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心理健康培训范文

心理健康培训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心理健康培训

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探析

一、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据统计,灾后培训大都为3—7天的短训,在灾区心理援助上,大都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进而造成了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学员的重复听课与多头培训。此外,因培训时间较短,在培训内容的深度、厚度、广度等方面往往“点到即止”,对灾区教师在心理援助、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提升成效不显著。另外,有极个别培训持续时间长,培训内容设置有梯度、分层次,兼顾了培训的深度、厚度和广度,让参培者受益匪浅。但因灾后一些学校的设置变化,以及人员晋升及人员流动和变化,造成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队伍的不稳定性,培训的不连续性。

(二)缺乏参与式培训的教师

参与式培训强调授课者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讲授者,而且是示范者、激发者、引领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他们在培训中与学员进行全程交流、互动。这些授课者理论知识高深,一线实践知识丰富,观察力、感知力敏锐,团队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强。而现阶段,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缺乏从事合作参与式培训的师资,授课者不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对接,不知道如何把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变为参与式学习研讨的课堂。因缺乏授课者的有效引导,广大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有序、高效地进行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致使上课质量难以保证。

二、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改进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周密部署培训工作

点击查看全文

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

一、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培训强调授课者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讲授者,而且是示范者、激发者、引领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他们在培训中与学员进行全程交流、互动。这些授课者理论知识高深,一线实践知识丰富,观察力、感知力敏锐,团队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强。而现阶段,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缺乏从事合作参与式培训的师资,授课者不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对接,不知道如何把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变为参与式学习研讨的课堂。因缺乏授课者的有效引导,广大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有序、高效地进行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致使上课质量难以保证。

二、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改进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周密部署培训工作

为避免参培的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多头培训、重复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周密部署培训的级别、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和形式,以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针对培训班上学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和参培者队伍缺乏稳定性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精心设计各级各类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培的遴选标准并责令送培部门严格按参培标准选拔教师接受培训;而且按参培者能力水平的高低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在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培的遴选标准上尽量细化、切合培训实际、便于落实。如四川省教科所对参加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师省级培训的学员遴选标准为:需具备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经历、热爱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工作、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表达能力强、具有亲和力;能连续参加完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班的学习;为尽可能扩大骨干教师培训覆盖面,请尽量安排未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培训的灾区学校选派教师参训;已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培训的灾区学校教师不再参加。

(二)培训目标符合学员需求

目标不仅是灾区心理健康培训的方向,而且是促进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实施的动力。为此,在实施培训前,我们需要分析教师心理的现有状况,精心拟定培训目标。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目标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知识方面,主要包括:知晓灾区教师创伤心理知识,了解灾后各阶段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探索灾区师生的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测试的方式、方法。其次是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学会初步识别灾区师生的心理问题,能较准确地把握师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干预,并能充分结合当前师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最后是态度方面。“田慧生教授指出,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根本的问题是能否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念及专业精神,塑造中小学教师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作为灾后重建时期的一种特殊教师类别,承担着灾区学校师生的心理抚慰工作,有助于他们的科学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的形成。

点击查看全文

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摘要】户外体验式培训是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培训方式,能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去亲身实践收获个人体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心理素质培训方面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弱项,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压力且得不到释放,长期精神处于紧绷状态极有可能导致罹患心理疾病。目前一些高等学府也开始用以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户外体验式培训能使学生在模拟情景、游戏式的培训课程中激发个人潜能,强化心理素质及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几大高校都相继发生大学生投毒、杀害室友同窗、自杀的悲剧。全国上下一片哗然,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们为何会走向犯罪?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高度关注。尽管我国高校在知识教育上很杰出,但由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师资较为薄弱,所以尚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国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完善。户外体验式培训强调实践,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信心,完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应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并推广。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核心

户外体验式培训核心为“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在培训过程中收获个人体验,促进团队合作体会活动乐趣,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培训模式,它注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协作、交流、分享,共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去实现目标。在相互鼓励、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面对挫折时的应对和承受能力。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困境,适应社会融入群体。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和传统教学的差别

传统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其注重强调的是“教”,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标准化知识、结论都来自于课本,忽略实践。对于长期接受标准化教育的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过于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共鸣。而户外体验式培训则强调的是“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完成自我挑战,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点击查看全文

学生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困境与对策

[摘要]首先对在高校中设置寝室心理联络员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对高校学生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的现实困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对提升高校学生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问题;有效措施

近年来,由于高校广泛进行扩招,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高校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于高校来说,学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助于高校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人才。面对普遍发生的学生寝室心理问题,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寝室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设立解决学生寝室心理健康问题的团队,重视高校学生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工作,在提高高校学生寝室心理联络员专业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寝室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从而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在高校中设置寝室心理联络员的必要性

(一)寝室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最多的场所对于学生来说,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场所,学生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待在寝室中。在寝室环境中,学生可以开展学习活动、休息以及进行人际交往等,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寝室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寝室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加强寝室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络,并且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再加上学生所处的生长环境不同以及性格之间的差异,使得寝室成员之间的联系渐渐减少,并出现了一些不良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通过观察相关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发现寝室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最多的场所[1]。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从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众多问题,其问题主要如下:第一,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于寝室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联络员,甚至有一些高校没有设置专业的心理健康联络员,这种情况阻碍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第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第三,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与专业技能上,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使得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真正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校园的作用,高校必须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意义,并培训出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从而引导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2]。

(三)有助于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寝室心理联络员的产生,一方面解决了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高校寝室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发生,为高校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是一种由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而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通常来说,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具有多项特征,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内容:采取的方式简单有效、直接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以及覆盖面较广等。从高校现阶段发展现状来看,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团队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寝室所产生的不良问题,各类高校也在积极推动高校寝室心理联络员的建设与发展。创建高校寝室心理联络员,有助于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减少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从而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3]。

点击查看全文

心理委员培训体系探究

【摘要】高校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其实际工作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心理委员培训体系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师资匮乏、缺乏针对性问题。基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心理委员培训体系探究,提出了以课上、课外、团训、实践、老带新等重要内容,具备系统性、稳定性、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委员培训体系

一、心理委员工作的背景

2003年以来,高校开始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网络体系,班级设立心理委员[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基础性的育人职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校园心理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中的重要一员。高校要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渗透到各种教学环节中,注重优化环境,心理教育活动、辅导活动等,而心理委员队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执行机构。

二、国内心理委员培训体系现状

心理委员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最关键的问题是培训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心理委员队伍培训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培训标准不统一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