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心理医生培训范文

心理医生培训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心理医生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心理医生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改善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十分庞大。而大学生刚刚从紧张拘束的学业中挣脱出来,许多人还没能转变好自己的身份,也没能处理好从按要求做事听话就好转变到自己做主,为自己的未来做大事的模式中去。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了简要探索。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出现原因、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叙述,希望能给更多的人以参考。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十分值得注意,也希望我国在教育事业上有更完善的设施帮助他们自我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大学逐年扩招,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十分庞大。而大学生刚刚从紧张拘束的高考中解放,许多人还没能转变好自己的身份,也没能处理好从按要求做事听话就好转变到自己做主,为自己的未来做大事的模式中去。在此前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则有家长和老师来为他们完成,同时社会对于未成年人和学生的宽容度都比较高,因此大学生的心智往往不是特别成熟。而大学生渴望自由却不能正确支配自己的自由和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因此,学校有必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完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迷茫到找到人生的路,在此期间合适的课程和正确的引导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几个部分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一、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我国经过几次教育改革后,针对社会需求,大学不断扩招,在校的大学生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庞大的数量,因此正确认识他们的心理状况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校大学生有很多是迷茫的,他们刚刚从课业中解放出来,高中的繁重课程将他们的个性压抑,因此当他们接触到自由时往往迷茫又敏感,好奇又不知所措。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大学生对于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只是一知半解,他们没有生活阅历也没有完全明晰自己的欲望,因此他们可能会追求刺激,也可能浪费青春,追求叛逆。但是大学生也不只是这样充满着负面因素,他们充满朝气,有活力,对外界的求知欲旺盛,因此要正确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的很多声音不被听到,在个性被张扬的现在,依然有很多家长不理解他们,从而造成矛盾,大学生们难以寻求帮助,因此我们学校要做好他们的后盾,让他们能愿意信任。[2]在校大学生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因为现在独生子女数量较多,因此在家中比较受宠,以孩子的感受为主要发展导向,因此他们已经习惯了作为家庭的中心,成为人群中会被重视的部分。因此他们敏感又追求关注度和表现欲。但也因为长时间的学习,难以接触更多的人,生活环境较为简单,做事情冲动易受情绪感染,对于挫折的接受能力较为单一。也正是因此,引导他们面对不一样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做情绪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心理状况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3]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

(一)环境的转变我国重视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当一个学生成为大学生时,已经有了十二年的上学经历。这种经历让他们形成了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他们最能掌控的事情。因此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面对不一样的价值判断,不只是学习要好,还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一样的兴趣爱好等,都让他们不知所措,这种迷茫加剧了他们行为的茫然,也让他们自我怀疑,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高血压术后社会关系质量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109例设为观察组,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领悟社会支持(PSSS)、心理韧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SS(65.46±5.70分)、心理韧性(73.59±15.21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53.38±6.45分),以及3个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心理韧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术后康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社会关系质量;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于血压过高引发脑部小动脉或微血管瘤破裂引起脑实质内出血,病情危重,一般行外科手术引流或清除血肿[1]。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系统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出现大脑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障碍,引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或丧失,甚至完全需要他人照顾,易导致心理韧性水平降低,引发悲观、抑郁情绪[2]。社会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和亲密程度,反映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3]。对于患者而言,社会关系质量的高低关乎到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团队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以帮助患者身心状态尽快调整和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215例。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1]且首次发病;行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出现完全或部分卒中者。排除标准:合并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感染者;严重心血管、肝脏、肾脏等疾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差者。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106例设为对照组,男55例,女51例,年龄41~79(65.36±4.81)岁;高血压病程2~6(3.37±0.42)年;手术距发病时间:<12h49例,12~24h57例;脑出血量43~114(80.72±3.94)mL。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109例设为观察组,男57例,女52例,年龄40~78(64.93±5.07)岁;高血压病程2~5(3.40±0.45)年;手术距发病时间:<12h51例,12~24h58例;脑出血量44~116(80.26±4.28)mL。2组基本情况比较,性别(χ2=0.004,P=0.952)、年龄(t=0.638,P=0.524)、病程(t=0.505,P=0.614)、手术距发病时间(χ2=0.007,P=0.934)和脑出血量(t=0.837,P=0.4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大学校园内普遍流传一句话:“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自己十几年的拼搏刻苦,父母节衣缩食的供养,到头来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莘莘学子在就业的关卡上显得尤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不知道在复杂的职场上如何应对自如。他们往往害怕竞争,逃避就业,认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严重缺乏自信,或将希望寄托于父母和老师,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更有甚者,几次求职失败后,便产生抑郁、厌世等情绪,甚至逐渐演化为心理障碍。

