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新闻传播导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不仅成为了人们生活、娱乐、交际的一部分,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在新时期的全新改革。
关键词:微博;优势;新闻传播;意义;传统媒体
一、微博的定义及其发展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2006年3月,blogger.com的创始人EvanWilliams推出最早的微博Twitter。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首次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2010年,腾讯、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从此,微博逐渐进入我国网友的视野,同时微博也彻底改变了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不仅成为了人们生活、娱乐、交际的一部分,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在新时期的全新改革。
二、微博的优势
(一)操作简单,使用门槛低
微博操作简单,对于用户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用户只需要下载并安装相应的手机App或用网页进入相应的界面,注册一个账号或使用手机号、微信号、QQ号等常用的社交账号完成注册和登录,就可以在微博上信息和接收信息了。对于新闻传播者来说,微博扩大了他们的受众范围,使他们的受众从传统的“看报一族”扩展到了新时代的“上网一族”。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以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为三大终端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拥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海量、即时、互动及全媒体表达,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发送任何信息(包括新闻、言论)。这给传统媒体带来持续且强烈的冲击,受众持续地、不可逆转地脱离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媒体转型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媒体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的共同方向。本文将结合张家港电台在新媒体形势下的媒体融合、升级的经验和做法,浅谈新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生产;新闻传播;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快速进入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对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以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为三大终端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拥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后,这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冲击。本文将结合张家港电台在新媒体形势下媒体融合、升级的经验和做法,浅谈新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
1新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新媒体兴起之前,很多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都还是停留在“新闻生产就是一群训练有素的专业新闻工作者面向全社会生产、传播信息,或者说一个机构面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层面,认为新闻媒体、新闻生产机构都是具有垄断地位的,新闻是记者坐在办公室等、或者是记者到对口单位要来的。这种新闻生产方式,完全没有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生产的新闻内容大多很刻板,对民生的关注不够,这为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受众迅速流失埋下了伏笔。新媒体兴起之后,彻底打破了新闻生产的垄断格局,如前所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发送任何信息(包括新闻、言论)。比如,在很多重大的突发性事件中,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发出新闻的往往不是记者,而是事件的当事人、参与者或现场亲历者。再比如,有很多因各种原因而不为人知的事件、真相是被新媒体揭开的,而不是传统媒体。很多时候,电视台的记者都是通过微博、微信才知道哪儿发生了什么,然后再跟进。基于新媒体的兴起,本土民间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某些数据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官方媒体。很明显,新闻生产已经从少数社会精英的专业化行为变成了泛社会的全民行为,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面对这种局面,张家港电台的做法是在保证传统媒体运行的基础上拥抱新媒体。第一,果断成立新媒体事业部,在该部门设立新媒体新闻中心,对新闻记者进行新媒体应用技术及新闻业务能力培训,专门负责新媒体内容的生产与对接。第二,在新闻生产上,要求记者必须做到“一事两稿”,一稿用广播语言,一稿用新媒体语言。第三,新闻获取上,同时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粉丝爆料通道,节目中随时进行讨论,定时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第四,每周召开新媒体会议,对所生产、的新闻内容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正是基于这种新闻生产策略和对受众对新闻需求的把握,张家港广播的微信公众号在清博指数全国县级电台排行榜上一直位列前三,多次排名第一。
2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兴起之前,传统媒体对实际受众数量的把握是笼统的,媒介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只能起到参考作用,无法令人信服。所以,作为传统媒体,无法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新闻传播效果。但是,传统媒体对自己的受众忠诚度、新闻传播效果还是比较自信的。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才真切感受到了受众流失的严重程度。以张家港电台为例,新媒体兴起之前,张家港电台的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主要基于三种形式: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和户外活动。在实际应用中,热线电话因为技术原因解决不了音质问题,所以,除了《政风行风》类节目接受听众的咨询外,其他节目基本上不采用这种互动方式,所以无法从热线电话接听数量来把握节目传播效果。短信平台的出现,是基于热线电话的不安全因素,但因为客户端收费操作不方便等原因,除了点歌类节目,其他节目的受众参与程度也不高。与前两者比较,线下活动是电台检验其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却也存在受众分散,目标受众定位不明显等不足之处。基于这种情况,受众基本处在互动厌倦的状态。此时,新媒体出现了,人人捧起了手机,而不是到点就打开收音机、电视机。随着微博、微信的盛行,这些一贯被动接收信息的受众,一下子变成了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他们纷纷离传统媒体而去,一些网民甚至还开创了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聚合等于一身的平台。此时,传统媒体在新闻接收方面不得不把受众转变为用户,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1)受众从消费者变成了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2)信息接收方面也从统一转变为私人定制;(3)从受众反馈转变到用户体验。于是,新闻机构也从单一媒体开始向融合媒体转变。