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心理健康教案范文

心理健康教案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教案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心理健康教案

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管理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质量目标的有效达成,是每一名体育教师的追求。当前职校已形成了各自成熟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但教师常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的7大目标笼统地列入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描述常与课堂内容脱节,教学效果也无法有效评价。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念,探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的管理。

1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是学校依据《指导纲要》和学校办学方针制定的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根据《指导纲要》,通常将职校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分为图1所示四个层次。其中课程目标应包括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七个方面的要求;学期目标根据《指导纲要》要求对七大目标进行分解,如第一学年突出基础模块,第二学年突出拓展模块的教学;单元目标根据学情和体育运动特点对学期目标进行分解;课时目标则根据单元教学的进程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一节体育课要达成7大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科学、系统和递进地设计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的教学计划,确保7个方面目标在2年半或4年半时间里饱满达成,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幸福奠基与服务。

2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特性识别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现分为以下课堂教学过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内容侧重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等。

(2)帮助发展体能素质的田径类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短跑、长跑、跳远、实心球等项目。

点击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创建思路

一、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1.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是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前提,是保证专业课程教学准确对接职业岗位的重要环节。以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为具体参照,经过反复调研和具体论证,专业建设团队成员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岗位分布情况,将本专业人才培养职业目标定位于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三大职业岗位,具体对应七个典型职业岗位。通过各岗位工作任务与过程分析,我们得出相应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并以此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依据。2.培养模式探索。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依据上述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主导、校企结合、素能并举、多证融通”。它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就是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第一学年由学校培养,主要学习公共领域课程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学年以心理专业的技能培养和教师素质的综合训练为主,以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体验式学习,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领域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入教学领域;第三学年是由社会培养,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顶岗实习。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行更科学的课程优化与设置,并逐步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1.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结合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计划做进一步的修订,努力构建以“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等为模块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通识类课程以人文素质课和文化基础课为主,专业类课程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掌握心理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技能为主,拓展类课程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学习专业技能。2.核心课程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以心理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需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蒙台梭利职业资格考试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适当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本专业适时改进课程计划,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将部分课程即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咨询与辅导、团体心理活动设计等列为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三、完善专业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品质的教学总体目标,广泛采纳其他多所高校的优点和长处,通过整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建设。1.教材建设方面。专业团队成员在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为主线、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原则,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材改革做了大胆的尝试。具体说来,本专业选定的教材主要有三类:(1)自编教材。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学团队教师经过多年积累,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干性教材。另外,本专业还采用几本由主讲教师主持或参与编写的高等教育系列教材《心理学》、《心理学学习指导》,配合课程的课堂教学,以保证教材既符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面。(2)辅助教材。第二类为辅助性教材。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助性读物,我们向学生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书籍10余本(如《舌尖上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图片20余张、心理测试问卷5套(如心理健康测试、记忆力测试)以及《星星的孩子》等十几部优秀视频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推荐教材。以我系图书资料室、心理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为依托,为课程教学向课外的延伸提供了良好条件。专业建设负责人组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编排习题手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方案、心理实验操作手册与实习指导讲义等资料,并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方面。专业教师紧扣社会脉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力求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实践中及时添加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探索教学结构的不断创新。(1)课标及其教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基础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心理健康教育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并按照课标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方案。(2)教学课件习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达到资源的共享,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着手进行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现已初具规模。同时,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心理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标准、心理实验手册等多个方面相关材料的编制,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教材。

四、调整专业教学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参考滨州学院实际案例,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滨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课程改革措施。本文对提高滨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现状

本文随机为学生分发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此次调研样本为320人,包括224名男生和96名女生,男女生比例为3∶1,与全校男女生比例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样本具有代表性。(1)课程开设情况。此次调研中发现,只有131名学生(约占样本41%)明确表示所在院系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9%的学生表示未开设课程或者不知道是否已开设课程。可见,部分学院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不具备开课的师资力量。(2)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分析数据发现,滨院大学生关注的前四位心理问题为就业(18.8%)、学业规划(17.6%)、交友(12.3%)、情绪控制(11.1%)。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可参考这组组数据。(3)课堂听讲情况。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观看多媒体等传统方式向学生大量的灌输知识,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引领和启迪。经实地考察上课情况发现,学生昏昏欲睡、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屡屡发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师生互动较少。而专业性教师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涉猎广泛,讲授知识通俗易懂,更能吸引学生投身学习。(4)教师备课情况。经访谈发现,有些老师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网上资料备课:有些教师根据查阅以前PPT素材备课;有些老师根据日常心理健康咨询经验备课;有些教师根据专家教案结合自己理解备课;有些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情况备课。教师备课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形式丰富,有的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了解课程教学现状的同时,也发现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程重视度不够。近年,我校为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制定了《滨州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纳入测评内容。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客观和主观的阻碍。经实际调查发现,只有小部分的院系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开课院系将此门课当做“摆设”形同虚设,用来应付检查。导致上课学生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2)教学方法陈旧。很多任课教师仍采用传统讲授法,以大班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遵从教材、偏重知识的讲授,多讲授枯燥乏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偏重于照本宣科,大面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内心真正需求得不到重视,不能将所学知识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不到拓展。(3)考核方式不完善。经调查发现,滨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多以提交作业、课程心得或者卷面考试为主。这些传统考核方式,不能考察课程实际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真实程度。经访谈发现,学生们更主张将个人课堂反应、参加活动情况等平时表现纳入课程考核。(4)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滨院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老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调查结果看,授课教师多为院系辅导员,其中更以理工科教师为主,受过专业培训的少之又少。专业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教师采用照本宣科、念PPT、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整堂课气氛压抑、沉闷,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寥寥无几。

