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校园文化规划范文

校园文化规划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规划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校园文化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强化途径分析

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整体的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有的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课外业余活动,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整体发展的规划。在制定发展目标的时候,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校园文化认知的偏差,导致对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不科学,致使学校对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实训等硬件设施建设的脱节,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与硬件建设相分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精准、随意性大。此外,不科学、不系统的规划,还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盲目进行。综观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存在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导向、激励、创新功能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是围绕着校园各类文体活动而开展的,从而导致人们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简单的文体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当今的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使得开展的文化活动越来越频繁、泛滥,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性和导向性方面处于滥而不精的尴尬局面。除此之外,互联网如今已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网民主力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很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失去相应的教育性与导向性。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服从或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目标性,不仅要做到在建设规划上有所取舍,还要与课堂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及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相衔接,从学生的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进行考虑,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体育、文艺活动为主,而与课堂教学、实习等相关联的文化活动相对匮乏,人为地抹杀了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改变片面性校园文化建设看法,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建设周期长的工程,见效慢,又难以进行量化的考核评估,容易被忽视。校园文化不仅要有专门的组织和团队进行保障,还需要得到学校党委以及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一同研究、规划、建设,制定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国内外一流高校之所以长盛不衰、人才济济,是与其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息息相关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建设、教学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共同进步。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与应用性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定位及存在误区

摘要:校园文化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软实力”。文章立足于深化教育改革这一现实背景,从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要求出发,深度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要义与方略,旨在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认知;校园文化规划

在国内教育朝着社会中心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全新发展背景使高校有了新的目标,高等教育出现巨大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与理论探索需求持续增强,校园文化理论探索面临新一轮挑战:一是必须使校园文化本质、组成、意义等基础理论得到细致有效的分析,优化核心重点问题;二是必须建立相关理论体系,从而在校园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理论定位

1.校园文化的本质含义

校园文化由来已久,经过整理与汇总,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基于狭义层面来讲:“它代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课外文化”“不包含教学活动在内的其他所有生活模式”等[1];基于广义层面来讲:“全新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涵盖思维方式、体制、各项活动等众多内容,并非仅仅只是常规的文化活动,侧重于本身的文化概念、历史积累、传承与思维方式,即校园文化为核心的生存体制”“由文化学方面来讲,它代表提出者结合校园生活归纳整理的物质与精神产物”“也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与潜能发掘,将人与科技设施搭配,最终满足教学需求的管理科学”。由此,校园文化既代表内部人员统一的校园价值观,也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物质、精神层面不断延伸发展的文化形态。

2.校园文化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塑造问题及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于其他群体的、具有高校特色的一种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一种集体意识和精神氛围。作为大学的一种精神力量、作为一种无形的育人力量,校园文化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人才培养和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而校园文化品牌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一所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的标识。优良的校园文化品牌一种无形的资产,也是大学竞争力的一种标志。《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当前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新常态下,积极打造优秀、卓越的大学校园文化品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

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就是一个名字、术语、标记、符号或者是图案,或是这些的集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将它们与竞争对手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区分开来。[1]我国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品牌,并从开始的经济领域、营销领域逐渐转到教育领域。塑造校园文化品牌正是品牌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实际运用。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就是将校园文化进行提炼、浓缩,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与时代特色、具有较高区分度、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高品质校园文化的过程,也是将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形转变为品牌建设的有形[2]。校园文化品牌反映出学校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又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发展目标和文化氛围,以此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文化精髓的传承,从而达到学校持续发展、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等目标。因此,学校要不断发展,必须有一种凝聚人心而又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二、校园文化品牌塑造的意义

品牌在经济领域备受关注,被誉为保证企业跻身一流而且持续发展的王牌法则。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竞争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分层发展的背景下,一所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持续发展并最终脱颖而出,势必要有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品牌来支撑。

(一)有利于弘扬校园精神文化

入读不同大学的学生,经过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熏陶,具有了不同的精神气质。正如“清华之严谨,北大之创新,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就是公众对这些著名学府在精神文化上的概括,也显示了不同大学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文化。[4]校园文化品牌对于公众来说,不是一所高校的宣传口号或者标志性建筑,而是符号或者标志背后学校的精神文化。品牌的成长是跟它本身的文化相关联的,品牌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化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品牌与文化相辅相成,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体现、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供动力支持,即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孕育了独特的品牌。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品牌是大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凝聚和积淀而获得的公众认可,是一所高校的全体师生在信念、理想、目标和品质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品牌就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品牌价值的增加也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的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1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高校对校园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然而,各大高校一味重视大容量、高速度的校园建设,要求校园的大气壮观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指导,使得校园精神、文化软实力在基础设施硬实力面前显得“发育不良”,导致了我国高校软硬实力上的失衡,阻碍了我国大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步伐。校园文化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它依托于校园空间,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以历史纪念、实用功能、观赏娱乐等类型服务于在校师生的校园活动,并长期影响着师生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景观属于城市景观,同时也是文化景观的特定类型。然而在当下,高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景观时忽略了对其校园属性和文化属性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设计方没有深入挖掘校园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设计元素东拼西凑,存在跟风抄袭现象;另一方面,校方对校园的规划建设缺少前瞻性的指导。因此,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营建关系,探索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对于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强校园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改变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同质化现象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校园人、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核心内容,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展现的物质载体,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而在探讨二者的关系时,校园人的角色成为理解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关联的重要因素。校园人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管理者、建设者、服务者等,其群体的行为需求、价值观念、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等既促成了特定背景下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也受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存在着校园人的转化作用。

2.1校园人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人文环境,是在一定时期由校园人具有的包括精神、思想、理念、行为、制度等的群体意识,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大学由于校园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校园文化。如沿海高校和中西部高校,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和少数民族高校,成立时间较长、颇具资历的高校和近十多年来新建的高校,它们展现的校园风貌和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而另一方面,一所大学虽受不同的校园人经营,但自身的校园文化却保持着延续性。已形成的校园文化犹如传播的种子,根植于一批又一批的校园人心中,优良的传统、正确的意识、向上的心态、健康的习惯等都会得以保留,并被发扬光大。所以,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经营者,同时也受已形成的校园文化影响,二者之间是共生的关系。

2.2校园人和校园文化景观

点击查看全文

院士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是学校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该文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原始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从规划先行、抓住重点发展和扩大文化建设主体阐述了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院士文化;园文化建设;核心作用;实现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是学校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院士文化作为顶尖的学术文化发展至今,彰显出了越来越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和高校文化有很好的契合性。将院士文化引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去,有助于打造高校特色文化品牌,对培养高科学素养的人才、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全面

根据调研发现,国内很多高校将文化建设的主要职责分配给学生工作部门,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是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1]。各职能部门,协同性弱,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这涉及的不仅是学生工作部门,还有广大的行政机关部门、全体教职工、全体学生等。只有校园当中的所有部门协同开展起来,具备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才能体现文化建设主体的完整性。校园文化的功能才能充分地发挥。

1.2校园物质文化特色不突出,形式单一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