现以张家港电台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转变为例战略论述。第一,在部门设置方面,把原来的新闻部与新媒体事业部合并,成立全媒体新闻部。这个部门生产的新闻,表现形式要求图、文、音频、视频多样化,传播渠道要求多位一体,广播、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共同,必要时做到错时,互为补充。总之要求做到“全覆盖”。第二,对记者编辑进行新媒体技术培训,要求新闻部的记者、编辑是全能的:写、拍、编、播都是一个人完成,采、写、编、评样样都会。要求记者编辑学习、研究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规律,最重要的是要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以“开放、平等、互动、合作”精神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第三,把摄像机架进电台直播间,要求主持人化妆,衣着服饰按电视台主播的形象要求出境。节目全程通过调频、互联网、手机客户端进行音、视频同步直播,受众既能看到主持人和访谈嘉宾,还能与主持人、嘉宾直接进行实时互动。全媒体传播模式使原有的新闻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度转变,当然也对一线新闻记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通过传统方法如会议、文件、线人等获取新闻线索的同时,要善于从网络、博客、微博等媒体和自媒体上获取新闻线索。同时,记者要逐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等的全媒体报道,使新闻一次生产,多次多媒体传播。采访之前,记者就要考虑用何种方式报道,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而在撰写文章时,也要考虑编辑的。第一段往往是最适合在微博等平台上的短消息,第一段加第二段是适合在网站上的报道,后面的文字则是开始介绍背景、经过,适合纸媒等需深度报道的媒体使用。
摘要: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新闻传媒进行管理是规范新闻传媒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媒管理工作具有全新的发展前景,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闻传媒管理工作所呈现的问题融入到市场化管理工作中,能够更有效把握新时期新闻传媒工作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加强。文章便是据此而进行的全面性分析,旨在通过管理层面的相关措施,促进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媒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传媒;市场经济环境;管理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新闻传媒工作进行管理,首先要明确新闻传媒工作管理的特点,需要在尊重传媒行业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同时要注意市场化管理对新闻传媒工作在资金、运行方面的全面监管,目前各大新闻传媒都在通过自己对新闻市场的理解和相应的资源运转从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支持,包括获得社会性投资以及商业化的管理运作团队等,但是,新闻传媒管理工作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战线,在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满足人民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方面展开,凸显其更大的价值。
1市场经济对新闻传媒管理的影响
1.1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管理的难度增大
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有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传媒与经济市场没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在管理层面也较为单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实施,生产者与消费者要靠市场机制进行连接,市场成为了配置资源的唯一方式,这意味着新闻媒体行业也要加入市场竞争,具有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属性,这对于长久以来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经营的新闻媒体行业而言具有很大的影响,其需要自负盈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完善的经营理念和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管理理念,这大大增加了新闻传媒管理的难度,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照顾,新闻传媒行业管理的内容变多、难度加大。
1.2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行业产业属性与管理任务相悖
[摘要]随着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往往使媒体为受众提供的服务更加优质和全面,媒介融合也会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让融合的各部分之间能资源共享。媒介融合不仅激发了传播界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而且成为当代传媒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媒介融合的发展也给新闻生产与传播带来了一些困境:新闻生产的多样化和独立性原则淡化,新闻的深度报道与重点解析环节缺失,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被一定程度上消解。解决这些困境,应是当代传媒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生产;传播;困境
媒介融合往往使媒体为受众提供的服务更加优质和全面,而且受众也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信息。媒介融合格局下,各种媒体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且彼此之间能够真正做到相互支持协作,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以便给自己带来最高的利益。当资源在一定空间共同使用,新闻传播对象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随着收益增多使成本越来越低的时候,那些通过媒介融合发展起来的企业,就会享有更加丰厚的收益。媒介融合能形成协同优势、获取共享效益、构建双赢机制的新闻服务格局,而且媒介融合更给新闻生产及传播带来全方位的变化:从新闻采访报道到新闻产品的编辑加工,再到新闻产品本身;从新闻生产的流程到新闻机构的建设,再到新闻从业者本身的角色与职能;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自媒体”信息等,这些变化都可谓是颠覆性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从业者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新闻生产的多样化和独立性原则受到轻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与重点解析环节缺失,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被一定程度上消解。如何走出困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以便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使得新闻生产与传播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是所有媒体人应该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一、新闻生产应恪守的独立性和多样化原则受到轻视