三、课程改革的建议

点击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课思政教育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在国家“大思政”教育战略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可以从打造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双肩挑的教师队伍、结合心理健康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约束学生行为规范、加强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教学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在国家“大思政”教育战略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思政教育映射点的重要课程。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任课教师对思政教育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内容兼顾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还不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等问题。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需要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心理健康课程的对象是高校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教育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一致。传统思政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过程中,过度强调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和道德品质,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割裂开来,没有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于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充满矛盾是这个群体的典型心理特征,容易出现环境适应不良、自我认知偏差、人际交往障碍、情感困扰、心理危机等各种心理问题。作为学生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努力克服困难,正确面对、积极解决人生各类问题的基础。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内化为思想观念,外化为具体实践,实现内化与外化相统一,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成长成才。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充实了思政教育内容《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充实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含的知识与技能性内容,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大学期间将会面临的心理困惑,充分唤起大学生改善自我心理环境的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看待人生、对待他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奋斗赢得幸福、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加深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理解,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积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传播思政教育理念思政教育的理念不仅是思政教育本质的反映,同时也是当下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对思政教育的要求,它蕴含着时代思政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指向、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个人认知、心理理念、思想文化的传播更加丰富和多元,不同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有概念和理论,但又不是纯理论的、形而上的、带有灌输性色彩的,而是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带有明显的生活化、实践性,更贴近实际,更具启迪性的特征。在具体的知识、案例学习中传播思政教育理念,是传播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点击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摘要]翻转课堂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业表现,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克服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成长和进步。翻转课堂就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师生共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源自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也可以称为颠倒课堂。翻转课堂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视频事先预习本节课程的相关知识,将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询问教师或者师生展开交流探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展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优势。因此,本文围绕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希望能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翻转课堂在应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高职学生,有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存在厌学的情况,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先天条件的阻碍。在翻转课堂的应用过程中,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稍显不足。学生对于翻转课堂视频的观看和学习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准确来说,翻转课堂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前预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应当通过教师在社交平台上的翻转课堂预习视频展开预习工作。很多学生未能落实翻转课堂的教学初衷,未能认真观看学习视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导致对学习任务的懒怠[1]。很多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未能将疑难问题录制下来或者记录下来向教师反馈,也没有能够认真地带着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展开学习,导致学生在观看翻转课堂视频的过程中存在漫无目的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文化课的基础较为薄弱,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未能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课程的重难点被遗漏或忽视,难以吸取翻转课堂教学的精髓;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很多学生把观看课前预习视频当作一种任务来敷衍,很少有学生能够带着任务认真地进行自学活动,这就导致翻转课堂最重要的课前预习环节不充分、不到位,使翻转课堂的教学缺乏一定的基础。另外,翻转课堂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课堂的互动性也是重要阻碍之一,翻转课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和学生互换位置,实现教学相长,因此课堂互动是翻转课堂必要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应当扮演启发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及时转换教学思想,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沟通不充分,也没有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方式陈旧,教师也没有在课前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也存在着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提不起兴趣,也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学生无法主动进行学习。这些情况导致师生之间无法有效地交流,也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除此之外,翻转课堂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点在于激发学生开展团队学习,也就是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2]。系统学习的效果总是好于独立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带领学生科学地分组,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布置相应的任务,在实现小组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但是根据作者的观察,这一点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程度较低。以上现象都是当前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实际运用中受到的阻碍。究其根本原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外部环境上来说,师资力量的建设不足、学校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忽视和学生本身的问题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当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找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想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首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始时间比较晚,又因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上存在很多空白,也缺乏一定的先例可以借鉴,导致很多教师没有能够对翻转课堂加以重视,也没有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改进。很多学校采用外国的教学方式时生搬硬套,导致教学方式在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中的不适应现象。这些问题启发我们,一定要先从思想问题着手,加强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3]。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高职院校中运用翻转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学校较少,因此,翻转课堂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很多学校只是浅表性地运用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提供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但是对其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未能及时关注。这一点就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初衷,也没有体现出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加强自身教育思想的转变,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利用心理健康课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体现出心理健康课程的积极意义,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从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考核或者增加课时的安排,采购新型的教学设备,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设施等,使学生在意识上能够加强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而不是将其当作选修课。作者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年纪偏小却活泼好动,如果不在思想和心理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会被社会的不良诱惑所吸引,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育理念,使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断完善自己。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