学》的讲话中提到:“近来已有一种趋势,就是‘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故事———的提倡……南高附小和苏州一师附小,以及北大周作人先生,都正在那里研究‘儿童文学’”。[3](P9-10)文化界和教育界对于儿童文学的关注,自然提高了儿童群体的社会关注程度。所以说,国语运动在五四的发展期,正好是儿童群体被“发现”且开始被正视和关注的主要时期。儿童群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国语运动的关注范围之内。

除了国语运动适逢儿童群体的发现期这点外,其还与国语运动的改革性质有关。正如国语运动的象征性口号“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所指,国语运动所设定的目标包括书面文和语音两方面。傅斯年在《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中提出:“中国人知识普及的障碍物多的很;但是最祸害的,只有两条:第一是死人的话给活人用,第二是初民笨重的文字保持在现代生活的社会里”。[4](P187)傅斯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语音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彰显了这一语言革命目标的彻底性。这个语言改革的目标涉及了语言、文字、文体等多方面。这意味着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语言运用习惯。“语言变革是一个民族的重大的事情。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不是涉及到民族的生存问题,不是迫不得已,这一根基是很难动摇的。”[5](P29)因而,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是相当困难的。一方面有保守派的抵抗,他们坚持文言的正统地位。在此最为显著的例证是新文学运动先驱与学衡派之间的论争。在这两者之间的对峙中,最突出的即是语言的分野。在语言运动中,学衡派坚持文言优于白话,认为文言不仅美,而且方便适宜。在进行中西文化转译的时候,文言比白话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国人的思想。胡适与梅光迪之间还为此发生了一场关于文言与白话的论争。梅光迪坚持认为诗和文的文字不能混同,诗的文字必须是文言的。而胡适则认为文言是已死的文字,不适合用于现代,应当予以废除。这一论争凸显出来的正是在国语运动大背景中,推行白话的语言和文字改革所面临的困难。除了保守派的抵抗,另一方面还有复古派的势力,他们力图在国语运动的各个环节随时予以反击。国语运动作为一场语言变革运动,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革新的性质,牵涉了多个社会阶层势力之间的较量。在此艰难之际,国语运动先驱者看到了儿童群体,将儿童视为变革语言,推广国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点击查看全文

学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探讨

幼儿园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对儿童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环境和集体组织,是儿童日后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危害了儿童的健康发展,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时期,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儿童,主要体现在教育课程的小学化、教育形式的小学化等。

一、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内容方面单纯重视智力教育

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认知水平位于前运算时期,主要思维对象是表象,可逆性和守恒性较差,生理基础比较薄弱,无法进行复杂思维。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性和广泛性,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目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比较片面、单一,忽略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小学课程,单纯重视儿童的文化知识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面忽略了儿童的学习自主性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教育模式课堂化,单纯采用课堂讲授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儿童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性,采用灌输模式的教育方法,教师讲课,儿童死记硬背的教育状态。学前幼儿教学环境缺乏游戏活动环节,图案色彩比较单一,相关的教学道具比较少。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比较枯燥,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天性发展,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儿童的学习压力,导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三)单纯重视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

点击查看全文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契合探析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儿童文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了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与儿童文学进行有效融合,下文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儿童文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引言

儿童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儿童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儿童文学的辅助,儿童文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因此,加强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推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第一,儿童文学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强对儿童文学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也将加强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促进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伟大的意义。顺利实施;其次,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都被纳入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据的比例不断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慢慢的体现出来了;最后教师能够通过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使学生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品德习惯,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2.儿童文学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问题式教学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式教学以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作为主导中心,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问题式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进行培养。老师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传递知识的使者,因此,在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参与学习,而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体现问题式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目前小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该课其中囊括了许多的心理学理念以及实践理论知识。《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即一般性和特定性。前者指的是在小学儿童心理学的教育过程中包括有最基础的心理学教程、理念以及理论知识。后者主要是指该门课程是以小学生为教育对象,因此,其出发角度以及知识角度都不同与成年人的心理学教程,从而能够了解到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需要学生仔细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心理状况。这样才能够帮助整体探讨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同时对于日后解决小学儿童心理问题也有较快的应对方法。因此,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要能够全面的开展就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通过引领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够从本质提升该课程的教育水平。

二、问题式教学的原则

(一)启示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也就是说老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动思维探索问题的本质。要想课堂能够成功的进行就必须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去真正的思索。但是,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设置问题,例如小学儿童年龄较小,接触的知识欠少,学习能力却很强等的特征帮助他们发掘潜在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学生才愿意主动地学习、探索。

(二)效率性原则。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面还是受到学校条件的遏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所以,老师需要调整上课的节奏,在短暂的时间中达到最大的效益。因此,在课堂中问题的设置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斟酌。因此,效益型原则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遵从效益性原则,有选择的设置问题,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针对性原则。针对性这一原则主要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的,并且根据该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制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该堂课所要讲的知识重点和学生容易碰到的瓶颈,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将难点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一原则需要老师了解知识结构,而非只是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原则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的现有水平。不同程度的学生状况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上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征设定相应的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研究

【摘要】家庭教育的开展质量,对于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最终实现的成长发展目标状态具有深刻影响,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问题,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研究

由于我国民众的基本教育理念认知结构长期处于过渡发展阶段,直接导致家庭教育在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均未获取到稳定充分的观念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众对学校教育事业开展质量水平关注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绝大多数小学低年级儿童学生家长,往往片面关注校园教育开展质量对学生成长发展状态的影响,而未能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小学低年级儿童良好优质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给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我国现代儿童家庭教育事业的基本现状

(一)亲子活动缺乏导致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性

根据我国著名现代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其代表性著作《家庭教育》中阐释的相关内容,家庭教育的开展质量,能够最终影响一个独立的人类个体,能否顺利实现知识丰富、思想发展、以及习惯养成等成长目标,是深刻影响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受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低龄期儿童对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本身具备极其强烈的心理依赖特征,由于该类儿童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渡过的,因而父母对低龄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和日常活动状态往往具备着深刻的影响和干预作用,而在这一时期,如果父母未能与低龄期儿童共同展开数量充足的亲子互动活动,则势必会给我国基础家庭教育活动实际获取的实践效能水平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

(二)科学教育理念的缺失影响家庭教育有效性的顺利实现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