1人际上的无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大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家的感觉,但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识和能力,加上自身的个人主义观念,在与人沟通时感到无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很好的相处,身边缺少知心朋友,对他人不信任,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很羡慕人际关系良好的同学。长此以往,情感的纠结和孤独会衍生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脱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长老师的约束,他们都以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装饰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学身材略显肥胖、面容不够俊俏;有些男同学个子矮小、穿着落后土气。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可能别人无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会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长时间用这样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工作重点之列。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心理健康助人自助模式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辅导工作中重要的一项,然而中国高校心理工作需要探究一条适合各自学校情况的工作模式。由于高校“心理辅导”在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始终以“若有若无”的状态存在着,即表面上学校都逐渐对其加以重视,各校也参差不齐的加大了对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投入,但是真正想要达到把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做到实处,却又因为各种因素如:领导重视不足;资金缺乏;设备不齐;专业人员紧缺等等因素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大多数存在的这些原因,我们需要构建一种“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模式。

一、“助人自助”心理辅导工作模式的建构前提

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个体性与全面发展性的关系:引用心理学家林孟平教授的话:“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于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可以比较明晰的是,心理辅导工作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治疗手段,它促使学生能以一种比较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成长。这就要求辅导工作者把心理辅导的对象更多的偏向存在心理健康或者人格障碍等问题的学生,也就是说高校心理辅导相对于一般辅导工作,更加具有其个体性特点。然而,随着心理健康工作意识的清晰和深入,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从整体上看是健康的,即使表现出某些“问题”,其大部分还是伴随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这就使得心理辅导工作不仅需要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技术性要求,更多的是需要对高校更为广大学生发展方面引起重视,这种重视也对高校学生个人以及社会品格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对于大多数辅导工作者来说,问题学生的处理更多是从政治思想方面入手,认为学生出现危机的原因大多是其思想道德方面出现偏差,更有甚者认为,问题学生之所以让辅导工作者头疼,绝大因素是其从小就受到比较差的思想道德引导而产生的。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政治思想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是心理方面出现不健康或者人格出现障碍等心理方面问题。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对高校辅导的工作方式或思路产生思考。心理健康辅导意识的重视与现存大多数高校心理辅导条件的关系: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思维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始重视起来,不少高校也同程度的花费精力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上,然而,较欧美、香港等地区的心理工作状况,中国大陆大部分高校只是不痛不痒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部署,原因有很多,比如:心理专业辅导员队伍的缺乏;学校经费投入的限制以及心理辅导设备的严重不足等等,这就让大部分高校在面对心理辅导工作时,常常望洋心叹,搪塞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只能点到则止。

二、心理辅导“助人自助”模式的建构

心理辅导“助人自助”模式,也就是形成教师、社团、学生三位一体的自我帮扶体系。主要分为横、纵两方面体系。

(一)横向“助人自助”体系的建立

第一,学生组织的制度化。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特色,在校范围形成如同学生会一样的学生机构。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为例,该校区主要组建心理联会,根据职责不同分为主席、管理部、策划部、宣传部、信息部、办公室等部门,由心理辅导老师指导。同时,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制度,如管理部门主要是对全院每个班级心理委员的任免,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开展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或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信息部主要收集全院学生微信、QQ、博客等网络信息方式,并每天开展网络宣传和学生网络信息收集,学生在网络上的留言、吐槽、心情表露等等信息将作为信息部的关注对象;宣传部门负责对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方面周报的出版以及策划部门对于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策划和心理健康月刊的设计和出版。同时,办公室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较为有效的聘用制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学生心理信息保密制度等等条款制度。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

点击查看全文

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医护团队构建应用

摘要:目的:构建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提升院外干预效果。方法:以2019年8~10月收治119例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案;以2019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3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期间调整神经内科管理方案,构建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明确干预内容,做好培训教育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院外干预;治疗依从性;管理

慢性疾病患者的复发情况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慢性疾病患者在经过住院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但仍需长期服药才能改善预后。由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不足,在出院后又缺乏医护人员的监管,这就导致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进而导致疾病复发率上升[1]。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的进步,患者的院外干预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传统观念认为,护士的认知干预可能存在不足或偏差,因此患者对医师的信赖感更强[2],这就导致部分患者的院外干预效果下降,而医师参与的院外干预也能够进一步干预效果,为治疗计划的调整提供建议。自2019年11月起我院尝试构建了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并研究了院外干预团队对神经内科慢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8~10月收治119例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案;以2019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3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期间调整神经内科管理方案,构建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明确干预内容,做好培训教育工作。对照组患者,男65例,女54例;年龄22~73岁;观察组患者,男68例,女55例;年龄21~72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友情链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