媒介融合的结果必然造成传媒的集团化运作格局。传媒在集团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当下,我国的传媒集团化也是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必然。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传媒一旦进入市场后,它的整体运营也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否则,传媒就不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中生存发展。然而,市场经济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终极目的,在集团化的传媒运营中,效益才是其真正的重心所在。因此,传媒集团的负责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远比对为公众服务更加有激情。从媒介经济学的意义来讲,媒介商业化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各媒体机构不再把他们的注意力定格在他们的产品(即新闻)上,也不再把他们的注意力定格在其产品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职责上,而是定格在他们产品可能带回的商业利益上。作为媒介商业化运行的必然结果,追求经济效益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经济效益的指标置于首位乃至唯一的运营考量标准时,传媒作为社会公器的社会责任必然会被削弱。所以,施拉姆曾指出:“根本而言,应当是竭尽所能提供素质最高的产品。他应该留意到阅听人需求与兴趣的深度与广度;维护意见的自由市场与以真理为鹄的一种自我矫治过程,即令于媒体的所有权日益集中时,还是如此。它应主动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自己的成品。”[1]287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必将导致传媒集团巨头们对媒介的人为操控。传媒集团对媒介的操纵使得媒介的独立性受到极大威胁,新闻生产的独立性被置之不理,甚至遭到轻视和践踏。“西方媒介一直号称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第四种权力,但市场对这种权力构成了极大威胁,广告商、节目赞助人成了左右媒介报道内容的关键因素,出于利益的考虑,这能够控制媒介报道内容的个人或集团自然会对投其所好的新闻突出处理,而对其不利的报道则予以封杀。”[2]172面对此种情形,独立性的特质在新闻生产中往往被忽略。少数人控制传媒这件事实本身,使传媒的掌门人手中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传媒平台不再是思想的自由市场。在这里,传媒实质上已经成为资本的代言人,作为资本代言者,各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时不可能不受到资本的约束,尤其是在选材、内容以及报道方式上都必然会受到资本的桎梏,也就会直接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首先,这样的约束不可避免会限制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受知和认知以及传播对象所能得到的传播内容的质量。其次,传播对象应享有的得到多元化信息的权利也受到不同程度地钳制,而且也剥夺了传播对象应有的话语权。在这种单方独控独断的情况下,不符合传媒集团利益的声音都会遭到消解。再次,传媒集团化所导致的本行业的垄断,也严重制约传媒产品生产的多样化态势。传媒产品制造的多样化态势遭到消解在一定意义上也就代表着传媒自由的消解。因为任何一个自由市场都是以琳琅满目的待售的商品为基础的,由此带来的所谓的传媒应有的自由主义理论也必将在实践中渐行渐远乃至最终消亡。媒介市场中跨媒体所有权的融合,也将导致整个市场中媒体数量减少,而不同媒介间内容的共享将会扼杀新闻的多样化。媒介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变图存的一种无奈之举,在残酷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很多有个性有特点的传统媒体已经被逐渐淘汰出局,而宽松的政策导致媒介集团可以越做越大,最终整个市场的话语权被集中到少数几个媒介巨头手中。而在此基础上的新闻采集又变得集约化,通过同一路径生产出不同的产品,它们的多样化程度是很难保证的。另外,融合新闻生产的实践热衷于将同一个媒介信息加工成为不同媒介形式,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进行多次传播,进而获取信息产品的增益,甚至追求一个记者采集的信息可以供给多家不同类型媒体使用。因此,媒介融合更多地将重点和热情放在增加传播的渠道方法上,而非增加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上。这也导致整个新闻产业中新闻生产质量的严重下降。其实,人们质疑媒介融合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媒介融合导致的媒介垄断对新闻生产的独立性和多样化的轻视与忽略,新闻采集质量的下降也早为人们所关注。媒介融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出更多的销售渠道,但缩短了时间的采访和报纸编辑内容必须快速到广播、电视和网络上,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媒介融合将带来一连串的价值冲突:报纸的新闻价值,电视的存在价值以及网络的开放、杂乱、不可编辑和自由言论。”[3]153对新闻行业的价值取舍究竟该如何抉择,无疑将给人们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人们普遍认为,记者踏实勤恳的采访工作是新闻业的基石,让一个记者同时去做多份工作自然会降低工作质量,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独立性和多样化是新闻可靠性的基石。奉行精神和思想的独立、多样化多角度多层面报道广大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小情,是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记者必须保持的原则。当前伴随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和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新闻媒体获得的独立性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新闻生产应有的多样化态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这不能不引起全体媒体管理者和从业者的重视。保持新闻生产的独立性和多样化,新闻媒介才能“迅速、真实、准确地告知或报告信息,及时对社会大众吹起警哨,积极发挥告知功能,成为社会的雷达,充分发挥媒介的议论和监督作用,用以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权。”否则,媒介就会“在重大问题上有意无意地障碍性、痉挛性、过用性和麻痹性失声”[4],结果不是成为政治、经济控制和引诱的产物,就是沦为媒介自身工具性、过劳性和自保性的牺牲品。
二、新闻的深度报道和重点解析环节严重缺失
摘要: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呈现融合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本文探讨媒体融合对传媒生态的改变,思考广播电视学人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不仅要坚持专业特色、坚守新闻理想、人文精神培养不变,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播电视学专业要面向需求培养人才,有融合思维观念,打造融媒体实验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业界教育实践资源,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等.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融媒体时代新技术、新理念对传统传媒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新闻专业人才是摆在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的现实背景
1.1媒介融合的概念
最早描绘“媒介融合”图景的是尼葛洛庞蒂,他在《媒体实验室:在麻省理工学院制造未来》一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互联.[1]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指出,媒介融合是各媒介呈现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原本文字、声音、视频等平行的信息呈现方式在同一块便携移动终端集聚呈现,媒介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
1.2媒介融合改变传媒生态
“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的革新带来新的传播形式,新的传媒形态.当下的媒体融合,并非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主动的行为,而是科技发展倒逼的结果.媒体融合深刻影响了广播电视传媒业: